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皇孙凶猛

作者:庚新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十二章 党争(求收藏投票追读)

书名:皇孙凶猛 作者:庚新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6

沈武没想到,他有一天会和刘进骑马并行。

“殿下这骑术,需多加练习。”

他是一个文臣,但精通骑术,善于击剑。

汉代的儒生,大体上分为两类。

一种是实干型的,能文能武,上马可以厮杀,下马能治理天下。

他们秉承儒家的理念,以修家治国平天下为理念。

而另一种,则是清谈类型。

这种儒生善于算计,精于迎奉。

他们意图团结为一个整体,驱逐其他学术,形成一个阶层,来维护自身的利益。

这种儒生……

很多!

沈武,属于第一种。

刘进笑道:“以前我身子不好,所以疏于锻炼,以后会注意。”

等我解开霍嬗之死的谜题,把霍去病骑射拿到手,吓死你!

他倒没生气。

骑术射术,是这个时代非常重要的技能。

如同后世的驾驶技术,必不可少。

当然,指中上层人氏。

普通人,就算是有心想学,也没有那种机会。

“殿下身体,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曾听太子言,殿下九岁时一场大病,后虽痊愈,但一直不甚强壮。太子还请过许多名医诊断,也一直没有能够查到缘由。”

“我也不清楚。”

刘进眸光一闪。

“听说殿下招揽了赵破奴父子?”

“沈尹也知晓此事?”

“这种事,其实算不得秘密。当初赵氏父子归汉,陛下却没有任何回应,实则是想要给太子机会。只可惜,太子顾虑太多,所以才让殿下最终得了这个便宜。”

“哦?”

刘进扭头,看了一眼在队伍最后面的赵安国。

“家父顾虑什么?”

“那可多了!”

“还请沈尹教我。”

沈武忍不住笑了起来。

他摆了摆手,轻声道:“其实也没什么教不教的,只是赵破奴此人,身份敏感。”

“何出此言。”

沈武,沉默了。

他向左右看了一眼。

刘进立刻摆手,示意扈从离远一些。

两人并驾齐驱,走在最前面。

沈武轻声道:“其实原因很简单,赵破奴乃卫霍一脉。谁接纳他,就会遭遇各方打压。”

“为什么?”

“因为,很多人不愿意看到卫霍一脉再次崛起。”

刘进疑惑不解,问道:“为什么?”

沈尹道:“殿下可知,当初卫霍一脉在朝堂上是何等权势熏天?当时陛下欲讨伐匈奴,朝堂上很多人不同意。正是卫霍二人接连取胜,令陛下彻底掌控了朝堂。可问题是,卫候当年骑奴出身,霍骠骑也不过私生子,很多人都无法接受。”

“很多人?谁!”

“那太多了,朝堂上的公卿,天家的宗室……自高祖皇帝斩蛇以来,朝堂上的公卿勋贵早已成为一体。太宗皇帝登记之后,同样也受到了各方钳制。在很多人看来,太宗皇帝能够登基,全靠了他们出力。这也使得太宗皇帝推行政令极为困难。”

“还有这种事?”

沈武笑了笑,道:“你道太宗皇帝为何要休养生息?也是无奈之举。国力疲惫是一方面,朝中能打的将领勋贵,也大都厌战。同时,太宗皇帝登基前只是代国小君,身边更没有任何可用之人。他只能休养生息,慢慢聚集人才,才掌控朝堂。”

说到这里,沈武又朝四下看了看。

“天家与勋贵之争,延续三朝。其间世宗皇帝还出了七国之乱……在此之后,勋贵和宗室开始交集,慢慢也成为一体。至陛下登基,这个团体本想掌控朝堂,那料想经太宗皇帝与世宗皇帝两代努力,为陛下打造出了一个足以对抗他们的团体。”

“文官?”

“算是吧。”沈武道:“此后,陛下虽借这个团体,不断削弱勋贵和宗室的团体,但依旧难以对抗。于是,陛下起用了卫候,是想要用以帮助文官这个团体对抗。卫候呢,做的非常出色。不但对外接连取胜,对内也壮大了陛下的权势。”

说到这里,沈武沉默了。

刘进也不催促,只静静看着他。

好半天,沈武才道:“只是卫候做的太出色了,出色到威胁了两拨人的利益。”

“他,是骑奴出身,得天宠幸,尚平阳公主。而皇后更从陈皇后手中抢走了陛下的宠幸。殿下,你要明白,当初陛下登基,陈皇后一脉可是出了很大的力气……结果却都归了卫家。也幸亏之后,有景桓侯横空出世,稳住了卫候的权势和地位。卫霍两家合流掌控朝堂,内有皇后把持宫闱,换成谁都会感到恐惧和嫉妒。”

“所以……”

“其实这种对抗,自景桓侯故去就变得激烈了。”

沈武轻声道:“元鼎五年的酎金案,殿下可听说过?”

元鼎五年我知道。

那年,我刚出生。

但酎金案,刘进是真不清楚。

“不知道。”

“元鼎五年,陛下欲征伐南越,结果满朝文武,竟然无人响应。”

“啊?”

在刘进的印象里,汉武帝对朝堂的掌控力度非常高。

居然还会发生这种事情?

沈武冷笑道:“之所以会发生这种事,盖因勋贵列候皆不愿从命。他们认为,陛下看重卫霍一脉,大可以让卫霍一脉的人出征。不仅是勋贵,朝中文臣也如此想。这件事,让陛下非常恼怒,倍感丢失了颜面。但最终,只能借酎金之名,夺取了106个列候的爵位。其中,还包括了卫候次子和幼子,以及公孙贺赵破奴等人。”

酎金,汉代宗庙祭祀时随同酎酒一同奉献的黄金。

属于诸侯的贡金吧……

刘进倒是知道这个,毕竟他也参加过多次祭祀。

而酎金案,就是汉武帝借口诸侯的贡金成色不好,而后罢黜了106个列候的爵位?

有点儿戏,但也体现了汉武帝的无奈。

106个列候被除爵,那么也就掩盖去了列候不响应从军的尴尬。

而且,还不能只处罚勋贵。

卫青一脉的人,也受到了处罚。

次子卫不疑,幼子卫登……再加上公孙贺与赵破奴等人,也让勋贵无从发作。

可问题是,卫登和卫不疑,当时虽已封侯十二年,但年龄不过十二三。

说穿了,就是堵列候之口。

至于是否震慑到了文物群臣?

也许吧!

但刘进觉得,很可能没有震慑到……

“还有这种事?”

刘进,倍感震撼。

沈武苦笑道:“卫候骑奴出身,景桓侯是个私生子。不管是勋贵宗室,还是朝中文武大臣,都觉得卫霍出身太低,不配和他们一起位列朝堂。这种矛盾,持续了很久。但当时卫候尚在,加之陛下对卫霍一脉的关照,所以大家都保持着度。”

“真正开始剿杀卫霍一脉,还是在卫候过世之后。”

沈武说到这里,犹豫了一下,低声道:“这里面,也有太子的原因。”

“是吗?”

“太子和卫霍一脉的关系太深,如果太子登基,卫霍一脉必然受到宠信,到那时候,就羽翼丰满了。所以,朝堂的两方力量决定,联手剿杀卫霍一脉的人,同时对太子也发动了攻击……浚稽山之战,你道只是赵破奴被俘?连同太子,从那时候也开始变得谨小慎微。无奈之下,他只能疏远卫霍,拉拢公羊学派的儒生。”

刘进,恍然大悟。

很多事情,经沈武这么一说,一下子豁然贯通了。

“陛下难道,不管吗?”

“想管,可失去了卫候和景桓侯,陛下失去了手中最锋利的两把刀,有时候也是有心无力。特别是陛下日益年迈,精力比之当年差了很多。而太子殿下的表现,也让陛下非常不满……我曾劝过太子,让他招纳赵破奴父子,但……不敢!”

卫霍故去,卫霍集团失去了主心骨。

而本应成为主心骨的刘据,又因为种种原因一直退缩,表现更是不尽如人意……

这也使得本该继续屹立朝堂之上的卫霍集团,遭受了致命打击。

慢慢的,人心散了!

刘进,深吸一口气。

此前他有这方面的猜想。

但经沈武这么一解释,也让他得到了确认。

“沈尹,赵侯的地位,很高吗?”

“你是说,在朝堂上?”

“不,在卫霍一脉之中。”

“算不得很高,但他与各方皆有关联,算是卫霍一脉在军中和朝堂上的联系。”

“他?”

刘进脑海中,浮现出那种为酒色所伤的吕布脸。

沈武道:“殿下可知,景桓侯帐下,有猛士几何?”

“不太清楚。”

“当年景桓侯帐下,有高不识、仆多、赵破奴、敞屠洛、雕延年、董荼吾、路博德,还有韩说、韩嫣……高不识和仆多皆故去,但高不识之子如今是匈奴句王。仆多曾为长水校尉,雕延年继之。而胡骑校尉,则是仆多之子,路博德虽被除爵,却被陛下委任,在居延泽修筑居延塞,官拜强弩都尉,今已六十,仍掌控居延塞。”

沈武深呼吸一口气,闭上了眼。

片刻后,他睁开眼说道:“此皆卫霍之中坚。而赵破奴为骠骑司马,威望不低。他在,则这些人就不会散,与太子而言,便是臂助。可他不在,这些人便只会忠于陛下,而非卫霍一脉之人。除了这些人,还有很多……当年景桓侯帐下多胡人,在西域漠北各有一方势力。只是,赵侯被俘之后,这些人也跟着散了。”

刘进喉咙有点干。

他是万万没有想到,一个赵破奴,竟然关联这么多人。

他看着沈武,久久不语。

突然,他问道:“沈尹,你在京兆尹多久?”

“有六年了!”

“那你可知道,赵侯当年兵败浚稽山,是谁走漏了消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702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