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皇孙凶猛

作者:庚新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五十六章 苟久了,就变成真狗了!

书名:皇孙凶猛 作者:庚新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6

更新晚了。

早上才从医院回来。

今天是周一,冲一下榜,恳请大家能多支持。

……………………

刘据没有出现!

张贺一脸尴尬,站在椒房殿中,眼神飘忽。

“太子殿下因博望苑有贵客到来,所以便赶了过去。他传诏君侯:请君侯自便。”

史良娣看上去很平静。

她似乎已经猜到了这个结果。

事实上,当刘进在这里说出那些话的时候,她就已经清楚,太子不会来了。

扭头,想刘进看去。

出乎意料的,刘进并没有生气,反而非常平静。

他,其实也猜到了。

史良娣从来不会过问他的想法,突然间在椒房殿和他说那些话,很明显是代太子询问。

当时房间里除了胡组之外没有人。

但刘进还是觉察到了坐榻屏风后,有呼吸声。

那,应该是刘据的手下。

刘进当时,犹豫了片刻。

他很清楚刘据的意图,是希望刘进能和他一条心。

怎样才是一条心?

苟着!

刘据现在,就如同把头扎在沙子里的鸵鸟。

他清楚刘彻希望他能站出来,展现出太子应有的态度。

可他又害怕。

卫青的死,让他失去了靠山。

卫霍集团的消亡,更让他感受到了恐惧。

他想做事,想要得到汉帝的首肯。但他又害怕,害怕他做错了,或者输了,会失去太子的宝座。

患得患失!

刘进知道,刘据就是这种状态。

于是,他沉迷于儒家学说,听信那些贤良文学所说的君权天授。

越如此,就越如此……

周而复始,到最后,只能苟成了真苟。

其实刘进很不明白,他为何如此瞻前顾后。

他可是太子!

陛下册立了三十年的太子。

卫青固然重要,可他已经死了近十五年。

刘据依然能坐稳太子宝座,也说明了汉帝虽然对他失望,却从头到尾没有动过罢黜的念头。

之前,刘进没有想明白这其中的玄妙。

直到汉帝册封他平舆候,并让他组建虎豹营骑。

所表达的,只有一个意思,就是让太子能站出来。

毕竟,卫青故去之后这十五年里,太子一系的声音几乎在朝堂上消失殆尽。

这可不是汉帝所期望的结果。

汉帝在谋划什么?

刘进不太清楚。

但他清楚一件事,既然祖父已经表明了态度,那他就得站出来。

做该做的事?

那就把水搅浑!

“既然大人有事,那便算了。许久没有和母亲一起用膳,不如孩儿陪母亲吃了饭再走?”

史良娣愣了一下,笑着点了点头。

“张舍人,便这样吧。”

“喏!”

张贺朝刘进看了一眼。

刘进微笑道:“张舍人自便,不过还请记得,帮我引见赵过。”

“臣记得,等赵过回来,便与他知晓。”

张贺说完,抱拳拱手一揖,退出椒房殿。

“赵过是谁?”

“一个有趣的人。”

史良娣想了想,道:“对了,你认得鲁王世子?”

“谁?”

“刘庆忌。”

“啊,倒是见过一次。”

史良娣道:“昨日你被册封的消息传开,老太君就派人过来,言之前鲁王世子派人登门,说是想要向你推荐一个人。”

“谁?”

“后仓。”

“谁?”

刘进只觉这个名字有点耳熟,下意识又问了一句。

史良娣笑道:“就是之前授你《齐诗》的夏侯始昌,夏侯太傅的弟子。刘庆忌说,后仓贤良,有极智,曾为鲁王府门客。今守孝三年,回返长安,想要找个安身之所。”

“我想起来了!”

刘进一拍大腿,露出恍然之色。

怪不得耳熟。

算起来,这后仓还是他的师兄呢。

之前和原身一起在夏侯始昌门下读书。

其人怪癖,言语不多,但每每在夏侯始昌授课时,能一言中的,甚得夏侯始昌重视。

后来夏侯始昌被封为昌邑王太傅,便去了昌邑王府。

刘进之后,就再没有听说过后仓的消息。

“母亲,鲁王世子何以拜托到祖母那边?”

“你不知道?”

史良娣露出疑惑之色。

刘进摇了摇头,有点不太明白。

我知道什么?

“我史家起于鲁国,鲁国史家也算是望族。后你外祖父清臣公来长安就任,我们一家才搬了过来。史家和鲁王府素有交情,鲁王世子找过来,也算是情理之中。”

“原来如此。”

刘进这才反应过来。

他还真不清楚史家的来历。

甚至,原身的记忆里,也没有相关的信息。

“刘庆忌此人,如何?”

史良娣想了想,沉声道:“鲁恭王不喜文辞,却偏偏得了古文经传;如今鲁王,膝下三子,刘庆忌是嫡长子,未来最有可能继任鲁王。他这个人名声不错,喜好黄老文字。老太君说,若你和鲁王世子交好,未来也许可以成为你的臂助。”

“我知道了!”

不管什么年代,都少不了这人情交际。

史家是鲁国望族。

便少不了与鲁王一脉的联系。

这一来二去,人情便落在了刘进的身上。

也是好事!

齐鲁之地,人杰地灵。

刘庆忌这个人,给刘进的感官也不差。

说不得以后真能得到一些帮助和支持!

……

陪史良娣吃了午饭,刘进就提出告辞。

史良娣,有些不舍。

可她也知道,刘进既然已经出宫了,便不好在太子宫里停留太久。

能够一起吃顿饭,对史良娣而言,已非常满足。

依依不舍送刘进上了车。

史良娣又反复叮咛了一番,总算是松开了手。

车仗驶出长乐宫,刘进的心情算不得太好。

这次入宫,实在是太难受了!

刘据避而不见,一副小家子气。

在刘进看来,难成大事。

既然不是一路人,就尽量不要凑到一起。

只是如此一来,却让史良娣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这也让他心里感到有些愧疚。

回到侯府,刘进依旧闷闷不乐。

好在没过多久,赵破奴在赵安国的陪同下,自藁街搬来了侯府。

“闻君侯奉命组建新军,老臣不才,愿效犬马之劳。”

昨日的颓然之气,已一扫而空。

赵破奴看上去很精神,衣袍虽有些老旧,但精神头和以往大不相同。

龙行虎步,尽显出一派威武气概。

刘进自然大喜。

他把赵破奴请进了书房,并请他上座。

“进不通兵事,有赵侯相助,如虎添翼。”

他说完,露出惭愧之色,“只是虎豹营骑只有两部编制,怕是要委屈了赵侯。”

“练兵,多有多的练法,少有少的练法,各有利弊。”

赵破奴却不在意,笑着说道:“只是新军组建,琐事繁多。军饷、军械、装备、辎重,以及兵源,要一一落实。老臣有个建议,君侯募兵,不妨自五陵子弟招募。五陵子弟皆良家子,且十分骁勇。只需稍加磨练,就能成为一支精锐。”

五陵子弟,泛指长安周边的陵邑。

秦公陵、霸陵、长陵、安陵和阳陵。

西汉时期,特别是早期,喜欢修建陵邑。

一陵一邑。

五陵加起来,便有几十万人口。

八百人,招募起来不是难事……

刘进找史高打听过。

早五十年,从五陵招募人马会有些困难。

那时候是文景之治的末期,国库充盈,民生富庶。

但随着汉帝接连对匈奴的征讨,赋税逐渐家中。

特别是对商人的赋税越来越重,再加上诸多物资被朝廷掌控,令商贾越发感到艰难。

在这种情况下,便出现了大量土地兼并的情况。

很多农民在失去田地之后,失去了生存的依靠,便开始自谋生路。

这时候募兵,只需要付出很小的代价,就能招募到充足的兵源。

“赵侯,这件事便拜托你。”

刘进思忖片刻,沉声道:“陛下与我八百人,赵侯可适当增加。到时候,再组建一支辎重部,可以作为预备兵源……所需兵械辎重和粮饷,请与我一份清单,我会想办法来解决。”

“老臣明白。”

赵破奴说着,目光落在了案上的《孟德新书》。

刘进之前看书解闷,所以竹简是打开的。

赵破奴只看了两眼,就发现了这本书的妙处。

“君侯,这是什么书?”

“一本兵书,也是在偶然中得来。”

“可否与老臣一观?”

“赵侯请便。”

赵破奴连忙拿起那卷竹简,坐在书案旁翻看起来。

“赵侯若喜欢,便拿去看。”

刘进见状,起身从书架上拿起了第一卷。

“这书共有十卷,这是第一卷。你先看着,等看完了再与我说。”

“如此,多谢君侯。”

赵破奴如获重宝一样,拿着第一卷竹简走了。

刘进则换来了李姝和王翁须。

他把郭征卿要过来的事情与二女说了一下。

李姝顿时笑逐颜开,“有郭阿监来,我便可以轻松了。”

“郭阿监要来吗?”

王翁须黑着脸,撅起了嘴巴。

“不好吗?”

“好是好……只是,郭阿监来了,以后便不得这般自在了。”

她唯唯诺诺说道。

看得出来,王翁须对郭征卿,绝对是有心理阴影的。

李姝则嘻嘻笑道:“有郭阿监,到时候看你还敢不敢顽皮了!”

“我哪有顽皮?”

王翁须睁大眼睛,愤怒的喊叫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782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