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前朝后宫

作者:刺猬崔123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章 安澜之策

书名:前朝后宫 作者:刺猬崔123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2

康熙四十六年,黄河水患,堤坝溃决,洪水泛滥成灾。周边百姓流离失所,国库空虚,无款无粮。

“八哥,要不咱们去吧!”廉亲王府内,胤禩胤禟胤䄉端坐在茶桌旁,胤禩眉头一皱:“不可,这件事不仅仅是洪水灾害,这关系到国库亏空,现在国库银两多半被朝中内外大臣接走,此事做好便好,若做不好,不仅可能失去大臣对咱们依附,也会被皇阿玛训斥。这是个棘手的事。”说完,胤禩站了起来,若有所思的从大堂内走了两圈,胤禟胤䄉眼睛紧盯着他,接着胤禩边摇头边说道:“黄河水患这也不是第一次,上次朝廷内外都出不上一人有办法,最后草草了事,如今国库亏空,皇阿玛甚是发愁,这次恐怕也是个烫手的山芋啊!咱们不能贸然行事。”“对!但是皇阿玛今日朝堂之上使得需一人挺身至于祸患。现在这个节骨眼上,不帮皇阿玛分担,怕是不能出头啊!”胤禟恐慌。胤禩坐了下来,思考了一会,说:“既然这是个烫手的山芋,就递给胤禛,咱们断断不能做出头鸟!”“那依八哥看,这件事……”胤禟问道。胤禩打断他的话说:“明天上朝,我会举荐四阿哥,让他去解决此事!”

雍王府内,胤禛胤祥也在为此事发愁。“四哥,人要有所不为然后才能有所为。这是咱们就不要管了吧!”“唉!这件事情归根结底就是国库亏空,国库没有银子救助百姓,现在仅凭咱们的力量,一时之间收不到那么多银两啊!”胤禛无奈的摇了摇头。紧接着,又说道:“皇阿玛现如今为此事过于忧虑,咱们做儿臣的,也是着急啊!”这时,年玥怡端着两杯热腾腾的热茶进来了:“四爷,臣妾无意中听见了几句,我有些想法,您可否一听?”“哦?你说!”“其实如果想解决此事,只需要从根源上抓住问题解决问题。孔圣人说过:‘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要想解决百姓流离失所,就得有银子,而国库的银子现如今都在那些官员手里,不如先从他们那里开始!”“是啊!我自然知道,但此事非比寻常!那些官员我们暂时不能得罪,如果得罪了那些官员,我们身后没有可以仰仗依靠的人,反而会被老八他们抢了先机。”年玥怡胜券在握的笑了:“如若让他们心甘情愿拿出银子,此事我有办法!”说完,年玥怡伏在胤禛耳边。“好!就这样!那我明天上朝就请愿皇上,十三弟!”“好!”

“上朝!”文武百官穿着华丽的朝服,佩戴着华冠,步入朝堂。整个朝廷都沉浸在一种庄重的氛围中。大臣们的步伐稳健而有序。朝堂中央正高处,康熙帝神色肃穆,目光凝重。“你们商量如何,黄河水患,可有人愿意前去治理!”康熙帝面色威严问道。胤禩向前跨一步,双手举到胸前。“皇阿玛,儿臣以为,这件事非比寻常,应由四哥出面较好,一来,四哥为人宽厚,定能救助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再一则,四哥常年巡河南等地,对其地情况了如指掌。”康熙帝瞥了胤禩一眼,接着又向台下众大臣扫去。景熙带领着几位大臣复议道:“臣等也有此意。”他们都想给胤禛挖坑,胤禛自己拦不下这件事,知难而退。殊不知,胤禛也是正有此意,时机已经不容得他拒绝了。“皇阿玛,此事可让儿臣前去一试!”胤禛向前跨出一步,义正言辞的说道。康熙先是略感一惊,然后露出欣慰的表情:“也好。你和老十三一同去吧,也好让老十三助你一臂之力。”“是!”胤禩等人也得意地笑了。“二哥!”

第二日,胤禛匆匆来找皇太子,他要利用皇太子在朝堂上的威严,把大臣们所亏欠朝廷的银钱都收回。“黄河水患,皇阿玛让我办此事,还请二哥助我一臂之力,待到他日四弟立功,也定会在皇阿玛面前说二哥的功劳啊!”胤禛说道。胤礽一听,有些不知所云:“我能帮上你什么?”“其实二哥不必为我做什么,只需要您在一旁出个面子就可以了。”“你到底想干什么?”胤礽问道。“咱们把那些欠国库银两的大臣和那些家里富裕的大臣叫在一起,让他们每家搬出几件宝物,再让对方买就行了!”胤礽似懂非懂:“不太明白!”“哎呀!二哥!反正是好事,到时候您只要在一旁待着就行了!”胤礽一听说是好事,就答应了。

过了几天,胤祥拜访了哈什太,并让其在三日后挑出家里捐给贫民的宝物。“哈大人,太子说,现在受灾百姓极多,希望大人挑出几件家中摆件或古董,不用珍奇,只有心意就好。”“什么都可以吗?”“那是自然!只要能体现出大人有心就行!”“好好好!”一听说不用太过贵重,哈什太便连连点头,又不用损失什么,还能在皇上那里夸下自己也是为百姓所出了力,这等好事,自然都会高兴。随后胤祥又挨家挨户拜访了朝中其余大臣,每家都很高兴地同意了。“还望大人三日后准时拿着东西到太子府!”

就这样,三日后的晌午,太子府大厅内,朝中大臣各自拿着自己手里或大或小但都不是很值钱的东西,准时到了。“各位大人都准时啊!”胤禛胤礽从后堂走了出来,随后作了揖。“诸位大人请坐!”丫鬟奴才们挨个拿了椅子板凳放在各大人身后。“我替皇上谢过各位大人体恤百姓之情。”胤禛客气的说道,并站起身半鞠了身子。“不敢当不敢当。能为朝廷效力,臣等在所不惜。”众大臣客气的回礼,最前排的一位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的老臣率先说了话:“王爷,这些东西放在哪里?还用记名吗?”“众大人稍安勿躁。”胤禛站起身来,双手背在腰后,在堂内走了起来。望着众臣身边的物件说道:“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现如今,国家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想必诸位大臣更是比我要更忧虑,才能在今天拿出身家之物。”胤禛边说着,边走到哈什太旁边拿起一铜镜端详,这铜镜锈迹斑驳,镜面花的早已看不清照出的人影。“诸位大臣所贡献之物相比都意义非凡或是价值连城。”说到这里,诸位大臣心虚似的面面相觑。“今日咱们这些宝物不捐,还请咱们各位大臣买下这些宝物。”“啊?!”没等大臣们反应,胤禛又说:“咱们一个一个的卖,所卖的钱财归国库所有,用于救济百姓如何?”“这……”所有人都犹豫起来,胤祥看了看他们先说了句:“好!”“我展示一件,各位大臣买一件,所有人都要叫价,不得有浑水摸鱼之人,先叫价低,后起高,差价每次不得低于5五十两!最高者得!”胤禛不给他们反应的机会,先拿起那破旧的铜镜:“第一件是有哈什太大人提供的铜镜一件!”话一说,胤祥先说:“一百两!”一间破旧的铜镜先被胤祥提了不止一百倍的身价,大臣们都犹豫不决,此时胤禛向着众臣里的田文镜使了个眼色。田文静立刻心领神会:“一百五十两!”其余人迟迟不说话。“怎么!诸位大臣不愿意为皇上排忧解难了吗?我可提醒你们,越先叫价价格越低,最后叫价的可是最高的!”

胤禛收起了笑面,换上了一副威严。哈什太见此:“二百两!”其他大人也开始争先恐后的叫价:“二百五十两!”“三百两!”……最后一声“一千五百两!”再没有人说话。胤禛见没人再抬价,于是问道:“所有大人都叫过价了吗!”忠臣们依旧左顾右盼,生怕自己是最后一个。“刚才说一千五百两的是哪位大人啊?!”“余国柱!”余国柱一惊,自己做了最后一个?“回王爷,鄂缮还没喊!”鄂缮难堪,拉下脸来。所有人都互相看着对方是不是浑水摸鱼的那个,自然没有人能逃过去。“鄂大人,您是最后一个一千五百五十两!恭喜您得到这铜镜!”胤禛对鄂缮说,话语间夹杂着些犀利。鄂缮此时眉头一皱,很不情愿的上前交了银子。“多谢鄂大人!”鄂缮没有回复,垂头丧气的交了银子回到座位上。“下面是第二件宝物……”就这样,一件一件破旧不堪的物件,被胤禛高价卖了出去。

散了会,各大臣们手里多多少少拿着些东西,都哀怨不堪,但也无可奈何。胤禛告辞了胤礽,拿着大箱银两还有些没拿够钱的大人的欠条,同胤祥回了雍王府。“哈哈……四哥。共是二十万两!”胤祥高兴地说道。“好啊!好啊!明日咱们就出发河南!”胤禛也笑了。

河南围绕黄河周边,百姓流离失所,许多百姓食不果腹,有些人甚至为了几口米大打出手。走在路上,随处可见一具一具骨瘦如柴的尸体。

“唉!看来这儿的情况远比我们想的要严重啊!”胤禛骑在马上,踏着脚下水洼,看着眼前的景象,不禁又感叹道:“咱们得赶紧架起粥棚,向老百姓们施粥啊!”“对!”胤祥应和道。随后,二人驾马来到了河南知府,果不其然,河南巡抚徐潮无所事事。“你们大人呢!”胤禛严肃的冲着门口的守卫呵斥道。领头守卫一见对方来势汹汹,一副义正言辞的样子,“我们大人……在……在……”“在哪儿去了!”“回家去了……”领头守卫瑟瑟的回答道。“”当值的时候!他居然回家去了!大胆!去把你们大人叫来!”“是!”领头守卫吓得浑然失色,急匆匆的提刀向巡抚家跑去……等了好几炷香的时间,徐潮珊珊来迟,当看见面前白马上正直挺坐的四爷和十三爷,吓得徐潮“噗通”一下跪倒在地,嘴里连连说道:“臣不知是四爷和十三爷,臣怠慢了!还望四爷十三爷恕罪啊!”“哼!现如今黄河水患如此严重!你竟然游手好闲,怠惰因循!”徐潮的额头一下子冒出几颗晶莹的汗珠,徐潮用袖子一边擦拭着,一边说道:“国库救济百姓的银两还没到,臣……”没等徐潮狡辩,胤禛打断了他的话:“那你就不会先吩咐官兵和下人去建筑堤坝!”徐潮猛地抬起头,“好了!我再给你次机会!”胤禛一边说话,一边下了马向衙门大堂走去,胤祥紧随其后。徐潮见此状,立刻跟了上去。胤禛走到大堂中央,停了下来,接着说:“你好歹也是国家大臣,我这次不重罚你了,皇上将此时水患全权交付与我,接下来我说什么,你就照着做就是,若是你能助我一臂之力将此次水患解决,也算你将功补过了!”“是是是!我一定尽我全力!”徐潮呼了口长气。

“明日,你先命人在河坝口,食街还有北梨院三处建棚施粥。”一边说着,胤禛一边从钱袋掏出一张庄票,“这些够百姓吃两个多月的了!”“是!”徐潮轻弯腰双手毕恭毕敬的接过了庄票。“你先去做你的事吧!”

说完,胤禛拿出一副黄河水流走向图,铺展在桌子上,“十三弟,你来看!”胤祥向前走了两步,轻轻附过身去,胤禛指着黄河没过河南的上游:“我打算在这里新建一减水坝,然后在这儿!”胤禛又向下指了指接着说:“这里引一河道分流,使得黄河水分散开来。你觉得如何?”胤祥轻轻的点了点头,补充道:“四哥,臣弟认为,若是只在上游做修正,可能是有效,但仍旧避免不了河南境地遭受灾害!”“那你有什么好办法?”

胤禛好奇的看了看胤祥,“四哥,臣弟不懂,但我知道有懂得人!臣弟向你举荐一人。”“哦?”“上来吧!”胤祥说完,冲着大堂门摆了摆手,这时,走进一文质彬彬,相貌不扬,身着麻线所织粗衣的男子:“参见四贝勒,十四贝子!”说着,此男子行了跪拜礼,“此人名叫陈潢,是我上次南巡,在一酒家吃酒时,所交好友,四哥啊!你可不要小瞧了他!”胤禛上下打量着这个男子,又听胤祥补充道:“上次我听他对连年水患的解决方法,我颇为惊奇。”“起来吧!你有什么独到见解啊!”胤禛询问道。陈潢踱步走上前来,指着一出不起眼的河岸说道:“此地水势缓和,最好防守,四贝勒应命人在此地进行疏浚,每日清理淤泥和河床。在此地。”陈潢又指了指一处宽水处,“这里水流湍急,应修建河床,加固河床。此外,正如四贝勒爷所说,还应在河道下流挖掘渠道,增加河道容水量。”“对啊!如此甚好!就这么办吧!”胤禛会心一笑。

接下来几个月,在胤禛胤祥的治理下,黄河水患日益好转,百姓得到大量施舍,河南逐渐恢复了正常,国库也有了些许富裕。

“哈哈哈!好啊!胤禛果然没叫朕失望!”乾清宫内,康熙帝看着河南奏折,放声大笑。

“胤禛居然真把这事儿给解决了!”胤禩错失良机,有些愤愤不平。“但我听说,他这次可把朝中许多大臣得罪的不轻啊!”胤禟说道,几人围坐在檀木茶桌旁,胤禩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沁人心脾的龙井,“这拉拢人心可跟品茶一样,慢慢来,日子长着呢!”“过些日子,咱们就要去木兰秋狝了,这次可决不能再让他出风头了!”胤禩眯了下眼睛,眉头紧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0969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