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黄巢挽天倾

作者:平生假寐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三十一章 不当人子

书名:黄巢挽天倾 作者:平生假寐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15

因赈灾事宜,黄举天与陈延风发生了些许龃龉。

起初,黄举天依靠狐假虎威与“画大饼”,成功说服当地两家豪族,携手与他展开合作。

先是在收到陈家交付的两百贯后,黄举天即刻派遣广州府的十几名官差,奔赴琼州、振州等地采购草药。

随后,又设立了“慰劳津贴”,旨在激励那些在治瘴宣传方面,表现优异的衙役。

至于大批量编织蚊帐的材料——

上月离开节度使府时,卢钧便大力支持,提供了布匹、铁钩等物资;

再加上本地丰富的蕉麻、椰壳等天然材料,蚊帐的产能每日都在攀升。

到了八月初,黄举天再度巡视澄迈县城时;

透过门窗,几乎看到家家户户都挂上了蚊帐。

家境优渥的,不仅在屋顶悬挂蚊帐,夜间还会点燃艾草等中草药驱蚊;

而条件稍差的,便将床安置在屋角,撑起三角形的蚊帐边,以容纳一大家人。

可惜好景不长。

黄举天刚在百姓中混了个脸熟,上任后的第二场台风便不期而至。

尽管没有现代的天气预报,但土生土长的琼州岛百姓,早已掌握了一套通过观察天象来预测天气的本领。

加之,祖祖辈辈都是这样熬过来的。

虽然台风的肆虐,让本就贫困的澄迈愈发雪上加霜,但民间并未因此陷入绝望。

相反,由于黄举天与李景让的积极赈灾,百姓们重建家园比以往更加热情。

连平日里对衙役避之不及的澄迈老人,也会主动为忙碌了一整天的衙役,递上一碗清凉的椰子水——

郑翊那副捧着碗,当场惊呆的模样,则被曾经的赌坊常客们,传得绘声绘色。

总之,台风过境后的澄迈,大家都很满意。

除了陈延风。

他自幼在崖州长大。

舍城县、澄迈县、文昌县、临高县——

哪一处不是他的地盘?

四个县的百姓,又有谁不吃陈家卖的盐?

可奇怪的是,百姓每次见到他,总是躲躲闪闪,面上看着很恭敬,肚子里不知装着多少坏水。

陈延风倒也没太往心里去。

毕竟与岛上其他家的官僚子弟交流后,发现大家面对的百姓皆是如此。

“对待这些刁民可不能太过宽厚,就得严管。”

陈延风常常这般想。

所以,他增设了诸多合理的法条——

比如百姓夜行需持陈家令牌,否则便以意图不轨论处;

市集交易时间稍有偏差,货物就会被没收等等。

甚至有一次,几个孩童在街边嬉戏打闹,不慎碰倒了一个货摊。

陈延风得知此事后,立即将这几个孩子的阿耶全部抓了起来,以“侵巷街阡陌”的律条严加拷打,并处以罚金。

在他陈县尉的“英明”治理下,莫说琼州,即便放眼整个岭南——

抛开陈家的赌坊生意不谈,澄迈县治安算得上一等一的好。

可这一切,在黄巢这个狂生到来后戛然而止。

口口声声说要一起治瘴立功,却将他派去山里与里撩人打交道。

简直笑话!

里撩人要是都信卫生这套东西了,还能叫里撩人吗?

改叫新汉民还差不多。

等陈延风好不容易带着满头蚊子包,回到城中;

却发现黄巢连问都没问一声,就将他这些年立的规矩全部废除了。

“他怎么敢?”

陈延风思来想去,觉得唯一的解释是:

黄巢年轻气盛,不懂得如何为官。

等他被那群刁民欺负几次,自然会灰头土脸,来请教自己这个前辈。

自那以后,他每天都坐在廨署里,煮好荔枝酒,静候黄巢上门求助。

可等啊等,他没等到黄巢的求助,却等来了官民其乐融融的景象。

更让他怒火中烧的是——

某个相好的告诉他,那帮刁民甚至准备为黄巢立生祠!

“不能再等了!”

陈延风怒火中烧,抓起酒杯大步走出廨署,只想将这酒水泼在那张俊脸上,好让他清醒清醒——

澄迈县,可不是一个外来人能随意摆弄的地方!

然而,他刚转过一个弯,便迎面撞上了黄巢。

黄巢正与几个入内办事的百姓谈笑风生,见他端着酒杯急匆匆走来,便笑着拱手道:

“陈县尉要去何处?手里这酒,莫非是要请我共饮?”

陈延风一时语塞。

待几个百姓趁此时机告辞走后,他勉强压下心头怒火,冷冷道:

“黄县丞闲情逸致,可曾想过县衙里的公务堆积如山?”

黄巢不以为忤,依旧笑道:

“公务繁杂,然民心甚重。百姓安乐,才是为官之本。”

陈延风冷哼一声。

正欲反驳,却见黄巢伸手接过他手中的酒,仰头饮尽,随后笑道:

“陈兄果然懂得享受。这荔枝酒清甜爽口,正适合解暑。不如我们找个地方坐下,边喝边聊?”

陈延风皱了皱眉,勉强道:

“黄县丞倒是豪爽,只是这酒……本是我为自己准备的。”

黄巢哈哈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

“陈兄莫跟举天见外,你我同僚,共饮一杯又何妨?

“况且,我初来乍到,许多事情还需向官场前辈请教。

“陈兄在这澄迈多年,深得民心,我正想听听你的高见。”

陈延风被黄巢这一番话说得有些愣神。

半炷香前,他还以为黄巢是个目中无人的狂妄之徒,却没想到真实的他竟如此谦逊。

虽然示好得有些迟,但此人到底有背景,在他陈县尉跟前稍微摆点架子,也不是不能原谅。

于是,陈延风怒气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丝复杂的情绪。

“黄县丞言重了。

“我不过是尽本分而已。倒是你,一来就废了我多年的规矩,未免有些操之过急。”

黄举天嘴边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旋即凑近陈延风,低声说道:

“陈兄,实不相瞒,我这般急切,也是有苦衷的。

“在这偏远之地,若不快速做出些成绩,等来年回到长安,如何谋个更大的前程?

“不过你放心,此事做成,节度使与杜尚……,都不会忘了你的功劳。

“陈兄就当无事发生。”

杜尚?

中枢有名叫杜尚的大官吗?

陈延风回忆了几遍近两年的邸报,心中猛地一震:

‘不是杜尚,是杜尚书!吏部尚书杜悰?’

顿时,陈延风脸上堆满了笑,亲昵地伸出手,语气中带着几分热络:

“这话说的……年前,你在澄迈县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有什么需要我陈家帮忙的,尽管开口。”

黄举天面上依旧热情,和陈延风称兄道弟好一会儿,给足面子后才把人送回廨署。

‘幸好把他弟弟支去了临高……假设陈延雷在此,怎能由我几句空话摆布。’

黄举天摇头,移步前往县衙西院。

清晨的细雨刚停,正午的烈日便高悬天际。

仵作房内弥漫着令人作呕的腐臭,混杂着闷热的空气,让人几近窒息。

一老一少两名仵作弓着背,正眉头紧锁,在一具刚送来的尸体上摆弄。

这时,身着绿色官服的黄县丞推门而入,衣角随着步伐轻轻摆动。

“近日死者,死因可否明晰?”

老仵作连忙直起身子,脸上露出事先排演好的震惊,眼眶泛红,激动地拱手道:

“县丞呐!过去一月因瘴气而亡者,竟少了三成!

“自县丞到任,便亲率百姓制蚊帐、清积水,断绝瘴气之源。

“往年八月,县城内外哭声不绝,如今因瘴气去世的人少了这么多,全是县丞的功劳,百姓无不感恩戴德!”

说着,老仵作在年轻仵作大腿上掐了一下。

后者恍然大悟,忙不迭点头附和:

“是啊是啊,要不是黄县丞,我们还在这儿摸不着头脑呢。”

黄举天神色从容,目光扫向墙边悬挂的《亡者录验簿》。

那是他到任后发明的,以固定格式的表格登记死者死因、身份、时间等信息,便于总结归纳。

他缓声道:

“本官问的不是这个。”

老仵作闻言,神色忧虑:

“前几日台风过境,虽说城内伤亡不多,但附近有个村落避难不及时,已经……

“如今尸体堆积如山,停放的屋子都快塞不下了,实在不知如何是好。”

黄举天神色一凛:

“当务之急是妥善安置尸体,以免疫病滋生。

“先将尸体分类,区分因灾和因病而亡;

“再寻城外空旷之地,搭建简易尸棚,做好标记,便于后续辨认。”

老仵作点头称是:

“县丞所言极是,只是人手不足。”

黄举天沉思片刻,果断道:

“我即刻调配衙役协助,务必尽——”

话未说完,他忽然眉头一皱,侧耳倾听:

“外面什么声音?”

片刻后,那年轻仵作叫道:

“好像是有小孩在大门外哭!”

黄举天当即抬步往外走。

还未到门口,便远远听见了陈延风的叫骂,语气里满是不耐:

“县衙重地,你一乳臭未干的娃娃跑来做什么?赶紧滚!”

“黄县丞,救救阿娘……”一个稚嫩的声音哀求道。

“我县丞兄弟整日忙大事,心系民生,你怎么好意思来麻烦他?”

“阿娘也是民,找你县丞兄弟救救她好不好?她被瘴魔欺负了,马上就要不行了!”

“那你该去找你阿耶,买棺材啊?买不起就去舍城县讨饭。”

陈延风不耐烦地挥了挥手,仿佛在驱赶一只烦人的苍蝇。

“我不要!文崽不要娘死!”

“杂毛子,松手!松手听得见吗?本官今天的好心情全被你糟蹋了!”

陈延风的声音陡然拔高,夹杂着怒气。

“啊——”

一声惨叫传来。

待黄举天赶到门口时,只见陈延风猛地蹬开一团小小的身影。

那身影不受控制地滚下县衙半高的台阶,“噗通”一声,摔进满是积水的泥坑里。

污水四溅,小孩挣扎着爬起来,脸上糊满了泥和泪,却紧咬着嘴唇,硬是不肯哭出声。

陈延风拍了拍袖子上并不存在的灰尘,发出一声不屑的冷哼:

“穷山恶水出刁民,连个小孩都这般顽劣。嗯?县丞兄弟,你来得这么快——”

话音未落。

黄举天三步并作两步,大腿高抬,狠狠踹在陈延风的胸口。

陈延风猝不及防,整个人像破麻袋一样飞了出去,重重摔在地上,滚了好几圈才勉强撑起身子。

“黄……巢……你……”

陈延风面容扭曲,嘴角溢血,吐出一口带着两颗牙齿的血沫,模样狼狈至极。

黄举天站在台阶上,目光冷冽如刀,嗓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狗东西。”

他分明很想再多演几天,让摊牌那日来的不必太快。

奈何有些畜牲,上赶着不当人子。

‘我养气的功夫还得多练练。’

黄举天憎恶地收回目光,走下台阶,将瑟瑟发抖的孩子抱起,面上换成温和的笑意:

“孩子,叫什么?”

“文崽。”

小孩抽抽噎噎,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

“黄县丞,我叫文崽,阿娘得了瘴病,求求您救救她,她难受得厉害……”

“别怕,黄县丞陪你一起过去。”

这时,李老仆听到外面的嘈杂声,赶忙出来查看;

但见那陈县尉嘴角溢血,一脸怨毒地躺在地上,眼睛死死地盯着黄举天,顿时明白了七八分。

‘明公前日才从广州回来,今早便去了州府……这可如何是好啊……’

李老仆还在踌躇,黄举天已然把目光转了过来。

“李叔,你来得正好。麻烦去我卧房,打开衣柜,从右数第二格把那个铁箱子取来。

“就是那个画着红色一横一竖符号的——南下路上,我为先生用过。”

交代完毕,黄举天便随文崽所指,朝县城最偏僻的街巷走去。

途中撞见郑翊等衙役,也纷纷跟了上来。

不多时,他们便到了文崽家。

黄举天俯身看着病榻上的妇人,轻声问道:

“这老妇……你娘叫什么名字?”

“阿娘叫春秀。”

“她像这样不舒服有多久了?”

黄举天一边耐心询问病情,一边为春秀诊断。

‘疟疾……且已病入膏肓。’

旁边,郑翊留意着黄举天的神色变化。

担心他若治不好这妇人,好不容易经营起来的声誉毁于一旦;

赶忙凑到黄举天耳边,压低声音道:

“县丞,如此妇这般重疾的病人,每日都有。

“岛上本就疫病横行,您就是有三头六臂,又怎能救得过来呢……

“最好对外宣称,此妇是因风热之症离世,以保全声名。”

黄举天却只抓住郑翊话里的前半段,问道:

“有多少?”

“啊?”

“感染瘴气的重症者,还有多少?”

“这,怎么着也该有十余人吧。有县丞在此,今年的病患数量相较于往年,已经不算多了……”

郑翊后面说了些什么,黄举天无心再听。

‘是我疏忽了。’

防疫工作做得再细致,也不可能彻底灭绝瘴气。

如果想要在海南真正发展壮大,就必须彻底根除这可怕的疟疾;

‘否则,人口与移民,将成举事的最大瓶颈。’

黄举天心中渐渐清晰。

为今之计,只有一条路可走:

‘赌上我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的学历……在公元八四一年的海南岛,制取青蒿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219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