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影视世界从小舍得开始

作者:山俪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一千一百零一章:出发扬州,拜帖盛府

书名:影视世界从小舍得开始 作者:山俪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9

解元风波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距离来年春闱已经没几个月时间,那些考中举人的学子都在全力备战春闱会试,没考中的,羡慕嫉妒一阵子也就遗忘了。

周辰的日子过得还是跟之前一样,每日练功练武,偶尔看看书。

这日下值回来,满脸疲惫的周同,看到周辰在练武,默默的站着看了许久,神情莫名。

周辰早就发现了周同,不过他还是将一套枪法练完后才停下来。

“大哥,你怎么来了?”

“给你送些书,对你明年春闱会试应该会有帮助。”

周同将手里提着的一捆书递给了周辰,旁边的小厮水全立刻接了过来。

“多谢大哥。”

周辰道了声谢,然后看着郁郁不欢的周同,略微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问道:“伱看起来心情不太好?”

周同摇了摇头,说道:“没什么,你好好学,来年为我们侯府争光。”

说完,他就离开了。

周辰看着他的背影,若有所思,在他的记忆中,以前他舞刀弄枪的时候,周同还会说他两句,让他多看书,多学习。

可自从他去翰林院为官后,就很少说这种话了,而且也越发的沉默寡言。

“看来在翰林院待的并不如意啊。”

周辰心中暗暗猜测,不过这也并不奇怪,周同虽然考中了进士,但是在那些文官眼中,始终是侯爵府嫡长子,勋贵出身。

宋朝官场文武相对,文官自认清流,向来瞧不上武将勋贵。

所以周同即便是考中了进士,当了文官,还去了翰林院这种清贵部门,虽然有侯爵府撑腰,不会被人欺负,但肯定会受到排挤打压。

忠靖侯周业雄和周同的想法都没错,宋朝重文轻武,尤其是当今官家治下,武将更难混难立功,转文官的话,对侯府有利无害,大方向没什么问题。

可问题就在于,你武将勋贵想要融入文官圈子,根本就不可能,人家文官天生就排斥你,即便有不排斥的,那也是凤毛麟角,影响不了大局。

就像知否里的小公爷齐衡,虽然考中了进士,还做了文官,但他始终是被人当枪使,根本融入不了文官清流当中。

所以周同想要在文官当中杀出一条血路,比寒门子弟还要困难数倍。

但这种事情周辰也帮不了,毕竟周同学文十几年,都已经到了翰林院,就不可能再弃文从武,只能硬着头皮一路走到底。

其实知否世界里的武将还算好点,真实历史中的宋朝武将更难混,几乎从头到尾都要被文官掣肘,武将就像是文官的打手。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在这个朝代,真的是体现的淋漓尽致。

周辰对自己还是有信心的,乡试考了解元,起步就要比别人强,若是会试再考中一甲,殿试中了前三,成为状元,榜眼或者探花,那就算他是勋贵之后,也必定会受到重视。

只是想要成为状元,真不是你文章写得好就行的,毕竟会试和殿试跟后世的高考不一样,根本不存在什么标准答案,主要还是看主考官们的批改,若是不能让批改的考官们认可,就算你学识才情再高,也无济于事。

最关键的是,宋朝的科举,一旦中了进士,哪怕名次不满意,也不可以再考,根本没有复读的机会。

“李学究,您真的要回乡吗?三郎他高中解元,来年就要参加会试,您不能再留段时间吗?”

负责教导侯府子女的老师李学究,已经收拾好了物品,准备离开侯府,周同为了周辰着想,极力的想要挽留。

李学究已经五十余岁,在这个时代已经是步入了晚年,头发和胡子都一片花白。

“叔远高中解元,老夫已经没有什么能教的了,春闱只要发挥正常,必定能登杏榜,老夫就不用留下了。”

说起周辰高中解元,他虽然很意外,但也是与有荣焉,他在侯府教学数年,教出了一位一甲进士,一位乡试解元,已经足以自傲。

当年他虽然也中了进士,但只位列三甲,后来等了数年才出仕外放做了九品官员,熬了十几年才升任从七品,眼见有机会调入汴京,却因为工作失误得罪了上官,考核不过关,导致仕途不顺,最后只能致仕。

蹉跎了数十年,最终在官途上没有多大的建树,后来被忠靖侯许下优厚的条件,接受邀请进入侯府教学,一转眼已经数年。

他已经年老,精力不足,也想要落叶归根,现如今他教出了一位一甲进士,一位解元,就算是回到老家,靠着这样的名声也能受到无数学子的敬重。

再加上这几年侯府赏赐的财物等等,回到老家,他也能过得很好,所以他也就不想再继续留在侯府。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侯府剩余的几位庶子,天赋有限,就算他继续留下来,也几乎不可能再出现周辰和周同这样的成绩。

急流勇退的道理他还是懂得。

见李学究去意已决,周同就知道再劝也无用,只能轻叹一声,说些感谢的话语。

李学究则是又嘱咐了周辰许多,以前他觉得周辰不如周同,但现在看来,周辰或许就是那种大器晚成,一朝开窍的类型。

他当然也希望周辰来年的春闱高中,若是周辰能高中,对他也是有着巨大的好处。

周辰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李学究,我记得您老的故乡是扬州吧?”

“对,老夫故乡就是扬州,说起来已经有数年没有回去,孙儿都已经长大,到了启蒙读书的年纪了。”

提起自己的孙子,李学究就忍不住露出了慈祥的笑容。

周辰道:“汴京到扬州,路途遥远,学生愿意送学究回乡。”

周同顿时一惊,当即就想要阻止周辰,可想到李学究还在这里,只能忍住。

李学究则是笑着说道:“老夫还没到不能动弹的地步,叔远的好意老夫心领了,你还要参加明年的春闱,这段时间就留在汴京好好的修学,别为了老夫浪费宝贵的时间。”

周辰却说道:“学生明白学究的意思,但我却觉得,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自出生以来,就没有离开过汴京,虽然读了很多书,但都是死读书,我是中了解元,但很清楚自己这次不过是运气好,实际上可能没有那么大的才气。”

“我这些日子一直在想,或许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更能开阔自己的眼界,增加自己的见识,对于来年的春闱会试或许更加有利;就比如那些进京赶考的学子,天然就比我们这些久住汴京的学生阅历更丰富。”

“这?”

李学究和周同都是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周辰这个问题。

周辰的话咋听起来好像有些道理,可再琢磨琢磨,又很有问题,毕竟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大多数都是寒窗苦读,柔弱身体,行万里路根本就不现实。

周同说道:“这件事我做不了主,你若是想出去,自己去找母亲说,但我觉得希望不大,母亲不会舍得让你去的。”

“事在人为嘛。”

周辰却一点都不担心,就凭周徐氏对他的宠溺,只要他态度坚决,就一定会同意。

至于李学究,更是不在意,本来他就是准备一个人雇车回去,若是有周辰陪伴着,这一路上还更安全,也不至于无趣。

就跟周同料想的一样,当周辰跟周徐氏说了这件事后,周徐氏当即就不赞同,不愿意让他离开汴京,去往扬州。

但是在周辰软声软语的劝说安慰恳求下,周徐氏还是心软了,同意了周辰送李学究去扬州,不过却给周辰定下了期限,在年底之前必须要回来。

周辰自然是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现在距离年底还有三个月,来回几趟扬州都足够了。

于是在几日后,周辰在母亲和兄长嫂嫂的送别后,跟李学究一起离开了侯府,离开了汴京。

在侯府这段时间,周辰也见到了他其余的几个兄弟妹妹,虽然是同父异母,但嫡子跟庶子之间的关系自然算不上多好,反倒是跟两个庶出的妹妹关系还行。

侯府在周业雄的管制下,嫡庶差距巨大,完全不像剧情里盛府那样的情况,庶子别说没有跟嫡子相争,就算是面对嫡子都必须要恭敬,所以几个庶子很少在周辰面前出现。

周辰记忆中对于那位父亲的印象也有限,因为常年镇守西北,周业雄在家的时间有限,就算在家,他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教导嫡长子周同,很少跟他交流。

这是一位将家族传承放在第一位的父亲,做任何事情都是以家族为重,算是一个合格的大家族家长,但于自己的小家庭就没那么合格了。

这次出行,周辰除了带上身边的水全,周徐氏还给他安排了十个护卫,都是签了身契,忠心耿耿的家仆。

当今官家执政,虽然是号称天下太平,但也少不了绿林山匪水匪之类的,出行在外,有护卫在身边肯定更安全。

周辰当然不会拒绝母亲的好意,不但带上了护卫,还带了很多金银细软。

他们要先走陆路,然后走水路,最后再走陆路,不赶的话,整个过程大约需要十来天。

十余日后,周辰一行人终于安全抵达了扬州城。

这一路上算是风平浪静,可能是运气不错,走的是官道,走水路的时候,也没有遇到什么水匪。

在李学究的邀请下,周辰带着人去了一趟李府。

李学究七品官致仕,在汴京城自然算不了什么,但是在扬州城,还是颇具威望的,李府在扬州城也是占地面积很大的一座府邸,是扬州的名门。

李学究特意将周辰安排在了府内最好的别院,允许周辰自由活动,不过周辰很识趣,并没有乱走乱动,只是安静的住下,同时派出手下的人去扬州城打听盛府的情况。

周辰千里迢迢的从汴京出发,当然不是为了护送李学究,最终目的自然是盛家。

也正是很巧,李学究故乡就是扬州,不然的话,他还要再找其他理由打听盛家的情况呢。

数日后,盛府!

盛府是扬州通判盛纮的府邸,盛纮作为扬州通判,品级只在知州之下,是正六品官员,放在扬州城,也属于名门贵人。

剧情里的盛纮看起来是个昏庸好笑的人,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盛纮其实是个八面玲珑,善于察言观色,长袖善舞的精明之人。

能从一个苦寒之地正九品的官员,升迁到东京,最后还成为了朝廷大员,足以说明他能力不差,为人做事也非常精明。

盛家二房也是在盛纮的带领下,渐渐有了兴盛之势。

盛纮原先不过是盛家一个不得势的庶子,在嫡母盛老太太的抚养下长大,并且盛老太太还特意为他去前老太师王家求亲,迎娶了王老太师最小的女儿,也就是如今的王大娘子。

盛纮的父亲本是一位探花郎,英俊潇洒,才华横溢,赢得了勇毅侯独女的芳心,前半生可谓是事业顺遂,婚姻美满。

只不过原本大好的局面却被这位探花郎亲手毁灭,娶了勇毅侯独女,最后却宠妾灭妻,导致了正房大娘子的嫡子早夭,盛府自此之后也是慢慢的衰落。

但盛老太太是个坚毅果敢的女人,在丈夫去世后,她独自养大妾室生的庶子盛纮,供他读书考科举,又为了他仕途求娶王老太师侄女,这才让盛纮有机会出仕为官,并且慢慢的事业顺遂,越来越好。

盛纮发迹之后,也是娶了两位妾室,分别是林小娘和卫小娘。

作为庶子的盛纮,却没有汲取亡父的教训,到了他自己这里,居然也开始宠妾灭妻,对妾室林噙霜林小娘的宠爱远超正妻王大娘子,以至于盛府后院是一团糟,就连大娘子的管家权都分给了妾室林小娘。

所谓的有其父必有其子,恐怕就是如此,只不过盛纮比他父亲幸运,有一个能为他遮风挡雨的嫡母盛老太太。

盛纮宠妾灭妻,一月当中有大半都留宿林小娘的林栖阁,而今日他也正好就在林栖阁休息。

脱了外衫的盛纮,正坐在罗汉床上,一边吃酒,一边享受着林小娘的服侍,时不时的还念两句诗词,惬意又自在。

“纮郎文采过人,真是让奴婢心悦诚服,无比仰慕。”

林小娘扭着腰,满脸媚意的坐到了盛纮的怀中,双手搂住盛纮的脖子,一脸的情动。

盛纮得意的大笑,上下其手,撩拨的林小娘娇嗔不已,让他更加的满足。

他之所以宠爱林小娘,是因为在林小娘这里,他能享受到男人的乐趣,这是他在王大娘子那里享受不到的。

王大娘子非但不会像林小娘这样一昧的迎合他,反而脾气还很大,三两句说不合,就开始大喊大叫,一点都不娇弱,一点都不惹人怜爱。

盛纮眼神迷离,醉意上头,抱着林小娘就要有所行动。

“主君,主君。”

突如其来的叫唤,让盛纮吓了一跳,身体一颤,随即愤怒的大吼。

“叫什么,叫什么?没看到我就要休息了吗?”

任谁在这关键时刻被打扰,都会火气上头,哪怕他听出说话的人是他的得力跟班。

“冬荣,你最好有事,不然你自己去领十板子。”

外面冬荣的声音再次响起:“主君,刚刚门房送来了一份拜帖,回禀说,送拜帖的人自称是为东京忠靖侯爵府三公子的家仆。”

“什么?”

屋内的盛纮发出了一声惊呼,急忙的推开林小娘,然后衣服都没穿好,就冲过去把门打开。

冬荣就在门口站着,看到盛纮出来,微微低头。

“你再说一遍,送拜帖的人是谁?”

“主君,说是东京忠靖侯爵府的三公子。”

盛纮面色凝重:“忠靖侯爵府我知道,乃是东京城内赫赫有名的侯爵府,他们家的三公子怎么会跑到扬州,还特意给我们家送拜帖?”

“冬荣,送拜帖的人呢?”

“已经走了,拜帖在这。”

盛纮急忙的接过来打开,拜帖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说明日会亲自登门拜访,留名忠靖侯三子周辰。

“忠靖侯爵府是姓周,那就没错了。”

心中揣着疑惑,他也顾不得跟林噙霜亲热了,急忙回屋让林小娘为自己穿衣。

刚刚盛纮和冬荣的话都被林噙霜听在耳中,她一边为盛纮穿衣,一边小心翼翼的问道。

“纮郎,奴婢刚刚听你说什么侯爵府,纮郎还跟侯爵府有交情吗?”

对她来说,盛纮这样的六品官都已经是不得了了,更别说是堂堂的东京侯爵府,那是她无论如何都够不到的存在。

“没事别乱打听,这不是你能打听的。”

盛纮没好气的训斥,他虽然宠爱林噙霜,但还是有理智的,内宅的事情他可以交给林噙霜,但外面的事情,他可不会让林噙霜瞎搅和。

林噙霜娇嗔道:“纮郎,你别生气嘛,我就是随口一问,好嘛好嘛,我不问了。”

盛纮没理会她,穿好了衣服后,就急匆匆的离开了林栖阁,直奔王大娘子的葳蕤轩而去。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7265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