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

作者:病病大夫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61章 知县敢问朕就敢答

书名: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 作者:病病大夫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6

一时间整个文华殿都安静了下来,连高光义的一声叹息都能让所有人听到。

高光义老早就知道张渊那边准备借经筵搞事情,甚至为此将朝堂大宝都召了回来,所以几天前就私下提醒过楚牧,但皇帝好似并不在意。

哎,皇帝还是太年轻,不了解朝堂的险恶,现在好了吧,被陈家杨问住了吧

不过平心而论,今日的经筵即使是宦海沉浮几十年的高光义也觉得吊诡。张渊一派想借着经筵敲打陛下,他是知道的,但他没想到北派今日也有动作,甚至把汪琦都派出来了。

往常经筵虽然经常辩论,但都是就事论事,引经据典的侃侃而谈,而今日两边一上来就大开大合的杠上了,完全不是就事论事的辩论,而是针锋相对的互相攻击。

最奇怪的是今日的辩题,往日经筵的题目一般是偏抽象的,诸如什么论无为而治或者论百家争鸣什么的,今日却是偏时政的辩赵宋制夷之策,赵宋制夷自从梦中五千年传世以来,一直在读书人圈子里争论不休,大体上都是批评宋朝软弱的。

在几十年前这个辩题倒没什么,那个时候不会有人把赵宋联想到当朝。但永平帝在位时,对外着墨很少甚至屡屡退让,民间早就有人暗讽永平帝是赵官家了,而现如今大文周边形势十分微妙,新君第一次经筵竟然就讨论这么敏感的问题,高光义觉得这是有人在试水温

高光义扭头看了看身边的几位内阁大臣,有本事试这个水温的只可能是他们

窦鼎之已经察觉到了高光义的眼神,他自然是没有任何反应,脸上平淡如水。

所幸高光义现在也没时间管这个,耽误之急先解皇帝之围

大经筵虽然一般会指定几位主要的讲读官,但毕竟百官到场也不是完全来当看客的,也是可以发言的。高光义看着楚牧被问的有些为难,在考虑要不要站出来帮皇帝解围。

之所以要考虑,是楚牧曾经告诫他,不要让人察觉他们两人的关系。而在旁人看来,过去遇事只会唉声叹气的高光义,突然跳出来帮皇帝,怎么想都觉得有问题,更别说身边这三个人精了。

楚牧沉默了半天,陈家杨却不管皇帝是不是为难,继续追问:“陛下如何看待赵宋制夷真的觉得和夷狄议和也无不可么”

在场百官其实跟年轻的皇帝接触不多,难得的机会,都想听听皇帝到底是个什么水平或者说是个什么路数的人,故而皆屏息而待。

看到陈家杨一下把火引到了皇帝身上,本来咄咄逼人的汪琦却默默地退后了,虽然太后的意思是适当的让楚牧出出丑,但汪琦何其精明,让他去怼陈家杨没问题,让他去得罪皇帝,他才不会那么傻呢

倒是刚才一直插不上话的李术急于表现,傻不拉几的上前指责陈家杨道:“陈家杨大胆陛下不言你竟敢一而再再而三的追问,是何居心陛下或许是对赵宋故事还不熟悉,你却屡屡追问,到底想干什么”

“李侍郎此言差矣陛下明明知晓契丹女真,怎么能说陛下不知赵宋故事太祖当年明言,经筵以论明道,君臣皆可畅言互相讨教,我请问陛下有何不可”陈家杨反驳道。

“对啊陈知县只是请教陛下,李侍郎何必上纲上线”

“大经筵本来就是论道,请教陛下有何不可”

几位清流派的官员纷纷为陈家杨说话,北派官员也不甘示弱反击。

“陛下不想说非逼着问,陈家杨居心拨测”

“就是,陈家杨辩不过汪尚书,就冲陛下发问,这算什么能耐”

一时间两派官员互相争论了起来,文华殿乱成一团。

窦鼎之一直没有吭声,就是想趁机听听楚牧到底是怎么想的,哪知楚牧迟迟不开金口,百官却吵成一团,他也只能站出来咳了两声。

但现在这么乱,谁能听得见首辅的咳嗽,窦鼎之有些不悦的喊道:“肃静宫中喧哗成何体统”

张渊也不想这么乱下去,这么一吵万一待会皇帝直接拍拍屁股走了就不好办了,也喊道:“大家都肃静”

两位阁老的威严很快让争论声平静了下来。

窦鼎之一脸严肃的走到中间,望着刚才声音最大的几个官员,似是要严厉训斥一番。

可还没等首辅大人开骂,沉默半天的皇帝却终于张嘴了:“朕啊,年少家贫,虽喜欢看书但迫于生计,所学不多,既然陈知县问起,朕就随便说说”

楚牧这么一说,张渊袁复都有些惊讶,这没读什么书的皇帝还真要说啊面对满朝饱学之士,这乡野来的年轻人还真有勇气

楚牧端起桌上的茶杯抿了一口,耳边突然想起了小笑如同复读机一般的照着说道:“陈知县问朕怎么看赵宋制夷朕觉得赵宋制夷之策还是不错的”

皇帝这话一出,在场的官员皆瞪大了眼,万万没想到皇帝会认可被大家广为批判的赵宋与夷狄议和。

倒是窦鼎之眯着眼若有所思的望着一脸轻松的皇帝。

“刚才汪琦说的很对,宋与契丹议和,但宋没有亡于契丹,反而契丹之亡有宋的功劳。南宋与女真议和,但南宋也没有亡于女真,同样的女真之亡也有南宋的原因不是么梦中五千年写的很明白,即使与契丹议和,宋朝历代官家依旧对燕云十六州念兹在兹,宋徽宗一听说女真崛起,便决定讨伐契丹,与党项议和,但百年间赵宋什么时候停止过对西北用兵与女真绍兴和议后,难道南宋没有再北伐过所以议和本身只是权宜之计”楚牧因为边听边说,所以说的很慢。

陈家杨当即反驳道:“堂堂中原正统,即使是权宜之计,也不该和夷狄议和有失天朝颜面”

楚牧听闻叹了口气拖延了会时间,等待着小八传音而来。

“那请问陈知县,何为天朝体面是秦皇那样的体面还是汉武那样的体面”楚牧跟着传音一字一句的问道,连语调都都透着郭放舟那种贱贱的感觉。

现在陈家杨变的沉默了起来,因为皇帝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秦皇北筑长城南击百越、汉武扬鞭屡破匈奴说起来都是大扬国威的事,但梦中五千年里,太祖写的很明白,无论是秦皇还是汉武时期,百姓生活困顿民不聊生,所以秦皇一死遍地烽火,汉武临终轮台罪己。这么想来,这两朝国都快没了,还谈什么颜面

陈家杨沉默了,但郭放舟没有停下的意思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3304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