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宋第一奸臣

作者:鮀城十二郎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九十八章 急中生智

书名:大宋第一奸臣 作者:鮀城十二郎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4

何重离去时天色还早,午后的大街上仍然熙熙攘攘,人流如织。

张辰出了风雪房后却发现,方才章楶和李大牛等人用餐的桌案已经空不见人,只剩一席杯盘狼藉。

酒保恭恭敬敬上前来,道是官人的四位兄弟暂时先去街对面的一家邸店落脚了,张辰这才放下心来,但转念一想,却也一时不知自己该去哪里?

这次回来京兆府,心中却起了千头万绪,要办的事情似乎很多,自己却反而不知该从哪里着手了。

不过这长安酒楼离郭逵的府邸倒是不远,虽然现在郭逵不一定在府上,但他还是要去打个招呼,让郭逵知道自己已经回来了。

刚走到大街上,一辆宽大的牛车便停在张辰面前,车夫笑容满面地躬身道:“官人要去哪里?小人可以送官人,车费便宜算。”

这个时候并不是乘坐牛车的高峰时间,车费都比较便宜,不过张辰倒不在意十几文的车费,他挑开帘子看了看,里面还算比较干净,他便坐上了牛车。

来到郭逵府邸大门前,张辰掏出一张事先准备好的拜帖给门子递了进去。

盏茶时间,却见郭逵的亲兵都头燕通一阵风似地跑了出来,急声对张辰道:“贤弟怎么现在才来?你上午入城时郭太尉便已知晓,等你许久了,快快跟我来。”

燕通的出现在张辰的预料之中,但他的神情却并不寻常,突然联想起长安酒楼中何重提及的话,难不成郭逵是急着给自己论功行赏?

可若是论功行赏,燕通为何看到自己时却面色急切,看不出一丝喜色?

张辰心里打着小鼓,跟随燕通进了郭府,走进正堂,却见郭逵满脸阴沉。

见张辰进来,郭逵重重哼了一声道:“张参军架子很大嘛!着实令老夫刮目相看。”

张辰骤然心惊,却还是面不改色地上前行一礼:“卑职参见郭太尉!”

郭逵盯了他良久,随后才缓缓道:“前几日我已将你剿匪的功劳上报至朝廷,勉强还算公允,这次平定均州匪乱天子十分看重,石方凛加封辅国大将军、上柱国,陈忱任太原知府,曹佾任兵部侍郎,还有一个太学出身的陈为被任命为郧西知县,表彰他的气节和恢复郧西秩序的功绩。

你前番参与平定了商州乱匪,而后又率乡兵南下,功劳不小,但资历实在太浅,很难给你晋升。

但我还是信守承诺,以陕西安抚司的名义向天子上奏,朝廷已经批准将你的官阶正式提为正八品给事郎,差遣不变,此外还有一应银钱赏赐,颇为丰厚。”

张辰拱手平静回道:“多谢太尉厚爱!”

郭逵又冷冷道:“好了,说说接下来对你的安排吧!天子近日命王韶开拓河湟之事,想必你在回京兆府后便已听说了吧?你先前不是一直不想呆在京兆府,反而强烈要求去往前线么?

依我看,剿匪战事中你历练得不错,如今这拓边之事正好满足你,我陕西安抚司准备在边境设立一些军库,以后巡查审核边境军资的任务便交给你了,你看怎么样?”

到底是哪里得罪了郭逵,这是要将自己逐出京兆府么?张辰疑惑不已,却还是不卑不亢地拱手道:“太尉有命,卑职不敢不遵,随时可以出发。”

郭逵冷笑了一声,拉长脸道:“你倒也不用急,设立军库之事没这么快,至少要半个月后。而且前提是王韶能先把羌人安抚好,如果羌人坚决抵抗,也不愿协商,那么战事必起,筑城拓边、设立军库也只能放缓,你也不用去巡查了。”

张辰默默点头,对郭逵的言语倒是十分赞同,诚然羌人能接受协商是最好,这对大宋筑城拓边是一份助力,否则双方只能兵戎相见了。

郭逵凝视着张辰的脸庞,似乎比两个月前又黢黑了点,念及眼前这个少年郎刚刚冒着生死剿匪过来,忽而心软了下来又道:“其实这回你独领一军立功不少,足见你用兵之能,如果你不想去,我可以收回命令替你换个差遣。”

张辰不想接受郭逵这个人情,沉默一下道:“卑职已经考虑好了,愿意去前线巡查。”

郭逵眼中闪过一丝恼怒,“那好!这可是你自己愿意的,反悔不得!我无话可说,你去吧!”

郭逵又回头对燕通道:“那就定下来,去跟何重交代好,我安抚司巡查边境事宜就以张参军为代表。”

“卑职、卑职明白,这就去与何参军说明。”

燕通自认与张辰的关系不错,此时尽管为他着急不已,却也不敢在郭逵面前胡乱开口,只能奉命退下去了。

这时,堂内只剩郭逵和张辰两人,郭逵的目光变得十分阴冷,像针一样地注视着张辰问道:“你和韩琦到底是什么关系?”

张辰猝不及防,他缓缓摇头:“卑职不明白郭太尉的意思,卑职先前已经说过,与韩相公素不相识,此话从何说起?”

郭逵哼了一声道:“众所周知,种锷是韩琦的人。这回我命你独领一军南下剿匪,本是为了培养你,却不料朝廷偏偏起用了种锷担当主帅,那种朴从商南脱困后竟也率二百轻骑跟随于你,这些我暂且不提。

可我万万没想到,种锷返京后本来已是自身难保,竟还有闲心在天子质询时为你请功,你这才得以提拔,这难道不是韩琦对种锷的授意?你再敢说你与韩琦没有关系?老子先前真是信了你的邪!”

张辰这才明白郭逵今日何以突然变脸发难,原来是把这些巧合的细节串起来“臆测”出了他与韩琦的关联,这令张辰心里暗暗叫苦。

不过张辰又忍不住想到,种锷为自己请功,或许是出自内心对自己的欣赏,而并非是韩琦的授意,因为自己确实连韩琦长什么样子都没见过。

事已至此,仓促解释倒显得有些苍白,张辰面对郭逵的虎威,绝不会把自己置于险地,于是他略一沉吟,便急中生智道:“卑职发誓与那韩琦绝不相识!先说种锷担任剿匪主帅之事,卑职可是奉了郭太尉你的命令才率军南下,并非卑职主动为之,与种朴也是因同袍作战才有了交情。

至于种锷为卑职请功一事,卑职料想,或许是为了他自己,那是刻意表现给天子看的。”

郭逵一怔,他倒没有想到这个问题:“这话怎么说?”

“郭太尉设想,朝廷临阵换帅,种锷定是为天子所忌。若是御前奏对稍有不慎,种锷绝难脱身。但天子发问种锷时又不能不答,答则一不能为自己辩功,二不能攻击他人,这些都会雪上加霜,平白增添天子的怒火。

可种锷又更不能保持沉默,这会坐视他剿匪不力的罪名,因此他不得已,只能选择了一个令天子欢心的话题,那便是为卑职请功。

首先卑职确实在西线立了功,虽然不属于禁军序列,名义上却也归属种锷指挥,其次卑职出自西军,从天子决意开拓河湟便可看出,天子有平灭西贼的决心,西军在天子心目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因此种锷为卑职请功,既可间接彰显他的功劳,又能抬高我西军的分量,天子岂能不龙颜大悦?

至于什么韩琦的授意,恕卑职直言,无稽之谈!若卑职真与种锷一样都是韩琦的人,那此时韩琦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如何保住种锷,而不是为区区卑职费心,卑职和种锷的价值岂能相比?”

张辰这个解释,说服力简直扑面而来,郭逵迷茫地眯着双眼,细细想了一下,似乎还真是这么回事......

想通这一点,郭逵的脸色缓和了很多,他注视着张辰问道:“你真和韩琦没有关系?”

张辰摇摇头:“卑职再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韩琦赋闲在野,种锷被天子撤换,他们都已受天子忌惮,在目前这个局势下,我想稍微有头脑的人都会明白,避开他们才是上策,我不至于拿自己的前途冒险,我绝对没有和韩琦没有丝毫联系。”

“好罢!我再信你一回,不过我要警告你,有些人,在我这里可是禁忌。你可以认识但绝不能深交,如果你真胆敢欺骗于我,那就休怪我郭逵翻脸无情了,我要提醒你,别忘了你的前途可捏在我的手中。”

说完,郭逵转身扬长而去进了内宅,望着郭逵的背影远去,张辰心中忽然涌起一种强烈的情绪,总有一天,他一定会让郭逵后悔说今天这番话。

但现在,他只能做一件事:忍耐和等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