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好圣孙!

作者:林家龙女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五十一章 班师

书名:大唐好圣孙! 作者:林家龙女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4

李治的邀请,李象最终还是拒绝了。

他又不是饥渴到不行不行的那种,虽说这“魏国夫人”贺兰氏在历史上留下了名字,可李象又不是那种饥不择食的人。

万一这幺叔看上了那贺兰氏,只是和自己客气客气咋办?

这做人不能那么实在,李象是这样想的。

事情果然如李象所想,李治其实说完他就后悔了。

但说出去的话如同泼出去的水,他再往回收可就难了。

还好这大侄子情商高,李治明显松了一口气。

“喝点橘子皮水,对身体有好处。”李治拿起杯,给李象倒了一杯橘子皮泡水。

啥都不说了,都在水里。

李象接过水,笑呵呵地一饮而尽。

刚放下杯,便听到外面喧闹起来。

“怎么了?”李泰抬起头,皱眉问道。

“不知道。”李象摊摊手,对身边的人说“去,问问外面是怎么一回事。”

“是。”内侍领命而去,不一会儿便匆匆走了回来,兴高采烈地说道:“大喜,大喜啊,陛下,殿下,前线大捷!”

“是吗?”李承乾霍地起身,高兴地问:“是何方大捷?你速速说来!”

“这……奴婢实不知。”内侍有些尴尬地说。

“算了。”李承乾摆摆手,也没多说什么。

不一会儿,便听到外面的人来报。

“殿下,吐蕃大捷!李钦陵将军带着我唐军偷渡小道,直取逻些,生擒吐蕃王室自赞普以下人等,吐蕃赞普芒松芒赞死于乱军之中。”

听到这个喜讯,立政殿之中的人先是一愣。

“好!”李承乾用力一锤案几。

这怎能不让李承乾高兴?

李钦陵和薛仁贵攻破逻些,也就意味着吐蕃的灭亡。

如今他李承乾,也是在位期间有灭国功绩的男人了!

“大军什么时候班师?”他又急迫地问道。

大军班师,也就意味着灭国的功劳彻底落实在了永徽年间,同时也意味着他可以内禅了。

禅让好啊,退休之后,也过上阿耶的日子,天天溜溜鸟,没事儿找几个好友一起下象棋,多好的日子啊……

“薛将军说,在逻些稳定一段时间后,大军再班师还朝,预计四月到五月归还长安。”那人说。

“好!”李承乾叫了一声好:“来人!看赏!赏钱一百贯!锦缎十匹!”

这是李承乾出手最阔绰的一次,往常可从没见过他这个大方。

李世民也知道这儿子今天是真高兴,他乐呵呵地在边上逗弄着香蕉,也没去阻拦李承乾的大撒币行为。

这也其实由不得李承乾不高兴,这灭国吐蕃,可谓是他皇帝生涯拼图上的最后一块。

有了这一块拼图,他李承乾也敢自称一声十全——

当然了,有他爹在前,他还不敢自称十全老人。

不过话说回来,这个名头不是很吉利,毕竟有一個臭不要脸的辫子小伙也在自称十全老人。

至于含金量嘛……有的确实有,但其实也有一半都是在注水。

李泰就是不知道,不然的话一定会嘀咕一句李承乾我看你像十全中登!他是这个咬牙切齿啊,但却也无可奈何。

算了算了,赶紧让他开开心心禅位得了,万一他被我这话激得雄心壮志又起来可咋整?李泰心里也在嘀咕,放弃了怼李承乾两句的想法。

既然吐蕃大捷已经确认,那李承乾也便准备定下禅让的日子。

就等到大军班师还朝,彻底把这个灭国的功劳锁死在永徽朝后,再进行内禅的典礼。

至于说李恪那边和大食作战的功劳,李承乾就不太在乎了。

也没必要等,更没必要催,人家李恪在外面挺不容易的,没必要给他上压力。

他这人其实挺容易满足的,毕竟上面一个爹的战绩让人高山仰止到绝望,下面一个儿子肉眼可见也是他爹的2.0版本……

所以功绩这个东西,有点就行,不用太多。

在年前的最后一天,李愔也抵达了长安。

这一次带回来的货物,可要比上一次还多。

巧克力在长安引起了一阵风潮,这种新奇的食物很快就得到了长安上层圈子的狂热追捧。

正所谓物以稀为贵,更何况巧克力这种东西不止稀奇,而且还很好吃。

这一次船队去殷地安,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这些可可。

一共二十艘蒸汽船去殷地安,回来的时候有十条船满满装的都是可可豆。

在得知船队已经靠岸之后,商人们便挥舞着钱票,围在了商会的门口,想要从中分取一杯羹。

巧克力的生意可是暴利,这大唐人都知道。

只要是把巧克力装上马车,运送到大唐各地,那就是数不完的利润,赚不完的钱。

商会当然也不会让他们就这样赚取高额的利润,想要赚钱,自然是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在李象和狄仁杰等人紧锣密鼓的商议之下,一套律令新鲜出炉。

无非就是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诸如增加商税,限制商人子弟从政等政策。

永徽朝的班子,也正在向下一代进行平稳过渡转移。

其实永徽朝的核心也就是那几个东宫旧臣,诸如赵节和杜荷,这俩人也都不是贪恋权势的人,完全是出于和李承乾这么多年的感情才勉为其难地肩负起责任。

所以对于卸任这件事,两人也不是十分抗拒。

另外的核心就是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了。

原本的历史上,房玄龄在贞观年间就过世了。

但现在由于孙思邈坐镇长安,所以老房身体也比较健康,暂时还没有生命问题,活的也活蹦乱跳的。

然而到了下一代,他和长孙无忌也应该退出权力中枢了。

长孙无忌倒是有些不舍,但在李世民和他谈过话之后,他便欣然地决定急流勇退,把未来留给年轻人。

永徽五年也在全国欢庆之中度过,随之而来的,是永徽六年。

过年之后,李愔也没有离开。

按照他的话说,那就是要在长安留着,目送他的兄长登基。

在一番紧锣密鼓的筹划之后,李承乾决定过完这个永徽六年,在第二年的元日大朝会上进行内禅。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