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狠宋

作者:比萨饼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377节 意外的盟军

书名:狠宋 作者:比萨饼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5

孟之祥军队的情况被枢密院计议官戴永泉奏报送到朝廷,引发了轩然大波

诸文官、台谏官员一看,那还得了

孟之祥对伙食费的处置是成立了伙食委员会以及军中设小卖部、公开账目似乎算是小事,但御史们一样弹劾他居然把监督权力交给士兵,公开监督是严重的罪名

大头兵只有俯首贴耳的份儿,哪能监督军务

看御史们的架势,换言之,孟之祥要是私吞官兵的伙食费,吞没小卖部的利润,可能御史们都不那么大的火气。

孟之祥这么做,这是断了天下军官的二条财路,侵害了军官们的利益,以后大头兵就能够以他的例子,振振有辞,要求财务公开,接受他们的监督,从而制造军中不和。

所以,孟之祥此举何止是不妥,是大大的不妥,不行,御史们得为天下的军官们发声,弹劾孟之祥的举动

至于孟之祥在他军中建立了权行军参谋、权后勤参谋与权军纪参谋以及教导队,未经允许,以武将的身份擅改军制,那是大逆不道,其罪当诛

即使要改制,也应该在文臣的主导下进行,更何况,改制的事,岂同小可

武夫的刀,文臣的笔,都是非常可怕的,监察御史胡清献在他对孟之祥的弹章上写道:“王介甫曾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注1,遂行变法,改变祖宗之制,孟之祥方过弱冠之年,蔓尔小官,竟敢改动军制,假以时日,为害烈甚王介甫”

御史的言辞向来激烈,胡清献竟然将孟之祥与王安石相提并论,认为孟之祥的所作所为是离经叛道,颠覆军制,进而倾覆朝廷,断断不可容之。

更厉害的是,胡清献揣摩圣意,他知道官家推崇理学,而理学陈旧保守就是朱熹不同意寡妇改嫁的那一套,想想就有多么地保守,反对变法,与变法的王安石是水火不容。

官家反对王安石积极进取,锐意革新,在他钦定的大宋二十四功臣中,包括了赵普、曹彬、王曾、司马光等人,多为相国级的著名文臣,结果反对王安石的司马光榜上有名,而王安石则名落孙山,可见了官家对王安石的反感。注2

如今胡清南就以孟之祥类王安石变法来抹黑,其攻汗孟之祥之有力,恍如狂风暴雨,惊涛骇浪

胡清南的弹章一公开,亲近孟之祥的人都为他抹了一把汗。

好在孟之祥朝中有人,否则他真的有大麻烦。

本来胡清献的弹章一上,官家碾死孟之祥就是弹指一挥间,但孟之祥赶上了好时机,他的后台都在上升,对他的支持是有力的

今年嘉熙二年春正月初一,下诏侍从、台谏、卿监、郎官、帅臣、监司、前任宰执侍从官举荐通晓军事财政者各二人,三衙和各军统制举荐将才二人。

十四日,下诏史嵩之升为端明殿学士,享受执政待遇,依旧为京湖安抚制置使兼沿江制置副使、兼鄂州知州,召前往朝廷;孟珙为宁远军承宣使,依旧带御器械。

瞧瞧,对孟之祥最亲近的两个人都是高官,尤其是史嵩之,已经升任了参知政事副宰相的待遇,位高权重,朝廷要是对孟之祥不利,那就是打重臣的脸。

当史嵩之看到了朝臣们对孟之祥的议论后,他毫不犹豫地上表保奏孟之祥:

其一,当时孟之祥说要改动军制,史嵩之是知道的,也是赞同的。

其二,鞑军之患,甚于契丹与女真人,绝不可轻视,当以更多的方法,尽全力,试验一切的可能,方可战胜鞑军。

因此,史嵩之建议不仅仅是孟之祥本部军马置行军、后勤、军纪参谋官与教导队,应该在整个川军中都试行,以便专业人士做专业事,减轻主将的负担的同时,也能分薄了主将之权,更利于大宋统治

至于胡清献的弹章中说孟之祥类王安石,更被史嵩之嗤之以鼻道:“王介甫文名动天下,孟小七区区弱冠,胡御史的说法,将他与王介甫同列,真是太抬举孟小七了。”

史嵩之此人,功利心重,敢作敢为,为孟之祥背书,招致参知政事李鸣复私信指责其道:“君侯为孟之祥发声说话,若日后孟氏造反,酿成大宋危机,君侯万死难辞其咎也”

李鸣复者,字成叔,泸州人,为宋宁宗嘉定二年1209年进士,历任官员,端平三年1236年,李鸣复升任参知政事,成为副相,后外出任资政殿学士、知绍兴府,今年,李鸣复入朝再任参知政事一职。

他深责史嵩之,然而史嵩之傲然道:“只要本官在朝一日,孟四、孟小七,皆不敢反”

换言之,如果朝廷对他史某人不客气,要是他不在的话,那么发生什么事就不要怪他了

至于孟珙,事涉自家侄子,不便自陈,但要是朝廷对孟之祥不利,则他一定会上折子保奏孟之祥,给朝廷施加压力。

本来史嵩之与孟珙是外臣,说话不够方便,远不够台谏们说得响亮有力,但出人意料地,朝堂上,孟之祥意外得到了一个极其有力的援军。

枢密院

知枢密院事邹应龙这个正二品的高官和签书枢密院事李宗勉这个从二品高官以枢密院的名义联名上奏,认为孟之祥改动军制大善,满口子地赞同史嵩之的意见。

台谏如虎似狼,对撼之下,外臣往往难敌,但枢密院加入战团,让台谏的威风黯然失色。

枢密院又称西府、枢府,掌军令,是大宋的最高军务机构,官员皆为文官,位高权重。

他们地处嫌疑之地,向来不为武将发声,是沉默一族,以免被指责他们文武勾结,现在却为武将说话

这让群臣们惊奇无比,就连官家都是诧异。

随即大家醒悟过来,唯有叹息:“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天下攘攘,皆为利去”

孟之祥设军中权行军参谋、权后勤参谋与权军纪参谋以及教导队四个新部门,每一个部门职位若按一正二副来算,一个军一下子就多出了十二个军官,还有属员呢

军单位的上级是厢,军单位的下级是指挥,也对应设置一些新军职。

想想看,大宋军队一下子就多出了这么多个位置,当中的利益有多大

太公分猪肉,人人都有份,你七大姑的儿子,我个有编制的工作,多好啊。

难怪枢密院的大员们,不顾颜面地捋起袖子来,挥拳来与台谏官员猛干

想想大明是怎么亡的

本来李自成做个驿吏,领着不高的工资,守着自己姿色平庸的婆娘,吃着粗茶淡饭,已经心满意足。是崇祯皇帝这个吝啬鬼,觉得养驿吏太花钱了,就让大量驿吏下岗,他居然炒了李自成

他要钱,李自成就要他的命,夺了朱家天下,大明就亡了

现在一下子要多出这么多个位置来,值得枢密院的大员们斯文扫地,捋袖上台与台谏官员对着干,他们的狂热劲头,让官家都得退让了

注1:“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三不足论说并非王安石提出的,而是反对派司马光对其思想言论的概括,或者说是安给王安石的罪名。

不过,王安石也不反对这么说他。

注2:这二十四个功臣中,只有曹彬、潘美、曹玮、李断隆及韩世忠是武将,宋朝的重文轻武,在此可见一斑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为你提供最快的狠宋更新,第377节 意外的盟军免费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3140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