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重生1979:开局猎杀野猪,救知青

作者:云中白鹤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二百三十六章 盗火计划

书名:重生1979:开局猎杀野猪,救知青 作者:云中白鹤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4:16

宁姚和卢婷被这个惊人的计划震得半晌回不过神来。

但来不及多想,她们就被迅速拉进了具体的工作安排中,当看到详细的实施计划时,更是惊得合不拢嘴。

计划里详细地写明了如何将这次偷圣火的行为与普罗米修斯的神话故事紧密联系起来。宣传文稿中极力渲染美国作为现代的“普罗米修斯”,为了给美洲大陆带来光明与希望,不得不采取这一英勇而冒险的举动。

在媒体投放方面,更是精心布局。

不仅要在欧美主流媒体如 CNN、BBC等占据重要时段和版面,还要在亚洲、非洲等地的知名媒体上广泛传播。

新闻投放的密度之高,比例之重,令人咋舌。

比如,在一周内,CNN黄金时段的相关报道要达到每天至少三次,BBC的相关版面要占据体育板块的三分之一。

宁姚忍不住吐槽道:“这是奥运会吗?怎么搞得像一场激烈的商战,每一步都计算得如此精确。”

卢婷也跟着附和:“是啊,奥运圣火传递不就是拿着火炬按规定路线跑吗?现在居然要如此大费周章地引导全球媒体,真是难以想象。”

然而,工作的推进容不得她们过多的感慨。随着对计划了解的深入,她们发现还有更多令人震惊的细节。

比如如何巧妙地操控舆论,引导公众的情绪,以及应对可能出现的负面评价的策略。

她们在震惊中,只能硬着头皮投入到这场充满争议的全球媒体公关行动中。

不过好在她们两个只是执行者,不是策划者和操盘者,而且在众多执行者中,他们也只是需要学习的实习生。

不过在工作中,他们两个也不禁感叹,要制定出如此充满想象力和疯狂的计划,当时还要周密地付诸实施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一想到自己的计划是自己的男朋友做出来的,宁姚心里就涌现出一阵自豪,工作起来也更带劲儿了!

梅丽莎姐姐带着媒体公关部的人加班了几天,一切准备就绪。

然后洛杉矶奥委会的“盗火计划”正式开始!

这一天,希腊的天空湛蓝如宝石。

洁白的云朵像棉花糖般漂浮着,微风轻拂,带来丝丝凉爽。

在奥林匹亚山,出现了三位特别的游客。

一位是高大帅气的白人男子,个子很高,硬朗帅气,一头金发在阳光下闪耀;一个是充满活力的印第安女孩,头发变成一条条的辫子,看起来充满野性;还有一个美籍华裔,面容平静却透着果敢。

这奇特的三人组合,在人群中虽显得有些奇怪,但也并未引起过多的特别关注。

他们看似随意地游览着,然而每一步都在精心的计划之中。

他们巧妙地避开了可能注意到他们的希腊当地人,来到那被视为神圣之地的地方,有一个类似白色祭坛的圣火采集处。

圣火在其中安静地燃烧着,周围的石壁上刻满了古老的符号和图案,仿佛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诸神的传承。

然后美籍华裔则利用事先准备好的设备,干扰了附近的监控摄像头。白人男子则迅速地取出特别定制的耐高温容器,身手矫健地接近圣火采集点。

就在这看似平常的瞬间,白人男子迅速而精准地采集了圣火,印第安女孩立即将带来的星条旗披在白人男子身上,美籍华裔则手持摄像机,完整地记录下了这一过程。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配合得天衣无缝。

完成这一切后,他们小心翼翼地将装有圣火的瓶子放入一个特制的箱子里。这个箱子外观精美,镶嵌着象征美国的标志和奥林匹克的元素,显得庄重而独特。

他们离开的方式也极具仪式感。

白人男子双手捧着箱子,美籍印第安女孩和华裔在两侧护佑,最后三个人的手一起举高,并在空中交叠在一起!

然后,他们沿着事先规划好的偏僻小道下山,途中避开了一波又一波的人群。当他们终于走出奥林匹亚山时,一辆早已等候多时的汽车迅速接应。

两天之后,这一惊世骇俗的视频率先在美国的主流媒体CNN上报道出来。

标题赫然写着“普罗米修斯的圣火降临美洲”,报道以极具煽动性的语言描述了这一“英勇”的行为,将其描绘为美国为了体育精神和荣耀的伟大冒险。

画面中,三位“英雄”的形象被刻意渲染,他们的背景、动机都被包装成了充满使命感的故事。

紧接着,美国的其他电视台也纷纷跟进。ABC电视台以“奥林匹亚山上的美国传奇”为标题,详细解读了这一事件对美国体育事业的重大意义;FOX电视台则打出“圣火之光,照亮美洲未来”的旗号,强调这是美国在体育领域的一次突破性壮举。

国际媒体也迅速跟上了这一热点。

英国的《泰晤士报》以“美国的大胆之举:奥林匹亚圣火之争”为题,探讨了这一行为背后的国际影响和道德争议。

法国的《世界报》则发表“奥运圣火的意外之旅:美国的冒险与世界的目光”,分析了此事件引发的全球关注和不同国家的反应。

日本的《读卖新闻》报道“美国‘盗’取奥运圣火,亚洲的观点与期待”,关注亚洲地区对此事的看法。

特别的是苏联的《消息报》更是直言“美国的奥运挑衅,国际体育秩序面临挑战”,言辞犀利地指出这一行为可能对国际体育秩序造成的冲击。

梅丽莎姐姐他们提前准备好的各种宣传文案,如同炮弹一般一篇一篇地抛出。

这些文案刻意引导舆论,强调美国作为体育强国的决心和勇气,试图淡化“盗取”这一行为的不当性。

就在一天之内,这件新闻如飓风般在全球掀起了舆论狂潮。

就连华国的媒体都报道了,视频甚至出现在了央视,甚至还有简短的专家解读。

很多报纸上也都对该事件进行了报道,只不过华国那边的媒体就不是梅丽莎姐姐安排的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