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独治大明

作者:余人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五百三十二章 唐寅遇墨,帝心无私。

书名:独治大明 作者:余人 字数:4.0千字 更新时间:01-06 21:28

“竖子,当真该死!”庄伯常亲眼看到唐寅在酒楼上放话,顿时气得咬牙切齿。

他比唐伯虎的年纪正好大上一圈,此次已经是他第五次参加会试,自认天赋不在唐子畏之下,努力更是唐伯虎拍马不及。

在江南,谁人不晓唐伯虎的风流之名。

唐伯虎狎妓的事情捅到提学方志那里,原本提学大人都要夺取唐伯虎参加乡试的资格,结果偏偏方允明的父亲等人出面说了情。

老天不开眼,这个平日留连烟花之地,结果仅是最后大半年才开始学习的人,竟然考取了南直隶的解元。

此次会试,面对“问春秋百家争鸣,哪家与吕不韦最有关系,能言其故欤?”的历史策论,他根本不晓得其中的关联。

虽然他在答卷中吹捧了儒家,但出来得知吕不韦竟然是杂家的代表人物后,便已经知道自己将会迎来第六次落榜。

庄伯常很快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却是突然计上心头:“老子落榜不好过,你亦休想如愿,通通下地狱吧!”

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下,这个舆论很快发酵。

跟庄伯常考场发挥不佳的考生有很多,这帮失意的考生听到这种言论,心里是甭提多气人了,很想上前刀了这个人。

原本有些人还想找唐寅挖苦几句,偏偏对方是江南才子南直隶解元郎唐寅,人家似乎有如此嚣张的资格。

只是面对这个伤口上撒盐的狂生,他们亦是生起了浓浓的敌意。

“他答出来了?”

“不,绝对不可能!”

“如此刁钻的题目,这个长年流连烟花之地之人岂能答之?”

……

针对唐寅这个人的事迹已经被庄伯常进行了渲染,结合着这一次题目的难度,所以很多考生进行了深度的怀疑。

古往今来,科场舞弊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如果唐寅不是正常作答,那么只能是舞弊了。虽然考场有糊名和誊抄的防舞弊制度,但一切都是人在操作,而人操作便有可以徇私舞弊的空间。

正是如此,有关唐寅舞弊的猜测甚嚣尘上,而这一切的功劳自然是要归功于庄伯常和一大帮无处宣泄的落榜考生。

“唐寅肯定舞弊!”

“不错,他不舞弊又岂能答得出这么刁钻的历史策问!”

“阅卷今尚未开始,唐寅便说自己必中进士,此不怪哉?”

……

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原本一些人还仅仅是在心里猜测,但现在已经将自己的舞弊怀疑给直接说出来了。

由于大家都认定唐寅舞弊,那么自然是要着手寻找证据,能够参与会试舞弊的人自然是非富即贵之人了。

落榜者心里的怨念比谁都深,想到唐寅出身天下第一府的苏州府,当即开始着手出挖唐寅的祖宗三代。

“他家肯定很有钱!”

“啊?他老爹唐广德只是经营一间小酒馆?”

“他肯定是官二代!”

“哈哈……他爷爷唐泰任兵部车驾司主事死于土木堡!”

“假的?当年土木堡的阵亡官员名单并没有这个人?阵亡的车驾司主事不姓唐?”

……

只是调查结果让他们十分的失望,原本他们认为唐寅要么是官宦子弟,要么家里富甲一方,结果两个都不是。

若是一个开小酒馆掌柜的儿子都能在会试科场舞弊,那才是天下第一奇闻。

虽然有人开始怀疑唐寅的父亲唐广德对宋澄有大恩,但一个在南边的苏州府,另一个在西北面的徽州府,两地相处着实有点远。

庄伯常是常州府人士,又是老牌的举人,所以对南直隶的人与事,自然是对其他地方的考生更加清楚。

针对唐寅的声讨,他自然不可能让事情戛然而止,当即适当放出了“新料”。

“他好友徐经的家里富可敌国?”

“听闻他们两人赴京期间,在扬州找了六名歌伎,然后一路北上,日日轮着玩花样!”

“虽然他们两人是在赴考期间相识,但徐经可是唐寅的铁粉,徐经将花钱得到的题给唐寅很合理!”

……

由于唐寅身上没有寻得破绽,大家很快将目光定在苏寅新结交的富二代好友徐经身上,而徐经有钱自然可以成为舞弊的嫌疑对象。

原本徐经跟唐寅是路上相遇,然后一起进京,但现在到了他们的眼里已经是能够穿同一条裤子的生死兄弟。

庄伯常想到自己吃闭门羹的遭遇,当即再度放出了猛料。

“不得了了,你猜我打听到什么了?”

“你们知道徐经跟唐寅在考试前拜访了谁?”

“他们拜访了当朝刑部尚书宋澄,宋澄既是南直隶人士,又是此次会试的主考官!”

……

在一番深挖后,最后一块拼图已经完成,那就是唐寅跟徐经是好友,而两个人偏偏一起拜会了主考官宋澄。

虽然唐寅没有钱向宋澄买考题,但徐经可是有名的富二代,花一大笔钱向当朝刑部尚书徐经买题自然是合情合理。

“如此说来,那么一切都说得通了!”

“唐寅和徐经登门是假,买题才是真!”

“虽然钱是徐经出,但徐经亦将题分享给了唐寅!”

……

落榜的考生在有心人的诱导下,一场有关考场舞弊案的全过程已经成形,而参加的主要人员是唐寅、徐经和宋澄。

“绝不能让这种蛆虫坏了抡才大典!”

“如此公然舞弊,乃是闻所未闻之事!”

“咱们上疏请愿,务必要查出他们舞弊之事!”

……

由于此次科场舞弊被说得有鼻子有眼,偏偏很多考生确实是答不出那道题,所以纷纷将矛头指向了唐寅,还有另两位重要的参与者会试主考官刑部尚书宋澄和徐经。

踩着尸体上位,这历来都是科道言官的晋升之路。

户科给事中华昶得知事情的始末后,当即添油加醋上了一道奏疏弹劾宋澄,怀疑宋澄将考题事先泄露给唐伯虎、徐经,请求皇帝和内阁着手调查此事。

二月的京城,春寒料峭。

身穿龙袍的朱祐樘跟往常那般在养心殿处理政务,现在登基已经十二个年头,而他亦是即将三十岁了。

这个年龄其实还算年轻,奈何大明皇帝是一个命短的职业,如果跟原来的历史一样的话,其实已经剩不了几年了。

好在从登基那年开始,他便有意调整饮食,让自己的饮食变得更健康一些,亦是拒绝来自清宁宫的食物。

朱祐樘对寿命的事情倒是看得很开,如果老天真要将自己收走的话,那么亦是没有什么怨言。自己这个皇帝做到这个份上,已经对得起天下人,亦是无愧于身上所流淌的血液。

“臣叩见陛下!”内阁首辅尹直走了进来,显得恭恭敬敬地施礼道。

如果说朱祐樘三十的年纪算老的话,那么尹直其实已经六十多,现在已经是满头白发。不过他平日保养得好,至今身子骨都很硬朗。

在原来的历史中,却是朱祐樘死在了尹直之前。

朱祐樘拿起了户科给事中华昶的奏疏交给刘瑾转交,其实不管事情怎么闹,最终都会来到内阁和皇帝这里。

若是按着原来的历史,弘治皇帝自然听从内阁的建议。当时的内阁首辅是清流领袖徐溥,自然是会照顾士大夫阶层的舆论,所以肯定同意进行调查。

其实这里还存在的南北之争,当时的徐溥是北党,而程敏德是南党,所以徐溥不会错过这个打击南党的机会。

不过现在的弘治皇帝朱祐樘并不是那种听风就是雨的皇帝,亦是不可能事事都听从内阁,而是有着自己清晰的判断。

从种种的迹象来看,这场舞弊案仅仅是捕风捉影,唯一的实证是“唐寅声称可以夺魁”,但这种话出自天才之口不是很正常吗?

“陛下,抡才大典关乎大明之根基,此事当有所重视!”尹直看过了户科给事中华昶的奏疏,显得郑重地表态道。

虽然他心里并不认为是一个舞弊,但终究是关系到大明王朝最重要的选才,所以慎重考虑自然是要让都察院那边重视起来。

就像有人喊狼来了,虽然不能一下子就相信,但起码还是要抬头望上一眼。

朱祐樘端起旁边的茶盏,却是吐出两个字:“彻查!”

“这个科场舞弊仅仅是捕风捉影,不宜打乱如今的抡才大典,还请陛下三思!”尹直的眼睛一瞪,当即进行劝谏道。

朱祐樘轻呷一口茶水,抬眼望向紧张兮兮的尹直道:“谁说朕要彻查会试舞弊!朕日前便听闻京城的的风言风语,此次如此中伤于人,究竟源于何人之口?此事都察院务必要查清,须将此案办成定例!今后若考生参加考试不顺,便指责会试舞弊,胡乱攀咬于人,咱大明科场公正不是他一个失意之人随便泼脏水的!”

这个决定跟拯救唐伯虎无关,而是源于一个帝王的正常思维。

那帮考生因考场失利,仅仅是一个捕风捉影的猜测,便如此公然“风暴”唐寅等人。虽然是他们宣泄情绪的方式,但对唐寅等人无疑是一种不公。

如果自己因为这些便叫停会试的审卷工作,着手对并没有证据的人与事进行调查,那才是天下第一蠢蛋。

“陛下,朝廷历来都是默许落榜之人宣泄情绪,此事深究恐让陛下的声名受损!”尹直暗松一口气,旋即显得担忧地提醒道。

“朕的名声不足惜,后人骂朕暴君则罢!”朱祐樘从来都不看重这些虚名,显得大公无私道:“只是宋澄不贪一文,唐寅亦是按流程参加会试,何以让清官和人才蒙受不白之冤!查是否是考试不顺者胡编乱造,而华昶不盯户部反而管上礼科,查他是否是因亲友而上疏弹劾。”

“陛下圣明,臣遵旨!”尹直感受到朱祐樘的强烈意志,亦是规规矩矩地施礼。

城东,明春酒楼。

庄伯常正与一众友人推杯换盏,脸上洋溢着得意洋洋的笑容。

自己的同窗好友华昶已经将弹劾的奏疏送上,相信很快便有结果,如果此次会试能够安排重考,那么当年是皆大欢喜。

当然,即便此次不安排重考,但那道题被定义为泄题,那么各个同考官自然会降低那道题的分数占比,而自己便有可能被选录。

庄伯常的心情很好,亦是高举酒杯得意地道:“咱们能够高中尚不得知,但他唐子畏必定是要蹲号子了!”

“咱们为除唐子畏此等科举之害,干杯!”其他考生纷纷举杯相迎,亦是认定朝廷将会着手调查此次的科场舞弊。

就在他沉醉于这份自得之中时,酒楼楼梯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你们谁是常州举子庄伯常?”都察院检查厅副厅王煜亲自带人上来,目光如炬地望向在场的所有人道。

在场的举子不由得面面相觑,而后纷纷扭头望向庄伯常。

庄伯常知晓对方是都察院的人,当即站起来微笑地拱手道:“你们可是都察院的官爷?你们找本举子定是因唐寅科场舞弊之事,本举子跟此人同为南直隶人士,确实知晓一些情况!”

“庄伯常,本官有三个问题要问于你,你须如实作答!”王煜已经不再是当年冲突的年轻人,显得十分稳定地询问。

庄伯常的嘴角微微上扬,当即进行表态:“这位官爷尽管开口询问,本举子定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去年在秦淮河上,你可是因相好倾慕唐寅,本欲偷袭唐寅反而摔掉门牙?”王煜注意到庄伯常少了一颗门牙,显得十分认真地询问。

这……

在场的举子听到竟然有如此恩怨,却不想这个口口声声骂唐寅狎妓,结果他本人竟然为青楼女子争风吃醋,当真是一个伪君子。

庄伯常正想要辩解,但面对王煜凌厉的目光,只好默默地低头道:“是!”

“问春秋百家争鸣,哪家与吕不韦最有关系,能言其故欤?此题你是答非所问,还是交了白卷?”王煜再度开口,抛出第二个问题。

庄伯常的脸色瞬间苍白,额头的冷汗和颤抖的双手却出卖了他内心的慌乱。(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