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开局剧透明史,可这里是大汉啊!

作者:十字王诏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2章 太子在圣上活着的时候就死了

书名:开局剧透明史,可这里是大汉啊! 作者:十字王诏 字数:2.3千字 更新时间:01-27 22:08

奉天靖难!

刘邦眸光微闪,看了身旁张良一眼,张良很合时宜的解释道:

“‘奉天’最早起源于《尚书·泰誓中》,原文为“惟天惠民,惟辟奉天”。意思是上天惠爱民众,国君应当奉承天意。”

“‘奉天’体现了君权神授,皇帝作为天子,其统治权力被认为是上天授予的,所以要奉行天命。”

张良语气一顿,继续言道:“‘靖难’最早来源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原文是“请除君侧之恶,曰靖难”。其意思是平定祸乱,消除君主身边的坏人。”

为刘邦解释清楚了之后,张良忧心忡忡道:“陆君,你的意思是,未来将会有异姓王以‘奉天’这个理由奉行天命,然后发兵至长安,清除帝王身边的奸臣?”

“看起来,并非是坏事啊。”

刘邦下意识的点了点头,若是从字面意思上解读,确实看起来并非是坏事。

看看陆煊接下来怎么说吧。

谁道,陆煊的下一句话,让两人脸色彻底变了,“你们理解错了,首先并不是异姓王奉天靖难,而是同姓王。也就是皇帝分封到各地的藩王!其次也不是字面意思上的清除奸臣,说句不好听的,就是谋反,这位同姓王造反了!”

同姓王造反!

刘邦脸色唰的一下就白了,心中无法淡定,更加感到意外。

因为这期间,他和张良、萧何等人担忧的,始终是异姓王作乱谋反。

同姓王,他从来没有考虑过。

因为目前,他只封了自己的长子刘肥为同姓王!

难道是,刘肥作乱?

仔细想想的话,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汉家的规矩是立嫡长子,可依然是那个问题,汉朝之前真正的大一统王朝仅仅只有秦朝一个。

秦朝也仅延续了三代,二代胡亥是李斯和赵高拥护上位、三代子婴是杀赵高上位。

汉朝并没有借鉴的经验。

再往前,就是诸侯国时期了,由于诸侯国太多了,立长者、立嫡长者、立贤者皆有。

刘肥身为他刘邦的长子,对皇位产生觊觎之心,在自己去世后作乱造反,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

战国时期各国混战,齐国休养生息甲士充足、为诸国中最富者,可以说刘肥所在的齐国完全拥有造反这个能力。

刘邦此时的心情很乱,张良的手也不由得颤了颤,他也没有考虑过,未来这所谓的‘奉天靖难’之事,竟然不是如韩信、彭越、英布之类的异姓王,而是同姓王。

齐王刘肥,未来会叛乱么?

“陆君,你能仔细说说,奉天靖难之事么?给我们好好讲讲,从头开始说。”

“是哪一位皇帝时期,开始的奉天靖难之事,又是因何原因,又是哪位同姓王作乱靖难的,最后的结果又是如何?”

张良见刘邦的心思有些乱,立刻稳了稳心神,他们现在胡乱猜测用处并不是很大,要从陆煊这里明确具体信息才行。

“也罢,那我就费费口舌。”

“咳咳,有些渴了。”

陆煊示意道。

这件事情细细说来的话,恐怕三天三夜也说不清楚,其中牵扯的各种原因太多了。

好在他也无聊,失明的日子也枯燥,再加上季叔和房叔愿意听这些事情。

大家都在为了那荣华富贵努力着。

他自然也要尽力,讲个清楚。

季叔他们若是不明白这整个奉天靖难的过程,恐怕到了朱元璋那里也说不清楚,到时候传递消息再弄个驴唇不对马嘴,就坏事了。

张良见状立刻起身出门,亲自端了三大碗清水,然后又悉心的拿了三两个铜杯过来。

陆煊端起杯盏,轻轻抿了一口,润了润喉咙,这才继续道:

“方才我已经和你们讲了,为何当今圣上要分封子嗣为王,接下来我就给你们说说分封藩王的坏处,这也是导致‘奉天靖难’发生的原因之一。”

“藩王在地方上,是拥有一定统治权和军事力量的,目前看来藩王对于中枢的威胁并不是很大,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藩王的势力将会逐渐膨胀,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甚至会对中枢产生威胁,拥有足以抗衡中枢军事的力量。”

“圣上子嗣众多,如此分封下去,每位藩王都拥有丰厚的俸禄和大量的土地,在随着一代代后人繁衍,皇室贵族越来越多,这岂不是要把朝廷足足吃空?要让整个王朝所有的老百姓养着藩王们?”

“皇室贵族们,男者娶妻、女者嫁人,导致他们的姻亲越来越多,层层关系累加起来这是非常可怕的,这样又会诞生无数个特权阶级,他们会兼并土地,垄断资源,越发导致社会的不平等。”

“就是因为这种种原因,以皇太孙继任圣上皇位的建文皇帝,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削藩!因为哪怕是个傻子,都知道如果不尽快解决掉藩王问题,危害将会大到一个恐怖的地步。”

陆煊还想继续说着,可这时刘邦忽然问道:“建文皇帝?建文是名字么?”

“不,是年号。”

“不说我说季叔,你这历史底蕴和房叔比差远了啊,年号都不懂什么意思?”刘邦脸上露出尴尬之色,他看了身旁的张良一眼,发现张良也是两眼懵懵。

“麻烦陆君讲一讲这个年号。”刘邦请教道。

陆煊无奈,慢悠悠说着:“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随着王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一种更具统治象征意义的纪年方式呼之欲出。”

“总之,你们就当做对于皇帝的另外一种称呼吧。”

陆煊心中有些疑惑,他感觉房叔应该很懂历史吧,各种古籍内容张口就来,可为何不给季叔解释一下年号的具体意思呢?

他记得,年号好像最早是汉武帝刘彻制定的,在汉武帝之前,纪年方式主要是使用干支纪年或王公在位年数纪年。比如,周平王元年、鲁隐公三年等。

汉武帝于公元前140年即位,这一年他创立了年号“建元”。

“建元”有开始、创立纪元的意思。这一举措标志着年号纪年的开始,从此年号成为了封建王朝正统性的标志之一。

不过这些并不是很重要,他刚准备继续讲解,刘邦又给他打断了,“陆君,我还有一事不明,那就是你刚才话语中的‘皇太孙’,这是什么意思?这位建文皇帝是皇太孙么,不是以太子身份继位的?”

刘邦和张良并没有因陆煊的解释,弄明白‘年号’两字到底是什么意思,不过也确实这在他们心中远远没有‘奉天靖难’这件事情重要,下意识的忽略了,而刘邦随即就留意到了‘皇太孙’这三个字。

他不禁询问,有些疑惑。

陆煊也没有因话被打断而生气,耐心解释道:

“因为太子在圣上活着的时候就去世了,当今圣上并没有从其他子嗣中挑选下一任继承者。”

“而是直接选择的皇太孙,也就是隔代传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