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作者:水下野鱼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387章 服装产业初布局

书名: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作者:水下野鱼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3:43

春节的时间过的很快,眨眼就到了最后一天。

面对即将上班,杨文东其实无所谓,不过,这几天不需要考虑工作,也自然让他更轻松。

下午,他来到楼顶阳台之上,晒着太阳躺在躺椅之上,香港的冬天温度不是很冷,加上楼顶有隔紫外线的玻璃,密闭环境下太阳照射也会升高,温度也是刚刚好,非常舒适。

“东哥。”身后传来了苏依依的声音,杨文东放下手中的报纸,做起来笑问道:“依依,你也上来晒太阳?”

苏依依回道:“是啊,晒晒更舒服一点,不过也有一件事要找你。”

“什么事?”杨文东问道。

苏依依说道:“是关于依然之家的,我想在今年大力投入,将它的规模做的更大。”

“今年?”杨文东想了想说道:“可以,不过不要购买物业,你可以租,但租金这一块,不要定死,要跟随市场波动,走浮动路线。”

“东哥是担心房价会大跌?”苏依依笑问道。

这件事在杨家内部自然不是秘密,杨文东在去年也说过房价太高了,以后可能会出问题;

其实这也没什么,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判断,房价这个东西,稍微了解一点的都会有点推测能力,但真正的难点是在与推测出房价什么时候会出问题,选择好这个点,才是最难的。

如果猜对了,再提前布局,就能够赚翻了,反之就算知道以后可能会出现问题,但如果预测时间点出了问题,那绝对会亏损惨重。

“对,现在房价已经到高位了,或许今年还会稍微涨一点,但趋势不可避免了。”杨文东摇摇头说道:“香港的市民早就承担不起现在的房价了,只是因为大量海外资本来香港了,他们在炒作。

可这些海外资本又不是做慈善的,等他们也觉得差不多了就会套现,一旦他们离场,就会引起雪崩。”

“嗯,我明白。”苏依依这些年来,也学了很多东西,对于基本的知识,还是了解一点的:“其实对于扩大店面,也不是那么急,如果东哥认为现在投入不划算,那再等等也行;

我的想法是,要想办法控制低成本,只有成本低了,才能将衣服卖的更便宜,或者利润更高,所以我想自己建一个服装厂。”

“自建服装厂?”杨文东想了想,说道:“你确定吗?香港这边其实是有不少服装厂的,你没必要跟我一样,在很多产业上全部自建。”

自控产业链,的确能够降低成本,但如果本身附近就有了,那至少在初期,就没必要这么折腾了。

自己的公司是没办法,长兴实业需要的纸张、塑料、胶水在香港都没有,全靠进口的话,成本高的吓人;而荣耀电子那边,也是一样,必须要慢慢的本土化,甚至长兴航运的船只维护也是一个道理。

这是因为香港缺少这些东西,不自己生产那成本太高了,但服装不一样,香港擅长的就是服装,除非是中高端的可能没有。

苏依依点点头说道:“我知道,可现在的问题就是依然之家的定位虽然便宜,但质量要求却至少是中等水平的;

我这边的供应商,提供的衣服,质量参差不齐,又因为工厂不一样,很多衣服做出来虽然尺寸一样,可却有着不小的区别,而让他们都统一起来难度又太高,他们总是做不好,太为难他们又会导致他们的成本太高。”

“你这样的话,那自建服装厂倒是有点道理了。”杨文东点点头说道:“香港如今的服装厂,大多数都是低端的,长期考虑,的确不能完全依赖他们。”

纺织业的初期,都是做低端服装,从袜子、帽子等开始,然后逐步的提高到能穿就行的普通衣服,再就是中等以及高等,最后就是本土自建品牌。

香港如今的纺织业及服装业显然只是在普通水平,虽然每年出口额度非常高,但都是廉价衣服,在海外也是以量取胜;中高端的就少多了,这涉及到的设备也是不一样,而想让海外客户认可,也是需要不少时间的。

虽然依然之家的要求倒也不算很高,可也不能跟地摊货对比,那自己做纺织厂,的确可以更好的控制质量。

苏依依笑说道:“那东哥你同意了?”

“可以。”杨文东说道:“地皮、基建什么的,我可以让长兴集团来负责,但设备什么的,你这边负责,但你现在怀孕,还是不要亲自参与的好,找个职业经理人,以后专门管服装厂就行了。”

“嗯,好。”苏依依笑说道:“没问题。”

杨文东又问道:“对了,现在衣服用的纺纱,香港能自己制作吗?”

衣服的材料,其实并非全部棉花,而是棉花里面加了很多化纤或者其他石油衍生品、甚至袜子都是一样,而这个过程就是制作纺纱。

“有啊,有很多。”苏依依说道:“香港的纺纱,很多都出口呢,怎么了,你也想做纺纱厂?”

“哈哈,我这个人野心比较大,就喜欢往产业上游开发,然后每一个产业都能赚外面其他人的钱,。”杨文东笑了笑,说道:“长兴实业就是如此,塑料粒子、纸张还有胶水都是大卖的。”

苏依依道:“我也知道,但做这个的前提还是我这边衣服能够卖的足够多,不然还是不划算的,除非你打算和其他企业正常竞争。”

“那以后再说吧。”杨文东说道:“你就先安心做服装厂就行了,等规模大了我们再考虑纺纱。”

其实,等66年经济危机爆发,可不仅仅是地产市场的机遇,工业市场也是一样,因为很多老板炒房亏损严重,被迫放弃部分工业工厂;

又或者因为其他原因想要移民,工厂带不走,就只能贱卖了

所以到时候,也一样会有很多黄金机遇,只不过工厂不是地皮物业,收购了你是要负责管理的,所以怎么操作,还得以后再看。

1964年2月20日。

第一天上班,杨文东召集了公司的高层,开了一个简单的会议,不过并不是很正式,只是相当于年后的打气,毕竟过年之前,该说的也说了。

之后,各回各家,郑志杰与魏泽涛被留了下来。

二人来到了杨文东办公室靠近窗户的地方,这里有一个茶桌,可以直接在上面边泡茶便喝,不少香港或者其他华人地区的老板都很喜欢。

“坐。”杨文东笑了笑,随后鼓捣起了茶叶,准备泡茶。

魏泽涛连忙说道:“杨生,还是我来吧。”

杨文东摇头说道:“不用,我自己来,我也喜欢这个过程。”

见老板这么说,魏泽涛与郑志杰也只能作罢,三人随意闲聊了会,待杨文东将茶叶准备好了,便说道:“依然之家的情况,老郑你应该清楚吧?”

“我知道,依然之家的店铺,都是我亲自操手的。”郑志杰笑说道:“目前依然之家在香港一共有着137家连锁店,其中96家是我们自己的物业,总面积已经高达17.6万尺,是如今香港最大的连锁成衣店了。”

老板娘的事业,他自然很上心,很多事情都是亲手监督的,要不然,单纯这些小商铺,以长兴地产的规模还不一定看得上眼,特别是很多还是在乡下的。

而苏依依还不是一般的老板娘,这位可是陪着老板一起穷苦长大、同甘共苦的,论地位,估计相当于朱元璋之马皇后了

杨文东点点头说道:“依依昨天和我说,她想自己建一家成衣工厂,因为”

待老板讲原因说完后,魏泽涛也说道:“杨太太说的很有道理,香港如今的制造业规模很大,出口规模甚至超过了传统的贸易;

可绝大部分产业都是低端的,整个香港,除了我们长兴集团的几款产品,根本就说不出一家,有点技术含量或者有点特殊的商品。

这成衣产业也是这样,从袜子到衬衫到冬衣,香港都能制作,可都是给别人代工的,到了海外也都是以地摊货为主,香港自己这边的连卡佛高端商场,里面的衣服基本上是以进口为主。”

“正常,以前的日本也是这样发展过来的。”杨文东笑了笑说道:“随着时间的发展,总会向上升级的,不过我这边不想等,所以我打算复制一下长兴实业曾经的过程,帮助依然之家,进军成衣产业,不说多高端,最起码先做中端的。”

不管什么产业,只要逐步的控制产业链前段,那成本与质量都会达到最佳,如果以后再有资本控制终端,那就完美了,其他竞争对手怎么着也不可能有机会击败你。

所以在服装产业即使没有什么先知者优势,但也是可以通过上下游的控制来实现自己的利益的,虽说比不上未来的电子或者长兴实业,可无论是规模、利润、就业人数还是影响力,服装产业上下游可是非常高的。

当然,这也是因为苏依依做了这个产业,要不然,杨文东也不会随意参与。

“我觉得可以。”魏泽涛自然明白老板的意思,说道:“我这边可以帮助杨太太,建一个大型的服装厂,只要依然之家需要什么类型的衣服,都可以生产,香港这边不缺人才与设备;

甚至,我们也可以与其他同行一样,做出口生意,以我们长兴贸易在海外的渠道网,部分也可以参与服装出售业务,或者请他们介绍一些,应该也不是问题。”

这就是大公司大集团的实力,在本身有人有钱有渠道的情况下,进军其他产业,就算不能100%资源匹配,但五六十是没问题的,这就带来了巨大的先天优势。

杨文东很满意魏泽涛的表现,点头说道:“那行,这件事交给你,买地皮、买设备、招人,特别是管理人才以及职业经理人,依依那边不太适合工作太多,你这边将这些准备好之后,给我先审查一遍。”

“好的。”魏泽涛答应下来,随后又问道:“杨生,这工厂地点,您看在哪?港岛还是九龙半岛?选择哪个镇?”

其他都好说,但这工厂位置在哪,没有绝对的选择性,完全就是老板要求的,比如长兴产业园选择观塘,就是杨文东定下来的,当时的情况下,其实哪个镇都行。

杨文东侧头看了下墙壁上的香港地图,思考一分钟后,说道:“就选在葵涌吧,靠近醉酒湾那边,那边空地大,交通也还行。”

随着欧美集装箱的发展,全球政府也都看出来了,这玩意就是新的发展商机,包括香港政府;

只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一旦货柜码头化,那传统的码头工人怎么办?这些可都是年轻人、还有部分暴力分子,有活干的情况下他们也就安心生活,可一旦几千甚至几万人突然失业,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包括欧洲、美国很多地方,货柜码头最大的问题不在于资金,而是这些人,英国在60年代之前是欧洲最大的码头中转中心,但就是因为这些人的阻力,然后被挪威的货柜超过了。

香港这边其实也差不多,如何进行货柜码头开发,还能安稳保证这万名工人不闹事

不过这些跟自己没关系,他知道未来货柜码头会在葵涌,那现在有机会了,自然会在这里囤地,眼下地产高峰期还只是根据各个产业需求而投资,待地产危机爆发后,葵涌也会成为他重点下手的目标之一。

“好的,那我就去葵涌那边寻找合适位置。”魏泽涛点头说道。

杨文东道:“另外也要考虑以后的扩建需求,实在不行,周围也需要有足够空地,我们可以可能会在香港打造一条上下游产业链,包括大型纺纱厂。”

要么不做,要么就要做大做强,很多行业,未来都只能靠着规模化来降低成本,如果做不大,那以长兴集团今天的规模,还不如不折腾,直接扶持其他人更简单。

PS:求月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743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