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当皇帝,太难了!

作者:五白之姿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25章 太师汤和,军改

书名:大明:当皇帝,太难了! 作者:五白之姿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10:39

乾清宫里,小皇帝和刚刚被册封为太师的信国公汤和聊天。

太师是三公之一,朱元璋虽然设定了太师这个正一品的官职。

但实际上,在整个洪武统治时期,太师三公几乎不存在。

因为太师负责协助皇帝,处理重要国事政务,职位至重。

朱元璋连丞相都容不下,怎么可能允许三公的存在呢。

即便是大将军蓝玉,冯胜,傅友德等立下赫赫战功的老将,朱元璋也只是册封他们为太子三公。

跟真正的三公相比,地位,名声,威望,权力,有天壤之别。

由此可见,小皇帝朱允熥对汤和的信任。

此前,他可是想过,自己一朝再无三公。

从此以后,大明王朝就把三公之位,跟宰相之位一体废除。

“陛下,治军要赏罚分明,光有赏,没有罚,严厉的军法,就会被视若无物。

这次陛下赏赐禁军和京营,士卒和将领们或许会感激一时。

但时间一长,他们就会慢慢的忘记陛下曾经对他们的恩德。”

汤和此话一出,小皇帝频频点头,这话真是说到了他心里。

没有规划的撒钱,给别人好处,在他们世界被人叫做大撒比

“太师,人性如此,如之奈何”

朱允熥也不装了。

摊牌了。

汤和汤太师,快给朕想个法子哇

汤和呵呵一笑:“陛下别急,欲速则不达,这治军跟治国,大大的不同。

朝堂的事情,讲的是利益交换,政治妥协,你来我往,有来有回。

军队则是军法森严,令行禁止。军法大于天。陛下圣旨一到。

成千上万的士卒和将领,谁敢擅动”

朱允熥点头,忧虑道:“我虽然刚刚登基,没有战功,更没有从军的经历,军中威望不高。

但我外公乃是忠武王,军中士卒不会排斥我,大明立国二十多载,根基深厚,士卒也不敢造反。

可我担心,因为我少年登基,威望不足,导致某些有心人狐假虎威,暗中侵蚀大明军队根基。

导致一些军中将领,给我演双簧计,反装忠,暗地里却投靠这些有心人。”

有心算无心,防不胜防呀。

而朱允熥口中的有心人,指的就是暂时被困在京城的藩王。

而反装忠,很明显就是未来背叛建文帝的曹国公李景隆等。

尽管现在是朱允熥上位,可李景隆会不会再次背叛他呢

说不好啊

经历的事情不一样,做出的决定肯定有变化,朱允熥不会因为史书上说对方是奸臣,他就厌恶,也不会因为对方是大忠臣,大英雄,他就无脑的信任

就像大明首辅张居正,对于大明,他是功臣。

但对于君主万历皇帝,张居正他就非常该死

同理。

做出石灰吟的兵部尚书于谦,在大部分人眼里,都是忠臣,功臣,清廉之臣。

可是如果当时的皇帝是朱允熥。

于谦能活过他穿越的那天晚上。

都算是老天爷保佑他

太师汤和听懂了小皇帝话里话外的玄机:“陛下可是想整顿一下军中将领”

“太师懂我”

朱允熥点了点头:“除了藩王护卫暂时不动,禁军,京营,北方,西南,南方的部队,我都想略微调整一下。”

现在小皇帝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调整一百一十万的军队,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并不是小皇帝坐在龙椅上,下一个命令,说我要调整军队。

然后,这一百一十万,分部在天南地北,数量庞大的军队,就跟军团游戏里的玩家部队一样,一键调整

另一个问题,就是他并不熟悉各地的中高层军中将领,也不知道他们的政治倾向。

要是把晋王,燕王等人的党羽,提拔到高位,最后被背刺,朱允熥恐怕会被后世的人笑死。

虽然穿越的十几天,朱允熥一直翻阅,甚至强制自己背诵下各地的封疆大吏。

也通过中书舍人刘三吾这样的老臣,了解了他们部分的经历,功绩。

但是,真的是难于抉择。

人心隔肚皮

谁是忠臣

谁是奸臣

朱允熥也不敢轻易确定。

所以。

靠小皇帝自己一个人,就想当然的,把各地的将领和士卒分离,让他们在各地轮换驻守。

使他们不能勾结地方,暗通藩王朝臣,无法结党营私,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好在朱允熥善于团结大多数,把大将军蓝玉一系,半惨的常遇春一系和徐达一系,以及老将军汤和,都拉拢一派。

至于其他派系。

傅友德一系曾经是朱标太子党的成员,只要傅友德不傻,肯定会效忠皇帝。

冯胜不好说,他跟周王朱橚是翁婿关系,但明面上也曾跟随过太子朱标。

西南则是沐家的势力范围,历史上沐英因为太子朱标的死,泣血而亡。

朱允熥有些不相信这个记载。

亲爷爷死的时候,他都没哭

事实也是如此。

云南沐家传来一封六百里加急的信件,沐英听闻太子,皇帝先后去世,哀痛不已,面容憔悴。

但又暗示小皇帝。

沐英身体健硕,只要皇帝需要,就能来京城给他保驾护航。

答不答应沐英,朱允熥还没有决定,暂时先拖着吧。

京城已经够乱了

伴随着小皇帝和太师汤和小团体达成一致,朱允熥又把大将军蓝玉,常升,魏辉祖,想了想,又加上了傅友德,一起叫来了乾清宫。

闲得蛋疼,正在院子里骑马的冯胜:“那我走”

在场几人,略微思考,都同意了。

小皇帝是在排除异己,这事也容不得他们的拒绝,而且他们既然已经投靠了小皇帝,这次又被叫了过来,自然就能借助这次调整,获得最大的利益。

傅友德喜出望外

这段时间,他在家里忧心忡忡。

经常跟儿子们。

讨论他们傅家,应该如何重新获得皇帝的信任,防止被小皇帝,开除大明王朝的决策层。

现在能够参与这场军事改革,透露出的消息,就是他被小皇帝接纳了

言归正传

即便是集齐他们六个人的能量,想要办成这件事,也是不可能的。

因此,朱允熥从内阁里,抽调了原先属于太子詹士府,忠诚度比较高的那批人,暂时给他们六个人当个助手。

他们对照着各地卫所,部队,将领的资料,也略微人性化的替将领考虑一下具体的分配驻守地点,官职升降,率领部队的人数等等复杂而繁琐的问题。

最基本的,一个正在北方边疆服役的将军,能把他直接调到云南去赴任吗

显然不行

一个是水土不服,一个就是距离太远,另一个就是不适合。

有人擅长指挥骑兵或者守城战,把他安排在南方深山老林里,他不但发挥不出自己的本领,还很可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除了能力,还要考虑忠诚因素。

一个战斗经验丰富,先后跟随常遇春,傅友德,冯胜,蓝玉,朱棣的中层将领,他是忠于皇帝,还是忠于其中某个人

大将军蓝玉那几百个嚣张跋扈的义子,需不需要处理

如果把他们都处理了,大将军可能指挥不动军队了呢

哪怕朱允熥是个军事小白,也知道一个将军,如果在军队里,没有足够的亲信,那他就是个光杆司令,很可能就被其他将领架空。

可也不能把他们都升职加薪啊。

就是都塞到一支军队里。

到时候这只军队,倒底是听蓝玉的,还是小皇帝的

如此种种,当真是千头万绪,牵一发而动全身,令他们几个人大感头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1978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