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学霸的人生模拟器

作者:头顶三本书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152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6/10 7/10)

书名:学霸的人生模拟器 作者:头顶三本书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6:35

“哈哈,老邱,我刚听到我手机铃声响的时候,还在想是哪个这么晚大半夜的给我打电话呢,一看是你我的心情就不一样了。”

李明智在听到电话那头的人说完之后,却是没有立刻回答他的问题,反倒说明了一下他自己刚刚从听到手机铃声响起,到看到来电显示时候的心里活动。

“行行行,我知道你厉害了,你快说说,你们学校那个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年轻人的事情。”电话那头的老邱见李明智这么磨磨唧唧的,又连忙说道,他现在只想知道这件事情的具体情况。

给李明智打电话过来的,可以说是现如今国内数学界最大的大佬了,他出生于1949年,也就比李明智小一岁,他就是现在在清华大学担任数学科学中心主任,并且兼任清华讲席教授的邱成同教授。

说起邱成同教授,这位大佬不仅是国内公认的数学界最大的大佬,还是公认的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而这些公认自然与他自身的传奇经历与成就有关。

这位大佬虽然于1949年在汕头出生,但他却在刚一出生时便被父母带到香江去了,现在是丑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至于他的成就,他17岁进入香江中文大学数学系,因为提前修完四年课程,原本应该于21岁毕业的他提前一年,于20岁的时候成功从数学系毕业。

之后他又因为表现优异被当时正于丑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的陈省身大师发现,破格将其录取为研究生,并于两年后成功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学博士学位,那一年他22岁。

到27岁时,刚完成婚礼的邱成同突然灵感爆发,攻克了一道世界级的数学难题——卡拉比猜想。

至此,邱成同才算是彻底轰动整个世界的数学界,一举成名。

之后他又拿下世界微分几何界最高奖项之一的维布伦奖、世界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茨奖、有着小诺贝尔奖之称的克劳福德奖、有着数学家终身成就奖之称的沃尔夫数学奖……可以说是拿奖拿到手抽筋。

他的研究遍及拓扑学、代数几何学、表示理论、广义相对论等众多数学和物理领域,就说他于1976年解决的关于凯勒-爱因斯坦度量存在性的卡拉比猜想,其结果就被应用在超弦理论中,对统一场论有着重要影响。

而他的第一陈类为零的紧致凯勒流形称为卡拉比-丘流形,在数学与弦论中都有着重要作用。

还有在各种ricci曲率条件下估计紧黎曼流形上拉普拉斯算子的第一与第二特征值,周明之前关于拉普拉斯特征函数的论文就与此能扯上一些关系。

“你消息倒是灵通的很啊!是不是因为小周晚上回去的时候把他整理好的证明过程上传到arxiv上了?”李明智乐呵呵地问道,依旧不急着回答邱成同的询问。

“没错,他确实是在几个小时之前上传了一份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论文到arxiv上。

原本丑国许多高校这几天就流传着他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的事情呢,他这篇论文一上传立刻就将这件原本只是传言的事情确定了下来,消息传播的非常快。

我估计全球那些一直关注着哥德巴赫猜想的,现在应该大部分都是知道这件事了,恐怕有许多准备以讨论哥德巴赫猜想为题的博士生得连夜修改论文了。”

邱成同被李明智这么一句两句的一耽误,他反倒也没再急着让李明智回答他的问题了,最后反倒还说了一句关心那些想要靠哥德巴赫猜想论文毕业的研究生们。

“传的这么快?”李明智也没想到消息会传的这么快,不过他也没再等李明智说什么,便又继续对他说道,“你的消息没错,他叫周明。

证明过程我、王圆、潘彪还有王洪泽我们昨天就开始看了呢,到现在还没看完。”

邱成同不急着询问李明智具体情况了,李明智反倒立刻就回答了他刚才的询问。

“昨天?你们昨天就看到证明过程了?”一听李明智说他昨天就看到周明那份关于哥德巴赫猜想证明的全过程,邱成同有些有些惊讶地询问道,毕竟周明将文章上传到arxiv也才不过几个小时的功夫。

“我可不是昨天看到的,我是前天晚上就看到的。

其实小周刚完成孪生素数猜想的时候,我就和他提过要不要试着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当时他也没有给我肯定的答复,所以我就让他要是确定了就和我说一声。

谁知没过几天,他就联系我了,说是已经想到了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方法。

其实当初我给他提出这个建议,也不过是想让他朝着这个方面慢慢努努力,却没想到这么快就收到他已经想到证明方法的消息,他联系我之后就开始着手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了。

从他开始着笔写下证明过程到他电话通知我他已经写出了证明过程,只花了不到三天时间。

我在接到他的电话,听他说他已经写出了哥德巴赫猜想的完全论证过程后,也是连忙赶了过去……”

李明智此时已经拿着电话走到了客厅里,他老伴在卧室已经睡着了,自然不可能一直在卧室里和电话那头的邱成同交谈。

“三天时间?”一听到周明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所花费的时间,饶是邱成同已经见过像陶哲轩这样的数学天才,但他还是被李明智所说的这个时间被震撼到了。

作为一直都很关注国内数学界年轻一辈的邱成同,早在周明第一篇数学论文发表在《数学新进展》上的时候,他便听说过周明。

但那个时候,他也只是注意到了,并没有特意留意。

再到之后,周明又陆续在《数学年鉴》上发表几篇数学论文。

而且不管是在《数学新进展》上,还是在《数学年鉴》上,周明的论文都涉及到了邱成同所研究的领域,这才引起了邱成同的特别留意。

在那个时候的邱成同看来,周明以前虽然一直默默无闻,但他这一年的成就已经算得上是国内的陶哲轩了。

可之后证明孪生素数猜想,让一直关注着周明的邱成同意识到,周明的实力恐怕都已经超过那个陶哲轩了,他原本还想着过完年后来科大一趟,亲眼见一见周明呢。

却没想到,周明刚解决完孪生素数猜想没多久就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

现在听李明智说,周明解决孪生素数猜想还只花了三天时间,这怎能不让他感到震惊,他这辈子都没见过,甚至听都没听过这么离谱的人,他听别人吹牛别人都不敢这么吹。

“嗯,对,就是三天。当时我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和你的反应一样。

赶到周明那里之后,我很快就看到了他的证明过程。

不过,看了一会证明过程后我就发现自己看着吃力,便联系了王圆他们,然后第二天他们就赶到了,开始一起研究小周的那篇证明过程。”李明智继续说道。

“这么大的事情你竟然都不和我说?”电话那头的邱成同在听李明智说完之后,有些不高兴地说道。

毕竟邱教授认识李明智也有二十多年了,两人平时关系还是很不错的。

这次李明智得知哥德巴赫猜想被证明了这么大的事情竟然都不和自己说,他心中有些不高兴也是能理解的。

“哎,这一点是我的错。其实我当时是想着告诉你的,但是我想到你之后,很快就又将这个想法给否定了。

毕竟虽然你的研究领域很广,既有偏微分方程又有微分几何,还涉及到了数学物理,但你不是没怎么研究过解析数论吗?

而且最主要的是我还叫了潘彪,我也知道你和北大的那些事情,你两要是都来了,那还不得掐起来。

所以,当时我就想着等我们这边完整地看过一遍小周的证明过程后再通知你。

哪知道小周写论文的速度那么快,我们这边还只看了一半的内容呢,他就已经整理出了论文,并且连夜将其上传到了arxiv上。”

李明智也知道这件事他没要告诉老友有点说不过去,便带着歉意地向邱教授解释道。

一听李明智这么说,邱成同那边也沉默了片刻,要是他真的过去了,见到北大的潘彪,两人还真有可能掐起来。

“我理解你的担忧,虽然我并不想和他们吵架,但是你说的事情确实有可能。”邱成同说这句话的时候,李明智能够听到一声微弱的叹息声。

其实李明智知道,邱成同对北大的批评其实是对华国整体大学数学专业的批评,毕竟他是研究数学的,其他方面也不了解,自然不会插手。

之所以会变成现在这样,只不过是因为邱教授认为北大是华国第一学府,至少数学方面北大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华国第一。

他把他对华国教育问题的看法清楚表现出来,从北大开始在他看来是最合适的,因为这是一个大范围的教育体制的问题,他当初提出来的时候是指望能够心平气和地来探讨这些重要的问题。

不过后来因为一些媒体报道的时候将他所说的话进行了不完全一致的二次转述,以及一些其他问题,使得战事升级。

而对于他和北大的争端,华国大陆这边北大之外绝大部分数学教授都是一种旁观的心态,并不想参与到这场邱-北之争中。

“我还听说这个周明2月1号会在科大举办学术报告,是真的吗?怎么你们学校一点消息都没有放出来?”邱成同不想再说他与北大之间的事情,便又对李明智询问了另一个问题。

“对,其实这件事我也是今天才知道。我已经和学校那边说了,让他们尽快把这件事的通知弄出来放到官网最显眼的地方,一直挂到2月1号当天。”李明智又解释道。

“行吧,我想知道的事情也都知道了。

既然他2月1号会在科大举办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学术报告,那我到时候也去一趟,其他事情我到时候再和你聊吧,反正到时候北大那边肯定也会有人过去的。”邱成同道。

现在本就是深夜了,邱成同也不想继续打扰自己的老朋友,很快便挂断了电话。

“唉!”李明智看了看已经挂断电话的手机屏幕,想到了老朋友和北大的那点事情,又想到了国内的一些事情,不由得发出一声叹息。

不过这声叹息很快就被笑意取代,因为他想到了周明。

1981年从华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硕士毕业,到2011年担任华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首任院长的李明智,现在的他认为他为自己这个读研究生时候的母校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当初坚持破格聘请周明为科大的数学教授了。

“有了他,华国数学界应该很快就会不一样吧,至少科大会变得不一样。”李明智心里这么想着,将手机关机走进了卧室,准备睡觉了。

第二天一早起床,李明智便收到了一个关于周明的震撼消息。

不过这个消息却并不是关于周明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的事情,而是关于周明前几个月才创建的一个人工智能公司的事情。

“鲜花社燕京时间……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人工智能,该人工智能可以准确预测蛋白质结构……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蛋白质结构预测算法研究及蛋白质设计应用】的华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周明教授便是该项目的主要负责人……

他们公开了这种新型人工智能系统的源代码,并且详细描述了它的设计框架和训练方法……这些论文和人工智能系统资源的发布,不但能够让该人工智能系统预测蛋白质结构的技术为广大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使用,激发这一领域的进展,同时也展示了我国坚持科学发展观……”

这条来自鲜花社的最新消息不仅花费了大篇幅报道了周明的人工智能公司公布出来的【人工智能准确预测蛋白质结构】的研究成果,还报道了他们决定公开该人工智能源代码的决定的事情。

经过鲜花社这一报道,周明的名字再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当中,各种平台也涌现出大量的科普【人工智能准确预测蛋白质】的视频和文字。

“呵呵,这小子,他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事情还没被报道出来呢,这就先因为这件事被上面报道了。

真不知道他这脑子是怎么长得,竟然还是这个项目的主要负责人,等处理完哥德巴赫猜想的事情,得找陈文和陈云他们两个好好问问。”正坐在桌子上吃早饭的李明智看着平板电脑上的新闻,一脸笑意地自言自语道。

“怎么了,你今天一捧着平板就一直在那傻笑,看到什么新闻了?”在一旁吃早饭的老伴见李明智笑的像个孩子一样,有些好奇地问道。

“就是我之前和你提到过的那个年轻人,周明,他又上新闻了,还是鲜花社报道的,大篇幅报道。”

李明智抬起头看向自己的老伴,依旧是面带笑容地对她说道,并且最后提到鲜花社报道的时候还特意强调了一下是大篇幅报道。

“是他上次给你打电话,说的哥德巴赫猜想的事情?

不是还没证明他那篇证明的正确性吗?这么快就报道了?上面是不是有些太着急了?”

李明智的老伴一听他说鲜花社报道了,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这几天李明智一直在关心的哥德巴赫猜想。

身为李明智的枕边人,他老伴自然对李明智最近在忙的哥德巴赫猜想有些了解,因此她才会有些奇怪地这么问,毕竟最后要是被证明出来周明的证明过程有漏洞,不被认可,那岂不是闹了一个天大的笑话?

“不是。”听到老伴的询问,李明智摇了摇头,他脸上的笑意更浓了,“要是真是哥德巴赫猜想,我倒没这么意外。高兴肯定会高兴,但也不会这么高兴,毕竟最高兴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那还能是什么?”李明智的老伴听李明智这么一解释,心中的好奇就更甚了,她索性直接从李明智的手里拿过平板,自己看了下新闻内容。

“人工智能准确预测蛋白质?他不是数学教授吗?人工智能方面也这么有天赋?”李明智的老伴一脸惊讶。

“那肯定,要不然我怎么说我给我们科大捡了一块宝呢。

而且他可不仅仅是在人工智能和数学方面有天赋,他在生物方面同样也有着非常高的天赋,可以说是三面开花了。”

李明智又满脸得意地说道。

……

关于公开了这种新型的人工智能系统的源代码,并且详细描述它的设计框架和训练方法,以及《科学》杂志在见到周明的人工智能公司不仅公布了他们研制出了已经能够准确预测蛋白质结构的人工智能,还这种人工智能的源代码公布出来了之后,便立刻加急出了一份特别刊,就专门为了报道周明投给他们期刊的那篇【蛋白质结构预测算法研究及蛋白质设计应用】的稿件。

而这一系列的消息很快就传遍全球,这个传播速度可比周明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相关信息的传播速度快得多了。

毕竟一个只不过在arxiv上发表了一篇关于证明过程的文章,而另一个却是不仅已经有了成果,还公布了源代码,并登上了《科学》这种世界级的顶尖期刊。

“这个名为‘未来智能科技’的公司我以前怎么没听说过?”

大部分人从互联网中接收到一个来自华国的名为未来智能科技的公司,突然发布了一个最新型的能够准确预测蛋白质结构的人工智能这条信息后,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这个成果有多么牛逼,毕竟他们不是研究这个的,不知道牛逼之处也很正常。

他们的第一反应是,这家他们以前从来没听说过的公司是个什么东西?以前怎么从来没有听过说?而且一查该公司以前的产品,同样也查不到任何东西。

正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外行人现在都在研究这家就像是从天而降似的智能公司,经过有心人这么仔细一调查他们便发现,这个未来智能科技公司和去年新创建的原名为“未来科技”,后来改名为“未来生物科技”的公司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们不了解未来智能科技公司,却很了解虽然同样是去年才成立,但是成立时间比未来智能科技公司早好几月的的未来生物科技公司,毕竟这家公司在这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已经有不少产品已经问世了,可以说是2015年最大的一匹黑马。

“我们国家的人工智能什么时候这么牛逼了?”

“这个人工智能公司的老板好像是周明,就是那个去年才大三就被科大数学科学学院破格聘用为正教授的周明,真没想到啊!”

“我国人工智能的龙头科大讯飞的老板好像也是来自科大?科大这是要起飞啊?这是要赶超清北,问鼎世界顶尖名校啊。”

“呵呵,做人工智能不自研芯片,最终还是会受制于人,这个‘未来智能科技’不改变这一点不可能发展成像国外英特尔、高通、英伟达那样。”

“楼上的,这个公司发展都不超过一年,我觉得他们未来的成就不仅仅是英特尔那样,肯定会超过那些大公司。”

“笑死,你当那些大公司是吃白饭的?你还没发展起来要么就被人家收购了,要么就被打压了,还想着发展呢?”

“这样的民营企业你以为上面不会扶持?还打压,你要真有什么东西,怕不是不知道铁拳得厉害。”

“还问鼎世界顶尖名校,科大全面赶超清北都不太可能,毕竟只有周明这么一个人,顶多也就数学专业可能会赶超北大了。

他还能出几个周明?而且是人就会可能跳槽,要是国内其他大学,甚至是国外的大学挖人,他可能都直接跑到国外去了。”

……

逼乎上一篇在介绍“未来智能科技”的回答中点赞数最高的回答评论里,关于未来智能科技公司、周明、科大的话题正在被激烈讨论着,甚至有不少人都在艾特赵乐天,想让他出来说一说,毕竟赵乐天算是“周明话题下的优秀答主”了。

虽然此时网络上全部都是对于周明,以及那个能够准确预测蛋白质的人工智能的讨论,但此时的周明却是早就已经将手机设置成了免打扰模式。

人生模拟器给周明安排的任务,周明可一直都没有忘记呢。

只不过因为在上次模拟结束之后,周明得到的【数学技能】中有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为了在这个世界完成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周明只能在模拟结束之后将心思全部花费在这上面,没能进行模拟器的任务。

现在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周明写出来了,论文他也该上传arxiv的上传arxiv了,该投稿《数学年鉴》也投稿过去了,现在就等着2月1号的学术报告了。

large radius expansion of superstring orgpactifications,超弦压实的大半径扩展。

这是周明今早起吃过早饭后,为了完成人生模拟器要求他完成100份文献和50本书籍的阅读,以及10项试验,所看的第一篇论文。

这篇论文主所讲的内容,主要是通过一些关于超弦理论的紧致解存在的显式微扰计算论证来验证其中自旋连接不是以标准方式嵌入到规范群中的,但规范连接是su(3)全息流形上更一般的全纯向量丛上的连接。

该论文是由著名的犹太裔丑国物理学家、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爱德华·威腾,和他那位研究广义相对论的理论物理学家父亲路易斯·威滕于1987年共同发布的。

周明绑定的100篇论文中,没有一篇是纯数学和生物学以及人工智能方面的,毕竟想要在这三个方面找到符合人生模拟器的要求绑定的论文,实在是太难了。

至于能不能看懂物理学相关的论文,周明虽然没有特意钻研过物理学,但在以前的一次模拟中也是对所有其他理工科专业的知识进行过全面的学习的,而且那还是未来的理工科知识。

因此他看这些物理学方面的论文,理解起来倒也不是很艰难。

周明这一坐,就是一整个上午,等他感觉到肚子有些饿了,准备吃午饭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

【任务详情: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你似乎意识到自己一直都是在研究脑海中已经知道结果的知识,而自己对于自主学习研究新知识的兴趣越来越少。既然如此,那么就请徜徉在新知识的海洋之中吧!

阅读符合要求的文献100份,阅读符合要求的书籍50本,完成符合要求的实验十组。任务完成时间不限。文献:3/100 书籍:0/50 实验:0/10】

看了一下任务完成情况,文献部分已经由原来的0/100变成了3/100,至于书籍和实验方面,还都是0。

“看来这速度也还行,不过在2月1号的学术报告之前恐怕是不能将文献部分的进度提升到100/100了,我还得花点时间为那天的报告准备一下。”

看了下任务完成情况后,周明便将模拟器的界面收了起来,心中如此想着。

文献还好,周明找到都是些不那么厚的论文。

但书籍的话就不一样了,虽然它要求的量相对于文献来说少了一半,只有50本,可尽管周明已经找不那么厚的书绑定了,但凡是符合模拟器绑定要求的书,都要比他绑定的论文厚不少。

这50本书,就算以周明现在的能力来看,也不是短时间内能看完的。

至于实验,周明倒是可以和前两项一起进行,毕竟做实验的时候终究是有空的,他可以利用这个空隙来完成前两项。

午饭过后,周明睡了半个小时的午觉,醒来之后便再次投入到论文的海洋之中。

就这样,周明的一天时间便过去了,当他晚上结束了一天的看文献任务后,他又一次打开了模拟器的面板,发现文献的进度已经变为了11/100。

就这样,时间匆匆而逝,周明也一直呆在家里。

至于关于“人工智能准确预测蛋白质结构”这个成果的采访,周明也全部交给了他公司那边的教授和研究员们。

周明的这一举动,不仅没有引来批评,还收到了不管是官方还是网友们的大力赞扬,称之为“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说这才是学者该有的风范。

当时间来到1月31号的时候,这一天距离除夕已经只剩下七天了,2月7号就是除夕。

至于关于周明会在2月1号举办关于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学术报告,这件事也早就被科大挂上了官网最醒目的地方。

而此时原本应该已经没多少人的科大校园内此时却是有着不少人,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国外的,既有来自丑国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院校的数学教授们,也有来自珐国巴黎各大顶尖高校的数学教授,还有来自瑛国牛津大学默顿学院的数学教授以及各大媒体。

这些教授差不多都是数学教授,他们既有本身研究领域就是解析数论这一块的,也有主要研究方向并不是解析数论,但对此比较感兴趣的。

他们这次来科大,其目的自然是为了参加明天的学术报告,不过他们到现在都还没正式见过周明呢,周明自从将关于证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论文上传到arxiv上之后,他便谢绝会客了。

就连李明智他们看完周明的证明过程,并一同向外界宣布哥德巴赫猜想已经由华国的华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周明教授证明,《数学年鉴》的一位编委会成员代表编委会向外界发布同样的消息,并再次引起整动时,周明依旧宅在家里,没有接受任何的采访。

“呼,63/100。看来我废寝忘食地赶,还是不能在明天举办的学术报告之前完成这个文献的任务。

只能等学术报告结束之后再说了,得准备一下明天报告的内容了。”

31号的下午,周明唤出模拟器的界面,看了一眼进度后,长长地呼出一口气,又开始为明天的学术报告做准备。

------题外话------

这次算是真大章了吧。

7017k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236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