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直播鉴宝:别叫我把头

作者:地摊上的拖鞋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41章 【求追读】你怎么还防着我呢?

书名:直播鉴宝:别叫我把头 作者:地摊上的拖鞋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3:42

北派的看县志,南派的看风水,何涛因为混过不同的团伙儿,所以两种都会一点。

“孔队长,那咱们先看一眼坟堆吧?有照片吗?”

“好嘞,当然有。”

“我找找啊,坟堆……找到了,就是这张。”

孔队长拿着所谓坟堆的照片,展示在镜头前,直接给何涛看懵了。

“这不是一个小山包吗?”

“对啊,根据当地人说,墓葬就在这里。”

“那有没有更细节一点的照片呢?”

“有很多,这些都是。”

孔队长抖了抖手里的照片。

何涛想了想,决定先从标志物入手。

“望柱、赑屃、神道、石像生,这些古墓地面部分的建筑,有没有?”

孔队长快速翻出其中一张照片说:

“根据我们分析,这应该就是望柱。”

“可惜只剩下这么点了。”

【哈哈哈哈,这么一点怎么鉴定】

【考验何老师内功的时候到了】

【你不说,我还以为这是块破石头】

这根望柱露出地面的部分不超过10厘米,连个花纹都没有,不像有什么关键信息的样子。

“上面有没有刻字?”何涛问道。

“没有,啥也没有。”

“只有这一根吗?另外一根找到没?”

“还有一根,在这里……”

看到两根几乎一模一样的望柱后,何涛满意的点了点头。

如果是户外实践的话,眼把头这时候会在两根望柱之间的地方,撒一把石灰。

暗示这地方有大墓。

一般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员,才配在墓前用两根这么粗的望柱。

也就是说,墓主人生前起码是四品。

里面陪葬品多到不敢细想。

这样的地方,值得眼把头做个标记。

不过何涛没有马上把这个结论说出来。

人家拍了这么多照片,只看几张就结束了,会显得拍照的人很呆。

“还有没有别的建筑?”

“有的,有两块墓圹石。”

墓圹石的造型,有点像古代大门两边的鼓抱石。

只不过鼓抱石是圆的,墓圹石是方的。

孔队长展示的一对墓圹石,露出地面的部分,可以看到一半的仙鹤……

三品孔雀、二品锦鸡、一品鹤。

何涛马上给出自己的判断。

送分题都不能秒给答案的话,会显得自己太水了。

“这是座清朝的一品大员墓。”

【一品?那应该青史留名了】

【这种墓不都是有摄像头的吗?】

【我猜已经被盗了】

【把头,这个墓咱们可以搞一哈】

【考古队不会是用这个墓、试我们把头来了吧】

孔队长还真不是来试何涛的,他真没觉得这会是个一品大员的墓。

“何老师,你是从这个仙鹤,确定墓葬的等级的吗?”

“差不多是这个原因。”何涛点点头:“明清两代,一品文官胸前的补子,都是仙鹤,用在墓刻上时,也是按这个等级划分的。”

“不对吧?”

“我实际遇到很多墓葬,墓主人甚至都不是官,就敢用仙鹤、甚至龙的图案啊?”孔队长不解的问道。

“你说的应该是双龙戏珠、仙人乘鹤之类的图案,这些都是变种的,古代不管这种。”

何涛知道孔队长在疑惑什么。

他刚入行的时候也是这样,看到墓门上雕了两只凤凰,还以为找到了皇后的墓呢。

被同伙评价为:看清宫剧看多了。

“清朝有个人叫于成龙呢,他名字带龙都没事。”

“真正被管制的,其实是这种单一的,只有一只仙鹤,或者只有一条龙的图案。一旦会暗示主人的身份,那就管得很严格。”

“何老师你确定吗?”孔队长语气极其认真的问道。

“我当然确定。”

“好,那我让人查一查,我们这里出过哪个一品的大官。”

“从一品或者正二品的,也可以查一下。”何涛补充建议道。

“好的,何老师,那这个墓还有什么要看的没?”

“神道碑这些都没有吗?”

“没有,有的话,我们早就能确定墓主人的身份了。”

“墓碑呢?墓碑有没有?”

“这个倒是有,不过没什么用……”

孔队长情绪复杂的展示了一下墓碑的情况。

不仅断的只剩一半,剩下那一半,也被人为破坏了,裂了个口子不说,上面的字都被砸烂了。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几十年前被损坏的。

一品大员的墓,当时肯定不像现在这么荒凉,神道、赑屃、牌坊这些,说不定都有,很容易成为目标。

【勉强能看出墓的形状】

【墓主人当年不会被拉出来鞭尸了吧?】

【岳鹏举的墓都不能幸免,更何况这个清朝的一品官】

【外边被破坏成这样,里面说不定没被盗呢】

“队长,查到了!”视频那头,孔队长身边有人汇报。

“你直接跟何老师说吧。”

“好的,何老师,我们从当地的县志里查到,墓主人应该是康熙三十九年的进士,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级别为从一品。”

“乾隆五年,卒。”

“你看这个规格和年代对吗?”

“乾隆五年的话,基本没错了,应该就是他。”何涛赞同的点点头。

“这个人叫什么?”

“这……”视频那头的队员为难的说:“可能不太方便透露。”

“啥意思?孔队长,这怎么还防着自己人呐?”

【谁跟你是自己人啊?】

【把头急了,这是要连夜下斗的节奏】

【知道名字就能知道墓在哪儿】

【防一下没问题,谁知道弹幕里有没有老九门啊】

“何老师,不好意思,但是按规定,真的不能透露。”

“行吧。”何涛撇了撇嘴:“我本来还想告诉你,这个墓应该已经被盗了。”

“什么!”

听到何涛的话,对面的孔队长像被踩到了尾巴的猫,瞬间炸毛。

“已经被盗了?”

“是的,大概率已经被盗了。”

何涛有些可惜的叹了口气,这种一品大员墓,因为县志的存在,确实很难保存下来。

县志这东西,在文物保护这一块儿,弊大于利。

“何老师,你怎么看出来的?”

孔队长明显有点紧张,把手里的照片一张一张的来回翻,想让何涛帮忙找到被盗的证据。

“就是刚才墓碑那张照片。”

“这张吗?”

“没错,你自己看墓碑前那块地,是不是感觉好像被翻动过?土感觉很新?颜色都不一样?”

这次是运气好,拍照的相机像素很高,对比度也调得很好,不然很难看出来区别。

当然,如果是线下,那就是随便瞅一眼的事儿。

孔队长仔细看了看,同意了何涛的说法。

“好像是有一点,这能说明什么吗?”

“这种翻新,应该是盗洞回填造成的。”

“孔队长明天可以再带人去看看,除了墓碑前的区域,在这个墓的周围,应该也有类似的回填痕迹。”

“好的,我明白了。”

孔队长点点头,把照片收了起来:

“何老师,这个墓在一个叫纱帽山的地方,你有没有印象?”

【哈哈哈哈,怀疑是把头干的】

【别说,还真有这个可能】

【这个队长不装了,直接盘问】

【这么问有点没礼貌,应该先拜码头】

“孔队长你还真问对人了。”

何涛微微一笑:

“其实你不问,我也要告诉你的。”

“纱帽山很多,没法确定位置,但是这个手法我很熟。”

“这种在墓碑前往下打盗洞的行为,我们行内叫【打封门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