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富翁

作者:超侧卫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三章 软皮抄

书名:大富翁 作者:超侧卫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21:20

在铜关镇的一栋普通的民房里面。

苏况与蒋秀霞脸上带着我读的书少,你不要骗我的表情把饭吃完。

苏景祯看见说得口水翻飞都不能说服父母,只好祭出大杀器,从楼上自己的房间里拿出了一本软皮抄,上面就是他这段时间的成果,从图书馆的报刊上查到的数据以及同学家里厂子的情况。

“我这里找到的资料里面,截至到了今年,镇上有在工商局注册过的制衣厂就差不多有一千家,可规模以上的,一年的产值上百万的,双手就能数的出来,其他的要不就是小打小闹,要不就是像我们家这样的,帮人代工贴牌的。

然后你们看这些,都是去年和今年的报纸上刊登的新闻,有海关取消什么软件收费的,还有今年一月份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这些都显示了国家想要把进出口贸易做大做强的决心。”苏景祯喘了一口气,正想继续说下去,苏况一手就把软皮抄拿了过来,逐页逐页的翻看起来。

苏景祯见父亲这次真的听进去了,也不再说话,乖乖的把小桌子上的饭碗菜碟收拾进了厨房,洗碗去了。

“阿况,其实这小子说得好像也有点道理,现在镇上的厂是越开越多,有些人拿不到单就开始降价抢单,利润分薄了,就必须要把量给做起来,恶性循环下来,厂子就必须要越开越大,机器多人多才能吃得饱。”

对于市场的变动蒋秀霞是深有体会的,以前自家儿子没提出这个说法的时候,还没怎么留意这方面的消息,今天听完之后,再结合市面上的情况,立即就察觉到了一丝的不妥。

“多问问人,多分析一下,儿子其实也都算是成年了,有自己的想法很正常,刚才你不听他说了么,他同学都在家里的厂里面做副厂长了。”苏况没有抬头,一边看着儿子精心抄录的资料,一边对老婆说着。

“那楼上的事该怎么说?”蒋秀霞非常敏锐的察觉到了儿子的想法,今天说这些,还有这本软皮抄上的东西,都是为了帮家里在这件事上做出决策的。

“先不要拒绝,吊着……”苏况终于抬起头,把自己的决定说了出来。

“爸、妈,我觉得,我们要么不搞,要么就应该集中资金,建一个大的。”苏景祯这时候洗完了碗,在厨房里面他也听到了父母的对话,所以急忙跑出来说出自己的想法。

“那有那么多的钱?一台缝纫机要多少钱你知道么?而且就算有钱办起来了,上那里找单子?这可不是开玩笑的。”蒋秀霞有些不安的说出心里的担忧。

“妈,其实也不是要做多大,把我们家的缝纫机翻倍就差不多了。有大概一百台的缝纫机,无论是做大单还是小单都完全满足了。”苏景祯连忙把心里设想的数量说出来,真要办大厂那会吓坏自己的母上大人的。

“那这就不叫大,了不起就算是一个正式的小厂,别人上千人的厂才叫大厂呢。”苏况见多识广,一下就纠正了儿子的说法。

“儿子,你抓紧时间去休息一下,我跟你爸再商量一下,这可是大事,不能随便拍脑袋就决定的。”蒋秀霞站起来看了眼比自己高了一个头的儿子,心里其实蛮欣慰的,毕竟儿子现在真的是长大了,可以帮家里的忙了,对与错先不论,有这份心就已经非常的不错了。

看着儿子走上了三楼,蒋秀霞回过头看向了自己的丈夫,这可真是一件大事,需要和他好好商量一下。

等到苏景祯午睡睡醒,要去上学了,夫妻俩都还在二楼里嘀咕着什么,看来一时半会,这事是不会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了。

蹬着自行车,苏景祯来到了学校,校门下车推车进去,远远的就看见了前面有个女孩,正要把自行车架好,苏景祯急忙推着车走过去。

“小桦,上午的事老师没说你什么吧?”

女孩听见有人喊自己,还没回头就听见了苏景祯的询问,知道这是自己十多年的老同学。

“没有,老师把你叫到办公室之后,我们就放学走了。”

看着眼前扎着马尾的女孩,苏景祯舒了一口气,没有连累到她就行。

“不过……你被老师骂,我们都听到了哦。”陈桦调皮的补充了一句,让苏景祯哭笑不得。

“完了,这让我以后怎么做人啊!”苏景祯作怪的仰天长叹,一副不堪回首的模样。

“嘻嘻,别担心啦,下午还要考试呢,别人回头就把这件事给忘了。”陈桦举起手,很是用力的拍了拍苏景祯的肩膀。

“哈,下午考的是英语,我可不怕。”苏景祯把车放好,跟陈桦一起上了教学楼。

“也是,你历来就这样,语文和外语的成绩就不错,数理化就刚刚及格,这样可不行,连本科的分数线都达不到呢。”陈桦有些担心自己好友的成绩。

94年的高考是第一次实行3+2的考试方式,应届生总分750,历届生总分970分,按照苏景祯往常的成绩,最多也就在500分左右,想要上本科那是相当艰难的,更别说重点本科了。

不过苏景祯自己倒是不担心,他也不是要读国内的大学,SAT也不看高考成绩,就算有也不过是参考,所以苏景祯一点都不紧张,更何况他的英语成绩还可以再高一点,毕竟在重生之前,他就在窗口这边的外资企业晃荡了好几年,日常对话与写作基本都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而SAT里面要考的也不过是阅读、写作和数学三部分,只要能看得懂那些数学题,里面的内容对于虞夏的学生来说那是相当的简单的,苏景祯阅读与写作都没有问题,数学又比虞夏的简单,所以他对自己去香港考SAT那是相当的有把握的。

“你呢,想好了报那里没有?”苏景祯顺口问了一句,他记得陈桦没有出省,只是报考了省内的华南师范大学。

“还不知道呢,我爸不许我跑太远,最好就在省内。”陈桦情绪有些低落,闷闷的说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664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