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魏能臣

作者:黑男爵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三章道士生涯

书名:大魏能臣 作者:黑男爵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06

萧逸,现在又叫‘无愁子’,和尚有法号,道士自然也有道号,老道士在前屋的太上老君像前认真焚香祷告一番后,向天问卦,给萧逸起了个道号“无愁子”,简称无愁。听到自己的道号时,萧逸真想问问老道,“自己是不是还有个叫无心的师兄,然后认不认识一个叫岳绮罗的会指使小纸人的妖女?”

收徒的过程很简单,萧逸伤好以后,开始考虑自己以后该做点什么,其他的穿越前辈们不是当了皇帝,就是混成个王爷,最次的也是家财万贯,妻妾成群啊……

“出山经商?辅佐明主?或者干脆‘王霸之气’一振,收一堆小弟……”

可惜还没等萧逸想明白,“出尘子”老道过来直接给他套上一件八卦混元道袍……

“无量天尊!你和我道家有缘……”

面对强迫出家的命运,萧逸开始拼命反抗,过程如下:

“这个,道长,我喜欢喝酒吃肉,所以不能跟您修道了……

无妨,咱们道观修心不修口!

这个,道长,我还想以后娶妻生子……

无妨,咱们道观戒淫不戒色。

道长,我不会念经,没有向道之心……

无妨,你不用学经文。

道长……

无妨……”

当萧逸把所有借口都用尽,考虑是否仗着自己年轻力壮跑路时;

正在熬药的‘出尘子’拿过一根手臂长短的桃木,左手扶好,右手猛地一劈,瞬时间,桃木分裂成十几根筷子粗细的小树枝,然后被老道一根一根的投到火堆里……

看了看老道完好无损的手掌,又看了看变成劈柴的桃木,最后看了看自己的两条小细腿,萧逸觉得当道士也挺好!起码有免费的工作服穿不是……

小道观不大,坐落在一片形如卧虎的小山上,前面是供奉太上老君的前殿,泥塑的老君像已经开始脱落掉色了,相案上那个古香古色的青铜香炉可能是整个道观里最值钱的器物,燃的香都是老道自己制作的,据说用了檀香粉加入蜂蜜和虎骨等原料精心制成。不但能清心,养性,有助放松精神,减压以及辟邪镇气,还能帮助入睡,解决失眠问题……

后边住着师徒两人,屋后不远处还有个小园子,种着各类蔬菜,现在则被萧逸接管了;周围是用泥土,碎石块切成一米高的围墙,院子里竟然还有一个鸡窝,散养着几只自己刨食的鸡雏;在山坡上,老道开了两亩薄田,算是师徒两人的生活口粮保障,在萧逸看来,这里与其说是个道观,不如说更像个农家乐!

在山脚下,有一座小城镇,老道偶尔去集镇上购买一些油盐、生活用品,有时也带着萧逸去村子里给人做法事,驱邪,祈福,捎带看病,老道的医术还是不错的,起码现在萧逸的左臂就完全好了,除了留下四个狼牙刺穿的疤痕。而那四颗锋利的狼牙,现在变成项链正挂在萧逸的脖子上……

而那张黑色的狼皮现在正挂在道观的墙壁上硝制,出尘子老道告诉他,黑色的巨狼极其罕见,《山海经》上说:“狼中王者有异种,分黑白二色,白狼啸月,黑狼吞日,黑狼者,天狗也!”

对于那只差点要了自己小命的黑色巨狼,萧逸可不管它是不是真的能吞太阳,在他看来,不管黑狼、白狼,敢咬我的就不是好狼……

春花开尽,盛夏到来,萧逸适应的很快,也许是穿越的原因,除了眼睛,耳朵变得敏感之外,记忆力也变得格外的好,几乎可以过目不忘,身体也变得敏捷强壮起来。开始适应了现在的生活,以前总出现在梦境中的父母,家乡,北京,越来越少,除了头发还没完全蓄养起来,其他方面已经是一个彻底的东汉小道士了。

这一天萧逸跟随师父下山,说是去山下取一件东西,二人都身穿道袍,老道还戴着莲花冠,手握拂尘,背着宝剑,没错就是宝剑,用上等的桃木做成的驱邪宝剑,用老道的话说,身为道士岂能没有斩妖驱邪的宝剑,于是,萧逸也被迫背了一把‘紫薇真武太极阴阳桃木剑’,走动之间,神棍的样子十足。

站在山峰上远望,整个山脉犹如一头卧虎,老道告诉萧逸,“道观所处的地方,名字就叫卧虎山,所以山下的小镇才叫卧虎亭,山南有条大河,水流湍急,是从西向东而来,一路上又汇聚了无数小溪,萧逸被救起的那条就是其中之一;到了卧虎山受地势阻挡转而向南,数十里后再转向东,形成一个“几”字形。

因为河水盘绕而行,所以就叫盘龙河;据说很久很久以前有高人到此,观看地势后说:河如龙盘,山如虎踞,日后必出贵人;美中不足的是:青龙属木却在西,白虎属金反而在东,青龙低,白虎高,阴阳逆乱,所出之人恐怕是个逆乱天下,杀戒重重之辈,非天下之福。故尔在这建了两个小城,镇压风水,一个是现在的‘卧虎亭’,另一个就是河南岸在几字中心的‘盘龙亭’;另外传说那位高人还在此地的风水汇合之处定下‘困龙桩’,以镇压王气!

虽然两个亭隔河相对,情况却大不相同,北边的卧虎亭地势高,无法引河水灌溉,所以土地贫瘠,加上渔阳地处最北部,经常有草原上的游牧部落前来劫掠,百姓苦不堪言。而南边的盘龙亭地势低,可以方便的利用河水灌溉,加上河流冲积的土地肥沃无比,宜耕宜牧;又三面环水,水上建有木桥,往来方便,一旦发现狼烟,立刻拆毁木桥,纵然是千军万马也只能对河兴叹。

下山不远开始走上官道,路边稀疏的田地种植着稷:又称粟,就是小米,这种植物耐旱,中国最早的酒也是用小米酿造的,粟适合在干旱而缺乏灌溉的的北方地区。师徒二人的那两亩地口粮田,种植的也是这东西,所以萧逸看着并不陌生。

庄稼的长势并不好,甚至很多地方都变成了荒地,老道告诉他,一则是东岸地势高,不方便饮水灌溉,造成了土地干旱;另外就是四年前,也就是灵帝光和末年,黄巾造乱,此地大量精壮被征兵入伍,数年征战,兵灾,匪灾,旱灾,加上官府强征暴敛,生民十存三四呀”。

黄巾起义,后世的中国人基本没有不知道的,因为在影视作品中对这次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有很多的提及,可以说只要提到三国,就必然的提到黄巾起义,董卓,曹操,刘备,孙坚等一系列人物都是靠镇压黄巾军起家的。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外戚、宦官相继专权,加之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民不聊生。在这种情况下,张角创立太平道,以宗教的方式笼络人心,信众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之地,人数多达数十万众。

184年(甲子年),张角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兴兵反汉,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其弟张宝、张梁分别为“地公将军”、“人公将军”在北方冀州一带起事。他们烧毁官府、杀害吏士、四处劫略,一个月内,全国七州二十八郡都发生战事,黄巾军势如破竹,一时间天下震动,京都不安。

汉灵帝见太平道如此厉害,慌忙于3月以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五营士屯于都亭,整点武器,镇守京师;又自函谷关、大谷、广城、伊阙、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等各京都关口,设置都尉驻防;同时下诏各地严防,命各州郡自行训练士兵、整点武器、召集义军。

费力九牛二虎之力,用尽血本的东汉政权终于把黄巾军暂时镇压了下去,不过这次起义可以说把东汉的最后一丝元气给抽空了,人口数量锐减,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降到了冰点以下,地方士族、豪强拥兵自重,也拉开了各群雄互相攻击,逐鹿中原的序幕,所以说黄巾起义就是促使东汉灭亡的导火线。

走在路上,萧逸一边听着老道的话,一边回想历史的发展进程:“黄巾起义之后就是群雄并起各霸一方,随后形成三国鼎立的局势,几十年间各路英雄豪杰在历史的舞台上粉墨登场,各显神通,他们以自己的身世,智慧,勇武,残暴,口才为资本,以这万里江山为棋局,以无数鲜血、人命为赌注,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绝伦的演出”。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悲哀的,而一个涌出无数英雄的民族是悲惨的,这天下虽大,却永远也容不下两个英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6487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