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红楼低调人生

作者:随雨安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72章 回京述职

书名:红楼低调人生 作者:随雨安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7

知道李淼年底可能要回京,后院女眷反应不一。贾迎春、思棋是很高兴,京中有亲人在。离京快两年了。的确也有些想家了。

秋生无所谓,公子在哪哪就是家。她也是跟着李淼时间最长的女眷。现在还多了一个香桃陪着,到哪都一样。

李纨可不一样,她可不想回京。现在与小师弟过着夫妻般的生活,很好怎么还愿意回到从前呢

很快青州的秋收完成了,统计完税收情况。李淼一份请功折子随即发出。折子里的情况也是基本属实,不是李淼说什么就是什么。朝廷肯定还是要核实情况的。

请功折子里李光辉是李淼需要重点邀功的。但也不能太过明显,否则就成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这里面学问可不小。

李淼也是几易其稿,最后才满意地将请功折子递了上去。

接下来就是半个月左右的等待,现在青州改州设府已成定局。李淼也开始了他在青州的最后巡视。近两年的青州知州任上,李淼问心无愧,对得起青州父母官这一称谓。

李淼执政青州近两年时间,随着优质高产种子的推广,使得整个青州乃至大半个山东地区都获益匪浅。大大地提高了粮食产量,改善了青州的交通状况。

青州官府在没有劳民伤财的情况下,完成了整个青州地区的道路修缮。还推广了适应整个北方地区的独轮车。使得青州的内陆交通状况得到改善,方便了货物的流通。

另外,李淼还通过自己的农具厂,改良了农具。大大地提高了农民的劳动效率,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现在李淼的新农具正随着优质种子一起,迅速在北方大地蔓延。

李淼在青州的造船厂的作用更大,在它的影响下。北方的沿海地区的造船业蓬勃地发展起来了。沿海地区的海运也是随之迅猛发展。

现在的北方沿海地区,已经不再是落后的代名词。无论是经济还是活力,都远远超过了内陆。成为整个北方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李淼的这次巡视没有兴师动众,更没有惊动官府。只是带着李十、贾兰。乘坐顺风运输镖局的马车,粗略地在自己的治下转了一遍。

五天时间,对于李十、贾兰也只是粗略地看了个大概,对于有神识的李淼,一下把青州看得明明白白。现在的青州政通人和,百姓富足,一幅和谐的画面。

要说不足之处,那肯定是存在的。享受这波发展红利的,主要是有地的农户,特别是大地主。田地越多获益就越大。

对于那些没有土地的庄户,也不过是日子,比原先稍稍好过一点而已。这些也都是这个社会的基本制度造成的。现在的李淼也是无能为力了。

回到州衙后,李淼开始享受源源不断的,前所未有的,巨量的气运。巨量的气运对李淼的修真境界和内空间都没有帮助。仿佛就是暂时储存在李淼身上。

冥冥中李淼感觉到,这些气运暂时储存在他身上。就是为他做一些违背天道的事所准备的。李淼现在对天道是有一定领悟的。相当于天道境初期巅峰。

因为有些事与天道有违,你做了,天道就会削弱你的气运。比如李淼要与新的金钗们双修,可能就会损失气运。但他又不得不做,因为这涉及到他修真功法,和境界的提升。

再比如李淼要拿下大连地区,也会削弱他的气运。但他也不得不做。因为这是他要拖住女真族前进的脚步。

李淼开始有些明悟,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应该是有道理的。至少对自己的气运增减是这样的。顺着天道的意愿做事,天道就会给你气运奖励,反之也然。

但也不尽然,毕竟李淼是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机器。在感情和理智之间,往往也会感情用事。有时更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否则活着还有什么劲

随着李淼的领悟,停滞很久的道韵又开始有点提升了。李淼是哈哈大笑,太祖的话在李淼耳边回荡,“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还是湖南韶山口音。

不知过了多久,李淼猛然惊醒,李淼的天道境境界已经进入了中期巅峰。对天道的领悟精深了不知多少。隐隐的感觉到就凭现在储存的气运,还不足以拿下大连地区。

李淼对着天空深深一拜,真诚的一拜。这难道是太祖在点化我吗硬是要的、要的哦

京城大朝会上,高高在上的端坐在龙椅上的皇上,龙颜大悦。此时也在哈哈大笑,也是在为李淼大笑,看着李守中这位阁臣。“你这个关门弟子不错,不错。”

李守中站在群臣的前列,听到皇上的夸赞。又见皇上龙颜大悦。这位新任阁臣内心也是兴奋无比,脸上却是波然不惊,“皇上过奖了。”

今年的大郑朝是个难得的丰收年,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风调雨顺,粮食大丰收。

凡是优质种子的推广到的地方,粮食产量更是猛增。对于大郑朝这样一个农耕经济的国家,无疑是巨大的利好。

特别是山东青州,及其周边地区势头更猛,粮食产量猛增。上交朝廷的税收猛地涨了一大截,皇上又怎么能不高兴经过验证青州改州设府已经通过。

李淼作为青州知州功不可没。现在已是正五品官职的青州知府李淼,朝廷已经令他即日回京述职,这样的人才皇上怎么能不大用

而此时的朝堂上,也出现了今年难得一见的喜气。其实大臣们也是希望朝廷中兴的。毕竟自己也身处朝堂。大郑朝中兴对群臣们都有好处。

只是在朝廷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取舍,大都会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这可能也是人性吧。

这时群臣眼看龙颜大悦,皇上这是要重赏的意思。等皇上金口一开就不好办了呀。

群臣中不知谁嘀咕了一句,“李淼可是才二十岁的新科进士,前途无量啊。”

“对啊,好像他们这一届的状元郎才刚升任正六品翰林院修撰。”

“年纪是轻了点,不过年轻人嘛,有的是机会。”

本来还是喜气洋洋的大朝会,一下子变成了菜市场。众臣你一言他一语,虽然声音都不大。皇上也是听不清楚,但皇上知道众臣也不同想法啊。

朝堂帮派林立,有不同的声音再正常不过。就是李守中一派的,对李淼的重用也是意见不一。李守中站在群臣之中,也是无奈的摇着头。

朝堂上难得意见如此的统一,这难道是嫉贤妒能。

皇上也是了然,也不可能为了李淼一个人,影响大郑朝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于是皇上的金口闭住了,脸色也恢复了往日的威严。

至于大功臣李淼的回京职务再议,朝堂上的惯例。有不同声音出现,那就再议咯。

五天后,李淼接到了朝庭的通报。青州改州设府,李淼成为了青州首任知府。速回京述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6345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