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唐朝极品公子

作者:钻石王老三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581章 殿试

书名:唐朝极品公子 作者:钻石王老三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8

唐朝极品公子

在长安城这样的场合,钱响见到吴道子,显得十分诧异。

而听吴道子说他也参加了今年的科举考试,钱响更是瞪大了双眼。

“不会吧,吴兄,我怎么没见到你。”

吴道子不好意思的揉了揉鼻子。

“我,我只参加了第一场。”

听到这个,钱响倒是很坦然,给吴道子倒了一杯酒,笑着说道:“大哥的专长在绘画,这样的考试,不去也罢。”

吴道子抿了一口酒,笑着问道:“钱老弟成绩如何”

“哎”

钱响叹了口气。

“功亏一篑,没有进到殿试啊。”

吴道子听了,也是随着一声叹息,“哎,我是真不知道你来参加考试啊,早知道的话,把我的恩师介绍给你,保你进殿试。”

听到这个,钱响也只是礼貌的笑了笑。

那意思,你咋连第二场都没进呢

吴道子自然也看得出来,对方的意思,他接着说道“你别看我考的不好,但是老师还有两个学生,一个叫范崇凯,一个叫范元凯,那可都是进了殿试的。”

范元凯,钱响不太熟悉,可是范崇凯他知道啊,第一场,第二场,那都是第一榜,第一名,时务策也是第一榜第二名。

他睁大了眼睛,不可思议的看着吴道子,“这个范崇凯,真的是你的同门”

“这还有假,我的老师,当今驸马,太子的老师。”

吴道子一脸的自豪。

“你,你是沈不易的学生”

钱响再次睁大了双眼。

“这,这个怎么可能”

“这有什么不可能”

吴道子反倒是有点意外了。

“坊间传言,沈不易做事不拘一格,出人意料,而且,而且很难见到。”

钱响说出了自己的疑惑。

而听到这个,吴道子不禁有些哑然,这评价算是很委婉了。

“钱老弟,要是恩师这么难见,我如何能成为他的学生”

说到这,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看不如这样,待我问过恩师意思,倘若他愿意,你也去拜他为师,我想明年一定可以高中。”

钱响想了想,这似乎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笑着举起了酒杯。

“如此,有劳吴大哥了。”

第二天。

殿试。

一大早,参加考试的五十名举子,便齐齐的等在了太极宫外。

随着一声喊,高力士缓步走了出来。

手里一本花名册,他,亲自来代皇上点名。

此时,秀儿悄悄躲在一根柱子后面,依次把这五十人看了一个遍。

心中暗暗记下了范崇凯,薛邕,史翙,这几个人的名字。

考场,就设在了太极殿西边的偏殿。

点卯过后,五十名考生,在小太监带领下,前往考场。

此时,太极殿的大殿中,玄宗却还在思索,到底出什么考题为佳。

这时候,丞相宋璟开口了“皇上,您何不把自己最忧心之事拿出来,看看这些举子们,有何良策”

玄宗听完宋暻的话,沉思了一会,终于是轻轻点了点头。

“宋爱卿言之有理,那朕就出题了。”

旁边高力士急忙开始研磨准备。

很快,玄宗提笔写下了今天的考题。

这时候,纪敏也急匆匆走进大殿,跪倒行礼之后,“臣启皇上,举子考生们已经准备完毕,请您出题。”

玄宗微微一笑,给了高力士一个眼神。

高力士小步上前,捧着玄宗皇帝写的试题,来到纪敏面前,“纪尚书,试题在这里。”

纪敏看了一眼,上面写的简明扼要,琅琊袁崇据城称王,请求招安,招还是不招。

看到这道题目,纪敏也是吃了一惊。

这样的题,如果举子们稍不注意,可能会触及到皇家的很多忌讳。

想到这,他躬身说道,“臣启皇上,这题,对这些未涉官场的举子来说,恐怕会有失言之处。”

玄宗皇帝听到这句话,先是一愣,旋即明白了纪敏的心思,他微微颔首说道,“这个,纪爱卿可以酌情处理。”

得到皇上这个授权,纪敏这才躬身退下。

来到偏殿,一众学子早就翘首以待了。

见到他到来,现场气氛瞬间变的严肃了许多。

纪敏清了清嗓子,沉声说道,“今日之考题,乃是国家之大事,各位务必当心,莫要触及皇家之禁忌。”

勿谓言之不预也,先提醒一番,减少这些人犯错的可能性。

说完,再次环视一众举子,然后展开试题,大声读起来。

当他读完了试题。

现场鸦雀无声,安静的掉在地上一根针都清晰可闻。

范崇凯心中一阵阵激动,恩师果然厉害,而且厉害的离谱啊范元凯激动的都要发昏了,自己辛辛苦苦准备的试题,终于派上用场了。

薛邕听了考题之后,不由得一阵阵挠头。

招安这件事,分量可想而知。

这可是涉及到国家政策的问题。

回答起来,必须慎之又慎。

所以,这种时候,不宜提出过激的方案。

还是和为贵。

史翙听完之后,闭着眼半晌没动弹。

这个题,答的不好可就是送命题。

所以,最安全的办法,那就是求稳。

自己稳,国家也稳。

那就是答应招安,然后把袁崇调离琅琊。

这俩人代表的是大部分人的观点,能进到殿试,已经有官做了,况且开头纪敏也说了,不要犯禁忌,所以,稳定压倒一切。

这一次的考试,只有这一道题,而且是日暮之前交卷。

所以,玄宗皇帝他们,趁着纪敏去宣读考题的功夫,悄然退朝。

范元凯这一次学乖了,一直斜眼看着自己的哥哥动笔之后,他才开始动笔。

薛邕更是慢,一直靠到将近午时,才不紧不慢的提起笔来,开始作答。

所有的举子,都在比慢,似乎谁都想给考官留下一个深思熟虑的印象,未时已过,史翙率先交卷,薛邕紧随其后。

两人交卷的主要原因,是饿了。

这个时候,有人一日两餐,有人一日三餐,正好是一个过渡时期。

但是,不管几餐,从大清早靠到午后,不吃点东西,肯定是吃不消的。

而殿试的规则,相对宽松,只要交卷,就可以离开了。

范家兄弟依旧是非常低调的交卷离开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4409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