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独治大明

作者:余人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四百八十三章 温柔和血性并重的弘治朝

书名:独治大明 作者:余人 字数:4.3千字 更新时间:01-06 21:28

二月的大草原,宛如一幅淡雅的画卷,在春日的阳光下缓缓展开。

天空呈现出一种深邃而纯净的蓝色,仿佛被清洗过一般,几朵洁白的云彩悠闲地漂浮在空中像守护着这片广袤的草原。

春回大地,野花或红或黄,或紫或白,正点缀在草原之间,为这一片土地增添了几分色采和生机。

一阵微风吹过之时,花草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这声音与远处牛羊的叫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首美妙的自然交响曲。

只是这里的宁静被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所打破,一支浩浩荡荡的骑兵大军重返关外,许许多多新钻出来的花草被践踏得面目全非。

“我们狩猎回来了!”

“哈哈……真是过瘾!”

“果然东西还是抢来的香!”

……

很多骑兵纵马破坏这里的植被,马蹄带着泥土高高溅起,正在这片草原上疯狂地大喊大叫起来。

此次他们南下“狩猎”,虽然他们有不少兄弟已经永远留在了那片“猎场”上,但收获可谓颇丰。

这些生活物资都是通过抢掠而来,既有他们所稀缺的盐,还有可供他们煮熟食的铁锅,甚至有人还意外得到了茶叶。

尽管此次不能进入大明腹地,但而今蓟镇百姓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了不少的档次,导致他们此行收获喜人。

哦……

呜……

重新回到这片熟悉的大草原,他们闻到空气弥漫的泥土味,便挥舞着手中的马鞭,宣泄着属于他们打猎归来的兴奋。

他们从来都不顾及会给其他人带去多么痛苦,此刻笑声和呼喊声在草原上回荡,声音充满了狂妄和得意。

亦不剌因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额头上有着一道深深的伤痕,然而此刻的眉头紧紧地蹙起。

跟周围庆祝丰收归来的部下不同,他作为这一支队伍的首领,需要考虑此次的整体投入和带来的收获。

虽然趁蓟镇防守松懈,他率领部下成功洗劫了蓟镇的西北部区域,但心里无论如何都高兴不起来。

此次他动员近一万名精锐南下,路途的军粮是由他来承担,此次不说兵临北京城,连蓟镇的地盘都没有踏出去。

在兵损方面,他们此行确实杀了不少大明百姓,但亦损失了几百名精锐,更因此丢失了一批良驹。

若不是他此次还算警惕,并没有选择轻敌冒进,这样才没有落入明军的合围之中。一旦被辽东和宣府的援兵围住,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特别是神盾营的战力,这大大超过他的想象。五百精锐都在瞬间被吃掉大半,若想被他堵上的话,又能有几人能够逃回来呢?

亦不剌因作为这一支队伍的绝对首领,所考虑的不能是当下的得失,亦不是这点微不足道的收获,而是要着眼于将来。

原本他的计划是效仿先祖那般,通过不断南下洗劫大明的边镇,从而补充自己部落的生活所需,甚至得到大量的武器。

如果计划顺利的话,他不仅能通过入侵大明来加强自己在草原上的威望,而且还可以将满都海那个女人取而代之。

只是现在呢?

虽然他趁着蓟镇防守松懈洗劫了蓟镇的西北区域,但大明军队的反应速度远超自己所料,而且神盾营的战力堪称恐怖。

若是他想要再次洗劫蓟镇,不说蓟镇的防守必定加强,而且未尝有此次的好运,甚至可能会陷入大明大部队的合围之中。

亦不剌因面对眼前熟悉的大草原,却是重重地叹息一声。

他知道想要通过洗劫大明来树立草原威望等计划恐怕得破产,而今想要取代幼儿可汗,那么就需要跟满都海那个女人正面冲突。

但满都海能够替达延汗执管大草原十几年,更是将北元进行重新整合到一起,又岂是一个泛泛之辈?

正是如此,他的野心受到了重创,大明王朝并不是软柿子,而满都海更不是他目前想要正面硬刚的敌人。

一个身穿白衣的中年男子蓄着长长的胡须,腰间挂着一块玉佩,此次跟随蒙古骑兵出入边关。只是身上的衣着打扮明显是汉族风格,所以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不过周围的蒙古骑兵并没有排斥于他,甚至还投来感激的目光。

此次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突袭蓟镇,除了蓟镇军队的自身松懈外,亦是得益于这位军师刘完所提供的情报。

刘完注意到亦不剌因的神情异样,亦是主动策马上前关切地询问:“太师,您因何闷闷不乐呢?”

“你觉得本太师应该高兴?”亦不剌因长叹一声,却是反问道。

之所以他选择打破明蒙的和盟南下洗劫蓟镇,虽然是他的野心作祟,但跟眼前这位军师的怂恿亦是脱不了干系。

只是现在事实证明,明军并不像刘完所描绘那般的腐败和懦弱,反而比任何时期都显得更加的强大。

现如今,他不仅跟大明王朝彻底交恶,而且亦无法向满都海解释这个行为,所以心里对刘完生起了几分怨气。

刘完是一个十分出色的白莲教徒,亦有着属于他的那份聪明才智:“太师,大明的军队确实变得更加厉害,但他们其实暴露出明显的短板!”

“你是说明军的机动能力不足?”亦不剌因心里微微一动,显得不确定地询问道。

刘完的脸上浮起自信的笑容,便郑重地点头:“不错,此次明军在兵力上明明占优,但却压根跟不上我们的行踪,甚至都不敢主动追击我们的骑兵。明军的破绽如此之明显,咱们完全可以利用他们机动力不足,不停地肆意洗劫大明的边地!”

此话一出,无疑是画了一个大饼,确实让人很容易动心。

随行的两个头领亦是听到了这番话,想到他们可以不断肆意洗劫大明,不由得交换了一个眼色,眼睛是藏不住的兴奋。

“此次是趁蓟军防备松懈和你的人里应外合,方能成功突袭蓟镇,此后恐怕不易了!”亦不剌因已经动心,却是顾虑重重地道。

虽然刘完确实指出了大明军队的短板,但此次成功洗劫并不是依靠机动性,而洗劫具有可复制性才是他最看重的。

刘完知晓眼前的大师不好忽悠,显得语重心长地道:“确实是如此,那两处蓟镇溃墙必定已经有了防备,甚至他们还会进行修补。只是大明的边境如此之长,咱们此次突袭了蓟镇,那么下次便可以突袭辽东,让他们左右难以兼顾!卑职不才,边境之地百姓苦明久矣,只要将他们发展成为我的信徒,一有破绽便可再行洗劫之事!”

“如此便有劳国师了!”亦不剌因的眼睛重新亮起,亦是得意地点了点头道。

虽然此次不及预期,但他们的机动力在此次表现出极大的优势。只要他们能利用好这一点,加上这位军师的教徒提供情报,那么大明王朝便是他的钱袋子。

至于满都海那个女人,只要自己积攒足够的钱粮和威望,自己便可以联合各部将她彻底进行取代。

刘完看到亦不剌因重新燃起斗志,当即恭维地拱手道:“愿助国师恢复大元荣光!”

“战士们,入主中原,复我大元!”亦不剌因的豪情被点燃,手中挥舞着一把血色的长刀,对着自己的部下大声地喊道。

“入主中原,复我大元!”

随行的蒙古骑兵纷纷拨出自己的腰刀进行响应,脸上洋溢着一种扭曲的喜悦,似乎只有侵略和杀戮才能找到快感。

事实上,此次的洗劫重新激发了他们的兽性,所以十分希望能够不断洗劫大明边境,甚至有人已经规划下次要劫掠大明的人口。

潘多拉魔盒已经被打开,而他们注定要通过野蛮的手段不断血洗大明的边境。

时间已经悄然来到二月底,整个北部地区的春意渐浓。

弘治朝是一个赏罚分明的王朝,朝廷对有功之士从不吝啬奖励,但对犯了过错的人亦会进行处罚。

此次蓟镇遭到突袭,却是跟蓟镇前哨将士的松懈有关。

或许是和平太久了,而且大明跟蒙古确实签下和约,却是谁都没有想到蒙古骑兵突然间大举南下。

只是不论何种因素,蓟镇前哨将士的懈怠便是一种失职,而正是这种失职让亦不剌因部寻得了偷袭的良机。

亦不剌因部此次突袭蓟镇,不仅洗劫蓟镇的百姓,甚至不少百姓惨遭屠戳。

有鉴于此,朝廷采纳了军机处的建议,对整个蓟镇所有将士进行处罚。

除了前哨将士遭到重罚外,蓟镇军全部人员都被扣饷一个月,同时整个蓟镇军需要进行加练一个月。

“边防关系边地百姓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却是不容有失……今大错已成,若是再犯,罪加一等!”

这个处罚很快传遍整个九镇,直接导致其他边镇加强了巡逻,却是提防蒙古方面突然大举偷袭。

蓟镇,石角庄。

原本这是一个平静的村庄,虽然不至于大富大贵,但村民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让他们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

虽然他们在当日看到了边关的烽烟,但还没有等到他们全部人员逃进山里,便遭到了一支蒙古骑兵的洗劫。

这支蒙古骑兵简直是大魔头的化身,只要落入他们视线中的百姓,却是想要一个都不放过,拍马追上去便直接砍杀。

由于蒙古骑兵在洗劫村庄后,还在村庄四处纵火,导致他们辛辛苦苦建造的房屋全都付之一炬,整个村庄成为一片废墟。

重建家园和解决接下来的生计,成为他们迫在眉睫的大事。

这一日,里长带着一支数十人的队伍前来,其中还有一个是从他们村庄走出去的子弟。

“里长,这是怎么回事?”

“朝廷已经下旨!凡是此次遭到鞑子洗劫的村庄,每个人都能够领取救济金,男人两个银元,女人和小孩一个银元!”

“啊?朝廷要给我们派发救济金?”

……

村民看到队伍进来的时候,特别看他们还带着一个银箱,当即有村民鼓着勇气向里正打听情况,却不想竟然是给他们派发救赈金。

“阿三,你不在工程学院读书回来做甚?”

“朝廷要求我们工程学院前来灾区帮大家建标准房,我主动申请回到石角庄,后面都是我的先生和同学们!”

“啊?朝……朝廷这是要帮我们村子修复房子?”

……

有村民找上从他们村庄走出去的子弟阿三,结果得知这帮人是过来帮自己修房子,瞬间感动得湿了眼睛。

村民从四面八方闻讯而来,他们的脸上或多或少带着疲惫,但此刻眼中已经闪烁着感激的光芒。

一位老妇人,头发花白,步履蹒跚,她紧紧握着一个将领的手,泪水顺着皱纹流淌下来,声音哽咽:“谢谢你们,谢谢朝廷没有忘记我们这些苦难的百姓。”

其实,她们感动的不仅是救赈金和帮助他们重建家园,而是朝廷所表现出来对他们关爱的这份态度。

他们祖祖辈辈身处边境之中,以前自然亦会遭受鞑子的侵扰,只是哪个朝廷会理会他们底层百生的损失呢?

只是现在朝廷不仅给他们所有人发放救赈金,而且还派人过来替他们重建家园,简直就像是做梦一般。

一群孩子们围在一起,他们还不完全理解这场灾难的严重性,但他们能感受到大人们的喜悦和感激。

他们挥舞着小手,对派发救赈金离开的队伍高声喊着:“谢谢大人们,谢谢皇帝陛下!”那纯真的声音,在村庄上空回荡,仿佛带来了更多的希望。

青壮年的男人们手里捂着刚刚派下来的救赈金,心里亦是感受到来自朝廷那份关爱:“陛下大恩大德,草民永世不敢忘!”

他们上有老、下有小,面对这一场突如其来的浩劫,所承受的生活压力不是一般的大。只是朝廷此次救赈,无疑是帮他们卸下肩上的石头。

至于他们遭到的浩劫,既是因为边军前哨的松懈,亦是鞑子的强盗行径。

现在朝廷做到这一步,他自然没有任何怨恨的理由,心里只会更加拥护如此关爱百姓的朝廷和帝王。

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感激的氛围中,村民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朝廷的感激之情。

无论是老妇人的泪水、孩子们的欢呼,还是男人们的深情鞠躬,都是他们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流露。

朝廷在安抚这一切后,一场针对蒙古的复仇行动成为军机处的最重要任务。

他们被打了措手不及,亦是为了保守百姓的生命和财产而畏首畏尾,但现在蒙古骑兵已经撤离蓟镇,那么真正的清算亦得开始了。

既然和平被蒙古人所打破,既然蒙古人敢对大明子民挥下屠刀,那么大明自然要蒙古人血债血偿。(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