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正德日不落

作者:中华田园牛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41章,就被人给盯上了

书名:正德日不落 作者:中华田园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9

回皇宫的马车上,弘治皇帝翻看着朱厚照所记录的本子,这上面清清楚楚的记录着朝中大臣们的奢侈消费行为。

上至内阁大臣,下至六道言官,这一个比一个有钱,动辄都是几千两银子的消费,这上万两,数万两银子的也是一大把,狠狠的刷新了弘治皇帝对朝中这些大臣们的认识。

一直以来,弘治皇帝还是觉得自己朝中的这些大臣一个个应该都是颇为清廉,素有清名,看起来一个个也都是刚正不阿、敢于直谏的正直大臣。

然而现在却是看到了他们的另外一面,这一个个都是有钱人,奢侈的很,琉璃阁里面的东西,说实话即便是弘治皇帝看了也都觉得非常的贵,不舍得去买多少。

然而这些大臣呢,每一家都是大肆的采购,更有甚者,一次性就花出去了五万两白银,连眼睛都不眨一下的。

现在弘治皇帝算是相信了,相信朱厚照所说的了。

这大明朝有钱的很,只是这银子啊根本就不在天子手中,而是在这大明朝上上下下的官员、士绅、地主、商人、大家族的手中。

“哼”

弘治皇帝越看越生气,将手中的本子一扔,显得无比烦躁。

自己如此信任这些文官,可是弘治皇帝觉得自己的信任是真的喂了狗。

那些大臣们一个个都是演员,非常的能演。

在自己的面前那是朴素的很,甚至于穿着破烂打补丁的衣服,亏自己还真信了他们,还时常赏赐盐引给这些大臣。

回到皇宫,弘治皇帝连批阅奏疏的心情都没有了。

看着奏疏上大臣们的阿谀奉承、歌功颂德,弘治皇帝就觉得莫名的恶心、想吐,以前还是很喜欢听这些的,现在嘛,那是真心的觉得这是赤果果的讽刺。

“萧敬、牟斌。”

烦躁的弘治皇帝直接将萧敬和牟斌给喊了过来。

“你们两个给我好好的查一查朝中大臣们的一些情况,暗地里查清楚,不要走漏了风声,不要让人知道。”

弘治皇帝是不太想用厂卫的力量,因为他父亲宪宗皇帝重用厂卫,以至于朝中百官噤若寒蝉,弘治皇帝的老师们从小就告诉他,厂卫的鹰犬就是小人,只有他们这些正直的大臣才是贤臣,身为天子要亲贤臣远小人。

但是现在看来自己是真的被忽悠瘸了,一味的太过于相信这些文官们了。

裁撤了西厂,东厂和锦衣卫又马放南山,真的是和朱厚照所说的一样,自废武功,将自己的眼睛弄瞎,耳朵弄聋,不仅仅对大明上下的局势掌握不清,对朝中大臣们了解的也不够。

这以后是要好好的利用起厂卫的力量来了,不能当睁眼瞎、当聋子了。

“是,陛下”

萧敬和牟斌齐声的回道,萧敬还要,牟斌却是显得非常激动,天子终于想起他们这些爪牙了,想起要重要他们锦衣卫了,这十多年来,锦衣卫过的日子是真心不如狗。

只要天子有需要,他们锦衣卫就是天子手中最听话的狗,最锋利的刀,最忠诚的鹰犬,而这也是锦衣卫的价值所在。

弘治皇帝挥挥手,两人就识趣的下去。

看看堆积如山的奏疏,放以前,那是加班加点也要批完的,不过现在嘛,弘治皇帝觉得这批奏疏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了。

自己是该要好好的思索一番大明朝的大事了,为何大明朝会到了现如今的地步。

国库空虚、边防废弛、军户糜烂、内忧外患,然而自己却是始终无能为力,想要做一些事情却总是有心无力,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没钱。

国库年年入不敷出,维持现有的局面都已经很难了。

想要征商税却是遭到了无数的反对,这朝野上下的奏疏都可以将自己的乾清宫给淹了。

收不到银子就没办法办大事,这大明朝的局势也就只能够一直这样糜烂下去。

“照儿是对的,他看的比我清楚多了,也比我更懂这朝野上下的局势。”

弘治皇帝想到了朱厚照,想到了朱厚照所说的那些话以及做的事情,弘治皇帝不得不承认自己真心是不如朱厚照,差的太远了。

“我做不了其它的事情,但是可以为照儿铺平道路来。”

弘治皇帝心中有了决断,反思自己当皇帝的十五年,不得不承认自己其实是一个失败的皇帝。

翌日早上,太和殿内。

弘治皇帝高坐龙椅之上俯视群臣,目光锁定在了大理寺卿杨守随的身上。

这杨守随又穿起了破破烂烂打满补丁的衣裳,显得非常寒酸的样子,如果不是昨天看到他挥金如土的场面,弘治皇帝是打死都不会相信的。

杨守随也是一下子就感受到了弘治皇帝的目光,还以为自己脸上不干净呢,也是微微的整理下自己的衣服,将打补丁的地方给拉的显眼一些。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小太监扯开了鸭公嗓子,声音回荡在太和殿内。

“陛下,臣有本奏”

话音刚刚落下,立即有大臣站了出来。

“准奏。”

弘治皇帝点点头。

“陛下,太子乃国之储君,理应选任贤能、正直之士为师,循循善诱、敦敦教导,方可知晓天下大事、治国之道,将来才可成为一代明君,为江山社稷造福。”

“臣听闻太子最近天天出宫,不务正业、不思进取,竟做起了与民争利的商贾之事,臣请陛下为江山社稷严厉的监督、敦促太子殿下”

“切不可放任自流,长此以往,我大明忧矣”

翰林院学士张炳站了出来,直接矛头就对准了正在呼呼大睡的朱厚照。

听到张炳的话,群臣顿时就一片哗然。

一直以来大家都还以为太子是在东宫里面上上学、玩玩游戏什么的,谁知道这太子竟然是天天出宫,还搞了副业啊。

这怎么能行,这洗脑洗的不够,将来太子对他们这些文臣们就会不够亲近,这太子搞副业了,以后手中有银子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们这些大臣就根本无法掌控了,这就更不行了。

“竟有此事”

“陛下,臣请陛下严厉的要求太子,太子乃是储君,储君者,肩负国家大事、江山社稷,岂能儿戏,更不可做与民争利的商贾之事,这大大有损储君威严。”

内阁大臣谢迁一听,也是赶紧站出来表现强烈的反对。

“太子在做什么商贾之事”

李东阳也是站出来对着张炳问道。

“是啊,你可不能凭空污人清白。”

“太子岂会做商贾之事。”

大臣们也是纷纷开口说道。

“据我所知,太子殿下在城外这边开始了三家所谓的工厂,天工纺织厂、鲁班机械厂和琉璃厂,雇佣了数千人做工。”

“这难道不是商贾之事吗”

张炳看看众人,也是直接将朱厚照的产业给说了出来。

“什么”

“这天工纺织厂、鲁班机械厂、琉璃厂都是太子所开设的”

众人一听顿时就微微吃惊,接着略微思索,也就明白为什么张炳要拿此事开炮了。

无非就是太子麾下的这三个产业实在是太赚钱了。

别的不说,就说这个琉璃厂,这琉璃阁虽然只是开业两天,但也已经让有些人无比的眼红了,虽然不知道具体的销售额,但看琉璃阁的火爆程度和产品的昂贵价格。

这日进万金根本就不算什么,京城已经有人盯上了朱厚照的琉璃厂了,想要将这个赚钱的买卖弄到自己的手中。

“陛下,太子乃是储君,岂能做这商贾之事,臣请陛下严厉训斥太子,查封这些工厂。”

“是啊,陛下,太子乃是储君,利用好好学习治国为君之道,岂能与民争利,为营营小利而失大义。”

“陛下,太子的工厂理应交给朝廷接管。”

弘治皇帝听着这些大臣们一个个义正言辞、义愤填膺、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心里面都忍不住冷笑起来。

果然和太子所说的一样,这些大臣们没几个是好东西,看到这赚钱的买卖了,一个个眼睛都红了,纵然是太子的买卖都在想着如何谋夺过来。

更重要的是限制了太子的一切,这等于就是将太子掌控在手中,也就掌控了未来的太子,这大明朝的一切都被他们牢牢掌控在手。

没有了这些赚钱的买卖,到时候朱厚照又会赴自己的老路,陷入没钱的窘迫境地,没钱什么事情也都做不了,最终还不是被这些文官们限制的死死地。

这一刻,弘治皇帝算是彻底的看清楚了这些文官们的嘴脸。

一个个嘴上说的很好听,什么为大明的江山社稷,为了大明的储君着想,还什么与民争利什么的,站在道德的制高点。

实则一个个都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为的还不是抢夺朱厚照手中赚钱的买卖,还不是为了限制皇权。

弘治皇帝彻底的相信了朱厚照所的话,也是真正认清楚了这些文官们的嘴脸。

阴沉着脸,仔细的听着他们在这里不断的讨论着太子该如何、如何,这太子的琉璃厂该划归谁管辖什么的,弘治皇帝的杀心都起来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70817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