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红楼:风华首辅

作者:烟柳画桥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三百二十四章 整宗亲,削开销,议分封

书名:红楼:风华首辅 作者:烟柳画桥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11

不仅仅是卫家出了问题,同为神武将军爵位的冯家,也遭到了太子的训斥,当天下午宫里的削神武将军为骁骑都尉的圣旨便降下。

也就是说,从下一代开始,卫、冯两家将再无爵位承袭。后世子孙若不努力,就会彻底成为草根。

虽说卫、冯两家在勋贵圈子中不过是中等,远不及八大公府,但好歹也是开国一脉的一员。

这次的抄家、削爵无疑是一个信号。

一时间,京城勋贵无不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藏匿银两、清除罪状,跑官送礼,企图垂死挣扎。

现如今朝堂的局势很明朗,隆庆帝只手遮天,只要他愿意,没有什么可以制衡他的。

而诸如户部尚书单守才、吏部尚书林如海、工部尚书李如圭等等,要么就是一心为国两不相帮的纯臣,要么干脆就是站皇上的。

另外最大的一派,便是当今内阁首辅严唯忠麾下的江南一派。

若是向前推个二十年,勋贵一脉或许会瞧不起严唯忠,可现在势比人强,不低头不行啊!

于是几家巴巴的把脸凑了上去,结果贴了人家一个冷屁股。

严唯忠能坐到首辅的位置自然不是傻子,当今陛下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就是要活生生的,一点点的玩死勋贵一脉!!

谁敢拦着谁就得跟着一块死!

更何况现在勋贵一脉不说毫无价值,那也是分币没有。一个个的寅吃卯粮,要人才没人才,要权力没权力,要银子没银子。

严唯忠自己是嫌和隆庆帝对线难度大吗??除非是不想活了,否则谁会接纳这么一群猪队友啊!

遭到严唯忠拒绝后的勋贵一脉,并未像薛虹料想的一般,开始补救,或者断臂求生,舍弃老一辈保全新一辈以待东山再起。

而是直接把门一关,耳朵捂住,脑袋一蒙,来了个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真以为这样就能躲过去?简直是在开玩笑。

……

乾清宫内,隆庆帝看着查抄上来的银子脸上露出了喜色。毕竟这都是自己养老的小钱钱呐!!谁会和银子过不去呢?

其实内帑中还是有很大一笔现银的,只不过这笔银子,隆庆帝基本上不会去动,因为这些银子,是他留给太子登基后,犒赏群臣,以及修缮宫殿以及一些其他事宜的。

隆庆帝吃过太上皇给自己的苦,所以不想让自己的儿子也吃一遍。

回想二十年前刚登基那段时间,隆庆帝一进内帑,入目之处空的几乎可以跑马。

内帑的所有银子,都被太上皇转到了龙首宫。

那个时候的隆庆帝,就算想要修个宫殿,都得和太上皇上折子,询问太上皇的意见,得到同意后才能让太上皇拿钱。

“一个小小的神武将军府,居然也能查抄出来近十万两现白银,还有这许多的产业。朕看这一个两个的,都是肚大腰圆呐。

在朕眼皮子底下的,一个个的尚且侵吞国财民财如此过分。

那些天高皇帝远的地方父母官呢?是不是真的就把自己当百姓的父母,让百姓无止境的供养他们。

这样下去,百姓怎么会不苦。国库又怎么会不空!”

隆庆帝看着折子上抄家所得,喜悦过后涌上来的便是怒火。

如今大明的百姓,五口之家,一年五两银子就足以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

一个神武将军府就需要上万户百姓供养,可能还不止。

整个勋贵一脉,四王八公八侯,以及三等以下的将军,加起来大大小小少说也有上百。

还有宗室一脉的开销也是个巨大的问题。

隆庆帝看了夏守忠一眼,夏守忠立刻吩咐宫女小太监退了出去,这一套流程太熟悉了。

薛虹也正襟危坐,神情严肃,因为他知道,自家陛下恐怕又要问自己一点高难度的问题了。

“景瑜,朕准备削减朝廷国库的开支,自朕以后,无论宗室、功勋之后的子孙后代,一律降等袭爵。

以宗室为例,如朕之子为亲王,朕之孙则为郡王。倘若文不成武不就者,则连降三等。

非宗室勋爵,同样代代降等袭爵。设考封文武。

考封不过者,同样降三等袭爵,或换人进行考封。非于国有大功者,不可原爵承袭。

宗室子弟除继承大宗者,其余小宗降六等封爵。

最后一条,过五等者不为亲。凡距大宗五服以外者,废皇族宗亲身份,为庶民。

若仍因功保留爵位,自下一代起,改宗亲爵位为平级勋爵。

至于宗亲各府开支嘛……也通通按现在的降一等处理。景瑜,你觉得如何?”

薛虹脸上虽然看似古井无波,只是露出钦佩的笑容,可心底早就掀起惊涛骇浪。

不是,老大!你削的这么狠呐!!

你是真不怕宗室作妖吗??隆庆帝还真不怕。

本朝现在的亲王、郡王虽然不少了。但得益于隆庆帝的控制,以及军政一把抓,能闹事的,一个都没有。

“陛下,臣有些许拙见,此前曾与太子殿下商议过。只不过……尚未成熟,所以不曾同陛下禀报。

如今陛下提及此事,臣觉得还是先向陛下请示一番才是。”

隆庆帝露出好奇之色:“哦?莫非太子也同你讲过削减开支一事。

嗯,不愧是朕的儿子,只不过这种事不该由一个新君去做。还是让朕来比较稳妥。”

隆庆帝还有一个打算,那就是自己一次到位,削的狠点,如果他们忍了。那从此以后大明就会节省非常大的一笔开支。

要是他们联手,甚至到了朝廷压不下去的地步,那再让太子施恩,释放提高一下待遇。

总而言之,丧心病狂、六亲不认隆庆帝。宅心仁厚、心地善良是太子。

“臣建议,重启分封,为我大明开疆拓土。

宗室子弟,可封于东瀛、琉球、柔佛、吕宋等地。为我大明本土扼守海线,巩固海防。

至于不愿封国的亲王、郡王,则继续采取陛下的政策。

并且,受封于此三地的封国国主,保留有政治自主权。但必须接受大明本土的军队的保护与监管。

至于未来的勋贵,以及于国有功之臣,愿意者则可授予金书玉册,远封海外。

如身毒、罗刹、甚至是……大弗朗基、小弗朗基等国。

如此,不消百年,大明版图,便可真正做到遍布寰宇四海,统御天下。日月所照,皆为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隆庆帝听过薛虹的话后,便开始思考此事的可行性。

一直以来,阻碍华夏继续扩张疆域的最大问题,就是统治辐射到极限了。

举个栗子。河南要修堤坝,不是说修就可以修的。必须河南的知府上报承宣布政使司。

承宣布政使司再上报京城工部,工部再呈交给内阁,内阁再讨论,然后再票拟,再呈给隆庆帝。

隆庆帝批阅后,点头说:我觉得Ok。

然后再给户部降旨,拨款,再把旨意传达回地方,再运银子。

等银子一到开封,天塌了!!

河堤早就崩完了,知府全家都被冲走了,原地就剩只靴子。(有夸张成分。)

京城到河南之间政令传达尚且麻烦如此,更别提几千里之外了。

所以很多时候,看史书的一些命令,感觉是唐人唐语,实际上放到那个年代,把吕尚、张良还有文庙所有人都拉出来,他也没辙。

而薛虹这个主意就很不错,本土依旧实行大一统,咱们不往华夏本土以及战略要地封。

全都往海外封!

反正谁统治不是统治?与其便宜那群番邦蛮夷,还不如让朕的子孙还有大明的百姓过去当国王呢!

至于未来会不会出现春秋战国那种情况,子国把宗主国干了的情况。

隆庆帝对此完全不担心,大明要真在几百年后被车翻了,那也是子孙后代菜,和他本人没关系!

朕给你们子孙后代留下天胡开局已经很够意思了,还想怎么样?

况且按照薛虹这个分法,还有子国距离大明本土的距离,隆庆帝觉得,想出现春秋的情况,几乎永远不可能,除非未来军队会飞!可以一日千里,万里!

否则诸侯国永远不可能威胁大明本土。

与其和养猪一样,把宗室、功勋全部困在京城,还不如废物利用,让他们带人去给大明圈地盘!

以前不向外打是条件不允许。

现在地图有了,实力够了,条件允许。不开疆拓土,都对不起列祖列宗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964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