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前朝后宫

作者:刺猬崔123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5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书名:前朝后宫 作者:刺猬崔123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2

劳碌了一天的胤禛,满脸疲惫地回到了雍王府。他刚踏入府门,没有片刻停歇,他径直朝着年氏的住处走去。走进房间,看到怀有身孕的年氏静静地坐在那里,脸上带着一抹温柔的浅笑。胤禛的眼神瞬间变得柔和起来,所有的疲惫在这一刻似乎都消散了。他走到年氏身边,轻轻握住她的手,关切地问道:“今日可安好?”年氏微微点头,眼中满是幸福与感动。胤禛看着她隆起的腹部,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喜悦。在这温馨的时刻,胤禛忘却了朝堂上的纷争和劳累,只愿陪伴在年氏和未出世的孩子身边,享受这片刻的宁静与幸福。

纽祜禄沐心远远瞧见四爷又去了年氏那里,心中的妒忌如藤蔓般疯狂生长。她紧咬下唇,秀眉微蹙,眼神中满是不甘与愤懑。“就连怀孕,四爷也心甘情愿去她那里!不能就这样便宜了年玥怡!”她暗暗思忖着,随即叫来年氏手下丫鬟佩环。佩环战战兢兢地来到纽祜禄氏面前,低垂着头,不敢直视。纽祜禄氏眼神凌厉地盯着佩环,声音冰冷地说道:“我叫你来,你可知为何?”佩环心中一紧,惶恐地回道:“奴婢不知,请夫人明示。”纽祜禄氏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阴险的笑容,凑近了佩环说道:“你伺候你家主子也不到几年吧!我可知,你是有个弟弟,还是个孩童,你家只有你母亲和你弟弟了吧!”佩环脸色煞白,跪在地上:“夫人!您要我怎么做!我都听您的,只要您放过我的家人!”沐心笑了笑了一下,说道:“放心,你只要肯听我的,我保证你母亲和你弟弟平安无事!”佩环无奈地点了点头。“你知道西碑亭下可是有水仙花?”沐心问道。“是的,奴婢知道。”“明日,你将那水仙花磨成汁液,只需掺入你家主子所食糕点中,很简单。”沐心犹豫了一下,说道:“夫人!那水仙花可是有剧毒的呀!”“我叫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你到底还想不想要你家人的命!”沐心轻轻点了点头。“那你就按照我说的办!”沐心呵斥道。“是!”“去吧!”沐心看着佩环离去的背影,心中满是得意。她坚信,有了佩环的帮助,定能将玥怡轻而易举的扳倒,重新夺回四爷的宠爱。

第二日,阳光洒落在雍王府的各个角落,却无法驱散那悄然蔓延的阴霾。佩环心怀忐忑地来到了西碑亭,她紧张地环顾四周,确认无人后,小心翼翼地摘下了几朵水仙花,迅速放在袖口。那洁白的水仙花,此刻在她眼中却仿佛是危险的象征。接着,佩环如同一个怀揣秘密的幽灵,偷偷地来到了太和斋。她的心跳如鼓,双手微微颤抖着将水仙花放在磨盘上,缓缓地研磨成粉末。每一下的转动,都像是在她的心上增添一份沉重的负担。在这寂静的空间里,佩环的思绪如乱麻般纠结。她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将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但她明白,一旦被发现,等待她的将是严厉的惩罚。然而,她已无法回头,只能在这充满未知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你在干嘛?”李芸汐的丫鬟风儿此时来到太和斋,“没……没干嘛。”佩环吞吞吐吐,风儿看了一眼桌上的粉末,没太在意,接着说:“我家主子带着大公主与侧福晋正聊天呢!她们让我来看看桂花米糕做好了没!”“啊……快了快了!”

在这深宅大院之中,李芸汐与年玥怡十分要好,她们的情谊宛如春日里的暖阳,温暖着彼此的心房。大公主景和更是对温柔的年玥怡喜爱有加,那纯真的眼眸中总是闪烁着对年玥怡的敬仰与亲近。她们时常相聚在一起,共同打发着闲杂时光。或在花园中漫步,欣赏着四季的美景,娇艳的花朵在微风中摇曳,仿佛也在为她们的友情而喝彩。或坐在亭子里,一边品尝着香茗,一边谈天说地,分享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年玥怡温柔的话语和微笑,如同春风拂面。年玥怡望着玩耍的静和,温柔的对李芸汐说道:“姐姐,你看你把景和养的多聪慧,等我的孩子生下来,你可要帮我一起带!”“好!”李芸汐微微一笑。

谈话间,佩环怀着满心的不安,颤颤巍巍地将桂花米糕端了上来。那桂花米糕摆在精美的盘子里,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米糕洁白如雪,上面点缀着金黄的桂花,看着确实很好。精致的模样仿佛是一件艺术品,让人不禁赞叹其制作的精细。然而,此时的李芸汐和年玥怡并不知道,这看似美味的桂花米糕背后,或许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危险。景和看着桂花米糕,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迫不及待地想要品尝。而年玥怡和李芸汐则微笑着看着孩子的天真模样,心中满是温馨。“快拿一块尝尝!”年玥怡温柔的对景和说,景和迫不及待的拿起一块米糕,三口两口的吃了。“这孩子!一点淑雅都不注意!”李芸汐宠溺地说道。“姐姐,还是个孩子嘛,等她稍微大一些,自然就懂了!姐姐你也吃一块!”年玥怡将面前的托盘推了过去。“哎呀,聊了这么久,也确实饿了!”李芸汐说道。佩环看着这一幕,紧张的双手出汗。

李芸汐刚拿起一块米糕,正准备品尝,可谁能想到,变故骤生。静和突然倒地不起,小小的身躯在地上痉挛着,浑身抽搐。这突如其来的一幕让李芸汐惊恐万分,她手一松,米糕掉落在地,发出一声轻微的闷响。李芸汐立刻扔下手中的一切,紧紧抱起静和,声音颤抖着不停地问:“静和,怎么了?你这是怎么了?”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惊慌与无助,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年氏见此状,心中猛地一惊。那惊恐的画面如同一把重锤狠狠地砸在她的心上。瞬间,她只觉肚子一阵剧烈疼痛,仿佛有无数只手在狠狠地拉扯着她。她脸色煞白,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双手紧紧地捂住肚子。疼痛如潮水般袭来,让她几乎站立不稳。周围的人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手足无措,慌乱的气氛在空气中弥漫开来。周围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紧张的气氛让人喘不过气来。李芸汐紧紧抱着静和,心中充满了恐惧和担忧,她多么希望有人能立刻告诉她静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见此混乱之状,佩环惊慌失措中赶紧将年玥怡搀扶回寝殿。年玥怡在疼痛之余,心中仍牵挂着静和,嘴里不断喊着静和的名字。那声音里充满了担忧与急切,每一声呼唤都仿佛带着无尽的痛苦与牵挂。佩环一边费力地扶着年玥怡,一边听着她呼喊静和,心中愧疚与恐惧交织。回到寝殿,年玥怡痛苦地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如纸。她的手紧紧地抓着床单,仿佛在与那剧烈的疼痛作着顽强的抗争。而她的嘴里,依旧不停地喊着静和的名字和自己的孩子,那声音在寂静的寝殿中回荡,让人听了心碎不已。风儿也急忙搀扶着李芸汐,协助她将静和抱回屋中。安置好静和后,风儿不敢有片刻耽搁,立刻飞奔出去叫医生。

风儿的脚步匆忙而慌乱,心中满是焦急。一路上,她不断祈祷着静和和年玥怡都能平安无事。风在耳边呼啸而过,仿佛也在催促着她加快脚步。

终于,风儿找到了郎中,急切地拉着郎中往回赶。“先看看我家公主吧!”风儿拉着郎中无奈的说道。

郎中匆忙赶到静和跟前,神色凝重地伸出手指,轻轻搭在静和的脉搏上。片刻之后,郎中的眉头紧锁,语气沉重地说道:“公主像是中毒所致。我先开些解毒的药,只是这中毒太深,不知还能不能活啊。”此言一出,李芸汐顿时泪如雨下,紧紧抱着静和,心如刀绞。房间里弥漫着绝望的气息,众人皆为静和的命运担忧不已。郎中赶紧拿起纸笔,快速写下药方,吩咐人立刻去抓药煎药。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每个人都在焦急地等待着,祈祷着静和能够挺过这一劫。郎中马不停蹄地又去看了年氏。经过一番仔细诊断后,郎中无奈地摇了摇头,沉重地说道:“夫人这是急心劳神情况,孩子怕是不保了。”年氏听闻此言,如遭雷击,泪水瞬间夺眶而出。她痛苦地捂着肚子,心中满是绝望与哀伤。

郎中为年玥怡开了活血祛瘀的药,语气尽量温和地劝慰道:“夫人莫要过度伤心,好好静养。日后定还会再有孩子的。”年玥怡躺在床上,面色苍白如纸,眼神空洞而哀伤。她微微点了点头,泪水却依旧止不住地流淌。失去孩子的痛苦如影随形,让她的心仿佛被千万只蚂蚁啃噬。然而,郎中的话也给了她一丝希望,让她在这无尽的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微弱的光亮。她知道,此时自己必须坚强起来。年氏缓缓闭上眼睛,努力平复着自己的情绪,在心中默默祈祷着未来的日子能够顺遂一些。正说着,风儿慌慌张张地跑过来,满脸焦急与悲痛。她对着郎中急切地说道:“郎中,不好了!公主不行了,吃不进药,还吐血。”郎中闻言,脸色骤变,连忙起身准备前往查看。而此时的年玥怡,听到这个消息,心中更是一紧,刚刚平复了一些的情绪又被再度掀起波澜。她挣扎着想要起身,却被身边的人连忙按住。风儿的话语如同重锤一般砸在每个人的心上,空气仿佛在这一刻凝固。大家都在为静和的命运担忧,祈祷着奇迹的出现。然而,那不断传来的坏消息,让人们心中的希望渐渐变得渺茫。郎中匆匆赶来,只见静和面色惨白如纸,气息微弱得几乎难以察觉,已然奄奄一息。

郎中无奈地摇了摇头,他深知这个孩子已无力回天。李芸汐看着静和这般模样,心中的绝望如潮水般汹涌袭来。她紧紧地抱着静和,泪水如决堤的洪水般肆意流淌。

她的眼神中充满了痛苦与无助,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这一刻崩塌。“静和,我的孩子,你不能就这样离开我……”李芸汐的声音颤抖着,带着无尽的悲痛。她一遍又一遍地呼唤着静和的名字,希望能唤醒那即将消逝的生命。然而,静和却没有任何回应,只是静静地躺在那里,如同一个破碎的瓷娃娃。

这一场意外,让年氏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而整个雍王府也被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下。

纽祜禄沐心听闻年氏与静和的惨状,得意地笑了。她那微微上扬的嘴角,带着一丝幸灾乐祸的意味。在她看来,自己的计谋似乎正在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年氏失去了孩子,静和也死了,这让她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她的眼神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仿佛在为自己的手段而自豪。

“四爷,景和公主薨了!”胤禛呆立在原地,满脸的不可置信与悲痛。“怎么回事!”胤禛问道。来禀的下人接着说道:“公主似乎中毒所致!就连侧福晋她……”“侧福晋怎么了!”胤禛急切地问。“侧福晋受了惊,孩子也没了!”“啊?!”胤禛匆匆来到年式房中,只见年式面色苍白地躺在榻上,双目无神,满脸泪痕。他缓缓走到榻边,轻轻坐下,握住年式的手,声音颤抖着说:“玥怡,我回来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何会发生这样的惨事?”年玥怡一看到胤禛,泪水再次决堤而出,泣不成声地说:“爷,妾身心好痛。我们的孩子……没了,静和也……走了。”胤禛满脸疑惑:“怎么会出这样的事情?”

年玥怡梨花带雨,回答道:“妾身不知,我和李姐姐还有景和正在说话,景和随手拿起桌上那桂花米糕吃了一块,就倒在地上开始抽搐,我见状惊了下,不知怎的孩子就没了。”胤禛眼中满是悲痛与怜惜,他将年玥怡拥入怀中,轻声安慰道:“莫要太过伤心,你要保重自己的身子。我定会查明此事。”此时,房间里弥漫着悲伤的气息。

胤禛从年式处离开后,脚步沉重地来到李芸汐这里。李芸汐正黯然神伤地坐在那里,满脸的哀伤与绝望。当她看到胤禛的那一刻,所有的委屈与悲痛瞬间涌上心头,泪水夺眶而出。胤禛走到李芸汐的身旁,轻轻揽过她,声音低沉而沙哑:“别哭,莫要太过伤心,伤了自己的身子。”李芸汐靠在胤禛的怀里,哽咽着说:“爷,我们的孩子……就这么没了。”胤禛心中一阵抽痛,他紧紧拥着李,轻声道:“我们还会在有的。”

雍王府内,气氛凝重,悲伤如阴霾般笼罩着每一个角落。失去孩子的痛苦,让府中的人们沉浸在深深的哀伤之中。庭院里,花草似乎也感受到了这份悲伤,低垂着头,失去了往日的生机。下人们小心翼翼地行走着,不敢发出一丝声响,生怕惊扰了这份沉重的宁静。胤禛在府中来回踱步,眉头紧锁,心中满是愧疚与愤怒。他恨自己没能保护好自己的妻儿。而年玥怡和李芸汐,各自在自己的房中,以泪洗面,回忆着曾经对孩子的期待和憧憬。那未出世便已离去的生命,成了她们心中永远的痛。

整个雍王府,沉浸在无尽的伤感之中,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静止,只留下那深深的悲痛,久久无法散去。

数月后,康熙南巡,京城之中,国事暂交太子处理。他召集大臣商议国事,仔细审阅奏折,力求做出明智决策。然而,权力的集中也引来了各方的关注和揣测。一些心怀叵测之人暗中观望,伺机而动。而在雍王府,胤禛虽心系国事,却也明白此时不宜轻举妄动。

京城的局势,在康熙南巡的背景下,变得愈发复杂而微妙。各方势力相互角逐,一场无声的较量悄然展开。托合齐作为太子一党,便开始上奏参远北战区的十四阿哥胤褆。这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京城引起了轩然大波。十四阿哥胤褆在西藏被指不务正业、贪压钱粮,这一消息迅速传遍了朝堂上下。众人对此议论纷纷,各有看法。有人认为十四阿哥或许是被人诬陷,毕竟在边疆之地,情况复杂,难免会有误会产生。而也有人觉得此事不可轻视,若十四阿哥真有此等行为,必须严肃处理。太子得知此事后,陷入了沉思。他明白此事关系重大,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更多的问题。一日,太子叫来托合齐、齐世武共同商议此事。

托合齐对着太子言辞恳切地说道:“太子殿下,十四阿哥在西藏如此不务正业,贪压钱粮,实乃大罪。若不严惩,难以服众,更会让边疆百姓寒心,也有损朝廷威严。望太子殿下明断,切莫姑息此等恶行。”托合齐的话语中充满了坚定和急切,他期望太子能够采纳他的建议,对十四阿哥胤褆予以严惩。然而,太子依旧沉默不语,心中的思虑愈发沉重。齐世武此时也站出来,拱手向太子进言:“太子殿下,托合齐大人所言极是。十四阿哥这般作为,若不加以严惩,国法难容。如今皇上南巡,京城国事皆由太子殿下处理,殿下当以社稷为重,果断处置,以正朝纲。”齐世武的话语掷地有声,与托合齐一同施压。

托合齐与齐世武二人你一言我一语,不断向太子进言。托合齐道:“太子殿下,十四阿哥的行为已引起诸多不满,若不及时处置,恐生民变。”齐世武接着说:“殿下,当此之时,您需果断决策,以彰显您的领导之能和公正之心。”他们言辞激烈,句句直指十四阿哥的过错,试图将太子说服。太子听着二人的话语,心中愈发纠结。太子在托合齐与齐世武的不断劝说下,终于做出了决定。他面色凝重,缓缓开口道:“既如此,便将十四阿哥关押回京,待父皇南巡归来,再做定夺。”“臣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托合齐又说道。“你说!”得到太子允准后,托合齐凑近太子,压低声音说道:“太子殿下,十四阿哥一旦押回京,便是绝佳时机。此人留着终究是个祸患,不如趁机将其除去,以绝后患。”托合齐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狠厉,他一心想为太子铲除潜在的威胁。太子闻言,微微一震,心中涌起复杂的情绪。他深知托合齐的建议虽有一定道理,但这样的做法实在过于冒险。一旦事情败露,后果不堪设想。太子目光闪烁,微微颔首皱眉,犹豫了一下对托合齐道:“此事需谨慎谋划,决不能让父皇知道,你且去想个妥善之法。”托合齐心中一凛,明白太子这是默许了他的提议。他连忙应道:“太子殿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想出一个万全之策。”

康熙在南巡途中接到暗人的密报,顿时龙颜大怒。他万万没有想到,在自己南巡期间,京城竟发生如此重大之事。康熙心中对太子的行为感到失望和愤怒,他意识到太子在处理国事上可能存在不当之处。即可动身回京。

托合齐得知康熙突然回京,心中大惊。他明白皇上此番回来必定是得知了他们密谋之事。托合齐顿时慌了神,他深知康熙的威严和手段,一旦被皇上察觉他们的阴谋,后果不堪设想。托合齐与齐世武匆忙起身,一同赶往太子处。他们的心中充满了不安与焦虑,不知康熙回京后会带来怎样的风暴。托合齐与齐世武面色凝重地来到太子面前。托合齐急切地说道:“太子殿下,皇上突然回京,此事极为不妙。我们必须尽快想出应对之策,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太子面色阴沉,他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齐世武也忧心忡忡地附和道:“殿下,如今局势危急,稍有不慎,我们都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太子眉头紧锁,心中同样充满了不安。他深知康熙的脾气,一旦得知他们的所作所为,必定不会轻饶。托合齐与齐世武对视一眼,眼中露出决绝之色。托合齐上前一步,对太子说道:“太子殿下,如今皇上回京,我们必定难逃罪责。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逼宫之事,虽风险巨大,但或许是我们唯一的出路。”齐世武也紧接着说道:“殿下,我们已无退路。若能成功逼宫,您便可登上皇位,掌握大权。到那时,一切都将在您的掌控之中。”太子听着他们的话,心中剧烈地挣扎着。逼宫乃是大逆不道之举,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但他也明白,若康熙追究起来,自己的地位也将不保。太子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之中,不知该如何抉择。托合齐急切地说道:“太子殿下,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若不逼宫,我们必将死无葬身之地。”齐世武也劝道:“殿下,如今形势紧迫,唯有逼宫方能扭转局势。您想想,若成功,天下便是您的,您可大展宏图。”托合齐又道:“殿下,我们已做好准备,只要您一声令下,便可行动。”齐世武接着说:“殿下,不能再犹豫了,否则悔之晚矣。”两人不断地劝说着太子,试图让他下定决心逼宫。“现如今朝中大臣多半是支持您的。你若能上位,定可以服众啊!”太子紧抿双唇,眼神中透露出复杂的光芒。在托合齐和齐世武的不断劝说下,他犹豫良久,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好,既然已无退路,那就放手一搏。”太子的声音微微颤抖,既有着决绝,又带着一丝恐惧。托合齐和齐世武闻言,脸上露出喜色。他们立刻开始商议逼宫的具体计划,紧张的气氛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而后,太子面色凝重地找到胤禛。胤禛看着太子的神情,心中涌起一丝不安。太子缓缓开口道:“老四,如今局势危急,我已决定逼宫。托合齐与齐世武劝我如此,我思虑再三,已无他法。”胤禛闻言,大惊失色。他万万没想到太子会做出如此冒险的决定。胤禛连忙劝道:“二哥,逼宫乃是大逆不道之举,万万不可啊!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太子摇摇头,说道:“我已别无选择。若不如此,我必将被父皇严惩。”胤禛心中焦急,试图继续劝说太子改变主意,太子目光紧紧盯着胤禛,言辞恳切地说道:“老四,你我兄弟一场,如今我已走到这一步,你当与我一同。若事成,你我共享荣华富贵。”胤禛心中震惊不已,他深知逼宫之事风险巨大,且有悖天理。他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二哥,皇上圣明,或许还有转圜余地,你切不可冲动行事。”

太子见老四拒绝,心中有些恼怒,但仍不甘心地说道:“胤禛,你是知道父皇的脾气,你难道要看着我陷入绝境而不顾吗?如今只有逼宫,才能有一线生机。”

老四心中愈发纠结,他明白太子此时已被恐惧和欲望冲昏了头脑,但此时他唯有先答应他,才能稳住局面,他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好吧。”太子见胤禛应允,高兴极了:“好!有你助我一臂之力,此事定能成!”

胤禛在得知太子逼宫之事后,内心极度不安。经过几日的深思熟虑,他决定采取行动。他深知此事重大,必须谨慎应对。于是,胤禛悄悄给远在东北的老十三写信。

在信中,老四言辞恳切地写道:“十三弟,京城局势危急,太子欲行逼宫之事。为保父皇安危,护我朝社稷,望你速速带兵回京护驾。此事关乎重大,切不可走漏风声。兄胤禛敬上。”

信写完后,老四秘密派人将信送往东北。他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老十三能尽快收到信并采取行动。此时的京城,风云变幻,一场惊心动魄的争斗即将拉开帷幕。

胤禛坐在桌前,神色凝重,提起笔再次写下一封给康熙的信。信中,胤禛言辞诚恳而急切:“父皇,儿臣胤禛冒死禀告。太子受托合齐、齐世武等人蛊惑,欲行逼宫之事。儿臣深知此事重大,恐危及父皇与江山社稷。儿臣虽力劝太子,然太子一意孤行。儿臣惶恐不安,唯有向父皇如实禀报,望父皇早做决断,以安天下。儿臣胤禛敬上。”

写完信后,胤禛小心翼翼地封好,安排可靠之人尽快将信送往康熙处。他心中忐忑,不知康熙收到信后会作何反应,但他明白,自己必须尽到为人子、为人臣的责任,为了朝廷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宁,哪怕面临巨大的风险也在所不惜。

康熙在南巡的路上收到胤禛的信,他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心中涌起复杂的情绪,有愤怒、有失望、有担忧。愤怒于太子的胆大妄为,失望于自己悉心培养的继承人竟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担忧京城的局势以及整个国家的稳定。康熙心中已有决断,他下令加快行程,火速赶回京城,以稳定局势,处置这场危机。同时,他也暗中部署力量,以防不测。一路上,康熙的心情沉重,他深知这场危机将对国家产生重大影响,必须谨慎应对。又给给胤禛回了一封暗信。信中,康熙的语气沉稳而威严。他首先对胤禛的忠诚和及时禀报表示赞赏,同时也告诫胤禛要保持冷静,不可轻举妄动。康熙指示胤禛密切关注太子及托合齐、齐世武等人的动向,但不要暴露自己。他承诺会尽快赶回京城,妥善处理此事。

康熙回京,刚至京城便被太子的人团团围住,气氛瞬间紧张到了极点。康熙面色冷峻,眼中闪过一丝怒意。他心中明白,太子此举已然是孤注一掷。康熙环顾四周,沉声道:“太子,你这是要做什么?难道你要谋反不成?”太子的人个个神色紧张,却不敢轻举妄动。康熙的威严让他们心生畏惧,但他们又不敢违抗太子的命令。太子上前一步,眼神中带着一丝慌乱与决绝,对康熙说道:“父皇,儿臣此举实乃无奈。儿臣深知犯下大错,但儿臣也是被逼至此。”康熙怒视太子,厉声说道:“你身为太子,不思为国为民,竟行此大逆不道之事。朕对你寄予厚望,你却如此让朕失望!”太子闻言,脸色惨白,他知道自己已无退路。但他仍不甘心:“父皇,你就退位吧!儿臣定能胜任!”康熙哼了一声,不予理睬。太子见状便下令:“来啊!将我父王请下去!”

正当这时,胤禛和胤祥带着人马如神兵天降般冲了出来。胤祥面色凝重,眼神坚定,大声说道:“太子,你竟敢犯上作乱,今日有我等在此,绝不容你得逞。”胤祥威风凛凛,手持宝剑,怒视着太子的人。康熙看到老四和老十三赶来,心中稍感欣慰。他知道,在这关键时刻,老四和老十三的忠诚和勇敢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太子看到胤禛和胤祥,心中大惊。他没想到他们会在这个时候出现,打乱了他的计划。胤禛和胤祥迅速带领人马将康熙护在中间,与太子的人形成对峙。京城的局势更加紧张,一场大战一触即发。太子怒视着胤禛,眼中满是愤恨,咬牙切齿地说道:“老四,没想到竟是你告的密。你我兄弟一场,你竟如此狠心。我本想拉你一起,共享荣华,你却背叛于我。今日之事,我与你恩断义绝。胤禛神色平静,目光坚定地看着太子,缓缓说道:“二哥,你行此逼宫之事,乃是大逆不道。我身为皇子,为了父皇,为了江山社稷,断不能与你同流合污。我劝你悬崖勒马,或许父皇还能念及父子之情,从轻发落。”太子怒目圆睁,满脸不服气,大声下令道:“给我上!拿下他们!今日之事,有进无退!”太子的手下们听到命令,虽有些犹豫,但也只能硬着头皮准备动手。就在双方剑拔弩张,刚要开始战斗之际,康熙暗中部署的人马如潮水般抵达现场。一时间,,太子这边的人马被康熙的大军压制得死死的,完全无法抵挡。康熙面色威严,冷眼看着太子及其手下。他微微抬手,示意自己的人马将太子等人团团围住。太子环顾四周,看着自己逐渐陷入绝境的处境,心中涌起无尽的绝望,他知道自己大势已去。康熙沉声道:“太子,你可知罪?你的所作所为,让朕痛心疾首。今日,你已无退路。”太子颓然地垂下头,心中充满了绝望和悔恨。他知道,自己的逼宫之举彻底失败了,等待他的将是严厉的惩罚。京城的局势终于在康熙的掌控之下,这场危机也暂时得以化解。

最终,康熙在痛心与无奈之下再次废了太子,也同时将托合齐、齐世武等人处死。京城的风云渐渐平息,却留下一片沉重的氛围。康熙站在高处,神色疲惫而哀伤。他看着被押下去的太子,心中满是复杂的情绪。曾经寄予厚望的继承人,如今却两次走上逼宫的绝路,让他不得不做出这个艰难的决定。

废太子的消息传遍了宫廷内外,众人皆震惊不已。朝廷上下人心惶惶,未来的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318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