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青囊尸衣

作者:鲁班尺 | 分类:悬疑 | 字数:0

第一百六十五章 郭公葬尺

书名:青囊尸衣 作者:鲁班尺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7:07

耳房内,老阴婆摇匀了坛内的阳覃血精水,打开了坛盖,第一步先在明月的肉体上的仁督冲三脉同出之会阴穴处倒了些透明的液体,然后用手按照仁、督、冲、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的顺序飞快的涂抹了起来,之后,再倒再涂抹,片刻之间,已经将明月奇经遍。

任督两脉为人身之子午,乃丹家阳火阴符升降之道,坎水离火交媾之乡,上通泥丸,下达涌泉。阳覃血精被老阴婆的内力逼入渗进奇经,遂真气而集散,周流一身,气合自然,消阴长阳,待到水中火发,雪里开花,黄芽可得,祝由可成。

老阴婆不经意的伸手抽出明月口中的阴阳尺,“咦,”她轻声惊呼着,那尺子托在手里沉甸甸的,颜色呈青黑色,此乃绝非一般的木尺,老阴婆将阴阳尺暂且放在了一边,先着手将坛内剩余的液体全部倒进了明月的口中。

老阴婆满意的望着自己的杰作,点了点头,然后自言自语道:“嗯,想不到奶奶我晚年还能找到一个这么美貌的衣钵传人。”

她拿起了那把阴阳尺,翻过来掉过去的琢磨起来,这是一把阴沉木古尺,从上面的字迹看,应该是秦小篆不错,这是秦始皇统一字,尺尾端刻有一小篆字,不注意看不出来,老阴婆看了半天,才发现那是一个“璞”字。

老阴婆记起来,她师父白婆婆曾讲过三国后的西晋,有位著名学者、道学风水数术大师,名字叫做郭璞,实际上是中原最有名的祝由大师。他的祝由幻术极高明,连正史晋书郭璞传中都有记载。当年郭璞南渡途经庐江时,看中了庐江太守胡孟康家的婢女,因难以启齿索要,就暗地使用祝由术,夜里在胡宅周围撒上赤小豆。第二天早晨,胡孟康突然发现数千个红衣人包围了住宅,走近再看,这些红衣人就消失了。如是往复,胡孟康觉得很蹊跷,就对郭璞说了此事,郭璞听后,对胡孟康说道:“这是让你家的那个婢女闹的,把她送到东南二十里外卖了吧。卖时别砍价,这样你家中的妖孽就除掉啦。”胡太守依从,将婢女送至东南二十里外,郭璞则指使家人到那里,以低廉的价格把婢女买了下来。

西晋末年战乱将起,郭璞躲避江南,时任参军,后为驻守荆州的将军王敦所杀,年仅49岁,后晋明帝在南京玄武湖畔建了郭璞的衣冠冢,名“郭公墩”。

而其之所以被杀,据说是因为争夺一把尺子

老阴婆转身从壁橱中取出一套阿枝的蓝印花布衣褂和一双黑色布鞋,放在了明月的身旁,然后手拿着那把青黑色的阴阳尺走出了房门。

寒生闻状忙问道:“明月怎么样了”

老阴婆嘿嘿一笑,道:“祝由秘术再神奇,也需要个把时辰,寒生,我问你,你这把阴阳尺从何而来”

寒生一愣,遂答道:“祖辈所传。”

“你家祖辈与郭璞是什么关系”老阴婆接着问道。

“郭璞我不知道。”寒生老实的回答。

吴道明在一旁插话道:“郭璞,山西闻喜人,晋初建平太守郭瑗之子,曾著葬书、青囊经,相传师从河东郭公,授青囊九卷,洞悉阴阳、天文、五行、卜筮之事,是历史上第一个给风水定义的人。他在葬书中云,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后人都视郭璞为风水史上之鼻祖。”

老阴婆惊奇的望着吴道明,心道,此人甚是精通风水啊,她微笑道:“你就是号称岭南第一风水师的吴道明”

“不错,在下正是吴道明。”吴道明颌首答道。

“嗯,果然潇洒倜傥,不愧为是古仙的传人。”老阴婆赞许的说道。

吴道明诧异道:“你知道我师父”

老阴婆阴笑着说道:“他是我师父的情人,我怎会不知道。”

“你你师父是白素贞”吴道明惊道。

老阴婆点点头:“她老人家本名不叫白素贞,因为恋上了你师父,两人戏称你师父古仙为许仙,我师父才改名叫白素贞,取自白蛇传的故事,最终结局果真也同戏文里一样,未能相伴白头。”

吴道明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师父至死不忘的情人白女士竟然就是老阴婆的师父白婆婆

“他俩既然如此相爱,为什么不能终成眷属呢”吴道明不解的问道。

老阴婆看了他一眼,说道:“古仙没有对你说过么道不同不相为谋。”

师父向来忌讳提到白女士,所以自己所之甚少,也不敢多问。

“白素贞现在哪儿”吴道明说道,明月已经由老阴婆医治了,沈菜花已死,他明白,找到白女士也无甚必要了,但还是忍不住地要问一声。

老阴婆瞥了他一眼,没有回答,转脸对寒生说道:“你不知道郭璞的事情,说明这把尺子为你祖先偶然所得,现在应该物归原主了。”

“物归原主我不明白。”寒生疑惑不解。

“这尺乃是郭璞之物,祝由之宝,已经失传1400年了。”老阴婆说道。

“郭公葬尺”吴道明闻言大惊失色。

“什么郭公葬尺”寒生不解的问道,对历史方面的东西,他实在是所知有限,盖因当时中学读的历史课本里只有几次农民大起义,民间旧书也都被焚毁了,人们知识普遍贫乏。

吴道明解释道:“郭璞有一把阴阳尺,据说十分的诡异,与葬经合用,不但可量度阴阳,而且还能解鬼气,破祝由,后人称之为郭公葬尺。西晋末年,荆州将军王敦欲谋反,请郭璞卜筮吉凶,郭璞告诉他无成,王敦又问若起事的话,自己能够活多久郭答,明公起事,必祸不久。若住武昌,寿不可测。告诉他不可以起兵造反,方可命久。王敦大怒,问道,卿寿几何,郭璞算了下自己的命,说道,命尽今日日中。果然盛怒之下的王敦当天就把他杀了。”

寒生听得津津有味儿,忙问道:“后来呢”

吴道明接着道:“郭璞死后,王敦起事后两个月不到战败愤惋而死,都被郭璞说中了。”

“易术真的是神奇啊。”寒生感慨不已。

吴道明笑笑,道:“后人怀疑的也不少,如明朝的大画家沈周在其咏风水一诗中写道,气散风冲哪可居,先生埋骨理何如日中尚未逃兵解,世人今犹信葬书。郭璞死后埋骨何处,至今仍是个谜,自此,那把世人觊觎的郭公葬尺也一同下落不明了。”

寒生到此时,方才醒悟过来,灵古洞前千年古墓的主人,那具长满白毛的尸体原来不是泛泛之辈,竟然可能就是郭璞本人西晋在三国之后,郭璞得到了那本华佗的青囊经,并未流传于世,而是与郭公葬尺同穴陪葬在了一起。

“好了,寒生你已经知道了这把阴阳尺的来历,我就收下了,作为报答,今天奶奶就放你们一条生路,不吃你的脑子了,你们可以走了。”老阴婆大方的说道。

寒生清澈的目光看着老阴婆,平静的说道:“不,阴阳尺是我祖辈传下来的,我不能给你,还有,明月是否留下,我们都要尊重她本人的意愿。”

老阴婆一听,顿时发出一连串阴栗的怪笑:“凭什么就凭你们两个一个武功低微,一个根本就不识武功,奶奶是心情好,才放你们一马,不要不识抬举。”

吴道明一看要坏事,连忙拽了一下寒生,并对老阴婆说道:“前辈,看在你师父和我师父的份上,我们也不与你计较了,阴阳尺暂且寄存在你这儿,但是明月的事情,香港是个法制社会,她已经超过十八岁,完全可以决定自己的去留,所以,我们应该尊重她本人的意愿才是。”他想自己来个不卑不亢的折中,待出去脱离了危险以后再设法讨回阴阳尺。

“你们去吧,明月不会跟你们走的。”老阴婆不耐烦地说道。

“我要跟他们走。”耳房门开了,一身蓝印花布衣衫的明月走了出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1332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