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叔宋太宗

作者:吴老狼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十七章 经济问题

书名:我叔宋太宗 作者:吴老狼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0

赵德昭亲自将安德裕和安守亮的来历背景禀报给了赵匡胤后,赵匡胤当场就乐开了花,开心得连声叫了好几个好。

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做父亲的遵循孝道,即便没有违背国法,也自愿为义父守孝三年,宁可错过提前入仕为官的大好机会,也要坚持报答义父的养育之恩,孝行足以和二十四孝媲美。

再接着,做儿子的听从他人劝说,为了替义祖父扬名,也为了尽早报效朝廷和造福百姓,毅然替父出战,一举拿下新科状元,这样的事迹就是想不名留青史也难如登天啊!

没有那个皇帝不希望在自己的治下出现这样的传奇,赵匡胤当然也不例外,所以在心花怒放之余,赵匡胤干脆直接拍起了儿子的肩膀,说道:“做得好!朕能得到安家父子这样的孝子贤才,都是你的功劳!”

心中过于欢喜,赵匡胤干脆又补充了一句,说道:“继续努力,争取在将来和你二叔一起受封爵位,给朕多长点脸!”

听到这话,另一旁的赵光义当然是脸色微微一变,对自己的不肖侄子更加警惕和敌视,赵德昭却贪心不足,说道:“谢父皇夸奖,还有一件事,儿臣想恳求父皇下旨,给安德裕的养父秦习追封一个官职,以此褒奖他的重情重义,将友人之子抚育成才,万望父皇恩准。”

“准!”赵匡胤回答得无比果断,大声说道:“下旨,追封安德裕义父秦习为从八品,哦不,追封为正八品通直郎!让洛阳的地方官立碑纪念!”

“谢父皇。”赵德昭赶紧道谢,赵匡胤开心大笑,赵光义则是一边附和恭维,一边冰冷的眼角余光偷看侄子,心中嫉恨万分。

不过赵德昭也没有取得完胜,到了正式放榜那天,赵德昭正准备去金明池看热闹,顺便身临其境的看看世人对这一科省试的评价,梁周翰突然来到面前,开门见山的说道:“大王,我们恐怕要有点麻烦了,刚收到的消息,二王爷利用这次省试的机会,一口气拿下了赵相公的四個手下。”

“具体什么情况?”赵德昭忙问道。

“这次省试,大王你的舅舅不是拿到了一些试图潜入考场的人吗?”梁周翰答道:“当时我们监考,就没太在意如何处理这些人,结果二王爷乘机出手,想尽办法从他们的嘴里掏出了口供,揪出了四个试图参与作弊的赵相公党羽,今天还突然动手,把这四个人全部拿下了。”

“糟了。”赵德昭一听叫苦,说道:“当时王贻孙已经向我们说过情,求我们放这些人一马,我们只关心考场纪律,把这事忘得干干净净,赵相公这下子肯定得恨上咱们了。”

“以赵相公的为人,十有八九会恨上我们。”梁周翰的语气十分无奈,说道:“有了这层隔阂,赵相公和他的手下就算不会故意针对我们,也不会象以前一样和我们一起齐心协力了。如果赵相公觉得有这个必要,还很可能会在我们的背后捅上一刀!”

目前还势单力薄,却不小心得罪了最大的政治盟友,赵德昭当然也颇为懊悔,然而木已成舟,赵德昭思来想去,也只能是自我安慰道:“没事,有点隔阂就有点隔阂吧,赵相公一党差不多个个贪财,手脚都不干净,适当和他们保持一点距离,也可以对我们的声名有利。”

梁周翰这次并没有选择附和,迟疑了一下后,梁周翰还这么说道:“大王,提到钱财,下官认为你还是要在这方面上点心,不然的话,在很多时候和很多事情上,你恐怕在二王爷只会始终处于被动下风,不可能有什么优势。”

赵德昭心中一凛,忙说道:“元褒兄不必隐晦,请说仔细一些。”

梁周翰点了点头,这才说道:“不知道大王是否知晓,确实陈从信能够成为二王爷的绝对心腹,除了他机智过人和能谋善段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他善于理财,在开封城里暗中替二王爷经营着许多挣钱的买卖,日夜不停的为二王爷赚着钱财,所以二王爷虽然从来不贪脏纳贿,却一直都能够出手大方,还凭借这个优势笼络许多朝廷官员为他所用,他的手下部属,也都心甘情愿的为他卖命。”

顿了一顿之后,梁周翰又说道:“大王你不同,伱只有贵州防御使和监察御史的两份俸禄收入,自给有余,赏赐他人却远远不够,下官托了家境之福,在这方面不用指望大王你给什么恩典,贺怀浦贺将军是大王你的亲舅舅,为了大王你的前途,即便倒贴钱财他也愿意为你拼命,但其他人怎么办?你总不能一直靠着口头嘉奖,鼓励别人为你效力吧?”

出身于医院的后勤岗位,赵德昭当然非常明白梁周翰说的这些颠扑不破的世间正理,然而仓促之间,赵德昭也想不出什么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只能是道谢道:“多谢元褒兄赐教,小王铭记在心,我会想办法尽快解决这个问题的。”

梁周翰当然也知道这个问题不是轻易能够解决,便随口谦虚了几句,然后就随着赵德昭出门上车,按原计划赶往金明池查看放榜情况。

路上因为交通堵塞浪费了一些时间,赵德昭和梁周翰来到金明池时,现场早已是一片人山人海,不但今科得中的进士名单已经张贴示众,容貌颇为清秀的安守亮也已经穿上了状元红袍,站在了榜下接受万人瞩目。

顺便说一句,赵光义之前极力吹捧的柴成务,也确实不是浪得虚名之辈,即便是糊名阅卷,他仍然还是被赵匡胤亲自点为了榜眼,勉强替赵光义挽回了一些颜面。

让赵德昭欣慰,现场的士林学子聚众议论间,普遍都对这一次的省试评价颇高,还公认自己实际负责的这次省试,绝对可以算得上大宋开国以来最公平也最公正的一次考试,不少人还纷纷称赞自己有伯乐之能,能够不看家世背景选拔贤才,对自己的评价相当不低。

可是也有让赵德昭诧异万分又大开眼界的事,唱榜完毕,状元和进士们才刚解散,无数衣着华贵的男子领着大量仆役就冲向了进士人群,二话不说揪住了一个进士就不肯放手,然后在仆人的帮助下,这些人还把抓到的进士强行上了马车,象绑票一样的用武力带走这些进士。

见此情景,毕业于野鸡大学的赵德昭都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吃惊说道:“这是什么意思?这些人把进士抓去做什么?”

“当然是抓去做女婿。”梁周翰微笑说道:“大王不会连大名鼎鼎的榜下捉婿都没有听说过吧?每次省试都是这样,那些想找一个好女婿的达官显贵先乘着唱榜的机会挑好人,然后一唱完榜,马上就上去把看好的人抓回去,各种威逼利诱,逼着新科进士做他们的女婿。”

万没想到宋朝年间还有一个这样的习俗,赵德昭大开眼界的同时,也猛然想起了一件重要大事,赶紧扭头去看自己无意间发掘到的新科状元安守亮,然后也正如赵德昭所料,因为既是状元又生得模样俊雅的缘故,果然有好几个大户人家同时盯上了安守亮,为了把安守亮抓上他们的马车,还当场动起了手。

最后,一个童仆特别多并且自身也孔武有力的中年男子拔得头筹,打败了众多的竞争对手,亲手把安守亮揪上了他的马车,带着刚出炉的新科状元扬长而去,旁边的梁周翰则惊讶说道:“符昭愿,他怎么也来抢女婿?”

“他就是符昭愿?”赵德昭立即生出警惕,因为赵德昭非常清楚,这个符昭愿其实就是自己便宜二叔赵光义的小舅子,他把安守亮抓去当女婿,自然是摆明了公开挖自己的墙角。

梁周翰点头确认,又意味深长的说道:“接下来就只能看安守亮自己如何决定了,他如果抵挡不住钱财和地位的诱惑,改换门庭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目前正急需帮凶走狗,听到这话,赵德昭当然是多少有些忐忑不安,然而又毫无办法,也只能是在心里说道:“看运气吧,安守亮如果能过得了这一关,以后我就可以对他绝对放心,他如果过不了关,也只能是随他去了。”

对赵德昭而言还好,到了第二天的下午时,按照事前的约定,安德裕还是带着他的儿子安守亮来到了自家做客,赵德昭赶紧问起安守亮被符家抓去后的情况,安守亮则多少有些害羞的回答道:“禀大王,符将军他的确是想让学生当他的女婿,但是父亲有言在下,没有他的同意,学生绝不能自订婚事,所以学生还是坚持推辞了。”

赵德昭暗暗松了口气,忙转向安德裕问道:“德裕兄,那你又是什么意思?”

“慢慢再说。”安德裕微笑说道:“守亮还年轻,不用急。”

这个时候,贺怀浦父子和宋琪也已经先后应邀前来赴宴,赵德昭忙将他们引进大厅,让家中下人送上酒菜,款待自己的亲戚与亲信。

让赵德昭意外,贺怀浦竟然也知道安守亮被符家抢走的事,才刚入座就向安守亮质问道:“守亮,听说昨天符家的人把你给绑走了,是不是想把女儿嫁给你?你答应了没有?”

“确有此事。”安守亮坦然点头,又说道:“不过没有父亲同意,晚辈坚持拒绝了,即便符将军他承诺陪嫁万贯,晚辈也都婉言谢绝。”

“陪嫁万贯,手笔不小啊!”贺怀浦重重的哼了一声,又说道:“没答应就好,这事你别急,我帮你操心,保证替你挑一门好亲事,陪嫁绝对不会比符家少!只可惜我没女儿,不然的话,我一定把闺女嫁给你。”

安守亮苦笑推辞,旁边的赵德昭却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忙问道:“舅舅,表哥,听说你们这次为了鼓舞时期,自掏腰包奖励了不少士卒,用了多少钱?”

“你问这个干什么?难道你舅舅还要找你报帐?”贺怀浦没好气的反问道。

“舅舅,这件事你不要谦虚,”赵德昭很诚恳的说道:“你目前只有一个散指挥使的职位,俸禄比我还少,还要养活一大家子人口,我不能让你因为我,让你的家里人吃糠喝稀……。”

“与你无关!”贺怀浦粗暴的打断外甥,说道:“这事不用你操心,舅舅自有分寸!你要办大事,需要用钱的地方比我多得多,我这个当舅舅的,怎么还能向你开口?”

亲舅舅甘愿为自己如此牺牲,赵德昭在感动之余,心里难免更加揪心自己的经济问题,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门子却大步进来禀报,说道:“大王,宫里来人,说是官家有赏赐。”

听到这话,赵德昭自然是只能赶紧起身,到门前把前来传旨和颁赏的太监迎进家中,然后听了传旨太监转达的赵匡胤口谕,赵德昭这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是吴越国王钱俶为了讨好赵匡胤,派人给宋廷进贡了一批吴越国出产的蔗糖,赵匡胤念在儿子近来表现出色的份上,就让太监给赵德昭送来了五十斤,以此表示对儿子的奖赏和鼓励。

赵德昭不是什么抠门的人,知道这个时代的蔗糖宝贵,罕见难得,所以在打发走了传旨太监后,赵德昭马上就让人取出一些吴越蔗糖,邀请众人一起品尝。

也还是到了这个时候,赵德昭才十分惊讶发现,这个时代的蔗糖不仅是呈块状,颜色还特别的深红,与后世的红塘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吃过见过的贺怀浦见了也十分失望,说道:“这就是吴越国的贡品了?差大食国的糖差远了。”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听到舅舅无意中提起了这个时代最好的波斯白糖,赵德昭先是眨巴眨巴了眼皮,然后立即吩咐道:“智发,我记得我们家里还有一些父皇赏赐的大食糖,赶紧去拿来。”

还道赵德昭是准备用海外白糖款待客人,王智发赶紧答应,然后亲自去了自家库房,取出了自家珍藏的海外白糖,拿来放到了众人面前,结果让王智发意外的是,赵德昭竟然迫不及待的亲手打开了盒子,拿起放在盒中的海外白糖查看。

再一次让赵德昭诧异,号称在这个时代最上好也最昂贵的所谓波斯白糖,竟然与后世超市里常见的黄冰糖区别不大,而且颜色还更深一些,显然脱色工艺远远不及后世。

与赵德昭不同,看到了王智发拿来的黄色冰糖后,贺怀浦和梁周翰等吃过见过的主都直接开口称赞,说道:“好糖,不愧是海外来的大食糖,果然品质上佳,世间罕见。”

听到这话,赵德昭的心里当然一阵大喜,忙向贺怀浦等人问道:“舅舅,元褒兄,你们知不知道,象这样的大食糖,在市面上能卖到多少钱一斤?”

赵德昭问错了人,贺怀浦和梁周翰一个是武将出身,另一个是家境优渥,全都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好在旁边还有安德裕父子和宋琪,安德裕马上答道:“非常贵,品质好点的岭南糖和吴越糖都要卖一贯钱一斤,这种品质的大食糖,最起码也要两贯钱一斤。”

“在关中更贵。”刚从陕西调回来的宋琪也开了口,说道:“这种大食糖如果拿到了关中,价格起码可以买到开封的两三倍,如果不是大户人家,很多人一辈子见都没有见过这么好的糖。”

欢喜的神情自然出现在了赵德昭的脸上,知道用黄泥水可以给蔗糖脱色,制成几乎纯净无暇的白砂糖,赵德昭眼前自然就看到了无数的铜钱和白银,也马上就打起了加工白糖牟取暴利的主意。然而……

然而再细一盘算,赵德昭却又发现,自己想要靠这一手发财,难度其实相当不小,至于指望靠这一个工艺成为自己的稳定财源,更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