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正道魁首是如何养成的

作者:不言归 | 分类:军事 | 字数:0

117 【第34章】掌教首席

书名:正道魁首是如何养成的 作者:不言归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40

“真人想知道什么呢?”

烟缕袅袅的大帐中,谢秀衣与宋从心相对而坐,没有待客的茶水,没有应尽的礼节。

谢秀衣对贵族的繁文缛节向来是嗤之以鼻的,尽管她自己便是族中翘楚,无论什么都会做到最好。但那些礼节大部分时候只是她迷惑人心的武器,或是袖手杀人的一柄刀。她曾兵不见血刃地为白凤公主解决过不少政敌,三言两语,残茶半盏的间隙,便能让对方落入自己早已布下的局。

但此时,不曾为自己付出的代价而感到后悔的谢秀衣突然便有了几分憾意。若是换一种境遇,她或许能用最好的待客礼节,为眼前人奉一杯茶。

“桐冠城。”宋从心道出了那个陌生而又遥远的地名,“我宗欲查清桐冠城失落之谜。”

宋从心说完,便忍不住垂了垂眼眸。自明月楼主那得到谢秀衣尚在人世的消息后,她便马不停蹄地赶到了此地。这一路上她一直都在想,只要人还活着,未来便总还会有希望。但如今真的见到了谢秀衣,她却只觉得心上坠着块石头似的,沉得几乎无法呼吸。

“……真人竟还记得。”谢秀衣叹了一口气,她觉得有些意外,但又似乎不那么意外。正如明月楼主所言,这世间一切常理放在拂雪真人身上或许都可以被打破。看透人心、算尽一切的明月楼主都勘不破,更何况是他人呢?

“我并不能说太多。”谢秀衣偏了偏头,“有些真相被宣诸于话语,便会成为一道言灵。一些本该沉眠的存在或许就会被言灵唤醒。”

“好。”宋从心颔首,这六年来,她也接触过不少外道的魑魅伎俩,“我先问你几个问题。一,桐冠城中可还有活人?”

“……有。”谢秀衣沉默了一瞬,笑容淡去,“当年事变之时,因我坐镇后方疏散及时,大部分百姓都撤离了城镇。但留在城中殿后的将士没能及时撤离,白凤便身在其中。之后桐冠城的子民被我打散后分于各地,于深山中隐居。”

桐冠城的居民常年驻扎于环境恶劣的北地,因此性情坚韧,民风彪悍。如今分散各地后虽然艰苦,但日子仍旧过得下去。

“原来如此。”听说大部分居民平安无事,宋从心终于吐出了心头的郁气,她继续问道,“灾变是渐进的,还是瞬间发生的?”

“有预兆,但来不及救援与撤离。”

“灾变前的局势?”

“咸临与大夏爆发战争,源于粮灾。夏国朝堂独占仙家良种,左丞相铤而走险盗取良种后散于民间。初时丰产,人人对此缄口不言,甚至暗地里为左丞相立了生庙。但次年,夏国子民开始出现迷狂失心之兆,田间动物偷吃了作物后出现了相似的疯魔情态。而后,各地诸侯并未拨粮赈灾,反而宣称此乃仙家粮种,贱民食之生害。苛收粮税,不纳仙粮,逼死平民百姓无数。”

谢秀衣语气平静,阐述也简洁明了,宋从心听着却只觉得心惊肉跳。

“而后,各地平民因饥馑起义。为平民愤,夏国朝堂逮捕罪人左相,将其斩首示众。同时,夏国举兵入侵咸临,意图劫粮。”

谢秀衣三言两语便将那场拉锯至今的惨烈战役一笔带过,着重道:“我曾率兵与夏国骑兵正面交过手,他们的兵卒十分古怪,一个个仿佛不知疼痛为何物一般,冲锋陷阵,悍不畏死。白凤心觉有异,率奇袭军绕后拦截敌军粮草,却发现那些粮草正是‘仙粮’。”

也就是说,夏国以出现问题的仙粮充作军粮,将迷狂失心的将士投入战场,不顾百姓死活,打造了一支自愈能力极强且悍不畏死的奇兵。这样做固然可以损耗咸临的国力,但大夏耗尽青壮力,即便打了胜战,又能怎样?

“是谁为宣白凤罗织罪名的?”大夏局势宋从心已经心里有数,但咸临却还尚未明朗。

“……”谢秀衣看着她,没有回答。

“好,我换一个问法。”宋从心浅吸了一口气,“咸临国师于三十年前入京,受封高位,在此期间,他真的没有触犯过天景百条吗?”

谢秀衣仍旧不说话。

于是,宋从心心里有数了,她问道:“在你看来,宣怀王当真昏庸无道吗?”

谢秀衣见拂雪真人这么快便发现了其中的关窍,顿时笑了:“宣怀王乃守成之君,仁慈有余,庸凡不足。”

得到谢秀衣的回答,宋从心垂下了眼眸。谢秀衣的反应十分耐人寻味,可以议论国君却不能议论国师。而谢秀衣对宣怀王的评价也颇具深意,“仁慈有余”、“庸凡不足”,这两个看似贬义的词语,换一个说法却可以被理解为宽容慈和,虚心纳谏,稍显软弱,没有魄力。

显然,这与如今京城中打压各大世家、苛文政绝言路、甚至不顾国本废黜皇储之位的“昏君”不同,因为宣怀王没有这样的魄力。

再联系谢秀衣没有妄议国师的言行,一切都很明了了,如今咸临京都把持朝政的人不是宣怀王,而是那位齐国师。

先前的推断错了。宋从心冷静地思考,她先前推断国师乃宣怀王扶持起来的傀儡棋子,目的就是为了罢黜皇储后仍能震慑朝堂,稳定局势。但如今看来,宣怀王要么已经出事,要么就是被那位齐姓国师控制住了。

“三十年前受封国师……”宋从心整理了整个事件的脉络与时间线,突然她发现了一事,抬头道,“人世间,恐怕鲜少有‘四十年皇太女’吧?”

谢秀衣低笑,与机敏之人交谈便是省心:“三十年前,今上大病了一场,故而力排众议,封大公主为皇太女。”

“大病一场”是委婉的说法,恐怕在三十年前,宣怀王的身体便已抱恙,否则也不会如此焦急便确立皇太女。虽说确立皇储能够稳定国本,但宣白凤受封皇太女时还不过是个半大的孩子,自身资质未显。要知道自人皇时代的禅让制成为过去,天下各国皆不尊立嫡立长那一套。因为世人皆知乱世必须立贤,资质不足的君王根本无法在这天地的修罗场中保全家国。故而,在皇储尚且年幼时便冒然确立皇储之位,此举对江山有害无利。

宣怀王是因为自身病重,所以才册封了皇太女,好在辞世前为下一任君王铺路。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何宣白凤的封地会是国门这等军事重地,而且君王在位,宣白凤手中却能攥有近二十万的私兵。若不是宣白凤个人操守过高,凭她本人的名望与资本,谋权篡位还不是手到擒来之事?

从宣白凤麾下的势力便可以看出当年的权力交接已经步入了尾声,咸临国的君王与皇储之间本有一个还算平缓的政权过渡。但这不知名的齐国师横插一脚,以仙术延续了宣怀王的寿数,这才有了这堪称讽刺的“四十年皇太女”。

……若真的如宋从心猜测的那般,国师当真是外道人士。那这三十年间,宣白凤这位地位尴尬的皇太女究竟是如何在其眼皮底下转圜求生的?

谢秀衣看着宋从心复杂的眼神,似乎猜出了她心中所想,淡然道:“变法之人,自然下场凄凉。对此,白凤与我,都已有觉悟。”

外道欲将咸临国拉入泥潭,而三十年前幼小的皇储却看清了国家的危机,选择走上一条万劫不复之路,扛起这即将没入泥潭的鲸骨。

“这些年来,白凤借夏国之名南征北战,‘剿匪’无数。”谢秀衣笑盈盈道,“乡绅与地方官员豢养的私兵,通常以流寇匪徒之身作为掩饰,其中与外道勾结者,不胜枚举。除此之外,祸害乡邻、搜刮民脂民毫的鼠辈,窃国之匪当然也是匪。”

谢秀衣的言下之意,便是宣白凤这些年来一直都借“剿匪”之名查抄隐户,清查各地官僚世家,这一切都是为了延缓咸临土地兼并的问题。

也正是因为宣白凤的努力,咸临才没有像大夏一般溃如决堤。

“当然,我也曾劝过她,要更有‘魄力’一点。”谢秀衣垂下眼帘,她是军师,是谋士,正如她对宣平沙所说的那般,若非她追随的君主是位德行操守极高的明君,她恐怕便是那祸国的奸佞,“咸临时间已无多,那等祸在当下利在千秋之事,不必她出手,我也愿替她背负这份罪孽。但很可惜,没等我劝服她,我便发现那已经是做不到的事了。”

谢秀衣很遗憾,遗憾于自己不能早生几年。她曾想过除掉被国师控制的宣怀王,好让白凤公主尽快登基上位,彻底清除咸临内滋生的沉疴烂淤,阻止外道的渗透与侵蚀。为此,她甚至已经做好了背负弑君罪名伏诛的准备。

但很可惜,谢秀衣很快便发现,如今的“宣怀王”是杀不死的。

“仙家之术,果然不同凡响。”谢秀衣莞尔,“可生死人,可肉白骨。即便是已死之人,也能被强行留在人世。”

谢秀衣说这话时的神情很平和,眼神也没有丝毫的阴霾。这便是九婴灾变事件中,谢秀衣对仙门弟子诸多试探的缘由。毕竟如今那位高高在上的咸临国师,就是自仙门走出来的修士。

话说到这个地步,咸临与大夏的局势都已明朗,这场笼罩人间的阴谋居然早在三十年前便已开始布局。九婴灾变,不过是个引子。

大帐内死寂一片的沉默。

宋从心心中阵阵发寒,她脊梁紧绷,抿了抿微白的唇。关于咸临与大夏的部分情报,她已经从明月楼中获知,如今对谢秀衣再次问起,不过是为了确认一件事:“你是痴绝城的门人?”

谢秀衣微微一顿:“瞒不过真人。楼主的确邀我进入痴绝城,但我自诩不算痴人,只能谢过楼主美意了。”

“但明月楼承认你的身份,否则明月楼主不会在相关情报中隐匿你的存在。”宋从心注视着谢秀衣,一时间,谢秀衣只觉得世间一切的蒙昧与晦暗都瞒不过这双眼,“你早就知道我会来,不,或者说,我会来此应当也是你计划中的一部分。”

谢秀衣闻言,却是露出忍俊不禁之色:“在拂雪真人眼中,秀衣一介凡人竟是如此算无遗漏的吗?”

“仙人凡人,对我来说,无甚区别。”宋从心摇摇头,她仍旧用那双过于漆黑深邃的眼眸注视着谢秀衣,仿佛要看穿她藏在柔弱枯槁皮相下的真实,“有一个线索,那便是当初无极道门派遣至桐冠城的两名俗家弟子。他们在近期被传召入京,先前我以为外道的势力已经渗透到了这等地步。但如今看来,那或许是你保留下来的、传递给无极道门的信号。你在暗示我们,咸临京都有异。”

远在咸临京都的宣怀王特意召无极道门的俗家弟子入京,无极道门势必会警惕,毕竟弟子身份情报的泄露往往与外道的侵蚀渗透脱不开干系。

“不,应该这么说,你计划中会步入棋局的人应当是无极道门的弟子。而那个人,不一定是我。”

宋从心一语中的。

谢秀衣无奈一笑:“不错,假传圣旨引无极道门弟子前来,的确是我的布局。只是我没想过来的会是拂雪真人,此事我还借了楼主之手。楼主的本意是将线索泄露给此次前往夏国参与外门大比的弟子。拂雪真人会入局,也在我与楼主的预料之外。”

“这不是意外。”宋从心站起身,负手而立,背在身后的手紧张地攥成了拳头,重复了数次,她这才深吸了一口气,“师父说,有人要引我入局。”

谢秀衣怔了一瞬,但她是何其机敏,很快便明白了宋从心话中的深意,顿时抿了抿唇。

“我知你目标本不是我。”宋从心终于将一切散碎的线索都牵连了起来,她再次为《倾恋》这本看似狗血的言情话本背后隐藏的庞大阴影所心悸,“即便你没有给出那个暗示,幕后之人依旧会想方设法将情报送上我的桌案。”

“事实上,我正是因为关注了此次的外门大比,与同门交谈时才发现了桐冠城失落的困局。”

谢秀衣的确没想过要引她入局,因为在原书中,她与明月楼主的目标是女主角灵希。

“尚方令李开平是你们的人。”宋从心低头,看着谢秀衣沉思的神情,“原来如此,他不惜自污声名也要传递出来的书信,是为了递交给你。”

宋从心翻转手腕,二指轻拭戴在手腕上的玉环,粟米珠微微一闪,一张轻薄的人皮书便出现在她的手上。

“如此,物归原主。”宋从心将曾覆脊之书递给了谢秀衣,“结尾暗号所说的人间痴绝处,想来便是你与下属传递情报的地点。”

“不错。”谢秀衣颔首,肯定了宋从心的猜测,“李开平确实是我们的人。这些年来,京城那位一直在寻找我,是楼主好心为我提供了庇护之所。痴绝城并非是一座城池,它实际是一艘巨大的岛船,可行驶于三界虚实之间。不管是从何处登船,最终离开时都会回到归处。”

“你能如此坦诚,是好事。”宋从心微微倾身,一手压在谢秀衣身后轮椅的靠背上,如霜似雪的面容静美如落落的月色,眼神却凉冷而利。

“既然已经同为局中人,不妨再更坦诚些许,如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6220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