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学霸的黑科技模拟器

作者:陆神要崛起 | 分类:悬疑 | 字数:0

第四十一章 震惊众人(求追读)

书名:学霸的黑科技模拟器 作者:陆神要崛起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6:16

陆晓才看一个多小时,方秘书便和大家一起喊陆晓出去吃火锅。

好在所有资料陆晓已经读取在模拟器中。

新的技术正在模拟。

众人一起到附近一家火锅店吃火锅。

方秘书还以为陆晓根本没看出什么东西,心情很放松的笑道:“陆同学能吃辣不”

北方人一般都不太能吃辣,陆晓也一样,对辣非常排斥。

平时家里都不吃辣椒,摇摇头道:“不能吃辣,听说有鸳鸯锅,可以试试这个。”

“哈哈哈,吃火锅就要红锅才够味啊。”张兵说道。

其他研究员也有北方人,不过早已习惯川菜,毕竟川菜大部分都挺多辣椒。

为了照顾陆晓,众人还是点了鸳鸯锅。

总共8个人,张兵和方秘书稍微年长一些,其他人都不满30岁。

不过学历都挺高,吃饭前大家相互介绍,陆晓才知道大部分都是研究生毕业,还有博士毕业,陆晓还是个高中生。

众人还没有和陆晓深入交流,都拿他当小弟弟看待。

好在陆晓身上也有不少众人感兴趣的地方,比如上次去参加io的经历,还有怎么想出的新算法。

接触下来众人发现陆晓的知识储备,已经远远超出高中生,比起其中几个研究生还厉害。

“陆晓你这是自学完了大学课程了吗,知识储备感觉比我还厉害。”有个研究员说道。

“还行,我看的书比较多,各方面都有积累。”陆晓笑道。

陆晓还没说自己会3国语言,再加上其他才艺呢。

吃饭时陆晓也询问之前看过的一些资料,主要讨论雷达问题。

他必须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这才不会被耳边的噪声干扰,现在已经好很多了,今天和大家见面他就没有戴耳机。

不过他感觉只能控制五六个小时,待会回酒店还是要戴上耳机才行。

陆晓闲聊时,询问大家关于雷达的技术信息,虽然很多资料,先前已经看了不少,但因为现在陆晓模拟的也是一种新的雷达数据处理方式,从大家口中获得更多资料,也会加快模拟速度。

“现在的雷达有很多种比如脉冲雷达、连续波雷达、脉部压缩雷达和频率捷变雷达、声呐雷达等等,这次我们设计的无人机上也安装了很多种雷达。”

“不过我们研究的主要不是雷达,这是沈飞那边的工作,现在我们准备用你给的技术方案,改进一下用在大型无人机上,用于远程识别人脸锁定目标人物。”张兵说道。

大家喝了点啤酒,慢慢地也就聊开了。

从陆晓的聊天中大家也知道不能小瞧陆晓,现在终于和陆晓探讨具体的技术问题。

“我们在考虑要不要用一些光学镜头收集数据,再经过特殊处理,识别比较小的物体,甚至人脸,比如利用其他光学扫描。”有研究员说道。

目前除了正常的镜头,还有红外拍摄、紫外拍摄等等。

众人的目标是能在至少1公里外识别人形大小的物体,再进阶一点,最好可以把人脸也识别出来。

还要在高速飞行之下。

无人机在很远处时,即便飞得比较快,同样可以拍下视频或者照片,理论上是能够做到的,就是必须解决面临的无数困难。

陆晓听大家说了不少,才开口道:“拍摄的时候,无人机只要降低速度,以巡航模式配备比较长的镜头,应该可以得到清晰的照片吧”

现在的陆晓还不知道自己模拟出的技术到底是怎么回事,所以也只能随便说点看法。

很可能他的看法本身就是错误的。

“我们现在这台无人机是用于超长续航远程侦查攻击机,自身携带导弹,不过用的是激光制导,它的体型很大,不能太过于靠近地面,甚至要在数千米高空对下方目标进行识别。”

张兵见陆晓有些没听懂,重新描述道:“打个比方,假如地面有一支部队,刚好侦察机发现指挥部,我们知道指挥官的体型样貌,要是通过无人机在高空就能完成锁定,那我们就算是成功了。”

“最难的地方是指挥官不可能恰好看天,被我们的无人机拍摄到,光学拍摄的作用就极为有限了。”

陆晓这下明白到底有多难了。

以前他设计的无人机自动跟踪,面前摆了一台无人机对准他的脸拍摄。

数据传输给天空的无人机。

蓉飞的无人机实验室却是想就用一台头顶的无人机,拍到地面的人脸,还要识别出这个人是谁。

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没有专心吃饭。

而是谈各种技术问题,工程师们进入状态后,吃饭都成了不那么重要的事。

方秘书见状,特地嘱咐服务员不要靠近他们这间包房。

里面的讨论外人听不清楚。

时间一直持续了两三个小时,方秘书才忍不住提醒道:“要不下次再聊,今天吃饭就到这里,陆晓刚来蓉城需要好好休息休息。”

陆晓自然不答应,他就等着再过差不多一小时,模拟完成在众人面前一鸣惊人呢。

刚才他很多时候都插不上话,也没有随便提意见。

“方哥,不着急,我一点都不累,大家正谈到兴头上呢,喝点酒灵感似乎都变多了。”陆晓笑道。

随后又招呼大家碰一杯,让大家继续讨论。

其他人在之前的研究上也的确遇到一些算法问题,刚好趁着这次聚餐询问陆晓。

又过了一小时,陆晓听见脑海里模拟完成的声音。

顿时精神一振。

马上查看到底是什么技术解决方案,比预计中的5小时提前了不少。

看来刚才听众人讨论技术,也加快了模拟速度。

等陆晓查看完方案后,心中大为震撼,他知道又有划时代的黑科技即将诞生了

模拟好的方案,陆晓能快速消化吸收。

等熟悉后,陆晓拍了拍手掌,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众人都疑惑地看着北边来的小老弟,一开始陆晓还参与无人机自动追踪设计的讨论,后来就完全没声音了。

大家都以为陆晓根本不懂战斗无人机,也没有强求。

有几个研究员怕陆晓尴尬,还特地挑了几个算法问题询问陆晓。

张兵也疑惑地看向陆晓,不知道他要说什么,今天的确有些忽略陆晓了,本来是欢迎人家来蓉城的。

结果大家吃吃喝喝聊开后,就成了工程师的技术讨论会。

“抱歉啊,陆晓我们这群搞技术的,讨论起来就没个完,你吃好了吗我们先送你回酒店吧。”张兵说道。

他以为陆晓是因为被冷落有情绪了,赶紧送陆晓回酒店,大家一起再开个会,把刚才讨论的一些设计方案灵感记录下来。

“不是,张哥,我听大家讨论了这么久,也有一个想法,要是不出意外的话,能够完美实现你们要的效果。”陆晓笑道。

“什么”

“怎么可能,陆晓你都不懂我们这些设备。”

“是啊,陆晓你什么想法有很多想法,其实想得挺好,但很难实现。”

众人顿时议论起来,都不相信陆晓想出了解决方案。

他们一群高材生,研究这个技术解决方案已经很久了。

今晚甚至讨论出不必追求追踪人脸,因为压根无法实现,干脆放弃以前的想法。

不要用神雕无人机作为基础设计,而是用无数小无人机,形成无人机阵列。

释放出去平行拍摄人物,只要无人机够小,就能去各种地方。

战场上的指挥部也可以入侵。

最后的目标是起到定位作用,锁定目标再给神雕无人机制导。

其实相当于让神雕无人机作为母机,携带几十个小无人机,看到需要侦查的地方,就释放小无人机从高空投到地面。

让小无人机全方位横向推进,把数据实时传输给神雕无人机。

众人都觉得这个方案不错,神雕无人机很大,完全可以装载无数小型无人机。

这些小无人机以后还可以升级,最终形态可能是一只苍蝇,蚊子,也可以变成地面爬行的老鼠,蟑螂。

既然高空识别不了地面的具体人脸。

那就按照陆晓原来的设计思路,用两个端口。

以前陆晓高空端口是用来拍摄,现在高空端口是发射导弹。

地面端口可以化整为零,分身无数,地毯式搜索目标人物。

众人已经想不出还有什么方案比这个还要好了。

陆晓见众人不相信,便解释道:“我这套方案涉及一些特殊算法,能有效处理雷达信息,现在的雷达不是分为声呐和电磁波雷达吗一个是横向电磁波一个是纵向的声波。”

“虽然电磁波的速度是声呐波的100万倍,但在短距离侦察上对比并不明显,所以用声呐波也没问题。”

“具体实现的方法,在这里很难给大家描述,我就说说效果吧。”

众人都侧耳倾听,毕竟大家之前的方案,其实都是建立在光学摄像头数据处理上。

通过拍摄图像的方式,让无人机识别人脸。

现在陆晓却说,用雷达的形式也能识别人脸吗

听上去就不太可能。

但接触了一晚上,大家也感觉到陆晓还是比较稳重的人,不会开这样的玩笑。

“声呐波在遇到物体时,会反馈信息给雷达,正常情况下遇到人,我们最多知道有个人站在那里对吧”陆晓问道。

众人纷纷点头,声呐雷达其实大部分都是用在水中。

比如探查暗礁、冰山、沉船、深海鱼群,当然遇到人其实也能探测出来。

为什么大部分用在水中呢,因为电磁波在水中传导不太行,刚好声波有水传导速度很快。

在空气中声呐面临各种噪声干扰,还有空气的传播速度是300米每秒,而电磁波的传导是30万公里每秒,差别巨大

这也是声呐大家第一反应就是水里的东西的原因。

不过现在声呐在陆地上其实也有大作用了,那就是用在机器人领域,还有无人驾驶领域。

想想看蝙蝠就是因为特殊的声呐系统,即便几千只都在洞穴里,环境再黑暗,相互间也不会碰撞,更不会撞在山壁上。

就知道声呐的潜力有多大了。

只要数据能够处理,声呐能完美读取出物体的真实形状,只不过人类利用“数据”的手段太粗糙。

即便在陆地使用声呐,地面复杂环境转化出的数据,干扰实在太多,根本处理不了。

水中能够反射回波的物体较少,相互干扰也少,自然能很容易处理。

陆晓提出用声呐,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用不了。

“不行的,声呐干扰太多,要知道任何环境,都会相互反射声波,就和水面有无数岛屿当浪打过去的时候,水波会变得无比杂乱一样。”张兵摇摇头说道。

陆晓已经有详细技术解决方案,而且以他现在的数学、信息学等级,很轻易地看出这次得到的算法有多强大。

还是用水面的岛屿举例,假如水波荡开,会形成非常复杂的图像,这些图像如果处理好,就能知道岛屿和水面接触的形状。

因为不同形状的岛屿,反馈出波纹是不同的。

陆晓感觉这次模拟出的声波解决方案,和当初接触麦田怪圈也有关。

模拟速度这么快,肯定是人生模拟接触的资料,用在了这次模拟上。

以后要制造麦田怪圈,只要改进声波雷达,可能就可以制造声波武器。

当然现在陆晓还没有模拟出方案,还需要一段时间。

他准备先帮无人机实验室解决完声波探查人脸技术,就上山静修,等待麦田怪圈声波武器模拟结束。

“地面使用声波获得信息最大的难题就是干扰,但最好的地方也是通过声波反馈回的复杂数据信息,既然蝙蝠都能处理山洞内复杂情况的数据,还有飞来飞去无数蝙蝠避免碰撞,只要我们找到办法,也能通过声波确定一个人的长相。”

“不但能确定人的长相,我们还能确定地面的任何形状物体,地面有个小坑,蚂蚁洞的构造,都可以识别”

“我已经有灵感了,现在不如去实验室,让我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如何。”陆晓说道。

众人已经震惊得张大嘴巴,蚂蚁洞都能识别,这是要逆天啊

而且声波识别人脸,以前没听过声波还能这么详细处理的。

水里的声呐,其实都是检测到某些地方有物体,然后就标记一个光点。

陆晓却是要用声波,实现软件层面的再次建模吗

那按照这个思路,陆晓应该是研发新的雷达,只要把这个雷达往地上一放,声波传递能够反馈信息的环境,都能被完整模拟出来

毕竟声波可不是水面和岛屿边缘的关系。

声波是四面八方,上上下下同时传导。

张兵喝啤酒喝得虽然脸有些红,但此时却来了浓厚兴趣,一拍桌子道:“好,我们去实验室,看看陆晓怎么弄,大家全都给我好好配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7678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