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正德日不落

作者:中华田园牛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36章,日进万金

书名:正德日不落 作者:中华田园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9

“公子,这还少啊”

吴老三一听,也是笑着说道。

“京城的有钱人可比我们想象的多很多,一上午才卖十万两银子,这确实是少了,要知道这是我们第一天开业。”

朱厚照微微摇头,琉璃制品也好、镜子也好,其实都是讲究一个稀缺性,这刚刚开始的时候肯定是非常好卖的,时间久了之后才会慢慢的恢复平常。

这第一天,朱厚照原本是觉得至少都可以卖出几十万两银子的,现在看来或许还是有些困难了。

“看看下午的情况吧,或许上午知道的人还少,所以销售没有带动起来。”

“给店里重新补好货,准备好下午的销售来。”

“是,公子”

吴老三、吴大郎等人齐声的回道。

朱厚照下午哪里也都没有去,一直在琉璃阁二楼这里坐着,也是仔细的看看店里面的大客户。

京城的一处宅邸内。

上午才从琉璃阁这里大肆消费的李夫人就迫不及待的邀请了不少的好友前来家中作客,这李夫人的好友自然也都和李夫人差不多,都是大户人家的夫人。

此时此刻好几个贵夫人聚集在李夫人的房内,正在不断的讨论各种各样的琉璃制品,更有夫人对着全身镜子,不断的照来照去。

“这全身镜子真是不错,全身上下都可以看的清楚,这搭配起来的时候就方便多了,能够看到整体的搭配。”

“可不是嘛,我家老爷上朝回来就嚷嚷着说让人去购买这种全身镜,说是今天上早朝的时候在太和殿外就摆了两面全身镜子。”

“没想到在李夫人您家中就有这样的一面镜子。”

听到自己好友的话,李夫人那是满了笑容,觉得脸上很有面子。

“我这是在长安街一家叫琉璃阁的店里面买的,说是现在只有九面,有几面还在宫中,这一面全身镜啊,可是花了1299两银子呢。”

李夫人笑着说道。

“只有九面啊”

旁边的贵夫人一听,顿时一个个都急了,至于价格什么的,对于她们来说根本就不在乎。

“可不是嘛,我买的时候,店小二都说了,只剩下五面镜子了。”

“你们如果要买的话,赶紧去琉璃阁,这要是晚了的话,到时候可能就真的没了。”

李夫人一下子就看出了她们一个个都已经蠢蠢欲动了。

没有一个女人可以拒绝这样的一面全身镜。

也没有人可以拒绝各种各样颜色的琉璃制品,看看自己房间内各种各样的琉璃制品,晶莹剔透、五光十色,珠圆玉润的,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还有这吊起来的琉璃灯具,点上蜡烛或者是油灯的时候,整个房间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色彩。

听到李夫人的话,几个夫人也是赶紧急匆匆的告辞离开,然后一个个也是带上丫鬟、仆人直奔琉璃阁这里。

事实上也正如朱厚照所估计的,上午的时候,知道琉璃阁的人还很少,这到了下午的时候,琉璃阁这里才算是迎来了真正火爆的时刻。

上午进店的人很多都是看热闹的,其实根本就买不起琉璃阁里面的东西,但是这下午就不一样了。

几乎都是一个个贵夫人、少爷,或者是干脆就是老爷打扮的人进店,这一个人进了店就很难再走得出去了。

因为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琉璃制品会吸引住他们,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掏出腰包里面的银子出来。

“公子,公子”

“刚刚刘阁老家的孙子来店里面消费了2万两银子”

刘瑾急匆匆的来到朱厚照的身边,小声的汇报道。

“刘阁老”

朱厚照一听,顿时就眉毛微微一扬。

这个刘健貌似一直以来都是很清廉的样子,现在他孙子随随便便就消费了2万两银子,看来家底也是殷实的很啊。

“继续去看着。”

朱厚照继续吩咐道。

很快,刘瑾又急匆匆的前来说道:“公子,公子,刚刚户部尚书侣钟的夫人来店里消费了1万两银子。”

“户部尚书的夫人”

“记下来、记下来。”

朱厚照一听,也是命人记录下来。

“这平时一个个装的穷的要死的样子,还经常舔着脸向父皇要盐引、要赏赐什么的,现在一个个花起银子来的时候,这是眼睛都不眨下。”

“果然啊,这大明朝皇帝没钱、国库没钱、老百姓穷的要死,唯独这些士绅、商人、官员们是最富有、最有钱的。”

“上万两银子,这随随便便的就花出去了。”

朱厚照心里面也是忍不住感叹起来。

历史上的大明朝之所以会奔溃,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财政崩溃,朝廷收不到税,根本就没办法去办大事,没办法说去整顿边军、打击贼寇、也没办法去赈灾救民等等。

再加上吏治腐败、贪污横行,朝廷即便是拨再多的银子和粮食去赈灾,最后都到了那些官员的嘴里面。

偏偏这大明朝的官员最会装穷,历史上崇祯皇帝让大家捐款,结果满朝的文武大臣只捐了20万两银子,等到李自成打进了京城,从百官、内监、勋贵、还有民间等等总共搜刮到了7000万两白银。

这还仅仅只是搜刮出来的部分,事实上,有人估计在当时的京城,可能至少都藏着几亿两银子。

由此可见,这大明朝不是没有银子,绝大多数的银子都被这些官员、太监、勋贵、士绅、商人等等给埋在了地下,用银子做成砖块铺成砖,挖出大地窖,里面藏着大量的金银,做成银冬瓜、金葫芦等等。

总之大明朝其实是非常有钱的,是这个时候全世界最富裕的地方,岂会没有银子

就像现在,这大明朝似乎到处都很穷。

国库空虚入不敷出都可以饿死老鼠,天子天天为银子的事情发愁,总想着开征税商税搞点银子来整顿下军务、巩固下边防什么的。

还有大明的老百姓,穷困潦倒,一到冬天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人变成了乞丐、流民,靠着到处乞讨来过冬,也不知道有多少百姓因为缺衣少食而冻死、饿死的。

但这一切都是假象。

看看现在的琉璃阁,热闹非凡,几百平的店内都是前来大手大脚花银子的公子哥、贵夫人什么的。

几百、上千两银子的琉璃制品那是眼睛都不眨一下就买了。

听说满一万送两千的时候,又会忍不住再多花上一些银子,上万两的银子花出去,那是一点都不心疼。

看到他们的时候,你就不会觉得大明朝很穷了,你甚至于会觉得大明朝是非常富裕的。

“公子,内阁谢阁老家的人来店里面消费了三万两银子”

就在朱厚照思索之际,刘瑾又过来汇报道。

“三万两银子”

朱厚照一听,眉毛一扬。

仔细的回忆起谢迁的资料来,这个谢迁出身浙江余姚的大家族,家里面本身就是大地主、大士绅,再加上这谢家人才辈出,出了谢迁这样的阁老,这谢家在浙江、浙江地区一带那是真正的巨无霸。

“这谢迁历史上多少次强烈反对收商税,看来也是很正常的啊,只靠家里面的那些土地收地租的话,猴年马月才可以收到这三万两银子”

朱厚照心里面默默的思索起来。

看似钟正盈野的弘治朝,其实已经埋藏了巨大的隐患,其官集团逐渐的成为了,大地主、大商人、大士绅利益的代言人。

他们强烈的反对商税、反对盐政改革、也拼命的打压武将勋贵,压榨边军等等,将整个大明朝一步步的给蛀空,甚至于还通过各种各样的办法来限制皇权,把持整个大明朝上下的权力和利益。

到了后面,即便是天子触动他们的利益,也会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和抵制,甚至于不惜让天子落水、吃红丸等等。

自己再过两年多的时间就要登基,要成为这大明朝的皇帝,自然是要早早的准备,提前就摸清楚一些情况来,免得到时候不小心落水死了。

时间在慢慢的流逝。

记录的本子也是越来越厚,同时一箱子、一箱子的银子、银票也是不断地搬上来,将整个二楼给堆得满满的。

等到天色逐渐的放暗,华灯初上,整个琉璃阁变得更加的耀眼,宛如黑夜之中的萤火虫,周围一大片的区域都可以清楚的看到。

这也是朱厚照吩咐的,琉璃阁晚上的灯不要熄灭,要一直点着,就是要让京城的人都看看这个琉璃灯。

“公子,已经统计出来,今日总共销售了五十六万白银”

吴老三无比兴奋的来到朱厚照的身边,向朱厚照汇报起今日的销售情况来。

“五十六万两白银”

“嗯,还不错,还不错”

“今日大家都辛苦了,这月每人加五两银子的奖励”

朱厚照一听,也是满意的点点头。

还算不错,一天就搞到了五十六万两银子,相信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这个销售都会非常的火爆,而且到时候还可以卖到大明各地去,这玻璃将成为自己手中最赚钱的买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3147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