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跟死对头重生成男主的双胞胎姐姐

作者:八千少女心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182章 王老板登门

书名:跟死对头重生成男主的双胞胎姐姐 作者:八千少女心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9:05

家里会扩大养殖场,肉食品加工厂也建好了,还买下老的竹器厂,别的不说,肯定是要请人干活的。

请什么人都不如请自家人靠谱,外婆那边的亲戚自然是想要拉拢拉拢,争取能搞几个名额让自己家孩子去干活的。

这时候农村人最大的梦想多是进城,仿佛“进城”这两个字就意味着吃香喝辣,但是农转非的难度太大,大部分的人家送礼走关系都没有门路。

若是农村的厂子,转不了户口但是能就近赚钱也挺好的,比起自己做老板,更多的人还是希望有份拿固定工资的活。

尤其是郑贵祥的养殖场下发管理新办法之后,现在还留着的人基本都能拿39块钱一个月,比镇上很多工人收入还高,福利也不错,大伙挤破脑袋的想到他们家找事做。

自己娘家人,穆晓云也是想能帮就帮,不过这事她也没办法答应,男人自己都没把亲戚安排到厂子里,她把娘家人弄进去似乎有点不好开口。

家里两个女儿都能管事,穆晓云想女儿心软能提一提。

想着外婆家那氛围,郑橘子也就觉得三舅家的人还稍微好点,其他人家的人看女儿那就是上不了桌的赔钱货,她还真不想沾惹,万一把人招来强行将她们好不容易把父母扭转过来的观念又扭转回去了,那就亏大了。

她还是个孩子呢,这些事不归她管。

至于郑寒秋则在想别的事情,一开始就没参与八卦话题,这会儿也没多话。

穆晓云叹了口气,也没多说。

过完年,石山竹器厂就正式开始营业了,主打的东西就三样,竹席、礼盒和一次性筷子。

这时候村里很多人家都会一些竹编的手艺,想招人并不难。

切割和切片的机器镇上的厂子就有,给了钱直接搬过来就能用,消毒、削尖和包装的设备都是段志辉去找的关系弄来的。

华国人用筷子那是传统,但世界上用筷子的国家并不多,能出口的国家就更没几个了,段志辉觉得这个东西当做出口贸易的货品提出来就很奇怪。

郑橘子则不是这么看的,听说外国人喜欢草编、藤编啥的,华国很多地方都在打那些东西的主意,看起来一个草编卖的钱是不少,但真正能抢到单子的极少,内卷得厉害。

竹子真要加工得高大上,除了要有厉害的手艺人,还得有各种加工工具来处理原料,他们现在没这么多设备,不如先走条容易走的路。

内卷这么久,她就想在新赛道上吃第一块蛋糕。

“这事我也不是有绝对的把握。”郑橘子也很无奈,她也是想利用低成本来进行大胆尝试,“市场没有调研的途径我也不知道日本对竹筷子的接受度,不过他们那里的人很喜欢使用一次性筷子就是了。”

记忆里,日本主要进口的是桦树之类的软木筷子,能不能接受竹的也是未知数,但她相信这个赛道就她一家在跑,还是很有机会的。

实在不行出口转内销,筷子作为国民餐具也不至于没有用武之地,尤其是摆摊文化里面小吃永远是必有选项,一次性筷子肯定有用武之地。

段志辉能说什么?他见过去“千里马”奔跑,自然还想她能再创奇迹,更何况――段志辉想到她姐,他们家还不只有一匹千里马。

左右是市里到现在都没找出一家能干出口的厂子,郑家折腾也不用镇上出钱,就弄几台机器有点麻烦,其它的都不是啥难事,段志辉还是很愿意帮忙的。

转眼学校开学了,除了赚钱学生最重要的事情还是学业。

刘英卖完那些袜子后家里的存折有不少余钱,就没准备上学期间再做买卖。

她是班上的尖子生没错,但是想要考好的学校还是需要下更多的功夫,以前她就想混个初中文凭,运气好能上中专,现在她想念高中,将来考大学。

刘英妈在小吃店跟王艳一起卖炸土豆和菊花茶,生意比以前做凉皮和猪肉拌饭还要好,唐红也跟着帮忙,辛苦点家里也算有份稳定的收入。

今年镇上赶集时摆摊的人越来越多,刚开年的时候就有人为了抢摊位而大打出手,派出所的人都出动了。

刘英妈也不想两孩子再挤着去赚钱,年纪小容易被人欺负,她是家长,现在能养活三口人就该担负起做母亲的责任。

肉食品加工厂那边的厂房和机器也全都到位了,罗程已经担负起“厂长”的职责,正在跑各种手续。

小日子过得很顺遂,就连郑贵祥都觉得神婆做法之后,这新房都变得万事遂意了。

今年养殖场扩大了养殖规模,三个厂子请了不少人,他这个“养猪大王”名声越来越响,现在在村里走动,人家打招呼都不是“郑老四”了,那都是“郑厂长”了。

郑贵祥对这个称谓不知多喜欢,要不是家里不许,他就想天天戴着墨镜背着手出去晃悠。

转眼间时间就到了四月,天气渐渐热了起来。

今年的董集镇雨水有点多,四月以来雨水陆陆续续的感觉就没断过。

郑橘子没想到王老板会来找自己。

去年卖背心的一面之缘后双方就再没有任何联系,今年她们家可是搬了新家,居然会找上门来。

王老板王军看起来不像去年那般土豪,倒是有些困顿的样子,看他脚边放的礼品应该是来求人的。

总不至于是去年的白背心今年还没卖完吧?

去年的白背心肯定是卖掉了,王军还借着那事赚了一笔不小的钱。

今年他想继续搞,结果发现有很多家已经在生产印字的白背心了。

身为买卖人,王军还是明白――不管做什么买卖,做的人多了,那就不是赚钱不赚钱的事了,而是要赔钱的事了。

“顾厂长调去别的地方了,今年我们也不做这门生意。”郑橘子简单明了的拒绝了,现在那个吴厂长看着很干净利落的一个人,把厂子不说搞得乌烟瘴气,那也是一塌糊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138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