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清末的法师

作者:黄文才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736章 又回关外

书名:清末的法师 作者:黄文才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4:54

有消息传来,铁路沿线驻扎的英军不但龟缩在兵营内,还加强了防御。

天津卫等各地英军,无论陆军还是炮舰都按兵不动。

哪里有要来与赵传薪拼命的架势?

赵传薪疑惑不解。

他起身,招招手喊道:“谁会弹钢琴,接着演奏接着舞。”

还真就有懂西洋乐器的一个广东管理者,代替赵传薪坐下弹奏了一首《致爱丽丝》。

赵传薪和周学熙、赵熙隆到一旁。

“你们说说看,英军为何按兵不动?”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赵传薪问他们。

周学熙沉吟说:“叔父,如果当真有上万英军来攻,你一个人能守得住吗?”

“仅有区区上万英军?”赵传薪不屑一顾。“我自然守不住。”

“……”大喘气,好悬闪了周学熙的老腰。“那如果一千英军又如何?”

“那,就要看看这一千人八字够不够硬了。”赵传薪掏出烟淡淡道。

“额……”周学熙猜测:“人少,朱尔典情知不是叔父对手。人多,抽调困难,且影响他们在华利益,我估摸着他们不会来寻叔父的麻烦了。”

赵传薪心里是有些惊喜的。

但他没有表露出来,又望向了赵熙隆。

比起周学熙,赵熙隆是有心理负担的。

他想要在赵传薪这里出人头地,就不能循规蹈矩按部就班,须得回答的亮眼。

所以他不能按照周学熙的思路去分析,而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赵先生,会不会是朱尔典个人害怕了呢?此人为英国驻华特命全权公使,在华权利通天,一言可决人生死。若他怕了,想来不但不会找麻烦,还会当缩头乌龟,自然不会让英军出动,继续招惹您。”

一语成谶。

当赵传薪第二天收到了杨以德电话,才知道赵熙隆猜的很准。

杨以德说:“赵兄弟,那洋鬼子跑进了天津卫的英租界,每日有重兵巡逻护卫,港口还有炮舰随时候命。放心吧,老家伙吓破了胆,根本不敢寻你麻烦。”

当日,周学熙和赵熙隆都听见了赵传薪威胁朱尔典西历9月18号死。

没想到,堂堂的英国驻华特命全权公使,因为赵传薪一句话吓得都不敢出租界。

两人目瞪口呆。

赵传薪又敷衍了几句便挂断了电话。

他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贤侄,我那位朋友,伱都安顿好了是吧?”

“叔父说的是那位叫巴雅尔的萨满么?”周学熙点头:“已经安顿好,只要他别跑便无事。即便当日列车上有人目睹他与你在一起,也不会有洋人能找到他。”

赵传薪主要担心的就是洋人上门寻仇。

但他在这边闹的动静同样不小,吸引了部分火力。

实际上,报纸已经铺天盖地的报道了京奉铁路的惨案。

《大公报》说:英雄热泪沾裳,慷慨赴死留殇。谭锦镛之死,乃国家弱昧凭凌已久所致,惜哉痛哉。京奉列车惨案,事因谭锦镛于旧金山受辱而起,旧金山众华胞十有八九到场深悼之,虽不倡导以暴抵暴伤及无辜,犹令世人警示……

大江南北各大报馆,部分像《大公报》这样公允的如实报道,而有的或偏向于赵传薪,有的则偏向于洋人,言之凿凿说恶人便是恶人,再怎么粉饰也掩盖不了作恶多端的本性。

说这话的多半是文化人,或者半吊子文化人,喜欢起高调的那一类人。

百姓可不管那些,敢为在海外的同胞出头,杀洋人就是一件痛快事。

这种心理很普遍,所以当年庚子事变的时候,义和拳才能有那么多的百姓蜂拥。

所以当赵传薪离开开平,到滦州找到了巴雅尔孛额的时候,才会突然发觉旧神圣坛疯狂的吸收来自于四面八方的信仰之力。

巴雅尔孛额多日不见赵传薪,他又不看报,还不知道赵传薪就这么几天便夺了个日进斗金的煤矿。

甚至还理顺了矿务局中错综复杂的关系。

他见赵传薪愣神,问到:“发生何事?”

赵传薪摇头:“没啥。”

他摸了摸脖子上的两座旧神圣坛,心说似乎又可以肆无忌惮的闪现。

这会儿英军要是敢来犯,可够他们喝一壶的。

纵使千军万马,他赵传薪也如入无人之境。

巴雅尔孛额问:“这些天你都去做什么了?是否去帮那位姓周的大官的忙?”

两人此刻依旧在京奉线的列车上。

这放后世几乎是不可能的,刷刷身份证就要露馅被拦住,但现在根本没人检查。

正常来说,京奉铁路闹这么大的动静,至少也有当地的兵丁严查,甚至英军亲自下场也说不准。

但赵传薪在开平又闹了一场,自己给自己吸引了火力,两人能轻易上车就不足为奇了。

赵传薪开着车窗,老刀牌的香烟,无法掩盖煤烟的刺鼻味。

他将烟头伸出窗外,风便将烟灰刮掉,他再缩回来:“很难说谁帮了谁,我那贤侄的心思可不单纯。”

巴雅尔孛额听不懂,他摇摇头:“你们汉人的弯弯绕太多了,叫人猜不透。”

赵传薪看了看暗下来的天色,没说话。

这时候,车厢门被推开,一个挎着篮子的中年男人,身上脏兮兮的,眼神鬼鬼祟祟的问每个座位的人什么话。

轮到了赵传薪这边,中年男人开口露出豁牙子:“先生,饿了吧,俺这里有馒头和咸菜,馒头是自己种的麦子做的,咸菜是自己种的萝卜和虾油腌的,只需要三十个大钱就能吃饱。”

赵传薪本来要拒绝,见巴雅尔孛额似乎很感兴趣,就掏出了一把钱塞过去。

中年男人用他皲裂的看不出是脏还是就那个颜色的手,伸进被布蒙着的篮子里掏出馒头。

赵传薪乐呵呵道:“我这钱,也是自己铸的,你慢慢花。”

等巴雅尔孛额接过馒头和咸菜后,那中年男人面色大变,赶忙去细看手里的钱。

这些钱有些磨损,但不严重,怎么看都不像是私铸的钱,他笑道:“先生,你真能说笑。”

“是吧,你看你就笑的连后槽牙都露出来了。”

“……”

赵传薪问他:“你是专门买票上列车卖馒头?”

中年男人闻言有些紧张:“咳咳,路过,路过……”

赵传薪懂了,这货怕是扒火车上来的。

等中年人走后,赵传薪取出了个铁架子和一个铁盘,又拿出撕碎的猪肘子放入铁盘架在上面。

他伸出左手掌,放在架子下面,右手拿着铲子翻动。

那铁盘内竟然散发出阵阵肉香,肘子的汤汁冒出热气。

巴雅尔孛额见了瞪大眼睛。

“你是得到火神眷顾的人。”巴雅尔孛额想不通,只能将功劳归于他们信奉的火神身上。

赵传薪取出筷子:“说反了,是我眷顾了火神。”

自从报纸出来后,京奉铁路的头等车厢便鲜有人问津。

很多人不懂,以为只有一趟列车,发生血案后头等车厢不吉利,所以这里乘客不多。

仅有的寥寥无几的乘客,都被香味吸引,转头望来。

巴雅尔孛额递给赵传薪一个馒头,赵传薪想起那个中年男人的手,赶忙摇头:“我吃不惯自己家种的麦子磨面蒸出来的馒头,呵呵,也别给我咸菜。”

“……”

他就吃了些矿务局厨子烀的软烂的猪肘子。

赵传薪的世界里,但凡手里有一桶爆米花,随处都是一场好电影。

只是这趟旅程多少显得有些乏味。

乘客上了下,下了上,蒸汽和煤烟高高升起,融入夜色中的云气当中。

窗外是绵延起伏、黑暗中带着参差蒙茸毛边的低矮山丘。

在缺乏霓虹的时代里,晴朗的夜空群星过于璀璨,阴沉天气里又黑暗的那么深沉。

草草应付吃完了饭,赵传薪取出《旧神法典》,立在小桌上随手翻开。

此前,九族之战刚结束,天生异象,预示有神将苏醒降临人间。

而丧灵催促“我”前去遥远东方的诅咒沙漠,寻找沙漠皇帝,讨要第三座旧神圣坛。

“我”带着精灵斥候、兄妹俩和丧灵一起赶赴港口,乘坐船只出发。

很久一段时间,赵传薪只是每天刷新进度。

有惊涛骇浪,有如同鲸鱼那么大的凶猛怪鱼,有汹涌的暗流,但全都有惊无险的度过了。

【我、精灵斥候和兄妹站在甲板上,听大副和贸易官吹牛。】

【大副说:再向东航行数日,便抵达了我们的补给站——红岛。】

【贸易官脸上挂着见过世面的得意:你们这些旱鸭子,听说过东方的红岛吗?】

【大副问的是我们。】

【我们齐齐摇头,表示愿闻其详,因为这是枯燥的海上生活为数不多的乐子。】

【贸易官说:红岛真的是红色的,岛不大,上面住着的全都是渔民。这些渔民勇敢凶猛,他们的眼睛上有两层眼皮,其中一层是瞬膜,能在海中视物。他们专门挑大型海兽进行猎杀,拖上岸的猎物,血水流淌,日积月累,将岛屿上的土地染成了血色……】

【我只觉得一股寒气自尾椎升起,和精灵斥候对视一眼,都觉得不可思议。】

【要杀多少生命,才能将一座岛染红?】

【大副插话:海中巨兽算什么,海中还有怪物。巨蟹跟它们比就好像成年人手中的娃娃。按照常理来说,海怪对血腥气十分敏感,可古怪的是,红岛周围的海水常年掺杂着油脂和血水,但却没有吸引海怪敢去岛上作祟。】

【精灵斥候好奇问:是因为它们畏惧岛上渔民吗?是担心渔民会猎杀海怪吗?】

【贸易官嗤之以鼻:大副此言差矣,历史上,海怪攻击红岛至少有数十次,每次都死伤惨重。它们不攻击岛屿,只是因为不喜欢轻易登陆而已,因为上岸后它们的实力便会大打折扣。】

【大副闻言不服气:胡说,历史上并没有海怪攻击红岛,因为传说红岛是被一位神明托举,那个神明陷入沉睡当中,没有海怪敢来打搅。否则惊醒了神明,海怪首先就要被吃掉。】

【贸易官和大副,两人争执的面红耳赤,就差露胳膊挽袖子打架一较高下……】

过了会儿,赵传薪将《旧神法典》合上,恢复体力。

巴雅尔孛额已经陷入沉睡,打起了如雷的鼾声。

赵传薪躺在三排椅子上,后脑勺枕着小臂,偶尔有雨点透过车窗被风吹送进来,滴在脸上有一丝丝凉意。

他抽完三根烟后,这才慢慢闭上眼睛,睡了过去。

在摇晃而哐哐轰鸣且充满呛鼻煤烟的列车上睡觉,神仙来了也照样睡不踏实。

反反复复的在意识模糊和清醒间徘徊,此时列车也没有布蒙住让人安睡的窗帘,所以直到明亮的天光投射进来,不管睡得多死的人都会立即清醒毫无睡意。

赵传薪也是这会儿醒的。

他打了个哈欠,抬手看看手表:“哎呀,快到锦州府了。”

从椅子上起身,他取出水也杯子,给巴雅尔孛额也倒了些,开始刷牙。

脸可以不洗,牙必须刷,这是当懒宅那段时光总结出来的人生经验。

漱口的水,直接朝窗外喷出去。

后排的乘客骂骂咧咧的将窗子关上,这才避免被牙粉沫子沾身。

但还是有关闭不及时的人,被沫子溅到了脸上,他抽动鼻子,皱眉自言自语道:“此为上海永和实业公司生产的月里嫦娥牌牙粉……”

锦州府还算发达,虽然空气这时候就灰扑扑的,每年四五月份还会扬沙尘暴,但列车经过城区可见街道俨然,商铺林立。

曾几何时,明清之间的大决战,就是在这片土地上进行的,大明一蹶不振,清朝崛起。

列车终于到站。

雨已经停了,两人下车,赵传薪伸了个懒腰说:“咱们找地儿去吃口热乎的饭菜。”

巴雅尔孛额没有赵传薪那么高的心理素质,当看见车站外站岗的兵丁后,身体就有些僵硬。

毕竟赵传薪曾经在列车上大开杀戒,他担心会被通缉。

他不知道的是,赵传薪的海捕文书一直存在,只是哪怕赏金如山,也没人敢抓他。

赵传薪不以为然道:“做贼心虚只会让你显得可疑。”

巴雅尔孛额见赵传薪双手插兜,趾高气昂,用鼻孔对着站岗的兵丁,不由得啧啧称奇。

这人的心态叫人高山仰止。

果然,那两个兵丁看赵传薪不敢多瞅,因为担心这是什么不能得罪的大人物。反而是多瞧了巴雅尔孛额两眼。

最终两人安然出了车站。

赵传薪带着巴雅尔孛额在街头漫无目的的逛着,毛皮、纺织、油坊、烧锅、玉器、制鞋、小菜业等等铺子作坊应有尽有。

锦州府占据地缘优势,处于地利咽喉要害,曾一度繁华。

赵传薪在雨后的街道上行走,发现道路丝毫没有泥泞,平整的很。

锦州府有传统四大行业——钱庄、粮栈、典当、烧锅。

钱庄尤其多,走不多远就有一家。

什么富裕和、锦泰隆、德胜和……

看的赵传薪手痒痒。

当然也仅仅是痒痒一下,不会真的动手。

这些钱庄,有的是独资,有的是合资,每家的开办资本都很小,少的仅有八九千块,多的也不过一两万小洋。

赵传薪就算提了一条街的款,或许还没有一家洋人银行拿的多。

况且这多半是国人的钱庄。

除此外,辽河平原土地肥沃,是重要产粮区,所以粮栈多。

俗话说:拉不败的三座塔,填不满的锦州城,说的就是锦州城是粮食的重要中转站,无论载来多少粮食都不够用。

粮食多,便滋生了烧锅行业,即烧酒。

赵传薪以前在鹿岗镇就听说过锦州府的“兴济涌”、“益隆泉”和“同盛金”三家烧酒。

其中以同盛金最为出名。

看见了同盛金的店铺,赵传薪直接钻了进去:“你们店最好的烧酒,给我来十坛。”

他不好酒,但是他有收藏癖。

假如他侥幸没浪死在战场上,活到了二十一世纪,岂能没有收藏百年的老酒拿出来显摆装逼一下?

无论洋酒还是白酒,他都收藏了一堆,分布在各个宅子里,就连天上飞都藏了不少。

待买了酒出门,两人走到小凌河附近。

赵传薪又看见了一家叫“原合盛”的点心铺子。

二话不说,又钻了进去。

一进屋,巴雅尔孛额鼻子里便嗅到了浓郁的糕点香甜气息。

赵传薪是老餮,当即拍着柜台吼道:“喇嘛糕、槽子糕、芙蓉糕、白皮酥、小杂拌、炉果……都给我包一份。”

到了关外各地,衣食住行赵传薪可谓是门清,哪有好东西可谓是如数家珍。

出门后,沿途买了卤猪蹄,炸芊子,白丸子,水馅包子,最后在一家卖虾油小菜的摊子前驻足,要了几碟小菜和两碗粥坐下来吃。

摊子就在广济寺塔西边。

等小贩盛粥的时候,赵传薪见巴雅尔孛额一直盯着照相馆,就笑:“待会儿带你去照相,好留作纪念,等你死了,你的亲人好友还能有个念想。”

“……”

这话他妈的怎么说,咒人呢?

巴雅尔孛额也不跟赵传薪见识,摇头:“照相我知道,可我一把年纪了……”

赵传薪指着一个携着女伴的年轻人说:“看,那位长得鬼头蛤蟆眼的还去拍,你这老家伙说不上眉清目秀,也是鹤发童颜仙风道骨,怕啥?”

那年轻人听见了赵传薪的话,回头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被女伴拉了一把,才走进照相馆……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6617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