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军侯

作者:冼青竹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八百五十八章 平燕第一胜

书名:大明军侯 作者:冼青竹 字数:0 更新时间:02-25 20:31

张玉之死并没有在这个时候掀起什么风波,除了和他一起殿后的燕军之外,也就是南军的敌人看到了这一幕。

眼见大将战死,要不是这些跟随张玉一起殿后的人是他护卫,说不定连张玉最后的拜托都办不到,早就惊慌失措的离开了这里。

但作为张玉的护卫,他们虽然心中悲痛不已,恨不得当场冲回去赵平安拼命,却也要完成他们主将最后的任务。

一个骑卒勉勉强强的接住张枫,一行人连张玉最后一面都来不及凝望,就必须要飞快的逃离此地。

南军是不会对朱棣放箭,但肯定不可能对他们也有什么优待,如果逃得慢了一步,不要钱一般的箭矢就会如雨而下,说不得他们就会落得和张玉一个下场……

平安从张玉后背拔出长枪,眼神有些复杂看着这位已经失去了呼吸的敌人。

张玉的本事他是认可的,也是佩服的。

作为冲阵的猛将,平安是完全符合要求的,但要是作为能打能带兵,有勇有谋的将才,平安的的确确还是差了很多。

而张玉就是这样的将才,又是朱棣的左膀右臂,自从燕军起事一来,张玉的战绩绝对是燕军所有将领当中最耀眼的那一个。

然而这位之前还在白沟河和自己有过交手的敌人,却在这一场算计之下被平安一枪要了性命。

最为敌人,平安自然是恨不得张玉越早死越好。

但是同为带兵的将领,平安却是佩服张玉的,最起码他也是一个可敬的敌人,都是大名的武官,只不过是双方立场并不相同罢了。

站在了朱棣一方,注定张玉和平安只能是刀兵想象,而不会坐下来把酒言欢。

看着张玉瞪大好像死不瞑目的双眼,平安微微叹息一声俯身将其合上,他也没有再上马追击燕军的想法了。

一来是朱棣在掩护下早就脱离了南军的追击距离,硬追下去也根本就没有什么成果,无非便是再杀伤一些燕军的士卒罢了。

二来,最关键的是那天子不能杀害朱棣的旨意,这个限制仍然是阻碍他们追击的最大原因。

之前为什么没有在陷阱触发之后再接上一波箭雨,不就是因为他们看到朱棣活生生的在那站着吗。

原本没有料到的事情发生了,那还可以算做事无心而为之,就算天子责罚下来也算不得什么。

可明知道朱棣就站在那里,却仍然下死手,那恐怕谁也承担不起这件事的后果吧,就连盛庸都没有这个肩膀能扛下来。

前面两位平燕大将军的教训犹在,前辈的经历是后辈的经验,盛庸可是铭记在心的,首要一点便是不能触怒冒犯了陛下,什么事就是应该顺着朱允炆的意思走,哪怕勉强也不能之言回绝,不然就等着倒霉吧。

所以啊,这样既然没有活捉到朱棣,又被他从包围网当中冲了出来,那就基本上没有在抓住他的可能了。

直接击杀很简单,但是想要活捉一个人,那在要求上还有这件事的限制条件可就太大太多了。

因此平安就没有追下去的欲望了,反正他已经是杀了一个燕军大将,这份功劳恐怕是所有将军当中最大的那一份了。

跟别说这大将还是名声在外的张玉了,足以让平安在盛庸心中有足够的重要程度,甚至在天子朱允炆面前也能有足够的印象了……

一场惨败,给朱棣带来的损伤是这两年一来最大的一场,伤筋动骨也不过如此。

普通士卒的伤亡还算是可以接受的程度,可关键问题在于,朱棣折损了一员大将和不少中层的将官,对于燕军整体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更别说还有一个到现在都昏迷未醒的张枫了。

一个是带兵作战深得朱棣器重的张玉,一个则是护卫在自己身边多年,又是姻亲关系的张枫,两者都是朱棣身边的近臣,一样的重要一样的值得信赖。

可是现在却一个身死尸体落在了敌人的手中,一个为了保护自己昏厥过去到现在都没有醒过来,连医官都不好做出正确的判断,让朱棣都不知道回去北平之后该怎么面对自己的王妃和妻妹徐曦了……

看着面前这碗糙米饭,朱棣却没有办法下咽的想法,这碗在刚刚经历了一场大败的燕军当中已经算是不错的话伙食了,也就只有朱棣和几位将军能够有资格食用,其他的士卒能够用的不过是早早备好的干粮,就着凉水艰难的下咽。

可这样士卒们扔人吃的狼吞虎咽,好像他们食用的不是又干又硬的粮饼,而是什么山珍海味一般。

能够活下来已经算是不容易了,还能够有口粮饼吃,这还要求什么呢?

要知道朱棣这一场败仗下来,可是有很多人已经连坐在这里吃饼的资格都没有了……

盛庸一场算计,带来的是平燕军设立以来的唯一一场大胜,而且还是极尽杀伤燕军的酣畅之胜。

先是平安阵斩敌方大将张玉,断了朱棣的一条臂膀,极大地打击了燕军的士气。

另外便是这场战斗的士卒斩杀,原本是双方正面对抗的交战,却因为盛庸的陷阱而使得燕军一开始便落入了下风。

左翼的惨败中路军的无奈支援,到最后也就只有燕军右翼还算是保存完整,但那也是相对而言罢了……

一场大胜的消息自然是要尽快传回到京城去,不光是为了嘉奖,也是为了让朝廷有更大的信心,改变现在弥漫的不安风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军侯请大家收藏:(搜马阅读020115.com)大明军侯搜猫阅读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要知道接连的惨败让平燕军士气一跌再跌,也是让朝廷方的信心一降再降,眼下正是需要这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啊。

当朱允炆得知自己的第三任平燕大将军斩获大胜的时候,高兴地差点没跳起来。

要不是正值和黄子澄等人商议事情的时候,要为了皇帝的尊严着想,朱允炆才不会管那么多的。

憋屈了这么久,一直被自己的皇叔朱棣给压着打,从一开始的绝对优势到现在朱允炆都不敢保证的情况下,天知道朝廷到底经历了什么。

现在好不容易有一场巨大的胜利,而且这场战斗的胜利果实还不小呢,一个燕军大将张玉的人头,就足够偿还之间李景隆那个蠢货的败阵了。

所以,对待有功之臣必须要奖,朱允炆也不再是畏畏缩缩的做派了。

盛庸的嘉奖是肯定的,但首先他要做的就是恢复自己心腹重臣,黄子澄和齐泰两人的官爵,既然打了胜仗,这种事自然也就不需要再装下去了。

而且,朱允炆还要大肆宣扬此战的胜利,告诉那些心中惶恐的子民们,大明帝国仍在在他的掌握当中,并没有出现什么不可控制的因素。

但这样对于朱允炆而言仍是远远不够,单单只是宣告天下算什么,朱允炆还要将此次东昌大捷上告太庙,告知先帝及大明列祖列宗在天之灵,告诉先帝他选择的大明继承人并没有什么问题,他朱允炆做这个大明的皇帝那是名真言顺理所应当的。

什么‘清君侧,靖国难’统统都是无耻逆贼的屁话,现在逆贼朱棣已经不成气候了,大明重新恢复往日安定平和的时候指日可待……

喜欢大明军侯请大家收藏:(搜马阅读020115.com)大明军侯搜猫阅读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1272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