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皇孙凶猛

作者:庚新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十一章 再见沈武(追读!追读!追读!)

书名:皇孙凶猛 作者:庚新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6

又要PK了,感觉很懵。

恳请大佬们能够支持一下,一定要追读到最后一页。

挺不喜欢这个制度的,但如果不P,就没有下轮的推荐了……

所以,拜托了。

追读,追读,追读!

非常重要的追读……

……

“吾闻暴胜之欲作酒赋,上曰辞甚瑰玮,颇戏而不雅。聊作酒赋,粗究其始终……”

清晨,李姝醒来。

枕边留有一封帛书。

“是殿下让我放在这里的。他说若姝姊觉得好,便抄录一份,送给暴胜之大夫。”

李姝迷迷糊糊,拿起帛书。

她先扫了一眼,没有留意内容。

“翁须,你写的?”

“昂!”

王翁须坐在榻旁,正在整理衣物。

听到李姝的问话,她昂着小脑袋,颇为骄傲说道:“昨夜殿下口述,翁须执笔。殿下说,翁须的字比以前长进很多呢……姝姊,殿下这篇酒赋,作的如何呢?”

“姝姊,姝姊?”

李姝抬起头,一脸茫然。

“作甚?”

“我是问你,殿下作的如何?”

“你不是执笔吗?难道不知这篇赋的内容?”

“是我执笔,可是我不太懂啊!”

李姝这才清醒了一些。

“嘉仪氏之造思,亮兹美之独珍。

仰酒旗之景曜,协嘉号于天辰。

穆公酣而兴霸,高祖醉而蛇分。

穆生以醴而辞楚,侯赢感爵而轻身。

谅千钟之可慕,何百觚之足云?

其味亮升,久载休名……”

“嘶!”

李姝只看了一半,只觉汗毛乍立。

“这真是殿下所作?”

“当然!”

王翁须有点不高兴了。

哪怕是姝姊,怀疑殿下也不应该。

因为,她是亲眼见陛下在寝室中踱步徘徊七次,而后开始诵读,由她亲自执笔。

再也没有人比她更清楚,当时刘进诵读时,是何等风采照人。

莫说姝姊,便是良娣当面质疑,她也会毫不犹豫的顶回去。

李姝觉察到自己刚才的口气有点不对,连忙向王翁须道歉。

她撩起被褥,从床榻上下来。

手捧帛书,继续诵读起来。

“或秋藏冬发,或春酝夏成。

或云沸潮涌,或素蚁浮萍。

尔乃王孙公子,

游侠翱翔。

将承欢以接意,会陵云之朱堂。

献酬交错,宴笑无方。

于是饮者并醉,纵横喧哗……”

读到这里,李姝再也无法保持平静。

她大声说道:“翁须,取笔墨来。”

“作甚?”

“殿下不是让我抄录吗?”

“能行?”

“何止啊!”

李姝说着,便匆匆来到案几前坐下。

王翁须取来笔墨,李姝则取出一副帛书,铺在了案几之上。

“殿下为何让你执笔?”

王翁须撅着嘴道:“殿下说,要带我飞。”

“啊?”

“姝姊你看最后的落款嘛。”

李姝连忙查看落款。

上面写着:征和元年八月二十六,进自孔雀天归,微醺,故作赋一篇,翁须执笔。

李姝看罢,噗嗤笑出声来。

她看着王翁须笑道:“此赋一出,必长安吟唱。翁须你能入其中,怕是要名留青史了。”

“真的吗?”

王翁须小脸上,笑开了花。

李姝倒是没有嫉妒,她也用不着嫉妒。

因为她知道,刘进有多宠这小丫头……

“当然。”

李姝说着,提笔准备抄写。

王翁须的自挺好看,但是却有些生涩。

她突然想起了什么,又停笔问道:“翁须,你不去服侍殿下洗漱,在这里作甚?”

“殿下,一早就出去了。”

“出去?去了哪里?”

王翁须有点不高兴,脸上的笑容隐去。

“殿下带着赵安国和十名扈从出城去了,他说要去长陵找人,估计两三天就回来。”

“去长陵?找什么人?”

李姝有点疑惑。

她可不记得,刘进在长陵认识什么人。

“殿下没说,还不让我跟着……姝姊,你有没有觉得,自从赵奉先来之后,殿下总喜欢带着他出门。以前他都会带我的,可现在……姝姊,要不咱们把赵奉先赶走吧。”

小丫头这是吃醋了!

李姝噗嗤笑出声来。

她抓起一根干净的笔,朝王翁须丢过去。

“胡思乱想些什么?殿下不带你,一定是有正事,你可别添乱。郭乃如今不在这里,府内的防卫系奉先一身。殿下出去当然要带着他,这样才能保证安全嘛。”

“好吧。”

王翁须又坐在了床榻边。

她也是说笑而已,又怎可能真的排挤赵安国。

只是,依旧有点不开心!

……

长安城外的陌道上,赵安国驾车飞驰。

刘进则坐在车内,沉思不语。

那篇《酒赋》,是后汉三国曹植所书。

这是刘进没想到的,但也必须承认,酒赋在这个时代而言,是最为贴切的文章。

如果拿着唐宋的文章在西汉使用,未必能用。

后汉三国,距离这个时代二百年左右,虽然文风有变化,但也不算是太过出挑。

不过,刘进在把酒赋留下,出城之后想到了一件事。

他的文章,匠气很重。

突然做出这样一篇辞赋出来,会不会惹人怀疑?

如果汉帝看到,让他再作一篇,该怎么办呢?

他可写不出曹植那种文采飞扬,才高八斗的辞赋来……

嘶!

好像有点欠考虑了。

他很想返回长安,把那篇文章抢回来。

但想到这个时候李姝怕已经是看到了,他就算回去了,也没有用处。

再说了,如果没有这篇《酒赋》,他该如何接近暴胜之?

总不成跑过去直接说:请暴大夫把当年霍嬗的调查资料给我看看吧……如果霍嬗的死真有问题的话,怕是马上要出大事。只能悄悄调查,所以需要慢慢接近。

好在,调查霍嬗之死的任务,没有时间限制。

倒是赵破奴兵败浚稽山这件事,只剩下不到三个月。

马上要九月了,十二月底之前必须找到答案。

虽然刘进不明白为什么要有时间限制,但他觉得,南哥不会无缘无故的给出这种限制。

一定有蹊跷!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挠挠头。

赵破奴兵败浚稽山已过去十载。

按照赵破奴的说法,知道此事的人不多。

汉帝刘彻、公孙敖,李广利。

公孙敖已经死了。

李广利是贰师将军。

虽然他妹妹李夫人已经不在了,且两个兄弟也死了,可他还有一个外甥是昌邑王。

刘彻好像对昌邑王刘髆很重视。

刘髆的太傅名叫夏侯始昌,最初可是刘进的老师。

但后来,被调走去教授刘髆,也能看出,他刘进在汉帝的心目中,地位着实不高。

找李广利的麻烦?

别说是他了,怕是他老子刘据也没那个本事。

所以,想要找出浚稽山之战的答案,还需要从别处下手。

这关系到赵破奴是否归心。

更关系到刘进能否拿到那些奖励。

别的不说,那二百点可真的是非常诱人……

马车,驶出陌道。

道路开始变得崎岖不平。

车速也随之放慢。

“奉先,咱们到哪里了?”

“已出长安十里。”

“前面靠边停。”

刘进撩起了车帘向外看,突然,他大声喊道。

赵安国愣了一下,忙把马车停在路边。

身后,十名扈从也停了下来。

刘进从车上跳下来,目光随即落在路边一辆陷坑的马车上。

马车,很简陋。

一个身着青衣的中年人,正指挥几个家丁,把马车抬出陷坑。

一个中年妇人带着两个孩子,则站在路边。

“阿郎,车怕是跑不动了。”

一只车轮倒在地上,几个家丁左看看,又看看,有点不知所措。

“沈尹,别来无恙。”

刘进大声喊道。

那青衣中年男子扭头看过来,脸色顿时变了。

他连忙示意家丁退后。

看上去是很随意,但刘进能看得出来,他是想让家丁保护那母子三人。

把我当什么人了?

刘进心里有点不高兴。

但细想,又觉得正常。

当初他在京兆狱遇刺,沈武可是有脱不开的关系。

沈武苦笑着,抱拳躬身道:“殿下怎会在此?”

“我去长陵。”

“祭拜高祖皇帝吗?”

“算是吧,但实际上是去找个人。”

“原来如此。”

刘进看了看沈武,又看了一眼后面的家丁和母子三人。

“沈尹这是……”

“武戴罪之身,蒙陛下恩泽,虽罢黜了京兆尹之职,但还是任我做了屯田都尉。”

“屯田都尉?”

听上去是武职,但其实是一个文武合一的行政职务。

“沈尹被任往何处?”

“渠犁。”

沈武害怕刘进不清楚渠犁的位置,于是连忙又解释了一句:“距离姑师不远。”

那就是西域喽!

去渠犁当屯田都尉,肯定不比得在长安做京兆尹。

这,算是流放了吧。

不过应该比那个长安县要强,听说他被流放去了日南郡当县令。

说起渠犁,刘进并不陌生。

西域堪舆图,有相关介绍,属于边塞。

“此去渠犁,千里之遥,沈尹就带这些人吗?”

沈武哈哈笑道:“能幸免于难,便是最大的幸事。能去渠犁,也是沈某的愿望。长安虽好,未免蝇营狗苟。渠犁虽远,说不定能让沈某大展身手呢。”

他看上去,很乐观。

刘进更从他的眼中,看到了一丝兴奋。

试问,自张骞凿穿西域之后,但凡有点雄心壮志的,哪个不想去建功立业呢?

蝇营狗苟。

倒也把个长安的公卿勋贵们,形容的非常妥帖。

“这车坏了,可不好走啊。”

“没关系,可以骑马行进,等到了咸阳,再想办法。”

“可夫人与孩子怎么办?”

刘进眼珠子一转,突然示意赵安国把马车赶过来。

他让赵安国把马卸下,然后对沈武道:“沈尹,乘我的车去吧,我这车还算结实。”

“这怎使得?”

“如何使不得呢?我也希望沈尹可以在渠犁大展宏图呢。”

“这……”

“怎那么啰嗦,你若是怕人说闲话,等到了渠犁之后,有什么新鲜玩意便送与我,权当是买车的钱。”

刘进把话说到这个份上,沈武也不好拒绝了。

由此到咸阳,还要五六十里的路。

他好办,但对于妻儿来说,的确是麻烦。

于是,沈武抱拳一揖,沉声道:“殿下情义,沈武心领,感激不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564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