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叔宋太宗

作者:吴老狼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十章 抛砖引玉

书名:我叔宋太宗 作者:吴老狼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0

“二王爷,赶紧把这件事继续闹大吧,直接闹到了官家面前,不管你们谁输谁赢,本官都可以坐收渔利。”

赵普暗暗得意的时候,满脸怒容的赵德昭也在心中奸笑,暗道:“二叔,赶紧带着我去见父皇吧,到了他的面前,我保证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喜。”

很可惜,事情的发展却大大出乎了赵德昭和赵普的意料,众目睽睽之下,赵光义竟然这么开口说道:“胡闹!一点芝麻绿豆大的事情都要闹到你父皇面前,象什么话?你以为你父皇是个平头百姓,有的是空闲时间?”

没有想到赵光义会给出这么一个答复,赵德昭当然是大感措手不及,然而赵德昭却不肯死心,又指着王智发怒气冲冲的说道:“二叔,那小侄这個亲随怎么办?你的人污蔑说他盗卖皇宫贡品,既然他敢盗卖皇宫贡品,小侄自然难辞其咎!纵容下人触犯国法,这样的风言风语,小侄可承受不起!”

“胡说八道!伱叔叔我是那么糊涂的人吗?”

赵光义的回应再一次让赵德昭意外,当着无数吃瓜群众的面,赵光义的话简直就是掷地有声,振振有辞的说道:“你是什么人,叔父我还不知道吗?你向来清廉正直,不贪钱财,如何可能纵容你的亲随盗卖皇宫贡品?”

言罢,赵光义还又转向了旁边的陈从信,黑着脸大声呵斥道:“陈从信,你这个开封府的知客是干什么吃的?怎么能如此糊涂,怀疑本王的侄子家人盗卖皇宫贡品?本王明白告诉你,说本王的侄子如果做出了什么对不起皇兄和朝廷的事,本王第一个不相信!”

顿了一顿后,赵光义又怒容满面的呵斥道:“尤其是今天这件事,如果德昭的家人真的盗卖了什么皇宫贡品,本王情愿与德昭贤侄同罪!”

做为赵光义目前最得力的心腹干将,陈从信自然也无比机灵,即便不明白赵光义的此举用意,却还是赶紧向赵德昭行礼请罪道:“大王恕罪,这件事都是卑职一时糊涂,误会你的尊仆,请大王千万不要放在心上。”

说着,陈从信还向赵德昭连连作揖,结果赵德昭也毫无办法,只能是冷哼了一声算是回答,赵光义则又开口说道:“贤侄,这样吧,你先带你的随从去找郎中治一治伤,叔父这就亲自彻查此案,一定还你一个清白。”

没料到赵光义能够忍气吞声到这个地步,赵德昭自然也不好继续发难,只能是和赵光义客套了一句,然后就带着在扭打拖拽中受了轻伤的王智发离去,赵光义则十分礼貌的与赵普也寒暄了一通,然后才吩咐道:“都散了吧,把涉案的人带回开封府,本王要亲自审问。”

就这样,在赵光义的主动退让下,一场即将被闹大的风波暂时得以停歇,不过很自然的,在回到了开封府后,陈从信马上就向赵光义问道:“王爷,你今天怎么这样低声下气?不愿意把事情闹大?”

“因为我看不出这件事的背后是否另有内情,也猜不出这件事是不是那个小混帐的圈套。”赵光义答道。

“圈套?”陈从信愕然,忙又问道:“王爷,你怀疑这是大王布置的陷阱?”

赵光义点了点头,语气冰冷的说道:“此前因为小看了这个混帐东西,本王已经吃了好几次大亏,这一次的事情既复杂又古怪,本王当然得慎之又慎,不然的话,搞不好就又要被这个小混蛋给坑了。”

“可如果那个叫王智发的宦官,真的勾结宫里的内侍盗卖贡品怎么办?”陈从信不死心的问道:“如果真是这样,我们岂不是错过了一个大好机会了?”

“那里错过了?”赵光义冷笑着反问道:“已经拿到了证据,如果那个叫做王智发的小太监真的盗卖了贡品,我们只要顺藤摸瓜的彻查下去,照样可以把他和那个小混帐绳之以法,大不了就是本王再一次当众请罪,承认自己错看了那个小混帐而已。”

陈从信恍然大悟,忙恭维道:“王爷高明,退一步海阔天空,先置身事外,然后再隔岸观火,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立足于不败之地了。”

“但本王还是丢了不少颜面。”赵光义先是不满的哼了一声,又吩咐道:“赶紧把事情彻查清楚,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武德司那帮探子不可能不向皇兄禀报,不出意外的话,皇兄很快就要宣我进宫询问情况了。”

被赵光义料中,一个多时辰后,皇宫里果然传来了旨意,要他立即进宫去拜见赵匡胤,已经做好心理准备的赵光义也不惊讶,立即动身前往皇宫,结果还是在进了皇宫之后,到得了崇政殿门前时,赵光义才发现不肖侄子赵德昭已经先到了一步,不过并没有被宣进殿去与赵匡胤见面,而是被安排在了殿外等候。

赵匡胤目前明显还是更加重视自己的亲弟弟,所以赵光义虽然是晚到,却马上得到了赵匡胤的召见旨意,结果兄弟二人见面之后,赵匡胤直接了当就问道:“今天的事,究竟什么情况?”

“禀皇兄,事情是这样,开封府的差役前几天探得消息,说是有宫里的宦官把海外进贡的白糖盗卖到了民间,臣弟对于此事颇为重视,就专门交代了手下,让他们盯紧此事,尽快查明真相……。”

把事情的经过对赵匡胤简略说明后,赵光义还又呈上了一些被王智发卖到何记南货店的白糖,结果赵匡胤只是揪起了一小撮细看,马上就疑惑说道:“这不是海外来的贡品啊?这么好的白糖,连朕都没有见过,怎么可能被人盗卖出宫?”

“皇兄恕罪,臣弟也不明白原因。”赵光义苦笑回答,还难得坦诚的说道:“不过正是因为这些白糖品质太好,所以在见到这些白糖后,臣弟就马上相信这是宫里的贡品了。”

“看来这个问题只能是让德昭来回答了。”赵匡胤看出了关键,吩咐道:“宣德昭进殿来吧。”

太监总管王继恩答应,这才亲自出去传召赵德昭进殿,期间赵光义自然少不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暗道:“来吧,小混蛋,本王倒要看一看,今天你还能玩出什么花样?”

早就已经到了殿外等候,赵德昭自然很快就来到了赵匡胤兄弟面前行礼,赵匡胤也不急着发作,只是指了指面前的白糖,问道:“这些白糖,那里来的?”

“回禀父皇,是儿臣自己熬制的。”

赵德昭的坦率回答让赵匡胤兄弟一楞,然后赵匡胤又惊讶问道:“你会熬白糖?熬出来的白糖,还比海外进贡的白糖更好?”

“回禀父皇,事情是这样。”赵德昭胸有成竹的回答道:“大概是两三年前,儿臣在开封城中游玩,在一个书滩上,儿臣无意中看到了大唐时期的一本旧书残卷,上面记载了一种熬制白糖的方法,还是大唐名臣王玄策从天竺带回来的熬糖技法,也把这种技法记到了心里。”

顿了一顿后,赵德昭又表情诚恳的说道:“在此之前,儿臣只是对这种技法将信将疑,并没有试过用这种办法熬糖,但是前些天父皇突然赐给了儿臣一些吴越国来的本土白糖,因为看到那些吴越白糖的品质远远不及海外白糖,儿臣就突然回忆起了之前看过的那本前唐旧书残本,然后出于一些原因,儿臣便尝试着用那本书上的技法熬糖,结果就熬出了这种连海外白糖都难以企及的白糖。”

“还有此事?”赵匡胤将信将疑。

“儿臣不敢欺瞒父皇,倘若父皇还是不信,儿臣斗胆恳请父皇驾临儿臣的住所,亲手熬糖给父皇看。”

赵德昭回答得一点都不含糊,结果见儿子把话说到了这个地步,赵匡胤也只好选择暂时相信,又问道:“既然如此,那你为什么不将此事禀报给朕?又为什么要安排你家里的宦官出面,谎称说这些白糖是海外贡品,偷偷卖到民间?”

“回禀父皇,因为儿臣想要牟取暴利!赚到大钱!”

赵德昭回答得更加理直气壮,滔滔不绝的说道:“儿臣不敢欺瞒父皇,儿臣在前朝古书上看到的那种熬糖技法其实非常简单,简单到了普通人都能一看就会的地步,所以儿臣如果大张旗鼓的公开此事,那么要不了几天,市面上就会出现无数这样的白糖,把价格拉到最低。”

“正所谓物以稀为贵,为了让这种白糖能够卖出高价,赚到暴利,儿臣就故作神秘,让家里的宦官打着盗卖贡品的旗号,把这些白糖悄悄的以高价卖到民间,结果也正如儿臣所料,有了皇宫贡品的虎皮做大旗,再加上这种白糖的品质前所未见,儿臣每卖一斤白糖,都能够轻松得到两倍以上的利润!”

还是当赵德昭说到这里时,一直都在极力忍耐的赵匡胤才重重一拍桌子,怒喝道:“亏你还有脸说得如此理直气壮!身为皇子,高价卖糖与民争利就算了,还谎称贡品招摇撞骗,败坏皇室名誉,成何体统?”

不知道为什么,好不容易终于等到了兄长发飙,恨不肖侄子恨得蛋疼的赵光义不仅没有心中窃喜,还下意识的生出了这么一个念头,暗道:“兄长,用不着生气,你的这个缺德儿子既然敢这么做,就一定会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喜。”

和赵光义预料的一样,面对着便宜老爸的怒火,赵德昭不仅没有半点的惊慌恐惧,相反还神情镇定的反问道:“父皇,儿臣斗胆反问一句,不知父皇可曾记得?儿臣曾经对你说过,当初在州桥之上看到契丹胡商横行不法,对他们恨之入骨,可是又拿他们毫无办法。”

“契丹胡商横行不法,与这事有什么关系?!”赵匡胤依然还是怒火难消。

让赵光义彻底无语的时刻终于到来,当着他的面,赵德昭竟然从怀里掏出了一本帐本,还有几张盖着印章的朝廷公文,毕恭毕敬的双手呈到赵匡胤面前,赵匡胤接过了只是看得几眼,马上就脸色大变,脱口说道:“你把卖糖赚到的钱,全都匿名捐给了封桩库?!”

听到这话,赵光义只能是痛苦的闭上了眼睛,因为赵光义很清楚什么是封桩库——赵匡胤亲自设立,专门用来积攒征辽军费的皇家内库!缺德侄子把卖糖赚到的钱捐给了封桩库,赵匡胤会有什么反应,赵光义当然是用左脚的大拇指思考都能够知道。

这时,赵德昭也点了点头,语气诚恳的说道:“儿臣想为父皇征讨契丹和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朝廷大计,尽一点绵薄之力,所以才故意装神弄鬼,让自己熬制的白糖能够卖出更高价格,也让自己能够给封桩库多捐一些军费。”

温和慈祥的表情瞬间出现在了赵匡胤脸上,赵光义则是表面上不动声色,心里面却是破口大骂,疯狂咆哮道:“本王上辈子到底是做了什么缺德事了?怎么会摊上这么一个缺德得冒烟的亲侄子?想方设法在皇父面前和本王争宠不算,还搂草打兔子,顺带着给本王挖了一个大坑!”

终于明白了缺德侄子的奸计目的,赵光义的身上还又出了一身冷汗,暗道:“好险啊!如果不是本王谨慎,及时退让,那本王今天肯定又得被这个小畜生给坑惨了!这个小混帐肚子里面的坏水,怎么比本王还多还坏啊?”

与此同时,赵匡胤当然也换了一个温柔的口气,问道:“那你为什么不提前告诉朕?”

“回禀父皇,儿臣想给你一个惊喜。”赵德昭恭敬回答道:“儿臣原本是想先为封桩库赚到万两白银,然后再向父皇禀报此事,在不过儿臣没有想到,事情这么快就被迫暴露了。”

赵匡胤闭上眼睛盘算了片刻,然后睁开眼睛说道:“回去准备一下,把你的熬糖技法移交给内诸司,从现在开始,这种白糖由内廷专卖,所得利润全部移交给封桩库,以便将来用于征辽战事。”

赵德昭大方答应,赵匡胤则用指头敲着龙椅扶手盘算道:“这次你有大功,朕该如何赏你呢?封你一个……。”

“不会吧?”

即便城府再深,在这一刻,赵光义仍然还是忍不住脸色一变,生怕缺德侄子比自己更先获得爵位。不过对赵光义来说还好,赵德昭马上就接过话头说道:“父皇,儿臣不求封赏,只请父皇答应儿臣一个小小的请求。”

“什么请求?”赵匡胤好奇问道。

“借给儿臣二十万贯钱!”赵德昭终于图穷匕见,说道:“儿臣不才,想要开设一个钱庄,尝试着替朝廷发行一种纸币,方便民间的商贸流通,还有赚取一些利润,帮助父皇减轻一些钱粮负担。”

“钱庄?纸币?什么意思?”

钱庄这个词要到明朝才出现,纸币也得到了几十年后才在四川成都首创,赵匡胤自然是对这两个新名词充满了好奇,赵德昭则是早有准备,立即向赵匡胤介绍起了钱庄和纸币的具体作用,还有它们的利国利民之处,以及如何从中获得利润等等等等。

同为理财高手,听着缺德侄子的介绍,赵光义自然很快就明白了其中蕴藏的巨大好处,然而越是如此,赵光义就越是寒心,暗道:“这小混蛋实在是太奸诈太歹毒了,抛砖引玉哄得皇兄开心,让皇兄借钱给他用钱赚钱,实际掌握大笔钱财,应该才是这一次他的真正目的,拍皇兄马屁和给我下套,都只是他的顺手之举,一箭三雕,阴险到他这个地步的人,就是本王也闻所未闻啊!”

赵光义终于明白了缺德侄子的真正用意也毫无办法,仔细倾听了赵德昭对建立钱庄和发行纸币的介绍后,已经见识了儿子赚钱能力的赵匡胤也没犹豫太久,当场就拍板说道:“行,朕借你二十万贯把这个钱庄搞起来!不过朕有两个条件,一是不能亏本,第二就是转到利润三七开,朕要拿七成!”

“父皇放心。”赵德昭突然想起了某位老板,干脆满脸坦诚的说道:“等儿臣把这个钱庄搞好搞大了,赚到大钱了,只要父皇一声令下,儿臣马上就把这个钱庄无偿献给朝廷!”

大言不惭的说完,赵德昭又在肚子里补充了一句,说道:“当然,首先得封我为太子,等我将来登基继位之后,再把这个钱庄还给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