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好吗好的

作者:大冰 | 分类:女生 | 字数:0

九、斗茶 ・ 2

书名:好吗好的 作者:大冰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24

真正的生活智慧,不过是出世与入世间的平衡。

说易行难,入世的东西哪个不沾染红尘,倒也不必刻意标榜次第高。

和其他开门做生意的茶店不同,茶者茶舍的墙上只有一块松木招牌,并未高悬“禅茶一味”。

把人抬得太高是捧杀,茶也同理。柴米油盐酱醋茶,普洱茶原不过是一种普通的民用品,本不需要粉丝,也不需要推手,但谈及时下茶人风气,却不由得让人咂咂嘴,浅叹一口气。

譬如对普洱老茶的追捧。

当下市场上老茶满天飞,30年40年、70年80年的老茶比比皆是。

很多茶人给人洗脑,吹嘘普洱茶年份越老,保健效果越好。可40年以上的老茶,越老有效成分越少,就算是真的老茶,也大都是当初喝剩下的东西,口感已近糟粕。战乱年代困难时期,哪有那么多机缘让那么多人去精心呵护一饼茶呢

所谓的百年老茶,大多已开始炭化,个人认为,几乎等于喝蜂窝煤炉渣没事你喝啥炉渣

普洱分生熟,现存的老熟普大多是假的。

存世的普洱茶中,生茶有可能追溯到清代,但熟茶绝不可能,熟茶工艺1975年才有,不是75年谁的钱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何苦被所谓50年、60年的熟茶忽悠了呢。

这么说吧:生茶也永远放不成熟茶,渥堆发酵和自然干仓存放的工艺不同,放1000年也放不成熟茶,只能被叫作老老老老老生茶。

逐利者如入室厕蝇,不仅嗡嗡,且害人生病。

为了造出逼真的仿古普洱,市面上一度出现过“鞋油普洱”,不法商贩把新茶用猪肠衣、膀胱包裹晾干,再用胶和鞋油人为做旧处理,此举致癌。

各种方法层出不穷。

在云贵一带,把普洱茶存放在高湿度的溶洞,可令茶汤色更深,是为湿仓茶。

在广东一带,湿仓非常普及,当地人也习惯了那种类似中药的口味,偶尔买买倒无所谓,但把湿仓存放两三年的茶,当存放了十年左右的老茶来长期喝,花的是钱,赔的是命。

湿仓高温发酵,常常会引起霉变,霉变致癌。

沸沸扬扬,利来利往。张嘴茶艺闭嘴茶道,面上清心寡欲,背后却是喧嚣的江湖一方。

行商制假,大贾昧心,且昧得冠冕堂皇。拿台地茶、灌木茶、外省茶来冒充乔木大叶种普洱茶的比比皆是。

还有一路好汉,热衷于跑山头立牌坊。

普洱讲究产地山头,班章为王,冰岛为后,昔归、蛮砖、布朗、邦盆、贺开,只要稍有点儿名气的山头,不管是否茶季,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

随便给茶农塞点儿钱,“某某公司古茶园基地”的牌子也就竖起来了,咔嚓咔嚓照片一拍,网上一传,茶饼上再一贴牌李逵李鬼真假难辨。

时间一长,乱了茶农心,坏了茶山风气。反正就是拍照走人嘛,今天你给钱让你立牌子,明天他来,照样能立块牌子在原地。

更有一路务实的英雄,茶山立牌子拍照也懒得去,但什么茶名气大他就敢卖什么茶,专门在某宝上卖。也不管原产地一年能产出多少,也不管原产地毛茶多少钱一斤,只卖99,只要99。而且还是套装,还不限量,还包邮,双十一还半价。

还真有乐意上当的,且销量惊人,但按其体量推算,六大古茶山种的应该不是茶,而是大白菜。

就拿最热的冰岛来说,市面上每年流通着100多吨。但真正意义上的百年古树茶也就百十来棵,一棵树撑死了一年产茶5公斤,自己算去吧,你在某宝上买到的能是真的吗

例子繁多,难以列举。柴米油盐酱醋茶,喝口茶而已,怎的搞得如此不易

申时已到,铁壶水刚沸,火候刚刚好。

好了成子,咱们算老几,别批判现实主义了,挑一饼普普通通的布朗山,咱们再喝一道。

成子不接话,眼神轻轻往我身后一瞟。

他微微沉吟了几秒,道:豆儿,来客人了,招呼一下。

每次看到成子摆出这副扑克脸,我就知道又有好戏看了又有人来踢馆了。

不是说只有开武馆的才会被踢馆。

开茶馆也会被踢馆,同行是冤家,茶桌就是擂台。

昔年成子随僧人游历时,曾与多个山头的茶农交好,茶者每年的存茶,大半由他一个山头一个山头亲自背回来,加之泡茶技艺高超,识货的人还是有的。名气一大,是非自然也来了。

我替他数过,最多的时候,一个星期有四拨同行上门“切磋”,轻声慢语里刀光剑影,且前赴后继,像极了评书里的武林争霸车轮战。

昨日的输赢暂且不论,单说今朝的来者好气场。

来者是个姑娘,细细的腰长长的大棉布裙子,挎包也是棉布的,还没转身,不知道长得漂亮不漂亮。

纤弱的一个背影,杀气却隐隐,好奇怪,她并未转身,怎么却能感觉到她的嘴角是翘着的,挂着一丝笑意的她在笑什么

和所有来踢馆的同行一样,知己知彼方占先机,她不忙寒暄客气。

偌大的茶架,琳琅满目的茶,姑娘背着手,一饼一饼地细细端详,看也不伸手摸,懂规矩。

六大古茶山她不流连,只在摆着紫鹃、大雪山的茶架前微微前倾紫鹃争议大,大雪山实属难寻,她明显是个行家。再看看头上的发髻,典型的茶人装束,簪子是根常见的普洱茶针,豆儿脑袋上有根一模一样的。

但见这姑娘猛地一个转身,目光犀利如电她慢慢抬起胳膊,气贯指尖,眼前一花,手中的茶针已脱手,飞矢流星一般迎面飞来。说时迟那时快,豆儿脑后的茶针不知何时也飞了出来,针尖对针尖,乒的一声脆响,刺啦啦火星一闪

以上是在扯淡。

茶人踢馆不是华山论剑,怎么可能动拳脚比暗器拼内力

仅是斗茶而已。

宋呼斗茶,唐称茗战。

贡茶制度始于唐代,官员们争宠,故而搜罗名茶进献时,比对争强。

及至北宋,世道一度河清海晏,世人腾出了心思,自然乐得营造精神享受,斗茶渐成摩登的流行文化,士子文人趋之若鹜,连皇帝都亲力亲为参与其中。斗茶的场景入诗入画,不二风雅。

千年以降,斗茶是雅玩,也渐成赛事。有比赛自然有输赢,自然有得失心。

有些比赛未必是坏事。

近年普洱茶复兴,云南各山头山寨斗茶之风也复兴。春茶一下,现摘现炒,评委现场开汤品评,立判高下,这种斗茶,主要考的是炒茶师的杀青技,说是比赛,其实是在鼓励匠人精神的传承,更是在劝进。

而有些比赛却未必是好事,比如形形色色的茶艺技能大赛。

按理说,考量的理应是泡茶技艺,大多却舍本逐末,比起了台风、服装、茶席布展、pose漂不漂亮,乃至谁长得好。至于泡出来的茶怎样,反倒不重要了。

有意思,既然如此,何不改斗珍珠奶茶蜂蜜柚子茶康师傅冰红茶

上述皆是时下风行的斗茶模式,传统斗茶规模没那么大。

传统规矩讲究三局两胜,可几人共斗,也可捉对厮杀。斗的范围基本不出香气、口感、茶质、回甘、耐泡度这几项。

每次斗茶,需同样的环境、水、茶具,同样的茶类,同样年份的茶,同样的投茶量,同样的冲泡时间,同样的冲泡手法。

简单来说,最最基本的规矩是你不能拿龙井来跟大红袍斗,不能拿金骏眉与日照青斗,不能拿倚邦和老曼峨斗,不能拿花茶和普洱茶斗至于对决的双方是老是少、是男是女,倒不是问题。

斗茶不是赌博,赢了也没什么彩头奖品,切磋后若占上风,也仅是证明了自己更强而已,面子事而已。

但往往许多散淡茶人事事散淡,偏偏在茶字上爱争争面子,人性复杂且不可论证,倒也有趣。

我最爱看人和成子斗茶,他是个认输小能手。

与成子斗茶的人,几乎都赢了,众生百态跃然脸上,生动的浮世绘。有的赢家心满意足扬长而去,有的赢家赢了也不高兴,其中有的欲言又止,有的缄默不语,有的终究沉不住气,临走时忍不住发问:何必故意让着我

都是行家,出手见高低,是输是赢心知肚明。

成子的回答只有一句:认识了就是朋友,有空常来喝茶

又说:有茶喝,是咱们的福报,喝就好好喝嘛,比啥比

他享受的是喝茶的过程,不是输赢。

很久没见过成子和人斗茶了。

他后来变本加厉,来者一叫板,自己立马笑呵呵地认,比都不比就认输。

一般茶社的主泡台轻易不让外人坐,他却无所谓,不仅恭恭敬敬地让出主位,而且还有耐心听人吹牛。有些人好为人师,总忍不住倚仗资历给他点儿教诲,他倒也真能听得进去。

如此心境,倒真是没白给他那个僧人师父当徒弟。

豆儿也没白给他当老板娘。

我和成子盯着来者的背影默默无语的那会儿,豆儿取来一只新的建盏,已经不动声色地烫洗干净,她轻轻咳嗽一声:小姐,一起喝杯茶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1279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