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绍宋

作者:榴弹怕水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三十八章 松紧

书名:绍宋 作者:榴弹怕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8

中秋之后,大宋便自北向南开始施行军管。

濮州、滑州、郑州、开封府、河南府洛阳、陕州,以及昔日属于孟州的河南部分,一并设立烽火台,沿黄河大堤巡逻的士卒、河中监视对岸的船队加倍。

御营各军重新清点人数,核对军械、粮秣、战马等一切军需物资库存,沿河坞堡进行了统一的检查与清理。

河南地沿黄河一线,士卒家属、老弱妇孺被劝南行往淮河南阳一线安置。

各路使相、帅臣,与知南阳府阎孝忠一并接到旨意,着力整饬防务,相机而动,其余河南地军州守臣也多收到宫中、都堂一起发出的旨意谕令,让他们布置防务之余一力配合各地使相帅臣,非中枢旨意,不得擅自违逆。

与此同时,朝廷专门给关西各处发去明旨,强调了宇文虚中的绝对权力和陕州李彦仙的特殊地位。

东南、荆襄、淮南的物资运输也在紧急调配之中,

事情似乎在井井有条的进行,但是中枢这里,却依然有自己的忧虑所在。

毕竟嘛,再多的准备也不过是准备,金人一旦打过来,天知道会是个什么局面何况军事战略上来讲,宋军虽然在河南地有了御营兵马,从而产生了一丝底气,却始终还是有两个巨大的军事窟窿摆在跟前,不可忽视。

这就是关西的问题和东京城的问题。

从关西那边来说,事情在于太急、太仓促。

须知道,想做好军事准备,一个自然是优秀的兵员,另一个自然是完备的后勤,而关西看起来是不缺这些的关西本就是天下公认的优秀兵员地,而且还有一个现成的精兵种子部队,也就是那一万多泾原路精锐从这个角度来说,曲端还是干了点人事的;而巴蜀的经济实力也是不容置疑的,尤其是张浚大胆启用的财政副手赵开主导了一场堪称出色的财政改革,使得巴蜀原本一千多万缗的财政盘子还在做大。

但问题在于,七月份关西三驾马车才将将杀了王燮,统一军权不过一月,而中枢下定决心加税之前,巴蜀相当一部分财赋根本就是顺江而下送到了南阳所以那边从兵员都物资都切实准备不足。

偏偏此处的老对手又是完颜粘罕的军事副手、西路军实际军事副统帅完颜娄室。

这里必须要多说一句,完颜娄室在这个年代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也是一个让所有宋军胆战心惊,心生畏惧的人物没办法的,翻开王渊王都统编纂的那个小册子,来到此人那几页上,你会发现这个很可能是完颜氏家奴或者说仆从部落首脑两个身份并不冲突的人,从辽东一路打到河南,战绩真真是耀眼夺目。

辽国主力是此人率部长途奔袭赶到战场换马后,跟银术可一起一日内九次朝着辽国中军进行骑兵突击弄垮的;西夏支援辽国的三万骑兵主力是此人连续分兵急袭不断给弄崩的;范致虚二十万西军援兵是此人领十个猛安冲散的;太原之战还是他跟银术可一起将数十万援兵一一击溃的。

完全可以说,金军崛起过程中的主要主力大会战他几乎全都参与,而且总是负责最硬最苦的仗,偏偏又总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真的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便是李彦仙在陕州的军事奇迹也是此人转向关西、陕北后才成的;便是去年那般仓促,此人也率军稳稳吞下了延安府、逼降了河外三州,堪称无懈可击。

这种人物,历史上韩世忠、岳飞是真没碰到,碰到了真不好说,反正眼下赵官家身前得用之人中跟此人碰过的,诸如张浚、李彦仙、曲端、杨沂中全是他手下败将当然这个说法不够准确,准确的说法是这几个人当时都是完颜娄室手下败将的残部,还不配称之为手下败将。

彼时宋军几万、几十万的部队,被这个完颜娄室和完颜银术可为主要搭档的金国西路军给屡屡以少胜多,打的落花流水,而且是一次又一次。张浚、李彦仙、曲端这些人之所以能成为一方军事重臣,主要是靠完颜娄室撤兵后收拢败兵达成的。

不但是这样,此人和银术可这个老搭档一路征伐不断,活捉过奚王、活捉过辽国天祚帝,甚至活捉过耶律大石在给金军当了几天带路党后成功逃跑了说句不好听的,若非靖康之变他不在东京城下,此人指不定能达成一个中国军事史上前所有为的成就,那就是俘虏过四个大国皇帝。

这么一个对手,领着一路金军主力,偏偏对着自家最虚弱的地方,谁不心忧

至于东京,就更不必多说了,东京太靠前了,金军一旦渡河,便又是一次东京围城。而东京围城这四个字,几乎快让大宋上下有创后应激症了。

所以,不知道是不是晓得关西担心也没有,还是因为身处其中,整个大宋中枢在进入战备状态后都围绕着东京城的防御做起了文章,所有人的焦点也都在其上。

抛开一开始必然的恐慌,随着这座城市渐渐重新适应军管,已经恢复到三十来万人口的东京城内外周边突然围绕着城防建设产生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爆发力。

新任枢相陈规是毫无疑问的东京守臣、城防系统核心,兼任兵部尚书、开封府尹的他也基本上得到了绝大部分可以想象的权限,所以随着他的一道道命令下达和中枢官吏的一意配合,整个东京迅速以之前南阳为模板开始军事化、堡垒化。

无数的石炭燃料从中原各处运来,绝大部分被沉入皇城金水门内新开挖的人工湖中,少部分被直接送入城外各处烟火不停的砖窑中。

而砖窑以石炭和东京周边临时砍伐的树林木材为燃料,日夜不停的产出坚实的砖块。

这种砖块当然不能跟东京城城墙的材料相提并论,却足以用来在城外垒砌出简单实用的羊马墙,并在城内建起无数砖墙以形成南阳式的隔断军坊,然后再垒砌箭楼、暗堡。

三层城墙,尽数被加固、加厚,各处带有城楼的城门完全变成了军事堡垒,最少都有一个都百人队常驻,十来处水门更是防御重点,全都加装了双层铁网水闸,并有梁山泊派来的兵马协助管理处置。

不过,最引人瞩目的还是穿城而过的三条河流为了援兵进出方便,也是为了外城破后继续围绕河流妥善防御,穿城而过的蔡河、汴河、广济河被全面疏通、拓宽、加深,这个工作之前就开始了,如今更是没有停下。

到了个高潮后,就连病愈后的赵官家都曾与引军回到城内的汴京四壁防御使王德一起上河担土,下水刨泥,还让吴夫人引宫中寥寥几个宫女配着一群搜刮来的东京厨娘在河堤给人烧水煮饭。

在这种热烈的气氛下,昔日因为有五丈宽而被俗称为五丈河的广济河早已经有七八丈宽,而这个宽度基本上是可着河上各处桥梁宽度来的,也就是到了两头水门才重新收为五丈。

汴河就更不用多说了,看着清明上河图就知道那条河有多宽,此时被清理之后,更是水波粼粼,望之令人兴叹。

而按照陈规的设置,挖出的泥土又在河流内侧就地筑起高坝、垒起砖墙,设置砲位,届时又是几层可以防守的出色防线。

更不用说大相国寺那里,从一开始便生产不停的砲车、土丸、石弹、火药包了。

这里必须要再表扬一下赵官家,这位官家之前可不是每天都病着的,而且整天往大相国寺跑也不是为了蹭人家的饭菜饮品的很早之前,在他的建议和协助下,大相公寺这里的配重砲车便已经被分成了固定几种型号,而每一种都力求用统一度量衡整饬出尽量合乎标准的标准配件。

初级流水线,好处不言而喻。

一个自然是为了提高效率,一个是确保战场上的砲车能得到迅速维修,还有一个是为了方便运输。

这是赵官家一开始尝试火炮失败后今年的主要攻坚项目不算什么高科技,但绝对实用,关键是这么做的好处是能被所有人理解和认可的。

总之,全城各处热火朝天。

然而,日子一天天过去,激情一点点消磨,接着就是疲惫和麻木。

赵官家从一开始挖一整天河泥,发展到后来搬一整天砖有时候吧,未免会觉得自己这个皇帝当得太不值了,穿越前找到工作,还没入职就过来了,结果到这里反而体验到了如此高强度的搬砖劳动,哪个有他苦

而且累成这样,晚上回到延福宫,什么力气都没有吃了潘贤妃送来的点心,躺在床上,基本上很快就会闻着潘妃体香酣然入睡。

有时候他也宿在吴夫人那里,而同样累的不行的吴夫人却经常半夜偷偷哭泣,也不知道是不是哭自己为何嫁错人以至于一年到头得有一半时间在烧水做饭,另一半时间在读书习武而这时候赵玖在旁边即便是醒了也完全麻木,根本没力气安慰对方,或者发脾气。

不过,麻木之后又是什么呢

答案是期待。

说起来荒诞,可事实是,八月完结,进入九月,九月也快结束随着这场北赵官家称赞为秋后大干四十天的城防大整修活动胜利落幕,胜利到陈规这种人都想不到法子再加东西的时候,别人不知道,反正赵官家居然是开始翘首以盼了。

对着北面翘首以盼。

但让他失望的是,烽烟始终没有点起,金人始终没有到来。

而且,这种没有到来不是虚假的马扩马子充去年逃入太行山后,渐渐开始向南活动以躲避金军燕京周边的核心统治地区,却是填补了王彦八字军的空白,并与河南重新取得了联系,按照马扩最新的情报,金军连动员都没有动员,最起码河北各处安置的猛安、谋克全都没有动员。

进入十月,冬季正式到来,马扩最新的回报还是清清楚楚,金军没有动作。

这当然是好事,最起码可以让关西方面加紧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和川蜀今年的秋粮组织起一支成规模的部队。

不过相对应而言,为了防止河南这边因为维持长久的高紧张度而引发不必要的紧绷与懈怠,继而导致金军突袭成功,赵官家在与宰执、都省、枢密院一起讨论之后,却又主动放下了部分紧张姿态,下令各处在维持军管的情形下,缓急有加,确保士卒能够轮流探亲、休假,确保城市正常生活,但要小心间谍、突袭云云。

诏令下达后,别处不清楚,但东京城如此大的一座城市,却瞬间陷入到了一种奇怪的状态没人知道要做什么。

冬季是毫无疑问的农闲季节,本就有些无所事事,而因为要防间谍,不管是军用物资还是民用物资一般都是在城外交割,城内全部隔断为坊区,寻常百姓虽在居家,却很难轻易出入坊区家中有壮丁和军士的能直接领到一份口粮、一份石炭基本都有,但酱料、麻布什么的却要掏钱跟官方买。

换言之,商贸活动也基本停滞一来二去,人心自然发慌。

对此,赵官家只能学着某些高端网文中的套路,让这些人按照军坊组织起蹴鞠队来,直接在御道和东西大街上分片设置蹴鞠场,让各防按单双日轮流开发、参与蹴鞠。

但是,这种情形持续了一月,包括处置了高价倒卖酱料、官吏懈怠、蹴鞠斗殴等等能想象到不能想象到的事情以后。

到了十一月,金军依然没有动静。

这个时候,赵官家除了进一步开放东京城外一般是数个坊连成一片一起开发,整个城市分成七八个独立的大区域小城市进行活动也有些按捺不住了。

实际上,这个时候已经有各种流言传出,下面百姓多说,金人经过去年鄢陵长社那一仗已经不敢南下;而官吏们和不少留在太学的原州学生们却议论纷纷,都说是金人皇太弟去世,原太祖阿骨打诸子与今狼主完颜吴乞买诸子争位不休。

后者是有确切证据的,早在枢就从高丽商人那里意外得知了这个情报,说是金国皇太弟,也就是谙班勃极烈完颜斜之前便已经病重,然后秋日未能静养,直接一命呜呼。而后,中枢即刻发鸿胪寺少卿王伦绕道往高丽一行,探清情报。

如今一走三个月,王伦成功折返,也是带来了确切情报,证实了完颜斜也之死,并证实金人似乎有内斗争储的事实。

但说实话,完颜斜也有这么重要赵官家和几位宰执都是将信将疑的,而且金军之前从未因为重要人物去世或者内部纷争放弃秋冬时节南下用兵。

相对而言,枢密院都承旨兼领职方司参军事的刘子羽倒是提出一种看法,他认为未必只是去年长社一战的效果,很可能是皇宋在中秋节后的严肃军管、布置起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总之,很多人的意思是,金军今年应该不会来了。

对此,赵玖和宰执们当然不会就此放松,但却压抑不住下面日益活跃的人心和日渐松散的气氛。

很多人开始建议小范围开城,恢复一定的商贸流通他们的理由很充分,之前大面积严肃军管期间,很多城防士卒、交割官吏,颇有中饱私囊、懈怠民生的实锤例子,老百姓不好过。

一开始,赵官家和宰执们没有同意,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上书,而且因为封城导致的懈怠、贪腐的事情越来越多,甚至已经有人建议解除壮丁巡逻、彻底军坊后,中枢迫于压力,暂时同意了小范围开城,允许可靠商队入城的方案。

事实证明,商业活动才是城市居民的关键,随着城门小范围打开,商贸活动恢复,东京城中几乎迅速恢复了活力,什么壮丁和军坊反而显得无足轻重。

但随着城市恢复活力,一些乱七月下旬,有官员上书,以时节特殊,安抚人心为名,请立皇后。

讲实话,赵官家是有些懵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45768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