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家父袁术,开局就称帝

作者:风云乱舞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九十六章 施粥救济

书名:三国:家父袁术,开局就称帝 作者:风云乱舞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9

寿春县城北边十几里,有一座山,向为名胜之地。

八公山名,起自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八公在此学道成仙的神话故事。

水经注:“淮南王折节下士,笃好儒学,养方术之徒数千人,皆为俊异焉。多神仙秘法鸿宝之道。忽有八公皆须眉皓素,诣门希见。门者曰,吾王好长生,今先生无住衰之术,未敢以闻。

八公咸变为童,王甚敬之。八士并能炼金化丹,出入无间,乃与安登山埋金于此,白日升天,余药在器,鸡犬舔之者,俱得上升。

其取升之处,践有石陷,人马迹存焉。故山即以人得道,鸡犬升天”典故,八公山遂扬名于世。

至晋在此展开的“淝水之战”,前秦苻坚大举南侵,谢安委谢玄为前锋都督,以八万兵力击败号称百万的秦兵,成为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之战。

苻坚、苻融登寿阳城望八公山草木皆类人形,疑为晋兵,败逃时听风声鹤唳,亦以为晋追兵,遂出“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成语,八公山更名闻天下。

这八公山上,有西汉淮南王刘安修建的王宫,只不过年久失修,如今已经有些破败了,经过时间的流逝,王宫也变成了道观,只有十余人的道士居住其中。

袁耀让太史慈暂时接管了道观,在此地进行施粥赈灾之用,那些道士倒是十分乐意。

毕竟这是有功德的事情,道观里的道士们自然支持,他们不仅支持,还分出人手来帮助修建粥棚,搭建临时的木屋。

而袁耀经过两日的转悠,在这八公山附近逛了个遍,却并未找到他想要的石炭。

正当袁耀有几分沮丧的时候,他灵机一动,想到袁术一开始跟他说过,有铁匠已经采用石炭进行锻造,便在寿春找到了一个铁匠工坊。

却正好看见这铁匠工坊里面,那炉子里燃烧的,正是烧的火红的煤炭。

见到此物,袁耀当即大喜,与其聊了几句之后,便问清楚了这煤炭的来源。

原来在寿春北面三十多里的下蔡县城外的山中,就有很多的石炭,而且是裸露在山脉表层的煤矿,许多煤炭资源,甚至都不需要怎么挖掘,可以进行直接开采。

八公山就在下蔡县与寿春县的中间,袁耀听完顿时大喜,连忙邀请老铁匠跟随自己一起前往那下蔡县的山中探寻煤矿。

在老铁匠的带领下,袁耀当天便见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煤矿。

正如那老铁匠所言,这里的煤矿资源极为丰富,黑漆漆的石头全部裸露在山体外面,只需要往土壤下面挖两锄头,就能够挖出大量的煤炭。

这可让袁耀兴奋了起来,同时开始庆幸自己选择在八公山作为赈灾之地的好主意。

此地距离八公山只有不到二十里的距离,将挖掘出来的煤矿,运输到两个时辰的时间,十分方便。

等在八公山将煤矿全部做成蜂窝煤之后,便可以开始售卖。

三天的时间,眨眼之间就过去了。

寿春城开始施粥,赈济灾民的事情,也开始在附近传了开来。

寿春城外,一块告示栏前。

两个勇士营的士卒,将一张告示张贴在这告示栏前。

这寿春城大门两侧,聚集了不少的流民,这些流民因为没有准许,许多人是无法进入寿春城的,所以很多百姓,其实都只能够龟缩在城外。

告示栏上偶尔有一些招募工人的告示,所以这里长期有一些流民聚集。

在看见有人来张贴告示之后,不少流民已经主动聚集过来,一时间围了不少人。

而两个勇士营在张贴完那张赈济灾民,施粥与百姓的告示之后,其中一个则是立刻拿出提前准备的铜锣。

一声锣响,立刻就让原本就开始往这告示栏聚集的人群,全部都被吸引了过来。

袁耀是担心,这帮流民有些人并不识字,就算贴着告示,很多不识字的人,也并不知道他们施粥赈灾的地方在什么位置。

毕竟这个年代,又不是袁耀生活的那个年代,文盲率已经被扫的差不多了。

这个年代识字,那可都是读书人的特权,普通百姓,能够认出自己名字的人,就已经很了不得了。

所以,袁耀又专门安排了好几队人,拿着铜锣在寿春城几个城门口,开始宣传。

“来来来,我家公子善心大发,在八公山进行免费的施粥,有需要的百姓,可以前往八公山道观领取”

“来来来,我家公子善心大发,在八公山进行免费的施粥,有需要的百姓,可以前往八公山道观领取”

“来来来,我家公子善心大发,在八公山进行免费的施粥,有需要的百姓,可以前往八公山道观领取”

两人一队的勇士营士卒,开始一边敲着铜锣,一边在这城门处大喊。

那些聚集过来的流民们,在看见这两个士卒张贴告示的时候,本就有了一丝好奇,现在听见士卒们的叫唤,顿时大喜。

在场的这些流民,哪个不是饿了两三顿了,有些甚至两三日滴水未进,饿的头昏眼花。

在听见有人说要施粥的时候,一个个都以为自己听错了。

“我,我没听错吧,有大善人要施粥救济吗”

“军爷,你说的是真的吗”

“天呐,大善人呐,在哪里施粥啊”

“唉,你没听说吗,在八公山”

“八公山是什么地方啊”

“就在城外十几里,快,我们早些去,早点去,能早点吃上粥”

一些机灵点的流民,在听见了士卒们的宣传之后,顿时就鼓起了一丝力气,原本饿的瘫软的身体,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力气,撒开了两条腿,就往些外地人,不知道八公山在哪里,可官差们指了指方面,附近又无别的山头,很好辨认,一时间大量流民开始往八公山跑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569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