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富翁

作者:超侧卫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二章 铜关镇

书名:大富翁 作者:超侧卫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21:20

苏景祯的家在距离学校几百米外的一处小产权居民楼里,自从改开之后,铜关镇这里就密布大大小小的工厂作坊,苏景祯家里也开了这么一间小作坊。

“呀,景祯放学啦?最后一个学期学习挺紧张的吧?”在家门前下车,一楼的房东看见是租住自己房子的租户,便开口打招呼。

苏景祯顺着声音看过去,发现是房东,推车的脚步停下,笑着点头说道:“惠莲阿姨,我读书的成绩也就那样了,没什么紧张不紧张的。”

“你小子可别骗我,我家阿清上次可是说了,你的外语可利索了,她老师布置的寒假作业不会做,找你一问就知道答案了。”

“那有这么厉害,她现在是刚读初中,我都高三了,要是还不会初中的题目,那我就惨了,肯定要被老师罚站。”苏景祯笑了笑,否定了自己外语课成绩好的说法。

蒋惠莲也就这么提一嘴,用来打招呼的,她自己的内心也不觉得眼前这个少年能有什么好成绩,铜关镇又不大,在学校谁的成绩好谁的成绩差,稍微打听一下就能知道。

“惠莲阿姨,我上楼了,帮忙看下我的单车啊,才买没多久……”

“好好,你推进去把门关上,保证不会丢。”这时候有顾客上门挑选零件了,蒋惠莲也懒得跟一个学生继续聊下去,摆了摆手就站了起来,看看上门的人要买点什么?

说起来苏景祯也挺佩服房东的一家的,不仅投钱把自己的楼房加建到五层,还在一楼买起了缝纫机零件,在铜关镇少说也有数百家的制衣厂,对于缝纫机的需求可真的不算少,加上日常消耗损坏需要换零件的,这种生意可是比做制衣厂简单多了。

上了二楼,就是苏景祯家租住的地方,一百平方左右的地方,密密麻麻的摆上了十多台缝纫机,在边上还有一张长长的大桌子,这是用来开料的。

“妈,我回来了。”才上楼梯,苏景祯的大声的对一边的厨房喊了声,因为他看见了自己的母亲正蹲在水龙头下洗菜呢。

“回来啦?等等你爸,人齐了就炒菜。”苏景祯家里开了一个小小的制衣作坊,租下了这幢民宅的二层与三层总共两百三十平方,四十台缝纫机就是他们全部的家当了。

以前苏景祯一家是和女工们一起吃饭的,到了高三,苏景祯的妈妈不知道从哪里听回来的小知识,说是这个学期必须要提供足够的营养,好让自己儿子在高考的时候能够考出好成绩,所以就开了小灶。

“我爸是去那里了?吃饭还没回来?”苏景祯走到厨房,洗手兼帮妈妈把菜心洗干净,顺口就问起了自己父亲去了哪儿。

“还不是忙着他那些小生意,听说有个模特厂要开,他去打听消息去了。”蒋秀霞撇了撇嘴角,有些不屑的说着。

苏景祯看见了妈妈的表情,知道了妈妈有些不满意爸爸与同伴合伙做的生意,在妈妈的心里,与外人合伙做生意,还不如回家帮忙,把制衣作坊做大做强。

苏景祯瞄了妈妈一眼,发现她并不是真的对父亲有怨气,于是连忙开口帮父亲助攻:“爸爸本来就是一个学机械的理科生,你要他呆在家里搞缝纫机,他肯定坐不住啊,别勉强他了。”

“切,看不上我这四十台缝纫机才是真的吧?”蒋秀霞把菜心再过一次水,放到竹篮里面,就等苏景祯父亲回来。

“肯定不是啊,他平时不都是把家里的缝纫机保养好了才出门的嘛。”苏景祯可不想挑起父母矛盾,赶紧把话圆回来。

“行了,不用帮你爸说话了,我就知道你父子俩都不喜欢呆在家里,一个两个就像有小儿多动症似的,一天到晚就喜欢往外跑。”

“才不是,妈妈是定海神针啊,有您在家,我跟爸爸才能出门啊,不然谁守在家里啊?”苏景祯一脸狗腿的讨好蒋秀霞。

“咦,今天嘴这么甜?缺钱了?”蒋秀霞反应过来了,儿子今天有点不对啊。

“没有,零用钱都花不完……”

“哼哼,你小子今天肯定是被老师骂了吧?要请家长?”自家孩子养了十几年了,看着他大的,尾巴一翘就知道他想要拉屎拉尿了,蒋秀霞可没那么容易被蒙过去。

“也,也不是要请家长……”苏景祯讪讪的笑了笑,自己妈妈果然还是那么的机伶。

“那是什么?上课看小说了?”蒋秀霞可不想放过儿子,连续追问下去。

“考试,今天测验的时候出了点下状况。”苏景祯也不想瞒自己的母亲,就把今天被老师骂的事情说了出来。

“你啊,都是考过托福就要去考那个什么ST什么的人了,还去参加什么高考啊?直接回家准备去香港考那个什么ST不是更好?”蒋秀霞有点不理解自己儿子的想法,不过她这个儿子啊,打小就比较独立,自己劝是劝不听的了,这是不是别人说的青春期叛逆?

“SAT,美帝的国考。”苏景祯见母亲记不住,开口解释了一句。

“按我说,没必要都那么多书,你看你爸,也就一个中专生,不也足够应付了么,家里大大小小的东西那个不是他修好的?你啊,初中毕业的时候报个财务电算化,以后帮家里管好帐就足够了,你看你的初中同学,有几个是读高中的?”

“妈,要不是表舅有关系我才懒得读那么多书呢,不过这可是出国啊,别人做梦都在想的事情,咱们有这样的条件,肯定要拼一拼的。”苏景祯看见母亲又来那套读书无用论,连忙就把话题转到出国上面去。

果然听到出过,蒋秀霞的脸上忽然就有了微笑:“这也是,你爸和我都有亲戚在国外,以前那是提都不许提的事情,现在可不一样了,我们身上吃的亏必须得找回来,我听别人说了,窗口那边就有人从海外回来创业的,政府连税都不收呢,你出去转一圈回来,说不准政府也不收咱们的税了。”

“那是外国户口的,我可没想过要拿外国户口本。”三免五减半嘛,苏景祯知道自己母亲说的不收税是怎么一回事。

这几年开放了,香港的、台湾的,甚至是欧美的都有人来到窗口开厂创业,铜关镇与窗口也就几十里路,加上本身铜关镇的人很多都有海外关系,道听途闻的,对于现在的国家政策也有了那么一点了解。

“咦,你爸回来了,我去炒菜,你把小桌子搬到窗边去,准备开饭。”楼下响起了嘉陵摩托车突突的喷气声,蒋秀霞对这摩托非常的熟悉,听着响就知道是自己丈夫回来了,连忙吩咐儿子,自己跑进厨房炒菜去了。

“爸,回来了?模特厂那里谈成了吗?”苏况才走上二楼,就发现儿子一边在搬桌子,一边回头问自己。

“没谈成,那厂有了注塑机了。”苏况摇了下头,脸色有点抑郁。

“机器没谈成那就谈修理嘛,我发现现在铜关镇的模特厂越来越多了,附近几个镇的电子厂与塑料厂也多,你就按我之前说的,搞不成整机,那就谈维修。”苏景祯倒是挺理解那些厂的情况,不谈好机器的情况下,谁敢贸然开厂,既然都已经走到了开厂这一步了,机器也必然都谈下来了,这时候父亲上门去谈生意,能成才是奇怪。

“滋……”厨房里,蒋秀霞倾侧耳朵偷听外面丈夫与儿子的对话,听完了才发现锅都快烧红了,连忙倒进花生油,放进蒜泥,顺手再把菜心放进去,简简单单的一道蒜蓉炒菜心很快就能出锅。

“对了儿子,我回来的时候碰见了你那个青梅竹马同学的家里人,听说他们家要建个大制衣厂了?”苏况帮忙把边上的杂木凳子放到桌子边上,顺口调侃起自己的儿子。

“在学校没听她说起过,不过今天连累她倒是真的。”苏景祯无视了自己父亲的调侃,在这个不大的镇上,随便上街就能遇见熟人、亲戚,这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她又帮你抄作业了?”苏况对于儿子的青梅竹马也是有些了解的。

“比这还要严重!”苏景祯一想到下午还要到学校去,该怎么哄小姑娘好呢?他一想到这个就头疼。

“嘶……你可别真的连累别人啊,你考不考高考都无所谓的,别人可不一样。”苏况也不追问了,反而警告自己儿子,可不要害人。

“也不至于,她成绩历来就好,都是在年级上数前十的,再说我和她十多年的同学了好吧,她什么性格我还不清楚,根本就不会把这些事情当一回事的。”对于陈桦,苏景祯还真的是十分的了解的,无论是性格还是身体。

“说什么呢?准备开饭啦。”蒋秀霞端着碟子从厨房出来,蒜蓉炒菜心清香扑鼻,苏景祯连忙笑着对母亲说道:“没什么,我去帮忙装饭。”说完连忙向厨房遁去。

“哎,老婆,我刚在楼下碰见了四五楼的那个人了。”苏况看见老婆出来了,便想起了在楼下的事情。

蒋秀霞一听,脸上的表情立即就变了,有些不耐烦的问丈夫:“他跟你都说了些什么?”

“还不是上次说的那些事情,让我们好好考虑什么的。”苏况一脸平淡的说着。

“爸、妈,楼上的又说要承租我们二三楼了?”苏景祯端着一碟蒜蓉排骨蒸咸鱼从厨房走了出来,听见父母的对话,就好奇的追问了一句。

“小孩子,别乱打听。”蒋秀霞拉开了杂木凳子,坐到了桌子边上去,装饭端菜这样的事情就完全交给了儿子,自己就坐着等他端上来。

“什么小孩子啊,我初中同学现在都自己管一家厂了,副厂长!”苏景祯撇了一下嘴角,把自己的同学拿出来做案例。

蒋秀霞顿时就没话说了,儿子这个反驳的确犀利,在铜关镇,初中毕业就帮家里打理工厂作坊的多的是,光蒋秀霞认识的就有好几个。

“你先把饭装上来,饿了!”一边的苏况也坐了下来,看见儿子站着不动,催促了一句。

苏景祯吸了一口气,先回厨房装饭去,这件事他是打定了主意要干涉的,因为这涉及到了他们家的一个转折点。

如果他真的回到了从前,如果那个不是梦的话,父母在拒绝了楼上租户的几个月之后,这栋居民楼就出事了。

不是楼上的租户有怨气,也不是自家不小心,而是楼下房东的店铺出了事,房子里的电线短路,然后点燃了存放在店铺里面的缝纫机润滑油,把整栋楼房付之一炬。

苏景祯家里的四十台缝纫机加上存放在三楼的几十匹布料全部都销毁了,这还不算完,东西没了人没事就好,可不按时交货这可要了人命了。

现在苏景祯家里有三个合同,都是蒋秀霞与人谈下来的,每月需要交多少成衣都是需要按照合同办事,简单说就是苏景祯家里现在也是帮人代工,而别人拿到了货是要出口的,不按时交货,别人也需要赔偿外商的损失。

虽然家里是有一些家底,可经过这样的事,苏景祯出国的事就完全泡汤了,家里完全承受不了他在外国读书的学费,而他对于高考又没有特别的准备,临时不能出国,高考又失败,这就成了苏景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转折点。

所以,要么说动父母把这里转租出去,要么就是把一楼的电线重新铺设,让自家免于火灾,不然的话,他就别想安安稳稳的出国读书。

把饭装上来,苏景祯也坐到小桌子边上,对着父母说道:“其实这个事情你们一个月之前隐约提了一嘴,我有一些想法。”

苏况淡定的夹着青菜,蒋秀霞皱了下眉头,也没说什么,继续吃饭。

苏景祯看见父母无动于衷,又多说了一句:“我去图书馆查了一些资料,还有镇上的厂子与同学家的厂我都去看过问了,我觉得我们家的作坊式制衣厂不长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6348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