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最强毒士,曹操求我别杀了

作者:花落人不知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五十九章 双灾降世,我以阎王对阎王

书名:三国最强毒士,曹操求我别杀了 作者:花落人不知 字数:3.0千字 更新时间:01-06 21:26

清河性格打小就强势,曹操又常年出征在外疏于管教。

她完全不清楚对荀彧这种级别的人物这样说话是失礼的。

好在荀彧性格温婉,并没有跟她计较,只是继续跟李翊聊了一些前线战事的问题。

“原来如此,这三权分立一策,的确能够很好地治理徐州……”

荀彧听完李翊的管理徐州之策,不吝赞赏。

“……哪里哪里,我大军前线耗粮无数,若无荀令君在后方掌管后勤。”

“我几十万大军只怕要被生生的饿杀了。”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

旁人只关注前线将领们的挥斥方遒,却丝毫不知道后方掌管后勤的重要性。

诸葛亮六出祁山,五次因为后勤问题那退回川蜀。

刘邦建立大汉,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无悬念地被排在了第一位。

力压张良、韩信。

可见后勤是多么重要。

清河见两人聊得兴起,许是想插上话来,哼唧道:

“可不?荀先生这次为了筹备前线的粮食,可是费了好一番劲哩。”

哦?

听到这话,李翊倒颇感意外。

虽然前线士兵很多,每日消耗的粮草也极大。

但他们并没有出征多久,如今也已凯旋。

按理说凭借去年的丰收和外地置购过来的粮食,绝对够用了。

怎么会出现筹备粮食苦难的问题呢?

“去岁五谷丰登,怎的会筹备粮食困难?”

“令君可是遇上了什么麻烦?”

李翊本以为荀彧掌管后勤,唯一的麻烦就是管理,贪污,及时筹备等。

他万没想到还会遇上粮食不够的问题。

“……唉,子玉有所不知啊。”

荀彧苦笑着摇了摇头,“今年四月,天降大旱,我兖州已经整整四个月不见分毫甘露,滴雨未降啊……”

嘶……

李翊微微一惊,旋即点了点头。

自古以来,天降大旱就是古人最头疼的问题。

毕竟民以食为天嘛。

“……那,我们是否可以像去年一样到外地去购置粮食呢?”

反正兖州还要不少中山靖王后人的陵寝,实在不行就接着去刨刘备祖坟呗。

古话说得好,薅羊毛要逮着一只羊薅。

“……唉,没有了没有了。”

荀彧挥了挥手,满脸无奈。

“不止我兖州一地,其他各州同样遭遇干旱,我大汉十三揍俱无甘霖降下。”

“许是这些年,战事频繁,杀业太重,老天降下惩罚来了……”

古人重视天命,面对手足无措的自然灾害时,只能归咎于老天惩罚。

李翊微一沉吟,好像《资治通鉴》上确实记载了初平四年大汉遭遇干旱这一事。

只是没想到为这么严重。

“如今庄稼不生,粮食无收,百姓苦不堪言。”

若是曹公再不早点儿结束徐州战事,那我军此战必败无疑。”

所以荀彧才会这么关心前线战事,因为他们大后方是真的快顶不住了。

好在终于结束并打赢了。

清河也跟着叹了口气,“照着今年这旱情,只怕七月的粮食是收不上来了……”

“连我们家也不吃米面,改吃肉咯。”

听听这说的是人话嘛!

因为庄稼不生,颗粒无收,地主家也没有余粮。

牛羊等牲畜也不好养活,所以像曹家这样的大户也只能把这些牲畜吃了。

“……唉,其实这还不算完。”

没想到遭遇大旱之后,荀彧又紧接着补了一句更猛的话。

“大旱尚未结束,蝗虫却又滋生,连仅存的一点儿粮食都不剩了。”

清河像捧哏一样在旁点头如捣:

“是呀是呀,子玉你是不知道,你们出征这段时间,来了好多蝗虫。”

“把兖州里的庄稼全咬坏了,咱们陈留这一隅已经算是好的了。”

李翊心道难怪回来这一路上,民有菜色,也不见百姓下田干活。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蝗灾本就与旱灾是并生的。

因为蝗虫特别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干旱会使它们大量繁殖、生长。

所以旱灾到来之时,往往也伴随着蝗灾。

两相灾害之下,百姓自然苦不堪言。

“……唉。”

李翊虽然是个利己主义者,但听到这两项灾情之后,还是忍不住叹了口气。

民之所求,不过是衣可以蔽体,食可以果腹。

仅是这一点儿需求,却也难煞世人……

历史上的曹操是怎么渡过蝗灾、旱灾的?

让百姓们饿着呗。

等饿死的人差不多了,粮食就够吃了。

古人实在太难了……

“现在市面上的粮食已经卖到了一斛四百万钱……”

荀彧接着说道,“但我估计等到了七月,价格还会上涨,只怕七百万都不止……”

七百万!

饶是李翊这样巨鳄,听了都不禁张大嘴巴。

他们家族虽然世世代代都是奸商,但家族里有一条祖训,也是底线——

那就是绝不发国难财!

现在的粮食危机,粮商们就是在发国难财。

一斛粮七百万钱是什么概念?

整个兖州的中山靖王后代陵墓,算下来总共也才不到几千万钱。

等于把刘备祖坟全刨了,都不够买两斛粮食的!

最夸张的是,这次蝗灾范围之广,横跨了大汉七个州,等于大半个中国。

史称“七州蝗”。

“我现在知道丁夫人为何出门了……”

面对这样的灾情,作为曹操不在的顶替,丁夫人和长子曹昂肯定要联络各世家一起面对灾害。

并且严格控制粮商炒粮。

但在巨大的利益和不可控的灾害面前,丁夫人的努力只怕也是徒劳无功。

“之前仲德找到我,说今年若是解决不了粮食危机,或许只能……唉,人竞相食了。”

荀彧无奈地摇了摇头,他这回也真是束手无策。

李翊一寻思,这“老实人”程昱真不愧是食人狂魔,整天就惦记你那吃人。

去年被自己刨祖坟渡过了难关,今年又想做人肉包子。

害搁那吃人呢!

“……嗯,荀先生我倒是有一个法子。”

李翊沉吟半晌,灵光乍现,想到一个好点子。

“……哦?子玉你真有办法!”

荀彧大喜过望,原本跟李翊说这件事本就不抱什么希望,没想到他竟然真的有办法。

“嗯,只是能不能成我也没有十成把握……”

“害!现在大难临头,不管有什么办法,哪怕只有一成的可能,都应该试一试!”

荀彧情绪显得很激动。

诚然,作为曹营重臣,就算遇上粮食危机他也不用担心被饿死。

但他是真的心疼大汉子民,希望能少饿死一些人。

“好,那我去试一试。”

李翊目光扫一圈,看见一把毕恭毕敬的诸葛亮,疾呼一声:“孔明……”

诸葛亮听得呼喊,急忙恭恭敬敬地跑了过来。

“先生有何吩咐?”诸葛亮拱手问。

“你随我到集市上去走一遭,顺带教你一门手艺。”

李翊浅浅一笑,以诸葛亮的天赋,估计学得很快,能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

清河一听李翊要上街,忙探头道:

“……等,等等,我我也要去!”

微微一顿,又接着道:“我也要学你那门手艺。”

李翊笑道:“你这么笨,怕是学不会。”

清河顿时恼了,跺脚道:

“谁说我笨了?我可聪明了!”

“不信你问荀先生。”

说着,将目光投向荀彧。

荀彧呵呵笑道:

“是,大小姐秀外慧中,聪明伶俐,是个好苗子。”

“子玉你带上她,兴许能成为你的助手。”

秀外慧中,就她?

这老姐们儿跟这个成语不能说是完美符合,至少也是南辕北辙了。

有哪个秀外慧中的人能够想到要联合小叔子谋害亲夫的?

“……也罢,既然是荀先生开口,就带你一起去见见世面。”

“嘿嘿,谁带谁见世面还不一定呢。”

清河喜笑颜开,拉着李翊的手便往屋外跑。

“子玉,快点儿……”

……

陈留郡,集市上。

虽然百姓生活困难,但好在曹休的治安搞得还不错。

集市依然能正常开业。

李翊身边跟着诸葛亮、清河,身后还有十来名护卫。

其实也要不了这么多人,他今天无非就是要买点儿胡麻、油菜、菜籽、红枣之类的东西。

现在干旱还没有到最严重的时候,李翊必须趁着粮价飞升之际,多买点儿。

“……诶诶,李翊。”清和有些不耐烦地叫住李翊,“你之前说有办法解决蝗灾,是什么办法?”

李翊笑着反问道:

“假如有人招惹了你,你将如何?”

清河不假思索,“当然是有仇报仇,有怨报怨。”

“敢惹姑奶奶,我叫他不得好死。”

……哈哈,不愧是你。

李翊大笑,又问道:

“那如果是动物呢?”

清河一愣,低头沉吟半晌,答道:

“那就剥它的皮,抽它的筋,食它的肉!”

“……啊!先生你该不会是想说……”

诸葛亮最先反应过来,一下子明白了李翊的用意。

“诶,你说对了。”

“我解决蝗灾的办法,就是吃了它们。”

“曹小姐方才不是说了吗,有仇报仇,有怨报怨。”

“这蝗虫将我们的庄稼吃得颗粒不剩,我们是不是该吃了它来报仇雪恨?”

诸葛亮与清河对视一眼。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说不出话来。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