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晚清之乱臣贼子

作者:吴老狼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八十三章 换帅如换刀

书名:晚清之乱臣贼子 作者:吴老狼 字数:5.0千字 更新时间:01-06 21:23

吴超越的好朋友,石达开和杨秀清的挚爱知己,太平天国的忠诚战士,英法联军的带路向导,捻军将士心目中最可爱的人,京城政变集团最恐怖的强敌,僧格林沁僧王爷,其实只差一点就可以帮太平军打下京城,灭亡满清朝廷。

在僧王爷近乎艺术一般的战术之下,象牛皮糖一样粘在石达开主力屁股上的清军胜保部,象阴魂不散一样的时刻威胁着石达开军的山东新军,还有象一只老鼠一样不时在太平军周边窜来跑去的直隶清军陈国瑞部。

无时无刻不在迟滞干扰太平军行军进兵、攻城夺粮的这三支清军队伍,本来靠着主场作战的补给驻扎优势,机智灵活的骚扰迟滞战术,见缝插针的勇猛作战,已经把石达开的主力拖累,甚至有希望把石达开的主力直接拖垮。

结果因为僧王爷的一道命令,不得不利用自己骑兵和步兵机动速度截然不同的这个弱点,与始终保持步骑并进的太平军轮流作战,强行分散自己本来就不及太平军的力量,以一根根手指头去抵挡太平军的一记记铁拳。

又不得不在太平军已经构筑了临时防御阵地的情况下,含着眼泪向太平军的密集队形发起冲锋,以血肉之躯去抵挡太平军将士用击针枪、米尼枪和燧发枪打出的子弹;用必须保持站姿才能装弹的里治步枪,去和蹲着趴着都能装弹的击针枪比拼排队枪毙;拿原始的火绳枪去攻打与吴军精锐兵团对峙多年的太平军韦俊部阵地;也用骑兵去冲击太平军的防御工事,让手里拿着高精度米尼枪的太平军将士一一点名射击。

两场决战打下来,所部全是骑兵的僧王军倒是跑得快损失不大,一度把石达开缠得喘不过气来的胜保军和山东新军却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上到山东清军的总指挥胜保,清军名将张国梁和袁保恒,下到最基层的清军士卒,没有一个人不是这么认定——再让僧王爷指挥下去,快的话十天,慢也不会超过半个月,太平军的旗帜绝对能插到紫禁之巅,皇城上空!

很可惜,就是因为还差十天半个月的时间,不小心患了脚气病的僧王爷被满清朝廷请回了京城养病,清军的前敌总指挥换成了吴超越的老上司官文,同时太平军的指挥大脑也变成了杨元清,所以原本已经逐渐明朗的直隶战局又多了无数变数,原本已经明显倾向于太平军的胜利天平,也就……

其实和骆秉章一样,官文同样也不擅长战场指挥,更没什么亲临第一线鼓舞军心士气的勇气,然而和骆秉章一样,官文却擅长用脑子思考,能够听得进部下的正确意见,能用人敢用人,能够把手中力量最大化运用。——吴超越都因为这一点,心甘情愿的给官文当了一年多的帮凶走狗。

“官大帅,现在从海陆两路北上的长毛已经会师一处,声势大张,士气正旺,末将认为切不可与之交战,战之必败!这点不是末将贪生怕死,而是我们势不如人,我军连败士气低落,军心也十分沮丧,再主动进兵母猪港与长毛决战纯粹是找死,毫无取胜希望!”

“长毛下一步的战术选择有两个,第一是西进和我们决战,先把我们干掉再从容攻打天津和京城。第二个选择是先取大沽口,打开他们水师进兵天津城下的道路。但不管长毛做出那一个选择,我们都不能再冒险和他们交战,只能是避其锋芒,另择理想战场再图破敌。”

“末将的建议是立即退兵撤回天津,不给长毛和我们野外决战的机会,逼着长毛先打大沽口后打天津。然后一边全力加固天津防御,一边以部分骑兵牵制和骚扰长毛背后,为大沽口的乐善将军分担压力,尽量争取拖延时间,消耗长毛的粮草,适当时候再接应乐善将军突围,主动放弃大沽口,集中兵力以天津战场与长毛决战。”

“如此一来,我们不但卡住了长毛进兵京城的咽喉,让长毛不敢扔下水师不管直取京城,也可以凭借天津的城防工事与长毛周旋,扬我军粮草辎重充足之长,克长毛远来粮草不足之短,待长毛师老兵疲,粮草告罄,我军再看准机会全力反击,必可大获全胜!”

当众提出以上见解的,是仅挂着翰林院侍读虚衔的清军青年名将袁保恒,如果僧王爷现在还是清军主帅,那么不用说,僧王爷的口水马上就能喷到贪生怕死的袁保恒脸上。然而很可惜,现在的清军主帅已经换成了连吴超越的意见都能听得进去的官文,所以听了袁保恒包括主动放弃大沽口的建议后,官文不但没有象僧王爷一样的暴跳如雷,相反还认真的盘算考虑了一番,然后才问道:“主动放弃大沽口炮台是否太可惜?为什么就不能全力守卫大沽口,在大沽口和长毛决战?”

问罢,官文又赶紧补充了一句,说道:“老夫对军旅之事并不熟悉,但也知道先皇八年时,我们在大沽口连洋人都打赢过,这长毛再厉害,也没洋人厉害吧?”

“官大帅,先皇八年那次我们是运气好,又赶上洋人轻敌,所以才侥幸取胜。”袁保恒毫不客气的说道:“那次洋人想投机取巧,先进海河再登陆夹击炮台,正好中了我们的埋伏,被我们用隐藏的火炮先重创了洋人的舰队,抢占了先机才有后来的胜利。”

“长毛不会给我们这么好的机会。”袁保恒又说道:“洋人是水上强陆上弱,长毛上陆上强水上弱,长毛会师以后北上去打大沽口,肯定是以步骑当先,我们的炮台在战事中起不了多少作用,只能是靠步兵马队说话。”

“大沽口那里没有足够的工事城垣驻扎我们所有的军队,粮草也要靠天津供给。”张国梁也说道:“在大沽口和长毛决战,我们不但打防御战的难度比在天津大得多,粮道也有被长毛切断的危险,如果长毛真做到这点,那我们别说耗垮长毛了,不被长毛耗垮就算好的了。”

“我也认为应该在天津打。”胜保难得发表一点正确意见,说道:“在天津打,虽然对我们骑兵马队的作战不利,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把骑兵放到外围当机动队用,防范长毛分兵袭取直隶其他城池,把步兵主力放在天津守城,等于就是掐住了长毛的脖子,除非长毛舍得扔下他们的火轮船舰队不管,否则就绝不敢孤军北上,直取京城。”

官文不说话了,双手抱胸靠在椅子上苦思,许久都不说一句话。那边僧王爷留下的庆祺和那马善等将却是怪话连天,说什么崽卖爷田心不疼,僧王爷好不容易保住的大沽口炮台也舍得说扔就扔。然而怪话无用,盘算了许久后,官文突然一拍桌子,喝道:“全军拔营,立即撤回天津!”

听到这话,袁保恒和张国梁等清军有识之士当然是喜笑颜开,庆祺和那马善等僧王爷旧将却是大声嚷嚷,咋呼问道:“官大帅,你真要放弃大沽口炮台?”

“本官什么时候说过放弃大沽口炮台了?”官文微笑反问,然后才又说道:“本官是说先撤回天津再说,免得长毛乘机西进和我们决战。怎么?庆将军那将军你们想和长毛正面决战?如果是那样的话,请你们打先锋如何?”

庆祺和那马善等人飞快闭嘴,官文也这才笑吟吟的再次重复命令,让清军立即拔营北上,全速撤回天津,同时故意安排僧王爷的嫡系殿后,给真正靠得住的山东清军休息恢复的机会。

官文做出了正确选择,事实上太平军那边才刚探得清军临阵换帅的情报,石达开就极力建议杨元清乘机先在陆上发起决战,然后从容进攻大沽口和天津。只可惜刚节制了石达开军的杨元清担心石达开乘机甩脱自己的控制,不肯答应,采纳了杨辅清围城打援的建议,决定先打大沽口引诱直隶清军在大沽决战,结果就给了直隶清军以从容转移的机会。石达开嗟叹再三,可是又无可奈何,也只能是安慰自己说杨元清的战术也不算错,效果相差不大。

正所谓换帅如换刀,尽管官文在军事上菜鸟,然而在玩弄权腕方面却是连吴超越都畏惧三分的狠角色,带着清军主力撤回天津之后,尽管已经探得太平军正在向大沽口逼近的消息,僧王爷留下的亲信也故意怂恿他亲自率军增援大沽口。然而官文却微笑着突然宣布了一个惊人决定,就是任命胜保为自己的副手,让胜保统率所有的骑兵马队,并赐予胜保以临机专断之权。

决定公布,胜保自然笑得要多开心有多开心,当年没少帮着僧王爷故意刁难胜保的庆祺和那马善等人却是脸色微微发白,知道以后的日子绝对不会好过。而再接着,官文又当众宣布采纳袁保恒的战术建议时,僧王爷的帮凶走狗们当然再不敢公开叫嚷反对,只能是忍气吞声的老实领命。

事还没完,针对大沽口的地形特点,官文又采纳了熟悉大沽口情况的胜保和陈国瑞建议,决定采取徐徐放弃大沽口的办法迟滞太平军的进攻速度,命令守卫大沽口的乐善调整战术,抢先把肯定会遭到太平军首先攻的大沽口南岸炮台火炮掉转炮口,用来对付准备攻打炮台的太平军,只留北岸炮台对付太平军水师,并适当以火力掩护南岸阵地。然后先尽量守卫大沽口南岸炮台,借助工事火炮消耗太平军和拖延时间,迫不得已时再放弃南岸阵地,撤到北岸继续守卫。

除此之外,官文还用上了吴超越训练水师时的办法,抢先给大沽口守军送去了大量的葫芦和气囊,让南岸清军在必要时可以跳河泅渡逃命,解决大部分清军士兵不通水性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可以安心作战。

又轮到太平军过苦日子了,当杨元清和石达开率领太平军赶到大沽口南岸时,首先看到的就是大沽口南岸的三座炮台已经被及腰深的浓稠泥浆所包围,泥泞地的背后还有三道灌满水的深壕,深壕的背后则还有石质垒墙。整体防御不敢说固若金汤,也可以说是坚固得可怕。

太平军众将看着大沽口炮台的坚固防御大皱眉头,用不着亲自上阵的杨元清却马上调兵遣将,毫不客气的把攻坚重任交给了太平军韦俊所部。韦俊辩解了几句说自己的军队里水手多,应该好钢用在刀口上用来负责抢渡海河,杨元清却马上指着大沽口炮台下的庞大泥浆地,振振有辞的说道:“就是因为你的军队里水手多,所以才把这个任务派给你,看到没有?那里全都是水。”

“在泥浆地里打水战?”韦俊欲哭无泪,可是又不敢公然违抗军令,只能是在李世贤和曾立昌等太平军军阀幸灾乐祸的目光中拱手领命,硬着头皮接过这个任务。

不得不承认,尽管武器装备要稍微差些,常年在湖口最前线和吴军精锐对峙的韦俊军在避免兵员素质下滑这个问题上,表现得明显要比其他太平军强得多。那怕接的是苦差,干的是脏活累活,韦俊军的将士还是义无返顾的向大沽口炮发起了冲锋攻势,匍匐举高着武器,顶着清军的枪林弹雨和密集炮火艰难前进,不畏脏苦死亡的风范一如鼎盛时期的太平军精锐将士。

可是无用,鼎盛时期的太平军之所以横扫清军,除了太平军自己争气以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久疏战阵的清军太过无能。而现在守卫大沽口炮台的清军不但有士气有斗志,许多人还曾经接受过与英法联军交战的战火考验,再加上拥有绝对的地利优势,太平军攻坚之举也就变成了踏上死亡之路。

尤其是那片因为潮水形成的可怕泥泞地,历史上让英法联军都吃了大苦头的泥泞地,在这样的地形上前行,太平军将士不但得注意枪支防水,还不管付出多少的体力都提升不起速度,甚至就连简单的侧移闪躲都是困难重重,完全就变成了陷入泥浆潭里的一个个活靶子。

炮台守军密集的枪弹打在泥浆中,不断溅起腥臭泥浆,也不时溅起朵朵血花,举枪而行的太平军将士接连中弹倒地,受伤惨叫的声音此起彼伏。同时已经提前掉转炮口的清军火炮也不断开炮,把一枚一枚沉重炮弹轰入太平军人群中,不断砸出冲天泥浪,也不时打中艰难前进的太平军将士,直接把可怜的太平军将士砸得筋断骨折,粉身碎骨。

太平军海陆火炮当然也在不断开炮,轰击大沽口清军的南岸炮台,然而作用却始终不大,因为清军直隶提督乐善照例亲临主阵地南岸炮台指挥督战的缘故,士气高昂的清军将士就是死战不退,那怕太平军将士已经摸到了壕沟边缘,正在壕沟上搭建便桥,南岸炮台上的清军也丝毫不露败象,始终都在疯狂对着太平军士兵开枪开炮。

大沽口北岸的炮台也在不断开炮,轰击的对象则是水面上的太平军蒸汽炮船舰队,也靠着密集的火力,不时蒙中太平军水师船队,给本来就已经伤痕累累的太平军蒸汽炮船留下新的创伤,在上次激战中受创最重的广寿号还因为接连中炮,不得不被迫退出战场。

见此情景,负责指挥陆上战斗的石达开突然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有些不敢想象拿下大沽口的南北炮台会让自军付出多少的代价,而再联想到细作报告的清军正在天津战场疯狂备战的情报,石达开更是心里发憷,如同芒刺在背……

“应该放弃先打大沽口再打天津的战术,水师留在海上等待,陆师先打天津,不给清妖更多的备战时间。先打下天津,然后再回来打大沽口不迟。”这是韦俊军攻坚失败后石达开提出的建议。

“不行!只能先打大沽口,然后水陆并进,同取天津!”这是杨元清给出的斩钉截铁答复,因为杨元清既不放心让宝贵的蒸汽炮船舰队孤军在外,更不愿让石达开控制步骑军队。

石达开和杨元清争得脸红脖子粗的时候,在场的太平军众将谁都没有开口参合,也全都脸色阴沉,因为他们的心里都已经出现了一种十分不祥的预感,这次的北伐,恐怕又得糟……

事实上,收到直隶清军主帅换人的消息后,远在湖北的吴超越也是心中一沉,顿时觉得情况不妙,因为吴超越太清楚官文的本事了,打仗的确不行,然而玩手段斗心眼的本事却丝毫不在花沙纳和骆秉章这两条老狐狸之下。而十分不巧的是,太平军这次北伐的将帅配置问题却偏偏毛病多多,到处都有可以下手的地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6164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