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武道侠心

作者:夜明珖 | 分类:仙侠 | 字数:0

第一卷:凤鸣于皋 第137章:《六祖坛经》

书名:武道侠心 作者:夜明珖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0:18

金光收拢,化作一团光芒,从中又生出一朵白莲,化作一尊“未来佛”。

佛陀口颂佛偈。

夜凌空闭上双目,心里涌出一股明悟。

待醒来时,脑海中瞬间多出了几项佛功,正是他在上一个世界里见过的‘八部神功’、以及他在“天龙”世界里,见过的《火焰刀》。他和鸠摩智交手间,仗着‘北冥神功’能摄取化解地方内力,用身体接下一道刀劲。

那一瞬,刀劲没有被北冥神功化去,而是被‘未来珠’摄取。

这时夜凌空方才想起,体内的“未来珠”也可以在近距离内摄取佛门武学内劲,双重保障下,才彻底放开了手脚。

“卧槽!原来只要我内心有所开悟,这未来经就能把过往摄取过内劲的‘佛功’还原在我的记忆里!”

“早说呀!早说我让枯荣大师也打我一巴掌!”

惊喜冲走了混乱的心情,不过相比起这些武学,夜凌空自知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咚咚咚!”已是深夜,夜凌空突然敲门把木婉清、钟灵叫醒。

“夜哥(哥哥),有什么事吗?”木婉清、钟灵本都才入睡,开门时还都惺忪着眼。

回答是突然一个抱吻。

“干吗!”二女都差点惊叫起来,虽有先后,可反应却是一样。

“跟我来!”这一晚正当月明夜,夜凌空拉着二女的手,来花前月下,在两人的疑惑里,摘下两朵山茶,一红一白,单膝跽地道:“婉儿、灵儿,有一件事我后悔了,非常后悔!”

木婉清、钟灵起初不明他说的“后悔”是什么意思,想了下,各自心里一慌,都觉得他是后悔跟自己在一起了。

却听道:

“我后悔那天说的,不会停下脚步......越想越懊恼,越想越后悔,一直睡不着觉......我只能来向你们道歉,希望你们原谅我......就算这武功不练了,就算不能见到武道绝巅的风光......但只要和你们在一起,所见皆是这世界最美的风景......”

“等回到大理,就嫁给我吧!”

二女一听,情不自禁的拿手掩面,一时间不仅小鹿乱撞,眼睛也跟着发酸。

钟灵道:“夜哥哥,我是不是在做梦?”

“当然不是!我说的皆发自肺腑!”

木婉清强倷喜悦,道:“你这人一天一个样儿,好话坏话都让你说了,谁知道你是不是在花言巧语,捡些好话来骗我们?”

夜凌空道:“句句属实,这次绝不后悔!”

“好吧,看在你还算有点诚意的份上,那我就原谅你了......”钟灵看向木婉清,道:“木姐姐呢?”

“帮我插上。”话音落下,夜凌空把两朵山茶花分别插在二人的头上。

三人挽着在一块儿说些情话,没什么山盟海誓,只是些互相分享一些彼此的儿时趣事,回忆相处以来的快乐,感觉,虽是简单平淡,却像汩汩清泉,在各自的心田内心流淌。

待他们离去后,边儿上,一声幽幽长叹响起。

“表哥可从没跟我说过这些呢......”那人说完,也踏着轻盈的步子离去。

各自回到厢房。

当晚,有人对窗望月而笑,有人捏着茶花而笑,也有人寂寞难眠。

而夜凌空则躺在床上,抱着头,心里一阵轻松。

此时此刻,尽管他还参不透枯荣大师为何要给他《六祖坛经》,那些话依然在困扰他,可他大概也渐渐悟到部分意思。

《六祖坛经》上面有一则故事,说是佛门的禅宗五祖对弟子们进行考验,大弟子神秀在墙上留下一首《无相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众人对此赞不绝口,都道神秀已得五祖真传,可由他来继承衣钵。

唯独五祖暗自摇头。

之后,一个小和尚对此颇不认同,在旁边又附上一首《菩提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五祖弘忍对此甚是满意,但为了保护小和尚,一边当着众人把佛偈擦去,说作的不怎么样,一边在夜里独见小和尚,将衣钵传给了他。

这个小和尚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禅宗六组慧能。

初看这个故事时,以为这两句佛偈讲的是如何修行,一个重在勤修、一个重在顿悟。

夜凌空就觉得六祖慧能的《菩提偈》不怎样,一朝顿悟虽好,可有这等悟性的终究只是少数人。反倒是神秀和尚的《无相偈》,深得其心。以此时刻勉励自己,勤勉学习,勿忘初心。

可今晚酒筵间,观众生相,却恍然发现,两首佛偈讲的虽是修行之道,但并非是论修行方式。

其本意是在阐述修行的真意。

所谓的菩提、明镜,其实就是人的自性,无形无相,是不受污染的真我。

什么意思呢?

以修行来说,夜凌空跟钟灵、木婉清强调,不会为她们停下脚步,可越是强调如此,越是落了下乘。踏足修行之道,人已在修行,见到道之所在,行是修行,停也是修行,那修行又怎会停下?

强调不会停下,正是说明他未明己道,不知为何而修行,只是盲目不断地变强,不断增长修为,自此永无止境。

学无止境,但功德有圆满。

神秀的禅心之所以还会染上尘埃,还需要通过不断拂拭,正是因为他没有见到自己的本心。

打个比方说,就像一个人工作,有的人想清楚了自己要做什么,追求的是什么,所以无论钱多钱少,辛苦与否,哪怕不需要激励自己,都会乐在其中。有的人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哪怕工资很高,也很舒适,不断安慰自己,可内心依然不觉得快乐。

谈对象也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对象,长相好的,多金的,个子高的,会哄的,还是怎样的.......正是因为不清楚自己想找怎样的另一半,所以就算对方条件很好,也会处处不满意。问就是没感觉,可自己想要的感觉是什么,又说不清楚。

包括学习技能也是。

有句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此处的兴趣,就是学习者的本心,我知道我喜欢、我想学,我很确定我要学,所以就算别人跟我说学这个没意思,学什么更好,又怎会影响我呢?

《道德经》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就是说,《道德经》这本书真正要表达的,并不是它字面上的意思,那只是表象,它想说的是更深层次的道理。

一句“天道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被多少无知者理解为苍天没有仁慈,把万物生灵当作卑贱的刍狗,以此说明天道残暴。

可这句话的真意是,天道对万物没有偏爱,无论是谁,都是一视同仁,滋养万物,也不用万物回报,一切顺其自然发展,这便是天道对万物最大的仁慈。也就是道家一直所提倡的“无为”思想。

佛家也一样。

参禅的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所以,这则故事不是要告诉人们修行有两种方法,那只是表象,真正想传达的,乃是告诫人们修行上一定要找到自己的本心、初心。

否则,纵然再怎么擦拭,也达不了圆满自在。

这晚酒席之上,酒过三巡,每个人都露出了自己的“心魔”。王夫人想让段正淳对他明媒正娶,这是她的心魔。木婉清、钟灵,害怕跟不上夜凌空,这是她俩的心魔。段誉的内心有心魔、王语嫣的内心也有,那夜凌空自己的心里,是否又藏有心魔?

想来是有的......

穿越重生之后,夜凌空一直以为这是上天给他的使命,是自己作为穿越者独一无二的证明。可当夜玉侯告诉他,世上并非只有他一个穿越者,还有无数意外从下界飞升到大千世界的灵魂。

对这个世界来说,没人是特殊的,可没了这层特殊性,所谓的使命岂不是成了一个笑话?

两次穿越,夜凌空仗着先知先觉、仗着不是“书中“之人,心底总有抗拒,因为只是过客,所以总是站在高天之上,俯望红尘,跟所有人也是若即若离,之前和孙仲君、长平在一起,究竟是想和她们在一起,还是只为了自我满足,想要改变他们的结局?

自己先前嘲笑无崖子和李秋水身为夫妻却互不知,那他和木婉清、钟灵在一起,又是否真的了解过她们。

越不欲欠下因果,欠的反而越多。渴望江湖,却又不知江湖是什么。身在其中,却又拒绝融入。学得武功越多,反而越不知道为何修行。正如枯荣大师所说,修行讲究入世,不入世,何来出世?

此刻,夜凌空依然不知自己的本心是什么,但他知道要先迈出那一步,不是作为高高在上的穿越者,而是作为一个书中人,去书写自己的江湖。他找到木、钟二人,他喜欢她们。

那种喜欢绝非玩游戏、收集角色卡片的满足,虽然她们还是“书中人”,却又不是,他和她们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水边、花天、花前月下,一切绝非虚假。

正是想清了这些,所以夜凌空变了,等到次日,段誉、木婉清、钟灵,真正熟悉他的人,再见到他的时候,都道他好像有些变了一个人。以前他就像一个谪仙,虽入红尘,却总是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而现在,却好像变成了和他们一样,有血有肉,身上散发着烟火气。

不熟悉的,如王夫人、王语嫣等虽不觉得之前他的身上哪里有半点儿仙气飘飘了,可也觉得似乎有一些变化。之前无论母女俩几次看到对方,都会一眼为那“天人之相”所吸引,如今却很少留意,似乎有种“和光同尘”的感觉。

至于其他变化......

那就是一觉睡醒,他的修为更近一步,虽然还是后天,却差不多接近绝顶,跟鸠摩智、枯荣大师差不多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