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随身空间之红楼枭臣

作者:青锋不燥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51章 清虚观里老道保媒(二合一)

书名:随身空间之红楼枭臣 作者:青锋不燥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07

承德十五年,二月初六。

整个荣国府都处于沸腾之中。

却说昨儿晌午,宫里的元春在吃了碗汤羹之后,便一直觉得心里隐隐有些恶心难受,等到入暮时分,更是在凤藻宫里翻江倒海的吐开了。

御医诊脉,竟是喜脉勃发之兆。

看元春的孕反如此激烈,太医细诊之后断定,极有可能怀的是皇子!

此言一出,后宫震动。

正在养心殿中批阅奏折的承德帝,听到消息后更是直接把手里的朱笔一扔,急命裘世安摆驾凤藻宫。

与自己的皇子相比,奏折?那算是什么东西!

与此同时。

而宫里元春有孕的消息一经传出,贾母以及贾政夫妇当即便被传召进宫,才升了郎中没两年的贾政,直接再升一级。

就连王夫人亦是得了个四品的诰命之身。

一时间,都是欢欣鼓舞。

觐见贤妃的时候,元春又嘱咐贾母、王夫人,言说自家既已怀上了龙子,昔日承诺的去清虚观里打醮还愿的事情,希望她们能替自己去一趟。

贾母等人欣然应允。

随后,在贾母一行回府时,承德帝又接连赐下了许多的金银宝物。

叫众大臣们不由感叹贾家圣卷之隆。

整个荣国府。

已经尽皆沸腾起来!

……

转眼间。

已经是二月十六。

这一天的荣国府门前,可谓是车辆纷纷、人马簇簇。

为了显示隆重,贾母等人不仅将各自的诰命仪仗带了出来,更是令底下的管事,将此行动用的所有物件,全换成了新做之物。

东边天色刚亮。

贾母就已经梳洗收拾完毕,随后带着贾家的一干人等,大摆开全副的仪仗队伍,浩浩荡荡的往城外清虚观去了。

走在最前面的。

是贾珍、贾琏以及贾宝玉兄弟三人,胯下全都骑着高头大马,银鞍彩辔、神采飞扬的在前头开道引路。

后面则是贾家的众多女卷。

其中,贾母独坐一乘八人抬的大轿,后头邢王两位夫人、尤氏、李纨、凤姐等人,则是每人一乘四人抬的轿子。

再往后,如史湘云、迎春等姑娘小姐,则是互相结伴,坐着那青帷小油车,“吱呀吱呀”的跟在轿子后边。

至于那些随行而来的大小丫鬟媳妇、管事、小厮以及粗使婆子们,也都是坐了一辆辆的马车跟在众人后边。

后边又有备好的三牲六礼,香烛元宝等物。

值得一提的是。

薛宝钗作为贾琮的妾室,也被破格允许随行上香,只是身为妾室,不能如尤氏、李纨、凤姐等正妻一般坐轿子,贾母便特地叫与史湘云坐了一辆车子。

这等待遇,着实惊住了不少人。

再说那队伍的两侧,各有一队身着甲胃、挎弓按刀的兵卒护持在旁。

正是贾琮亲兵。

只是仔细看过去便会发现,这两队亲兵虽说是在护持着队伍,但重心却都是隐隐放在中间乘坐着薛宝钗的那辆青帷油车上。

就这么的。

贾家的一众车轿人马,浩浩荡荡的排成了一条足有逾百余丈的长龙。

其间铜锣铮鸣、团扇锦簇,一片锦绣香烟直直的遮天压地而来,叫沿途大街小巷边上,看热闹的百姓俱是啧啧称叹。

唯有滚滚的车轮马蹄之音不断向前。

……

官道上。

贾家的车轿人马所组成的队伍,正迤逦前行,沿途中俱是一片肃静,遇到的行人车辆都是远远的就往两边闪避了过去。

当真是威风凛凛!

后方的几架青帷小油车里,史湘云正叽叽喳喳的同薛宝钗在那说笑,后边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则是轻撩马车窗帘,好奇的往四下看去……

直到中午,贾家众人方才到了清虚观的门口。

因为前些日子早有知会,因此在听到钟鸣鼓响之声后,一名张姓的知客道人便执香披衣,带着十余位小道士在路旁迎接。

而道观的出入路口,早已经被贾家的仆役看管起来。

前头贾珍、贾琏和贾宝玉等人率先到达山门下马,又稍稍等了一会,后边贾母的轿子才刚刚进到山门内。

旋即在山脚处见了本地的城皇土地神像,贾母于是命轿夫住轿,从轿里下来,带着众人一层层的瞻仰祭拜。

旁边,王夫人上前进言道:“母亲,张道长正在清虚观门口等着咱们呢!”

自那日进宫,贾政升了工部的右侍郎,自己也再进一步,得了四品的诰命之身后,王夫人的精气神已不复先前的低迷颓丧。

直白些说,她又抖了起来!

因此,见到贾母在山门口下轿后,忙的过来询问原因。

瞥了自家的儿媳一眼。

贾母澹澹道:“咱们今儿来,是为了给元春打醮还愿的!如今到了山下,怎能见了神仙塑像不祭拜便往山上去的道理?”

“……”

事关元春,王夫人不由愣了一下。

这才反应了过来。

张了张嘴巴,还想说些什么。

但前面贾母早已拈了香,恭恭敬敬的朝路两边的仙佛神像躬身施礼,然后将香插在了大大小小的香炉里边。

拜了一会。

贾母回过头看去,却见到王夫人还站在那里不曾动弹。

脸色一沉。

贾母远远的朝王夫人道:“咱们今儿过来,是为了给你的闺女祈福还愿,可我怎么看你有些不甚情愿的样子?”

王夫人闻言一惊。

反应过来后,赶忙朝贾母解释道:“母亲这是说的哪里话,为自家的孩子祈福还愿,儿媳哪里会不情愿呢?”

正说着。

上头的山门处,贾珍、贾琏和贾宝玉三人,见着贾母从轿子里出来,赶忙下来迎接。

索性这清虚观所在的小山,不过是一个大些的土坡罢了。

道观的正门与山脚那里亦是相距不远。

因而不多时,贾母便在众人的陪同下,一路拜祭了上去。

众人才到了山门口,贾宝玉远远的就朝张道士喊道:“张爷爷,老太太来了!”

原来这做知客的张姓道士,竟是贾家从人牙子手里打小买了过来,特地送进清虚观里替荣国公出家还愿的替身。

所以从辈分上来说,乃是和荣国公贾母一辈。

这也是贾宝玉为什么会管张道士喊作爷爷的原因!

门口处。

听到了贾宝玉的声音后,张道士抬头朝众人这里看来,果然看见一身雍容华贵的贾母正站在那里,当即带着一众小道士迎了过来。

来到贾母近前。

张道士先是躬身一揖,而后笑着问道:“老夫人近来身体可好?”

见了张道士。

贾母也是不由的笑了起来,道:“劳你牵挂,我近来倒是还好,身子骨还算是硬朗!倒是你,近来如何?怎么做起了知客道人来?”

张道士回,“托老夫人的福,贫道也还算康健!至于为何做知客道人,却是今儿得知是老夫人亲自过来打醮祈福,特地来领老夫人拜祭的!”

“你倒是有心了!”

贾母点点头,脸上笑意更甚。

清虚观里。

随张道士一路祭拜完毕,贾母方才去了正面的楼上归座。

见着贾母额头上已经是微微见汗,张道士不禁点头道:“老夫人年过七旬,身子骨还能有如今这般硬朗,委实难得!”

“承你夸奖。”

贾母笑着说道:“得亏这几年下边的哥儿争气,叫我少劳心了许多,如今每日只管在府里养身休心,自然是身体康健!”

“老夫人是个有大福气的!”

张道士抚手称赞,又疑惑的问道:“对了,老道我刚刚还看见宝玉在那里的,如今怎的不见他跟过来?”

贾母神色微动,笑道:“这会子,指定又是在外头跟他那几个姐姐妹妹的四处逛呢!”

说罢,便吩咐鸳鸯赶紧去把宝玉找来。

少顷。

鸳鸯带了贾宝玉过来。

见了张道士后,贾宝玉忙上来恭敬的行礼叫人。

张道士将其拉过来,好生的端详了一阵,而后笑道:“这才几个月不见,宝玉倒是越见的发福了许多!”

贾母也笑,“你别看这孩子这外面生得好,里头却是弱呢,又搭着他老子逼着他念书,就快生生的逼出病来了!

可就这,还在抱怨他不长进、不喜欢念书呢!”

“那不该呀!”

听得贾母的抱怨,张道士疑惑道:“前些时候我去府上,可是在好几处都看见宝玉写的字,真是好的不得了,怎么二老爷还抱怨呢?”

贾母摆了摆手。

“害,不说也罢……”

说话的功夫,旁边的丫鬟们奉上热茶。

见贾母不想再多说,张道士从善如流的不再多提,只是端过茶盏,轻轻呷了一口,然后才将话头一转。

道:“听说去年宝玉纳妾,我这知道的迟了,也没能赶上去贺喜,老夫人多多包涵!”

“哪有长辈给小的贺喜的?”

贾母笑道:“这孩子得管你叫张爷爷呢,你去给他贺喜,岂不是折了他的福分?”

说着,两人都笑。

那张道士端详了贾宝玉一阵。

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忙喊贾母道:“老夫人,你从这侧面看去,宝玉坐在那里的形容姿态,当真和当年国公爷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

贾母听了,仔细看去。

可不正是?!

不觉间,贾母已是两眼酸酸,心头涌出几缕凄惨。

“怎么不是呢?”

贾母忍不住叹了口气,“我养了这么多的儿孙,就只有宝玉这孩子,长得像极了他爷爷不说,也知道体恤我的不易,能哄我高兴!

其他人惯是会说我偏爱宝玉,谁又清楚个中的原由呢?”

见贾母的心情低落下来。

张道士借机岔开话题。

笑道:“要说前几日,我看见一户人家的小姐,年方及笄,正与宝玉同岁,模样好不说,人也聪明贤惠,家门与府上也是相当的。

我想宝玉既纳了妾室,娶亲什么的也得及早才好,免得以后多生事端,奈何不知老夫人是怎么打算的,也就没敢造次,只等着请了示下,才好去提呢!”

听到这里。

贾母早已经反应过来。

深深看了他一眼。

这张道士,是想要插手贾宝玉的婚事啊!

前边铺垫了那么许久,想来全是为了方才那几句话……

转眼间。

贾母的脸色冷了下来。

不过是昔日老国公的替身罢了,往常拿他尊敬一些,才叫下边的孩子们喊上一声“爷爷”,不成想他却是把自己真当了回事!

原本的好心情,瞬间消失!

看着满脸笑意的张道士,贾母只是推诿道:“宝玉急不得,上回有个和尚来府里,说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得等着大一大再说呢!”

张道士面上一滞。

知道自己已惹恼了贾母,心里暗暗叹了口气。

他有心告退,只是想到那些请托的人,以及白花花的银子,索性将话头骤然一转。

笑道:“宝玉有这般情况,自然是要等一等的!倒是府上的琮哥儿,如今年岁也是不小了,老夫人可有打算?老道这里有……”

看着一脸热情的张道士,贾母眼中冷芒一闪。

原来在这里等着呢。

原来这才是真正的图穷匕见!

也不待张道士说完。

贾母便打断他,问道:“是何人支使你来关心琮哥儿婚事的?你且告诉我,我好叫他老子娘去打听打听!”

“额……”

张道士不禁语塞,讪讪笑了几声,道:“我不过是惦记着府上的孩子大了,这才有些心急,哪有什么人支使我?”

“但愿如此!”

贾母深深的看了他一眼,“不过此事你既然开口,等琮哥儿从扬州回来,我便将事情都告诉他,届时他找你打听的话,你自己掂量着来吧!”

闻言,张道士面色大变。

使劲咽了咽口水,张道士的声音里带着许多恳求,“此番是老道的过错,老夫人您就当我刚刚不曾言语罢……”

“这人呐,还是要找准自己的位置!”

贾母冷哼了一声,带着丫鬟们起身走了……

从正楼里出来。

贾母又嘱咐随侍在一旁的丫鬟媳妇们,“刚刚说的事情,不要出去乱传,免得再给我惹出什么乱子,知道了吗?!”

众丫鬟媳妇们齐齐应“是”。

紧接着,贾母又将视线转向身边的贾宝玉,命道:“还有你也是,只当刚才坐在这里喝了半天的茶水,知道了吗?”

贾宝玉,“……孙儿省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0657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