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非吾所愿非汝所想

作者:武尔坎努斯 | 分类:玄幻 | 字数:0

第301章 阴阳五行引星占术

书名:非吾所愿非汝所想 作者:武尔坎努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6:31

嗯,远了,扯远了。继续听,继续听。

周敦颐继续道,“人是得到阴阳五行的精华而生的,心事最灵的,是先天具有天地之五性的,是善。人先天的善性感于外物而后动,就有了善、恶之分。因而,要将阴阳五行和圣人之道有机统一起来,将圣人规定的中正、仁义,以静为主导,确定了人的最高标准。

嗯,莫非是人道?

咦,没有触发。看来不是此关重点,或者说是方向。

说穿了,我的‘道’就是,太极(动静)→阴阳(动静、变合)→五行(顺布、妙合)→男女→万物。就这样由太极经阴阳的变合而生五行,这是属于无极的世界,属于大自然的范畴。在五行以下,由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到万物化生,是立人极的一个世界,组成了社会和人道的范围。将他们二个世界合二为一,就组成了大千世界,一个多彩世界。

接下来,张载讲了阴阳二气,五行也是气。他认为阴阳不是道,更不是其自家体贴出来的天理,而是气,气是万物生成与毁灭之所由。

程颐、程颢认为,五行是“天之道”,五行是气,但不能认为是一气。天地万物都是阴阳、五行所生,也都是具有五性,因而从五行、五性言,万物皆备于我。阴阳之说的发挥和新解,肯定了五德终始说的合理性并推及于日常之事。

朱熹认为,“宇宙之间,一理而已”。理是天下万物的“所以然之故”和“所当然之则”,就是宇宙万物和伦理道德的根源,是宇宙万物和社会人事的当然法则。

陆九渊则认为阴阳就是道,太极就是阴阳,阴阳就是五行。人生天地之间,禀阴阳之和,抱五行之秀,故为最灵,而人之心含蕴天地之万理。

王守仁则认为,“动静无端,阴阳无始”,不可以用言语来穷尽,而只在于“知道者默而识之”。而其也偏向于心,“人者,天地万物之心也。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天,言心则天地万物皆举之矣。”--致良知。

王廷相认为,元气就是道体。所谓“元气”是无形之气,有形之气谓之生气。所以有气就有道,气有变化,道也就要有变化。“天地之间,一气生生,而气之体,则为阴阳,所谓“阴阳也者,气之体也”。阴阳生物,不仅有序,还有规则。

正所谓道理千万条,我只信奉那一条。

人们不禁要问到底是哪一条,当然是指对我有用就拿来哪一条。

古往今来,不管是哪朝哪代适合统治阶级需要的才会生存下来。好比如天文学与阴阳观念的产生和发展,与阴阳家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阴阳家出于羲和之官,主要职责是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早期,天文和星占是一回事。星占家即天文学家,也可以说是早期最早的实践阴阳家。

与阴阳五行观念不可分的天干、地支符号,最早也是用于历法的记年、记月、记日中。久而久之,人们又发现天空上的星辰与人存在天人感应。

这就开始了星区的划分。分别是三垣、四象二十八宿、五星、七曜(七政)。这样分野理论的产生,那么简单的星占就开始了,这里面还有一个很经典的故事。

相传宋景公时,火星停留于心宿,即所谓“荧惑守心”。景公惧怕,将星占家子韦召来,问他:“荧惑在心,是什么原因呢?”子韦说:“荧惑,表示天罚。心宿,是宋国的分野,这个祸害会波及君王。不过,也可移至宰相。”景公说:“宰相是我令他在治理国家,嫁褥下他,不是祥兆。”子韦又说:“可以嫁祸于民。”景公说:“百姓都死光了,我还成什么国王?还是我一个人死了算了。”子韦说:“可以转嫁给年景。”景公说:“百姓饥饿,必死无疑。为人君者欲杀其百姓来救活自己,还有谁把我当国君呢?这是我的命数尽了,您不要讲了。”子韦听了景公这些话,拜倒在地,向景公致贺,说“天之位高而耳贱”,就是天之地位虽高但一定会听下面的人的话。景公三次不肯将天罚转嫁别处,有此仁心,必得天的三次奖赏。

子韦大胆地预言:当天夜里火星会自动地移到三宿之外,景公的寿命也会延长二十一年。结果,这天夜里,火星真的移出了三宿。

根据分别理论人君要有担当祸患则必能感动上天,预测人世间事物的变化,定能知凶吉避祸害。

渐渐的星占术开始逐渐成熟,早期的主要划分为日月占、行星占、恒星占、彗星占四种。

有传巫咸是卜筮的第一人,也是早期的星象家,其所涉猎天占、日占、月占、五星占、二十八宿占、流星占、杂星占、客星占、妖星占、彗星占等。接着出现梓慎的‘春天无冰现象’等灵验星占术。裨灶占断郑国江有大火降临以及‘岁在星纪,而淫与玄枵’

当星占术与五行学说开始融合,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来解释、分析形象,是星占学的进步和成熟,星占术开始走向系统化和体系化。

五星:岁星、太白、荧惑、辰星、填星(镇星)

五行:水、金、火、木、土

五方:东、西、南、北、中

五帝:大昊、少昊、炎帝、颛顼、皇帝

五常:仁、义、礼、智、信

五事:貌、言、视、听、心

五色:青、白、红、黑、黄

四季:春、秋、夏、冬、季夏

时至董仲舒将天人感应与阴阳五行想联系,并成为星占学的两大理论支柱。自此,天命观、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理论等在星占术中密切结合,星占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力。

襄楷语言、瞿昙悉达《开元占经》、李淳风《乙巳占》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显示出星占术的成熟和运用。此后,风水、相人等术各取所需发展得道,但在这其中算命术应该是最得人心也发展最为完备的,毕竟人与人的感应才是最终的归属,才是阴阳结合的展望,才是得道的天人合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778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