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英豪之霸业纵横

作者:任琳丽 | 分类:玄幻 | 字数:0

第221章 修为初显:周瑜的一日

书名:三国英豪之霸业纵横 作者:任琳丽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6:35

自周瑜踏入修真界的罗斯大陆,已过去半年之久。那次与周云飞彻夜论道之后,他便选择栖身于位于龙渊西岸的碧波仙院,潜心修炼。

相较于张辽当年的匆忙入门,周瑜在碧波仙院的修炼时长远非寻常,整整一年的闭关精进,这也是迄今为止龙城修士中最为漫长的一次。但这并非表示周瑜逊色于人,只是海修一道,尤其在这片海域世界中,与陆地修行大相径庭。龙城海军的构建理念源自周云飞那跨越时空的智慧,自创建之初,便坚定不移地走上了一条严谨的修行之路。

不同于过去的观念,龙城海军如今作为一个独立的修真分支存在,其地位与陆军平齐。单凭这一点,就能看出龙城对海军修炼体系的高度重视。驻守龙渊要塞的第一水师舰队,虽成立仅三年有余,却未曾经历大战洗礼。然而遵循周云飞自我磨砺的原则,第一舰队用于日常实训的资源足以打造一支同等级别的陆地战部!

在这期间,一直在暗中留意周云飞动静的貂蝉,嘴角勾勒出一抹微笑,心想自家主公这般淘气的模样真是惹人怜爱。她随即回过神来,继续指挥弟子们装饰着府邸,期盼每日皆能如此安逸自在,无忧无虑,无伤无痛。

许多人无法揣摩为何周云航对于海道修炼如此执着。在参谋殿诸多弟子看来,掌控战局胜负的关键始终在于陆地修士,为何还要倾注大量资源于海洋修行之上?他们深知拥有一支强大的海道修士队伍对己宗有多么举足轻重的优势,然而问题在于,如今龙域的海道修士队伍已经冠绝天下,为何仍要在其上耗费海量的灵石与修为,不断寻求精进?

这种质疑之声此起彼伏,以至于原本规划组建的第二支海道修士战队也被暂时搁置。然而周云航坚定不移的决心,却使得第一支海道修士战队的修炼进程未曾停歇。

或许,在整个龙域之内,唯有周瑜一人能理解周云航的深谋远虑。

近期,周瑜常常感叹,这位主公拥有着多么前瞻性的理念和洞察,那些令人耳目一新的修炼策略让他钦佩不已。

当年统御东吴全境之时,周瑜便对水上修炼者进行了系列革新,将原有的江匪势力炼化成正规的海道修士团队。

正是这支由江匪蜕变而来的海道修士,挫败了欲借南下之势染指江南之地的强大敌人曹魏。

相较于龙域其他三国势力的将领,周瑜对于海道修炼之道有着更为深刻的领悟。也因此,他才能体悟到周云航所付出的巨大心血!

“海道修士的修炼非一日之功,我只是在初始阶段尽力多做一些积淀。”这是周云航曾经说过的话,那次与周瑜谈论海道修炼时,他的目光仿佛穿越时空,其中蕴含的故事令周瑜为之震颤!

那份目光中蕴藏的心酸和愤慨,令周瑜深感震撼。究竟经历过何种境遇,才会孕育出这般情感?

有些事情,周云航既不愿去解释,也不会向诸葛亮等人提及过往历史之事,因为他明白这并无实际意义。再者,身为华夏天地后裔,经历了强汉盛世与大唐辉煌之后,中原大地又历经过多次劫难。这一切,他都不愿向任何人透露。

因此,有时周云航倍感孤寂,这份孤独源自于历史的鸿沟。诸葛亮曾隐约察觉,作为主公的周云航似乎与他们这些三国时期的修真者存在着显着差异。尽管周云航并未明言,但他们仍旧能够猜想到,实际上周云航来自未来,那片属于中原大地未来的异界。

然而,既然周云航不愿提及此事,作为下属的他们亦不会去触碰这一禁忌话题。

但唯有周瑜,当周云航与他探讨海道修炼之际,竟破例讲述了许多历史秘辛。

那一日后,周瑜所受触动极为深远。

为了让周瑜深谙海道修炼的重要性,周云航讲述了众多未来的历史,从汉唐宋元,直至明清及近代。

最初听到这些史实时,周瑜几乎误以为周云航是在开玩笑。但随着周云航娓娓道来,一段段历史犹如画卷般展现在眼前,那种震撼让周瑜长时间沉浸在其中难以自拔。

目睹华夏大地历经磨砺却依然屹立不倒,那代代英魂浴血疆场,周瑜默默地流下了眼泪。那是身为华夏子孙的哀痛与感动……

"尊主,公瑾赴汤蹈火,在所不惜!"这一句坚定的话语,彰显了周瑜的决心,哪怕他此生或许无缘见证周云飞口中所述的那种灵海巨舰,但他愿化身为奠基者,助那支未来的仙舰之师踏上崛起之路!

带着这份执着,周瑜步入了龙渊仙港的天澜海军修真学院,从最底层的弟子做起,如同那些新入门的海军修士一般,从基础修炼开始。

在这座学院中,周瑜并未享有任何特权,甚至连多数人都未曾察觉到这位与众不同的弟子身上所蕴含的非凡潜力。

"符矢,乃海战之间较为寻常的攻击手段。"授课导师在台上讲述着妖火尚未普及之前的海战形态与战术。

"远程法宝在贴身激斗之前,往往是挫败敌人的最佳途径。"伴随着导师的教诲,周瑜忆起了周云飞曾描绘过的那般威能无匹且能在千里之外摧毁敌舰的神秘秘宝。想来,那样的战斗方式将会是未来海战乃至仙域争斗的新常态!

"战斗之道,讲究在灭敌之时最大限度地保全自身实力,海战亦然,追求的同样是此种极致平衡。接下来,本座将以龙城第一舰队新近服役的神舰为例,为大家解析舰队如何精准打击敌舰并确保己方毫发无损。"导师打开一盒珍藏,从中取出一座缩小版的战舰模型。

听课的弟子大多是从各大势力选拔出来的新晋海军修士,相较于陆军,每一位海军修士皆需历经天澜海军修真学院的洗礼。此刻,这些稚嫩的新秀们满眼好奇地注视着导师手中展示的神舰。

这艘崭新的神舰隶属于龙城第一舰队,依据最新颁布的《仙舰条例》定义,其排水量高达七百多吨,全长三十六丈,阔八丈。海军内部将其定名为巡海级,同期下水共有四艘,均以‘安’字为序列名号,分别是安澜、安泰、安详、安顺。

舰上可供两百四十名海军修士驻守修行,同时配备前后四门固定的石炮法宝,并装备八具射程可达八百里的床弩秘宝。

诚然,这艘巡海级神舰堪称第一舰队中最为强大的存在,经验证,在同等条件下,一艘安字号巡海舰足以抗衡四艘中土级的仙舰。

这乃是第一艘由龙城完全自主研创而非依赖系统征召的仙舰,其中周云飞的理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融合了古华大地的船舟精粹,以及近代西洋木质帆船的优势,成就了这艘巡海级神舰东西交融的独特风格。

外观上看,此艘安字号巡海舰拥有三根挺拔的桅杆,挂载的特制防火帆布能使它驶出令人瞠目的速度。同时,舰体结构经过精心优化,一改往昔西方巨舰粗犷直筒的形象,显得愈发修长流畅,更具灵动之美。

然而,因尚处妖火未现的时代,故龙城打造的这款安字号巡海舰仍沿袭传统的作战方式:先以远程法宝打击发现的敌人,再进行接舷战彻底消灭对手。虽这般打法略显粗犷原始,但无疑是此刻龙城海军最为适宜的战略手段。

周瑜凝视着导师讲解安字号巡海舰的卓越特性,随后他又取出数艘其他型号战舰的模型,开始生动地展示起战斗演练的过程……

龙城海域的修士海军,早已不再是周瑜心中那种集体作战的形态,而是演变为精细化的小队战斗模式。鉴于此刻龙城仅拥有第一舰队,故而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唯有将第一舰队拆分为诸多小队,方能满足龙城对于海疆守护的需求。

因此,众多海军将领皆在此基础上深思熟虑,创新出诸多战斗策略,其中便包括了由三艘灵舰组成的编队执行任务的方案。

此刻,教习正在讲述的是已被龙城军事部门定性为基本战术的三舰战斗阵型。

周瑜聚精会神地聆听着教习讲解,并时不时在其手中的灵石笔记簿上疾速记录要点,对他而言,每日均有新知所得,日复一日,发现与学习并存,这充满挑战与进步的充实感令他沉浸其中。时光荏苒,周瑜愈发意识到自身修为的不足,因此他不愿错过任何一个提升自我的机遇。

不畏低位求教,有疑即问,便是周瑜秉持的态度。

为使龙城修士海军能在未来闪耀于修行界的海洋之上,此刻的刻苦钻研乃是不可或缺的前提。

目视台上之模拟演示,周瑜脑中勾勒出一幅壮阔画面:三艘挂载龙纹战旗的灵舰,在发现敌踪后迅疾调动阵型,呈品字形突进,抢占制高点。随后调转侧面朝向敌船,凭借远程攻伐之力予以痛击。经过数轮攻势后,敌舰不是中弹起火,便是遭龙城战舰扬帆紧追直至彻底摧毁。

此种战术策略恰到好处地将战舰的特性发挥至极限,航行速度超越对手,攻击距离远超群雄,此乃龙城海军的压倒性优势所在。

三舰战斗法则之裨益,在于兵力处于劣势时能灵活穿梭,寻隙削弱敌军实力,且在形势不利之际,各舰之间可相互掩护退却。而在优势局势下,则可确保最大限度地扩大战果。

这一方案已正式载入龙城海军作战条例之中,如今每一分遣自第一舰队的小队出行,皆严格遵循着基本的三舰条例行事。

待讲授完毕三舰战斗法后,课程随之结束。周瑜与其他弟子一般,收拾起书卷准备离去。

正欲起身之际,课堂门户外走进一名士兵。

这名士兵身着黑边镶饰的修士军服,身后披着一袭黑袍。熟知龙城军务者一眼即可认出,此人隶属龙城禁卫军,那可是直接护卫周云飞大人的精锐卫队。每一位禁卫军成员皆是从精英中选拔而出,个个都是修行界中的翘楚。

不出众人所料,此兵确是受周云飞大人之命前来寻觅周瑜。

“家主传令,年关将近,公瑾将军一同赴宴吧。”士兵言辞严谨地传达了周云飞大人的原话,紧接着行了个礼便转身离去。

周围的同窗学员纷纷好奇地望向周瑜,其中更不乏一些学员对那位离去的禁卫军士兵投以艳羡的目光,毕竟加入禁卫军,可是每个修士军人梦寐以求的目标啊!

周瑜不禁轻叹一声苦笑,看来这平静无波的学院生活怕是要告一段落了,然而终究还是难以拒绝主公对自己的这般厚望。

拾起身边的书卷,周瑜不再理会四周同窗们的目光注视,毅然走出课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8540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