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红楼低调人生

作者:随雨安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263章 整治吏治

书名:红楼低调人生 作者:随雨安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7

列朝列代,帝皇、阁臣,想整治吏治的很多。能够成功的,在红楼世界有史以来还没有记载。敢下手整治吏治的,无一例外,全都没有好下场。

敢下手整治吏治的无一例外,要么是皇权稳固的皇帝。要么就是大权在握的重臣。这些大权在握的重臣,甚至权力盖过皇权。但压根就没有成功的先例。

那些敢于出手整治吏治的,无论是帝皇还是重臣。无疑都是人杰,而且还不是一般的人杰。但最后均以失败告终。可见整治吏治的难度。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一个朝廷吏治腐败到一定程度,就会积重难返。也就注定了这个皇朝的覆灭。所以这个皇朝大权在握的皇上,或者是阁臣。就会忍不住出手整治吏治,以延长国祚。

没有成功先例的原因,其实说起来也简单。因为你整治的是整个统治阶层。已经不再是朝廷的派系斗争了,而是针对全部统治阶层的利益。难度不言而喻。

整治吏治他们大多会采用变法的手段。也有些变法相对温和,开始也会取得一定的成果。加上变法者权势通天。压得整个利益集团喘不过气来,但最终往往以失败告终。

毕竟是一个人与整个统治阶层对抗。所以变法者,往往最后也不会有好下场。所以皇上也不过是想想而已,至于整治吏治,当今皇上还没有这个魄力。

皇上也知道,如果不整治吏治,大郑朝绝对长不了。什么也不做显然是不行的,毕竟这可是自己的江山。那就避重就轻吧。

清收户部欠银,开国一百多年了。文武大臣们欠户部的银子,可不是小数目。不说全部收齐,就是收上来二三层也不是小数目。

虽说荣宁二府带了个好头。但根本就没人跟风,都知道荣宁二府是什么情况。我们跟他们可不一样。再说户部欠银的又不是一家二家,只要大家抱成团。皇上拿他们也没办法。

皇上还真拿他们没法子,关键是朝中很多重臣,都欠了户部的银子。而且官位越高还欠的越多。其实也就是权势越重,向户部借银子的数目才能越多。

所以一切又回到原点。吏治腐败才是一切的根源。

说到整治吏治,就不得不说到后世名臣张居正。张居正是唯一一位能做成此事的人。可见他的不凡。所以在后世称之为,千古第一名臣也不为过。

张居正处在后世的明朝中后期。当时大明朝的情况,与现在的大郑朝相仿。也是吏治腐败,异族入侵。朝廷军队废弛,国库空虚。

张居正出生秀才之家。是个读书种子,张居正五岁识字,七岁能通六经大义。十二岁就章一流,举人没得问题。

可主考官一看,年龄太小了,少年得志不利于张居正的成长。于是决定压一压。结果张居正成为十三岁的少年举人的愿望落空了。

于是,三年后,张居正十六岁拿到了举人功名。二十三岁拿到了进士功名。与李淼一样二甲第九名。然后也是进翰林院做了庶吉士。

张居正也是低调、苟着的个性。不过人品不是太好,就是为了升官,小人也没少做。结果,张居正用了二十五年时间,一直做到文臣之首。

四十八岁的张居正位居首辅。正赶上皇上年幼,不能亲政。于是乎张居正大权独揽。相当于集君权、内阁大权一把攥。

于是,张居正一改之前低调、苟着的个性。开始落出了獠牙。大刀阔斧的整治吏治。先对那些挡路的官员开刀。

然后,把自己人安排在得用的位置。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整治吏治可不是一刀切。张居正为人圆滑,处事灵活。一切最终目标为了整治吏治。富国强兵。

张居正做大事不拘小节。刚开始露出獠牙不久,老家的父亲就过世了。按理说应该丁忧。也就是回老家待二十七个月再出山。

张居正已经露出了獠牙,怎么可能去丁忧。不说时不我待。真要是丁忧了,丢掉了大权,能不能再出山都是问题。搞不好能不能活命都是问题。

张居正得罪的可都是狠角色。于是,小皇帝夺情了。可张居正的那帮对手不干了。好不容易出了个机会,你爹死了,你还不下台。

结果小皇帝又下旨了。谁要是再提张居正丁忧,我要他的命。于是,没人敢再叫张居正下台了。

张居正大权在握,继续向统治阶层开刀。这年头大量的田地都在统治阶层手中。他们不交税,采用隐瞒土地的办法。

张居正在全国陆续展开清丈土地,并在此基础上重绘鱼鳞图册。把统治阶层的隐藏的土地都给曝光。然后采用一条鞭法。让大家一起交税。

张居正对官员实行考成法,提高了各级部门的办事效率,而且明确责任,赏罚分明,从而使朝廷发布的政令做到执行到底。

张居正用了十年时间,把大明朝治理的国库充裕。粮食储备充足,光太仓库的粮食储备可供应大明朝十年的享用。

在军事上培养出了像戚继光、李成梁这样的名将。至于说大明朝的军事实力,可以说是如日中天。异族不敢来犯。

可惜张居正只做了十年首辅,就病故了。据说是劳累所致。也不累吗张居正做的事,是与整个统治阶级为敌。肯定要绞尽脑汁,不累死才怪。

如果再给张居正多做几年首辅,大明朝的历史将会改写。如果让张居正再多做十年首辅,后世的中国近代史都得改写。

就这样,张居正做了十年首辅,大明朝的国柞至少延长了,至少上百年之久。不然大明朝早就灭了。

张居正死后开始被人清算,他得罪的可是整个统治阶层。小皇帝也已经长大了。张居正死后开始掌权了。

张居正死了,也注定没有好下场。就差一点被鞭尸。他的家族子女都跟着倒了霉。都被抄家充军。在充军途中被饿死的子女就不在少数。可见当时有多少人恨张居正入骨。

这些人可都是当时的统治阶层,很多人实力强大。张居正活着时他们不敢怎么样。张居正死后,他们把仇恨发泄在他的子女、家族身上。

人亡政息。张居正死后,他所制定的政策也被全盘否定。等到若干年后,大明朝的皇上发现,还是张居正的那套管用。于是,开始给张居正平反。还给张居正封了王爵。

于是,皇上也开始搞张居正的那一套。结果怎么也搞不下去。因为历史上只有一个张居正。就是贵为皇帝,大权在握也不行。

历史上根本就没有第二个人能走得通。大明朝吏治腐败,最终难逃灭亡的命运。

所以张居正是第一名臣,后来的帝皇、重臣们都在学习张居正。学习他的考成法,学习他的一条鞭法。

后世大清朝的雍正皇帝,也算是一代明君。而且也是大权在握,根基稳固。雍正就是想把张居正的那套照搬。结果也只能是形似而神不似。

所以根本不可能达到,张居正那时的效果。关键问题是在神而不在形。真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形势也在不断的变化,向整个统治阶层开刀,哪有那么容易

在我看来,张居正的厉害之处,根本不在于考成法,也不在于他的一条鞭法。而在于他能把他的政策贯彻到底。关键在于他的政令,各阶官吏都能不折不扣的执行。

而且不折不扣执行他政令的,有很多都是他的对头。恨之入骨的对头。但这些人还不得不执行。这才是张居正的神韵所在。

在后世,我看到过很多名臣对张居正的评价。也只会好笑。他们很多人,竟然用道德标准来评价张居正。试问正人君子能做到首辅吗能整治吏治吗

作为张居正这样的政治人物。在需要达到他的政治目的时,就需要不择手段。做大事不拘小节。所以张居正在担任首辅期间,肯定做了许多不正人君子的事。这重要吗

不过他们对张居正的功绩评价,都还是正面的。无可否认张居正第一名臣当之无愧。至少到目前为止,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9447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