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仙风道诡:开局玄君七章秘经

作者:巧克力人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105章 众妙之门,智慧之祖

书名:仙风道诡:开局玄君七章秘经 作者:巧克力人 字数:2.2千字 更新时间:01-08 19:25

吴求道也做起了和事佬:“大家不要急,不要急,让张太保把故事讲完嘛”

于是众毛神也不再起哄,等着张太保继续说故事。

张太保猪哼了一声,继续说道:“那优陀羡王既然与夫人团聚,便又贪心想起自己的儿子王军,可太子如今已是国王,听闻老国王往国都赶来,不免心生忧惧”

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王军王的臣子们听说老国王要回来,就纷纷劝新国王,想保住王位,只能先下手为强,历朝历代皇家之争最为血腥,心慈手软的没一个好下场。

王军王听信谗言之后,又不敢大张旗鼓,就找了一个旃陀罗贱民,刺杀优陀羡王。

但那个贱民怀念老国王的统治,认为全国百姓都受到了优陀羡王的恩惠,就主动向优陀羡王坦白事实:“我认为您是一位善王,不敢损伤,但若不杀你,我就要死”

优陀羡王怜悯贱民,就施展法力,废弃了自身金刚不坏之身,让贱民砍了自己的脑袋回去交差,还叫贱民转告王军王:“以子弑父,杀害罗汉,这是两重大罪,王军吾儿,你要精勤忏悔,才能令罪行转轻啊”

等贱民拿了优陀羡王的首级回来交差,王军王看见父王的首级,又听闻父亲的遗言,心中痛悔万分,朝臣们见国王如此难过,害怕责罚,就哄骗他世上哪有罗汉都是子虚乌有之事

于是朝臣们就在舍利塔训练猫,只要喊一句“罗汉出来”,猫儿就回到洞外吃食,喊一句“回去”,猫儿就回到洞内,如此反复训练,猫便被调伏了,朝臣们便邀请国王前去观赏。

王军王见到这个景象,邪迷之心转盛,不再相信佛法。有一日国王出行遇到了佛祖的弟子在路上打坐修行,于是便起意侮辱那尊者。

不但他自己,还下令让左右臣子一起将地上的灰尘扔到尊者身上,以至于尊者被土淹没,不知生死。

卢留城的王公臣民不尊佛法,亵慢尊者,惹怒了佛祖,对于谤佛刚强不讲理的众生,诸佛菩萨也有忿怒尊化身,诸夏唤作明王,藏语里叫黑鲁嘎,意为“饮血者”。

忿怒尊由佛陀的法身变化所成,为“密续佛陀”,有出世五法行和世间三法行。

出世五法行:“大威德金刚”为文殊身、“马头明王”为莲花语、“扬达黑鲁嘎”为真实意、“大殊胜黑鲁嘎”为甘露功德、“普巴金刚”为橛事业;

世间三法行:“玛摩布东”为召遣非人、“摩帕札那”为猛咒诅詈、“吉丹秋多”为供赞世神。

大殊胜黑鲁嘎乃最殊胜尊,是八大黑鲁嘎的总集,兼有八大黑鲁嘎的各种功德。

故而佛祖便显大殊胜黑鲁嘎忿怒之相,化作一道炫目的业火红莲,焚毁了整座卢留城,一个罪人也不留下,如此,便教世人明白,佛法不可毁谤,尊者不可轻慢,三宝不可损恼

猪头人身的张太保讲完故事,念诵佛偈:

「寂怒八教本尊众,仅以了知就满足,仅以忆念就解脱,智慧之中更殊胜,本尊之中最胜尊,于彼近依和修习,供养赞颂诸一切,皆于法界现等觉」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听完张太保所讲述的故事,潘仙翁笑道,“如此说来,智慧乃是世间最珍贵之物,拒绝智慧,便是取死之道”

张太保垫带念头,猪哼着道:“潘仙翁所言不错,智慧乃世间殊胜之最,不可轻慢否则必惹来灾祸”

“非也非也”人群中一个毛神站了出来,却是那鹤鸣山上的山公,“智慧乃世间最为险恶之物,妄心求取智慧,反倒会招致毁灭”

于是山公也开始讲起了故事:“我所要讲述的乃是金阙帝君李弘预见到乱世将至,于是怀大慈悲将智慧经传于世人,反倒引发天下大乱的故事,这个故事便叫众妙之门。”

太上老君,常居大赤天太清境紫微宫,有天皇上帝、太乙天尊、金阙圣君等诸多化身,其心怀世人,怜爱众生,乃天下智慧之祖。

东汉恒帝刘志在位时,时值元嘉二年,恰为壬辰年。

金阙帝君见皇帝卖官鬻爵、吏治败坏,便知天下战乱将起、民不聊生,故而怀大慈悲著太平经,下凡化名李弘到处派送经书,希望大汉能借此书早日平定战乱。

庐江方士左慈,得太平经后明悟遁甲天书,通星纬,明六甲,能役使鬼神,他预见到曹操屠戮百姓无数,便结好于他,欲要收曹操为弟子上山隐居,避免天下三分的战乱,结果惹怒曹操被囚禁,利用遁术逃跑之后让曹操得了强烈的疑心病;

道士于吉得太平经后著书读经,制作符水,为百姓治病,却被孙策评为幻惑众心的“妖妄”,“不可不除”,一路追杀;

钜鹿人张角得于吉所著太平青领书,遂以救世为己任,教化百姓,组织信众,最后以“太平道”之名发动起义,掀开了大汉崩塌的序幕。

此后李弘这个化名便传承下来,成为了历朝历代道教起事军首领常用的名字,就像佛教起义军自称弥勒一样,但言“老君当治,李弘应出”,就能聚集天下的信众到麾下,于是称名李弘者几乎是岁岁有之。

“故此看来,最怕凡夫起那智慧之妄心,你看那李弘帝君传法世人,原是为拯救苍生,但世人却难以明白其中三昧,乱解扭曲,反倒引发黄巾之乱、五胡乱华的天下大难。”

「均一物也,众人惑其名,见物不见道,贤人析其理,见道不见物,圣人合其天,不见道不见物。惟其能遍偶万物,而无一物能偶之,故能贵万物。」

念诵了一遍无上妙道经,山公看向听故事吴求道:“圣人之道,就像是聚散不休的亿万光辉,它时而唯一不虚、时而道道通途;忽而光照万有,然后又突然微不可察。”

“你我都不过是凡夫俗子,若不藉着那全知全视,超乎时间与空间,为太初的全能永生之超越者,如何能得道明理若凭着自己的念头胡乱思考,岂不是缘木求鱼,反招灾殃”

一众毛神突然转过头来齐齐盯着吴求道,齐声喝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痴儿,还不速速随我,皈依那一化万物、万物归一者”

“祂是道途的开辟者,是智慧的创造者,是隐秘的守护者”

“祂掌握着银之匙,是众妙之门的主宰,是明悟大道的唯一途径是一切谜团的最终答案”

“祂是太清道德天尊祂是太上玄元皇帝祂也是大殊胜黑鲁嘎”

“祂,即是超越一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180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