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拥有学习面板的神豪

作者:七八亿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262章 初学书,李石所图甚远、甚深

书名:拥有学习面板的神豪 作者:七八亿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4:15

水蜜桃饱满多汁,解渴又解馋。

李石狼吞虎咽,一连吃了三颗,才心满意足地入睡。

因为睡的时候快凌晨五点了,实在太晚,所以他也罕见地九点钟才起来。

看着旁边依旧熟睡王悦兰,俏脸上粉扑扑的,和昨晚吃的水蜜桃一样的水灵,李石笑了笑,知道她实在累了,便小心翼翼地下床,来到厨房,自己动手下了一大碗鸡蛋挂面,干掉后开始继续琢磨书法学习的事。

自从开始喝茶后,除了书房,摆放在连接餐厅与客厅之间的岛台一侧也摆上了茶具。

泡了壶银针,李石端着茶杯转身望着落地窗外坐的景色。

与沉浮了无数年的江水相比,两岸的高楼大厦倒是显得年轻与稚嫩。

他的心情极为舒畅,前所未有的好。

昨夜阴阳调和的效果不错,此刻体清神明,身心皆无燥意。

喝了两杯茶消了消食,李石来到客厅沙发上,拿起平板电脑继续搜索书法学习的相关资料。

查来查去,最后所有的落点,都归于两个字——临帖。

不管是现在的额人,还是古时候的人,包括那些在历史上留下名号的书法家,他们学习书法,都是从“临帖”开始的。

这个结果一下子让李石想起小时候好像读过一个关于王羲之吃墨水的故事。

他搜了一下,还真在网上找到了这个小故事。

说的是书圣王羲之小时候拜卫夫人为师学习书法,因为天赋高,够努力,进步很快,到十一岁的时候,写的字就已经让卫夫人这个大书法家感叹此子将来书法上的成就肯定会超过她。但王羲之并不自满,依旧刻苦练习,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他最喜欢吃的蒜泥和馍馍,由于沉浸在看帖和写字之中,心无旁骛,最后直接误把墨汁当成了蒜泥,用馍馍沾着吃,弄得满嘴乌黑……

小时候读这个故事,看到的是“专心刻苦”,如今再读,李石却把重点放在“临帖”上。

“连书圣学习书法,都是从看帖、临帖开始的!”

临帖,自然是指书法学习时,以临摹前人好的书法作品和字帖,学习书法家的精华。

临帖有三法,层序渐进,依次是:对临、背临和意临。

对临,将字帖置于眼前,看一笔,写一笔。

背临,不看字帖,只凭印象将诸字临写下来。

意临,临写字帖时,重点追求行气及整体的神韵和意境。

当然不,在临帖之前,很多初学者还可以先进行摹写,也就是用比较薄的纸盖在字帖上,照着摹仿。

李石在网上找了张颜真卿《多宝塔碑》的图片,起身来到书房,研好墨,然后盯着图片上的开头的一行字看了很久。

“大唐西京千佛寺多宝佛……”

他一开始,只用自己敏锐的观察力观察这几个字的笔画行迹,但看着看着,不知不觉就开始体会其中的字帖结构,以及行文中散发出来的美感。

“啧啧,我果然在书法此道上,有那么亿点天赋呢!”

他不着急,十个字,反复看了七八分钟,最后又盯着“大唐”两字琢磨了三四分钟,然后才停笔蘸墨,对着字帖,开始书写。

第一遍:大唐。

看了看,临的只有七八分像,对于拥有超强控笔能力,早已在绘画学习中表现出惊人临摹天赋的他来说,自然不甚满意,于是又反复对比,然后再写了第二遍和第三遍。

再看第三遍写的字,已有九分五的形似。

李石略有自得地点了点头。

“事实证明,摹写这一步对我而言是没必要的,直接进行对临便可。”

他放下笔,拿起平板,开始搜集历史上各大名帖的资源。

楷书——北魏《北魏元怀墓志》、《爨龙颜碑》等;褚遂良《大字阴符经》《雁塔圣教序》;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虞世南《孔子庙堂碑》;颜真卿《勤礼碑》等;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碑》;赵孟頫《三门记》……

行书有——王羲之《兰亭序》;李邕《李思训碑》;颜真卿《祭侄稿》;苏轼《寒食诗帖》;黄庭坚《松风阁诗》;米芾《蜀素帖》、《苕溪诗》……

草书有——皇象《急就章》;王羲之《十七帖》;怀素《自叙帖》、《圣母帖》;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诸上座帖》等等。

他如今在网上找资源,轻车熟路,很快就找到了一大堆高清资源。

光如此他还不满意,又打开购物软件,搜了一下临帖的书籍和拓本。

不得不说,现代人获得学习资源真是比古人容易太多了。

这一搜,就出来一大堆,李石先简单挑选了二十几本。

忙完忙完这些,李石开始第一次真正的临帖学习。

如果换做是别的初学者,选择哪一位书法家的字帖临摹是非常重要的,但李石如今的情况,自然不能以常理来衡量,而且他目标长远,早已打定主意要博众彩之长,好铸就自己未来的宗师之路。

所以倒也不用考虑这些,直接继续以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入手。

还是开头的那十个字——

“大唐西京千佛寺多宝佛……”

反复对临,而且他如今有非常良好的学习习惯,就算心里再迫切,在学习上也不求急,缓缓图之——每临摹一遍,都要停下来反复对比、研究,然后再临摹第二遍。

如此临了二十遍,写了两百个字,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

李石放下笔,心想,目前还是要以中国史的学习为主,每天就先只写两百个字吧。

看着书桌上摞起来的临摹习作,一时间,他很有感慨。

又从书桌的抽屉里把最新的随身笔记本拿出来,翻到最后一页,看着上面写的宗师选择分析,不由感叹计划赶不上变化。

“衡量来,衡量去,万万没想到,最后会落在书法上。”

“还真是有一点‘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思。”

从书房出来,李石听到餐厅那边有动静,便走过去。

刚走到餐厅门口,就正好看见王悦兰走向厨房的背影。

她穿着黑色卫衣和瑜伽裤,手里拿着菜篮,是刚摘好了菜,要放到厨房里去。

李石眨了眨眼。

不想这么快又见到了水蜜桃。

二羊对我的大脑影响还是蛮大的,动脑筋的时候又出现了那种内存被占满后的吃力感。我要调整调整。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