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军侯

作者:冼青竹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四百五十九章 新老交替

书名:大明军侯 作者:冼青竹 字数:0 更新时间:02-25 20:31

朱元璋勤勤恳恳的为自己儿子铺平道路,以报大明江山稳固国泰民安,而太子朱标自然也知道自己身有重任不能偷懒懈怠,每日里必是矜矜业业的处理政务,或是得到朱元璋的批命下去巡视各方。

尤其是现在已经分封各地的亲王,这些王爷在朱元璋看来才是他们老朱家最后的一道保障,同姓为朱,又都是自家人,虽说皇室有些凉薄,但是在继位兄长有着绝对能力让余下那些兄弟亲王臣服之时,这些手握兵马大权的各处藩王便成为了巩固皇权最有效的力量。

而如今的太子朱标便有这样的能力,其本性淳和温善,对待自己的兄弟们向来都是关爱有加,在朱元璋南征北战之际,完全表现出了长兄如父的样子,使得这些目前手中都握有兵权的塞王对朱标都是很尊敬的。

如果将来这位太子殿下继位,这几个王爷就是朱标手中最大的力量,纵使天下间有一些心中不服之人,也绝对不敢声张表露出来。

光靠着大明亲王的护卫属兵就能将这些人的小心思都镇压回去,不会让他们有半点侥幸的意思,更别提犯上作乱这等大事了。

所以说只要朱标稳稳的活着,那么大明二世江山必然是稳如泰山一般,绝对不会有半点的波折,这也是朱元璋早早就想好的一点。

藩王镇守四夷边境,靠着为兄者君主的情义血源脉络,完全可以做到威慑天下的姿态,哪怕是威严杀伐都比之朱元璋差上很多倍的朱标,都能够安安稳稳的做好自己大明皇帝的宝座。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就是朱标能安然继位,中间不出现什么别的差池才行。

而此时的朱元璋,在暗中密令锦衣卫之后,也正式准备着手对付大明内部的问题了。

前几次的大案子不过就是接着贪污的由头杀掉了一批人罢了,还没有真正的触及到那些手中权力的重臣。

虽然尚书的位子清空出来不少,可谁都知道大明朝堂的状况,六部尚书不说半年一更换,但一年一换的时间是有的,很多的尚书老臣都是做过了好几部的尚书,还有一批功勋旧部则是做了一年便暂且退居到了二线。

这里面是有朱元璋的意思,他是怕哪个臣工占据一部尚书的位子太久,导致一些不必要的后果。

所以才有了如此频繁的轮换,也正是因此,就算上一回郭桓案让六部中十停去了八停也并没有太大的损失,只是看起来杀的人特别多而已。

最终的针对者更多的是下面那些小吏,还有胆敢暗中收购官粮的富贵之人,算起来六部的损失还不及在外面所杀之人的十分之一。

而且在短短的三个月之后,这被杀掉而空缺出来的位子,就全都给补上了,期间也并没有耽误朝廷的大事,就好像六部的官吏被杀了个干净以后,大明朝堂还能稳妥的继续运转。

这里面自然是由朱元璋的手段在,但也说明了六部本身的职权被消减的异常严重,基本上如今全都是由朱元璋自行决断,六部也只剩下了转递呈批等用途。

现如今大明外敌基本平定,缠斗多年的北元小朝廷也在永昌侯蓝玉的猛攻下灰飞烟灭,北元大汗脱古思更是身首异处,整个北地草原都陷入了混乱的战争当中,一时间绝对是不会对大明造成什么影响的。

而此番战绩的最大功劳者,蓝玉,稳稳当当的收获了他应得的那一份,被朱元璋下旨封赏为凉国公,加封太子太傅,成为了官职勋爵上仅次于宋,颍两位国公之下的第一人。

可是朝堂上所有人都清楚的人,现在这位明面上看起来是第三人的蓝玉,才是真正的勋贵中位列第一的,乃至文官一系都要对蓝玉礼敬有加不敢怠慢。

虽然其太子太傅的身份在冯胜,傅友德两人太子太师身份之下,但是他和朱标是什么关系,冯,傅两人又是什么关系,这之间的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的。

再加上朱元璋的有意提拔,是个人都能看的出来此间朝堂之上蓝玉是最不能招惹的一人,没看到就连劳苦功高的宋国公冯胜,还有老一辈的傅友德都不敢说什么吗。

况且现在冯胜已经不行了,在被朱元璋算计之后,收了兵权的他,也就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罢了。

军中是还有一些人脉故旧的情分在,但只要他一天不出现,一天不握上兵权,那这等情分自然而然的就会日益减少,直到虚无缥缈消散无影。

毕竟就算是军中,也是讲究着利益人情,冯胜是有不少的故旧手下,但这些人还要生存,如今是蓝玉的时代了,如果再死靠着冯胜不愿意臣服,那等待这些人的下场绝对没有什么好果子吃。

再加上现如今唯一能和蓝玉掰掰手腕的傅友德还不做声,这位同列国公而且虚职还在蓝玉之上的老将,只想着安安稳稳的做一个和事佬,哪边都不想掺和。

反正他本人的愿望也达成了,这国公的位子也坐上了,这辈子算是已经到头,并无他求的傅友德十分清楚自己的作用。

他能被封为国公的原因里头也有着朱元璋想让他站好一班岗的缘故,作为老一代将领病死故去,被打压的打压,也就剩下傅友德这个半老不老的人继续留下来。

朱元璋自然是要靠他维持那些心中有不满的老卒,达到让新任将军们彻底掌握大军的意愿,所谓承前继后承上启下就是这般意思。

所以在现如今的勋贵之中,蓝玉已经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第一人,声望无出其右者,纵使现在这位爷有些飘飘然了,做出一些让朱元璋不快的事情,但也并没有影响到他的地位和权力。

因为他毕竟是朱老爷子留给朱标的柱国基石,有一些小小的陋习可以原谅,只要能一心忠于太子朱标即可。

朝堂上军伍中,朱元璋的动作如此明显不过,那些个老人们也都清楚了这一点,有一批选择了主动退出,如唐铎等人,便是上书请求辞官致仕返乡,不再掺和进这如今变得越发难以猜透的朝局当中。

而与之相反的是,有人离开自然也会有人留下,其中不乏一些聪明绝顶之辈,他们也不是看不出来这阶段正是朱元璋大规模清理老一代的时候,也是为了下一代进行铺路的时候。

可他们一来是舍弃不掉这等权力的诱惑,也自信自己能在这一次的新老交替当中扛下去,以达到能让自己更进一步的目的……

喜欢大明军侯请大家收藏:(搜马阅读020115.com)大明军侯搜猫阅读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2539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