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为了完成毕业设计,我成了院士

作者:风丘颜凉 | 分类:悬疑 | 字数:0

第七十二章 震撼的杨老!

书名:为了完成毕业设计,我成了院士 作者:风丘颜凉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6:38

系统给出了两个解决方案。

第一个是依照目前的技术,基于高强度材料打造的钢骨架外骨骼。

另一种就是完全不同的方向生物外骨骼。

采用了一种新型生物合成技术。

有点类似于生物纤维。

结构高,重量轻。

各方面数据相对于钢结构来说,要远远的超过,但是关键的一点就是制取困难,成本几乎是第一种的五倍以上。

接着,王帆把两种方案仔仔细细从头看了一遍,再三考虑之后,否决了生物外骨骼技术。

虽然说这一种外骨骼技术优势很多,比如能源的供给,零污染,但是,根据他在系统内部的搜索,目前总装部门的科研单位里有关于这方面的技术储备很少。

可以说是几乎没有。

如果要按照生物外骨骼来做,就是从无到有从零开始。

筛选完第二个也就只剩下第一个。

“第一个解决方案,与其说是一个外骨骼作战机甲,倒不是说是一个外骨骼机器人,外形酷似人形,下肢方面基本上被高强度的钛合金所覆盖。”

“采用硅碳负极离子材料电池超级电容器作为主要电源供给,再达到环保无污染的同时,能够达到超过72小时的高强度续航,同时第二代仿生人机耦合技术”

王帆一边阅读着资料,一边自顾自的念叨着。

“超级电容器。”

“这不就是杨老的主攻研究方向吗。”

王帆看到这个名词,迅速反应过来。

所谓的超级电容器,就是指介于传统电容器和充电电池之间的一种新型储能装置,它既具有电容器快速充放电的特性,同时又具有电池的储能特性。

算是ps版本的电池。

再加上硅碳负极材料离子电池。

也就是说基本上的技术路线就没什么问题。

想到这里,对于第3代外骨骼作战机甲的能源供给王帆,心里已经有了大致的谱子,最起码最基本的脉络已经有了,接下来就是框架的建立以及各方面细节的完善。

“正好这一次让大家练练手。”

“给整个小组找点活干。”

王帆在心里自顾自想着,接着打开群组,艾特了全体:

全体都有:明天上午8:30,硅碳负极材料离子电池小组实验室准时集合。

尽管这一会儿是12点多了。

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说,基本上都没有入睡。

正在寝室里啃着氢氧燃烧电池技术的陈伟,看到群里发的消息,立马朝着吴志林喊了一嗓子:

“老吴,你看看群里。”

“啥事”

吴志林这会儿正在和张薇薇沟通,头也没回的问道。

“老大安排任务了。”

“给我们”

“不是,硅碳负极材料离子电池那一组。”

陈伟开口说道。

“那和咱们没关系。”吴志林淡淡的回着。

陈伟:“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安排我们。”

“一时半会估计是不可能的,最起码要等我们把这些氢氧燃烧电池研究资料给吃透,才会下一步的应用研究。”

吴志林十分肯定地说道:“换句话说,现在只要来活,都基本上是硅碳负极材料离子电池那一组。”

“这样啊。”陈伟有些失望。

“别多想。”

“咱们现在正是埋头苦干的时候,等做了成绩。”

“现在的硅碳负极财产离子电池就是咱们的以后。”

吴志林看到自家好友基友有些失望,走过来拍了拍陈伟的肩膀。

与此同时。

硅碳负极材料离子电池小组相关成员也看到了消息。

“大家注意一点哈,明天上午我8:30准时在实验室集合,老大应该是要给咱们安排任务了,这是第一次,大家不要出什么纰漏,能早一点去的就早一点到。”

小组组长在小组群里再次艾特全体,提醒着大家。

“话说,组长,知道老大安排我们是什么事情吗”

“是啊,是啊,透露一点呗。”

“你们说会不会是和各大新能源车企对接”

“不是吧,我如果没判断错的话,这应该是未来科技集团该干的事,我们应该还是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规范复习材料离子电池的各项数据。”

“那咱们明天到底去干嘛”

组员们议论纷纷,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

最后小组长跳了出来:

“老大具体安排的任务我也不知道,最起码目前还没有通知我,大家明天就知道了,早点睡吧。”

第二天,早上七点。

学习装置中的王帆准时醒来。

他摇了摇头,揉揉揉太阳穴:“好家伙,果然是要比之前的技术要高一难度,这一晚上都还没怎么摸清。”

王帆自顾自的感慨了一句。

昨天夜里在研究完成强发来的三代外骨骼作战机甲技术后,他便进入学习装置去学习系统给出的解决方案。

进入学习装置时,他的精神会高度集中,学习起来比较快。

一般而言,一晚上就能基本上入门,对整个技术构架以及全体概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然而,这份外骨骼机甲技术。

一晚上时间过去,王帆根本没有弄清楚它的构架。

只知道一个模糊的大概。

“看来,还是得继续加把力啊。”

王帆一边说着,一边洗漱。

然后在时间去实验区,反而是走向旁边的办公室,找到杨老,询问有关于超级电容器的相关问题。

“超级电容器”

杨老听到王帆的询问,有些惊讶:

“用硅碳负极材料制作”

王帆点点头。

“这是哪一个项目,竟然要用到这么高容量的电容器”

杨老更加惊讶,因为在这段时间的研究里,他知道硅碳负极材料所制作的超级电容器,所能达到的储能容量到底到达了何种地步。

稍微简单一点来说,在全国范围内,除了在一些特定领域,基本上用不到。

王帆靠近了过去,低声杨老耳边说道。

过了一会儿,杨老眼睛瞪得圆大,一副不可置信惊讶的样子,然后反应过来的连点点头:

“难怪,难怪”

“这一下我明白了。”

“如果是外骨骼作战机甲,那就能解释的通了。”

杨老拍了拍王帆的肩膀:

“你的想法很不错,基于硅碳负极材料制作的超级电容器,所能达到的储能标准对于外骨骼机甲来说,完全是绰绰有余了。”

“行得通”

说完,杨老打开自己右手边的第2个抽屉,在里面抽出一叠大概两厘米厚的文件:

“这是我这段时间以来对于超级电容器的最新理解。”

“这也是基于你的硅碳负极材料的基础上所建立的。”

“应该对你接下来的研究有所帮助。”

“拿过去好好看看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2678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