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红楼:风华首辅

作者:烟柳画桥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三百四十七章 斩不尽的土地兼并

书名:红楼:风华首辅 作者:烟柳画桥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11

晨曦微露,日暖生辉,湿哒哒的雾气沉了下来,洗净了青石板,路边的杨柳也纷纷舒展枝叶,仿佛在为又一个祥和的早晨而庆贺。

摇摇晃晃的马车,行走在扬州熟悉的街道之上。看着外面熙熙攘攘的人群,以及街头巷尾繁华的市井吆喝声,薛虹纷乱如麻的内心总会不由自主的平静下来。

“老爷,咱们是直接回林老太爷府上,还是先去一趟衙门?”

薛虹放下拉起窗帘的手,下意识的回道:“先去一趟衙门吧,顺便看一看如今扬州盐政的情况。”

“嗨!要小的说啊,那群贪官刚被咱们家老太爷收拾过,现如今就是借他们十个胆子也不敢顶风作案。”

薛虹只是笑了笑,没有说话,这里面的利益足够全家全族去搏命疯狂。又岂是单纯的杀戮就能制止住的呢?

这几年金陵这边的礼部尚书王华大人年纪也大了,精力渐渐不如从前。估计再有三五年便要告老了。

王尚书这一走,江南镇守之责搞不好还要落在自己老师的肩膀上。

“柱儿,你有想过将来让你的孩子读书识字的想法吗?”

“老爷,您不知道。我家的那个娃呀,脑袋笨的像石头一样。这辈子,估摸着就指望我这个老子给他攒下几亩地讨生活呢。

读书当官,他可不是那块料子。

我听人家说啊,官场可复杂着呢。里头又不是谁都像老爷您这样的好官。一般人进去了,怕不是骨头都剩不下。”

“当不了官就不读书了吗?”

“那当然,读书不就是为了当官吗?小的跟着老爷这么多年了,也知道些大道理。场面话我也会说。

可既然老爷您问小的了,那我就得把心里话说出来,不能和您掺假不是。”

薛虹闻言抚须摇头失笑,说句话的功夫也不忘拍自己的马屁,表一表忠心。

“就算不当官,读书明理也是好的,省的将来被人愚弄、欺负了去。”

李得柱是薛府第一批下人,算是老人了。人品不错,又机灵,所以便被薛虹留在身边赶车牵马。

一般大户人家,都会给仆人起一个喜庆一些的名字。比如旺儿、兴儿、阿福……不是那个黑虎阿福,就是单纯的阿福。

薛虹心底不喜这种胡乱给人起一些阿猫阿狗名字的行为。府里的仆人要么称呼原名,要么称呼出身。

可是说李得柱傻吧?人家大智若愚,知道儿子不是当官的材料,也不做那样的奢望。

可要说他聪明呢?偏偏还固执的认为读书就是应该当官,不当官就没必要读书。

或许,这才是这个时代百姓的常态吧。

也因为读书的成本太高太高,高到普通底层百姓无法接受。

薛虹悠悠一叹,不再说话。

马车不多时便行至扬州府衙门前,扬州知府率同知等一干官员恭候多时。

道路两旁由衙役手持警牌回护,阻挡着看热闹的百姓的身影,以免冲撞钦差。

“下官等参见侍郎大人!”

“诸位大人不必多礼,本官此番前来不过是顺路,因念故土之情,来此已解乡情。

此身前来扬州,非是公干,就不必劳烦诸位大人了。让府上衙役退下,收起仪仗吧。”

“是!只是下官已经略备薄酒,为大人接风洗尘。我等也想着同大人汇报一番近些年来扬州府的变化,还请大人赏脸。”

薛虹眉目微动,听出了扬州知府弦外之音,似乎有事要与自己商议,便点头应下:“也好,如此本官便叨扰了。”

待一众官员进入衙门后,门外的百姓爆发出激烈的讨论声。

“刚刚那便是咱们扬州府走出去的探花老爷吗?”

“什么探花老爷,现在要叫侍郎大人!那可是京里也排的上名号的大人呐!”

“比咱们知府老爷还大?”

“当然比知府老爷大,没瞧见刚刚知府老爷怎么吧着人家嘛。”

“那你们说是贾家在京里的老爷厉害,还是这些年轻的薛侍郎厉害?”

“要我说,薛侍郎没有贾家的大老爷厉害。”

“怎么说?”

“薛侍郎要真那么厉害的话,他们薛家全族还会在那老老实实的种地,苦哈哈的读书?

早就像金陵贾家的人一样,四处侵占民田横行霸道了。”

……

“如今这扬州府一片欣欣向荣,民风清正,也是仰赖诸位大人治理有方。待本官回京定如实禀名圣上。

不过……盐政一事非同小可,乃是朝廷税收的重中之重。虽有专门御史司掌,但诸位大人仍需谨慎。

到底是财帛动人心呐,谁也保不齐有哪些要银子不要命的亡命之徒,又将手伸到了盐政之上。”

扬州知府连忙起身:“大人训诫下官等一定谨记。只是……下官有些难处,希望大人指点一二。

咱们扬州府虽不比金陵遍地贵胄,却也是富贵者如云。

譬如那金陵荣国府贾氏,分支众多,主脉虽在京城,但金陵、云南、湖广等地皆有血系。就连下官治下也有一脉。

不单单是这贾家,还有如京城王氏、山东崔氏等大族。

这些家族中,或有在京为官者,或者干脆是开国功勋之后。

本来彼此是井水不犯河水,可是近些时日,这些人就像是发了疯一样,兼并采购田亩、店铺。

虽然用了些手段,可偏偏从国法而言,又合乎规矩。加之势大,下官实在难以撼动。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下官本要分别向金陵、京城递折子,询问上意。如今大人来了,下官便厚着面皮,请大人指教。”

薛虹目光一凛,放下手中的筷子:“竟有此事?此类案宗可有如实记录?稍后拿给本官一一阅览。”

……

入夜时分,薛虹在烛火前翻看着卷宗。果真如扬州知府说的那样,大部分的买卖交易,价格正常,流程也合法。

只有一小部分是通过赌博、放印子钱等不法手段兼并的土地。

对于这一部分的人,薛虹直接提笔写上判决,责令将田亩还给原主,原主将所欠的本银还给债方,高额利息一概免除。

倘若双方同意,也可由债主补足应付银两,而后才算正式买得耕地。

可对于那一大部分合法合规的土地买卖,薛虹本人也没有办法。

这些土地,都是农民家里有灾有难,急需用钱时大族富户出手兼并的,价格也是衙门定好的公价,没有任何问题。

或许是隆庆帝刀上的血迹还未干透,现在大明各地的土地兼并被大大放缓了速度,可依旧在进行中。

只不过对于百姓的剥削轻了一些,不会立刻致命而已,本质上依旧是剥削。

薛虹坐在桌前,捂着头蹙眉沉思着。

就算将来他和正德帝完成了官绅一体纳粮、火耗归公、摊丁入亩这一系列新政后,土地兼并依旧会存在。

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罢了。一切的新政都只能延缓,而不能根治。

总有一些人,喜欢把土地兼并归结于封建制度,或者说封建君主专制。

但他们压根就没搞明白,华夏从来都不是封建君主专制。

而且土地兼并是人性以及社会发展必然的趋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与制度无关。

土地兼并,什么时代都会存在,无关制度。

书上会告诉人们,工业时代结束了土地兼并。但它不会告诉人们,土地兼并换了个名字依旧存在,而且变的更加润物细无声。

在薛虹上辈子那个年代的土地兼并,应该称之为“生产资料、生产信息、生产渠道三位一体的垄断。”

哪怕后世的各个国家不断进行干预,可也只能延迟垄断兼并的脚步。

就在薛虹开始不断翻阅脑海中的文字,思索之际,忽觉眉心一紧,连忙停止了思考。

“这个时代的主要生产资料就是土地,所以暂时我不需要考虑那么多,还是先将眼前事情做好吧。

或许正如座师、老师所评价我的那样,太过于急功近利、执着了啊……”

(昨天昏昏沉沉一天,睡的没有时间概念了都,不好意思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153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